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平  张树波  姚美 《护理研究》2014,(13):1600-1601
[目的]对比德莫林敷贴与普通敷料在剖宫产手术切口愈合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产科实施剖宫产的产妇150例,随机分为德莫林组和普通敷料组,德莫林组术后用德莫林敷贴覆盖手术切口,普通敷料组用无菌敷料覆盖手术切口,比较两组产妇手术切口的甲级愈合率、瘢痕形成情况。[结果]两组产妇手术切口的甲级愈合率、瘢痕形成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手术切口的早期应用德莫林敷贴,较普通敷料包扎伤口能够提高手术切口的甲级愈合率,且切口愈合后美观,很少留有瘢痕。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德莫林敷贴与普通敷料在剖宫产手术切口愈合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产科实施剖宫产的产妇150例,随机分为德莫林组和普通敷料组,德莫林组术后用德莫林敷贴覆盖手术切口,普通敷料组用无菌敷料覆盖手术切口,比较两组产妇手术切口的甲级愈合率、瘢痕形成情况。[结果]两组产妇手术切口的甲级愈合率、瘢痕形成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手术切口的早期应用德莫林敷贴,较普通敷料包扎伤口能够提高手术切口的甲级愈合率,且切口愈合后美观,很少留有瘢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切口位置对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66例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患者,根据切口位置的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参照组纳入的33例患者于瘢痕下组织2 cm为手术切口部位,实验组纳入的33例患者于瘢痕上组织2 cm为手术切口部位,分析比较两组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患者经不同治疗后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产后出血情况。结果实验组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患者经对症治疗后术中出血量为(200.32±33.21)ml、手术时间为(35.54±8.57)min、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03%,与参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瘢痕上组织2 cm的手术切口位置应用于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患者疗效较为显著,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美容缝合技术在体表肿物切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烧伤整形科收治的158例体表肿物患者作为治疗组,选取同期普通外科收治的体表肿物传统手术治疗者149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患者体表肿物切除手术中均应用美容缝合技术。术后2周及6个月后进行随访,比较2组患者手术切口愈合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2组患者手术治疗满意度;采用温哥华瘢痕评分量表(VSS)评估2组术后瘢痕情况,比较2组瘢痕宽度。结果 术后2周,治疗组切口甲级愈合率为96.8%(153/158),高于对照组的91.3%(136/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治疗组VSS评分、VAS评分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瘢痕平均宽度为(1.72±0.86) mm,小于对照组的(4.55±2.38)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美容缝合技术应用于体表肿物切除手术可显著减轻组织损伤和切口瘢痕,改善患者术区外形,并提高患者的手术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切口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阑尾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切口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和瘢痕遗留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切口感染及瘢痕遗留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切除术治疗阑尾炎具有切口小、术后恢复快和疤痕遗留率低等优势,有利于疾病的转归和预后,促进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首次横向与纵向剖宫产切口对二次剖宫产产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8月需择期行二次剖宫产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抽取首次剖宫产为横切口方向的产妇作为试验组,抽取首次剖宫产为纵切口方向的产妇作为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两组腹腔粘连程度,疤痕切口分级情况,首次剖宫产瘢痕愈合情况和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娩出胎儿时间。结果:试验组的腹腔粘连程度较轻,疤痕切口分级较低,并且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出血量少,首次剖宫产瘢痕愈合情况较优,手术时间、娩出胎儿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纵向切口手术相比,横向切口手术不仅能够减轻腹腔粘连,降低疤痕切口分级,减少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出血量,提升首次剖宫产瘢痕愈合度,还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娩出胎儿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德莫林敷贴在剖宫产术后切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行剖宫产术的初产妇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术后手术切口采用德莫林敷贴覆盖,对照组手术切口采用传统消毒医用纱布覆盖,比较两组产妇伤口疼痛程度、舒适状况及术后6个月切口瘢痕情况。[结果]术后第3天换药两组产妇伤口疼痛程度、舒适状况评分比较及术后6个月切口瘢痕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切口应用德莫林敷贴可以减少或避免瘢痕形成,促进切口愈合,提高产妇舒适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缺陷应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经阴道彩超及宫腔镜诊断的剖宫产切口瘢痕缺陷患者8例,在全麻下进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放置举宫杯后分离子宫膀胱腹膜返折,宫腔镜定位后切除子宫切口瘢痕缺陷部位组织,缝合子宫肌层,再用宫腔镜进行评估。结果 8例患者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为(86.24±25.36)min,平均术中出血量(93.25±28.24)ml,术后经期由原来的(13.00±3.65)d缩短至(5.85±1.54)d(P0.05)。1例合并不孕症患者术后妊娠。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缺陷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4):679-681
探讨超声下微创旋切术对乳腺纤维腺瘤的疗效及美容效果的影响。选取收治乳腺纤维腺瘤并行超声下微创旋切术患者4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行传统手术切除乳腺纤维腺瘤患者37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切口愈合时间及切口瘢痕情况。研究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切口愈合时间等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恢复后瘢痕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手术相比,超声下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纤维腺瘤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恢复快,损伤乳腺组织相对较少,且术后有少量瘢痕或不留瘢痕,切口美观,少并发症等优势,是年轻女性乳腺疾病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首次不同剖宫产切口对腹壁、腹腔粘连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行再次剖宫产产妇74例为研究对象。将首次剖宫产采用横切口的37例产妇作为试验组,首次剖宫产采用纵切口的37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腹腔粘连程度、瘢痕切口分级,再次剖宫产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娩出胎儿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首次剖宫产瘢痕愈合情况、产后总出血量、满意度、镇痛药使用率。结果:试验组腹腔粘连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瘢痕切口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再次剖宫产手术出血量、产后总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娩出胎儿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首次剖宫产瘢痕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镇痛药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首次纵切口剖宫产,首次横切口剖宫产可降低腹壁与腹腔粘连程度、瘢痕切口分级及镇痛药使用率,并且能够减少手术出血量与产后总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娩出胎儿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改善剖宫产瘢痕愈合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沿乳晕切口皮瓣法分离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300例女性乳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沿乳晕切口皮瓣法分离行乳腺肿块切除手术和放射状切口行乳腺肿块切除术。观察患者术后复发、切口感染、乳头塌陷、乳头坏死、皮肤拉伤或烫伤等客观指标以及总体外观满意与否、瘢痕可接受与否、乳头乳晕感觉异常有无等主观指标。结果在客观疗效方面,两组皮肤拉伤或烫伤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8,P<0.05)。在主观疗效方面,两组乳头乳晕感觉异常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 P>0.05),在总体外观满意与否、瘢痕可接受与否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9.02、6.10,P均<0.05)。结论沿乳晕切口皮瓣法分离治疗乳腺良性肿瘤虽可导致一定的皮肤拉伤烫伤,但在总体外观满意与否、瘢痕可接受与否方面优于传统术式,可以有效减轻术后瘢痕,改善术后乳房外观。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研究乳腺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为有效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住院行乳腺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乳腺I类切口手术患者2 846例,其中发生手术部位感染46例,感染率为1.62%。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恶性肿瘤、放疗、血清白蛋白浓度<30 g/L、切口≥10 cm、切口引流、BMI≥25 kg/m2等因素是乳腺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乳腺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与多因素相关,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儿童手术切口感染情况及其特点,为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院小儿外科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2008-2011年,该医院小儿外科共进行儿童手术3 419例,发生切口感染75例,感染率为2.19%。手术切口感染患儿≤3岁、Ⅲ类手术切口、颅脑手术、急诊手术和手术时间超过3 h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较高。结论儿童手术切口感染主要危险因素是低龄、切口类型、脑部和急诊手术以及手术持续时间过长等,应针对高危因素采取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不全破裂的早期诊断、处理及预防。方法2006年1月-2009年1月发生瘢痕子宫不全破裂13例,术前临床症状加B超检查确诊,手术从原切口进入宫腔,取出胎儿,修剪原切口周围瘢痕组织,1-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浆肌层,再间断包埋缝合切口,术后常规预防感染,加强宫缩治疗;胎盘植入2例尽量取出胎盘,修整切口,活动性出血明显者用1-0可吸收线"8"字缝扎止血,术后加服米非司酮150mg/d共3d。结果母婴均痊愈出院。42d后来院复查,B超探查8例子宫下段处有线状较强回声,肌层回声均匀,余未发现异常;胎盘植入2例,随防3个月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呈阴性。结论早期B超检查能提高瘢痕子宫不全破裂确诊率,确诊后急诊剖宫产,胎盘部分植入者加服米非司酮并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15.
腹壁、会阴切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壁、会阴切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5例腹壁、会阴切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种植是本症的主要发病原因;与月经周期同步,周期性疼痛发作性肿块,为其主要临床特点及诊断依据;单用药物治疗一般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应以手术除病灶为主。结论:手术切除异位病灶是治病本症的首选方法;预防本症的关键是尽量避免和减少子宫内膜组织散落和遗留在手术切口上。  相似文献   

16.
刘志红 《临床医学》2007,27(8):13-14
目的比较真皮内连续缝合与传统缝合皮肤对无菌切口皮肤愈合的影响。方法从2003年4月到2006年4月,把120例接受无菌手术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用无损伤缝合线真皮内连续缝合。B组用1号丝线做常规传统皮肤缝合,观察比较两组拆线时皮肤愈合情况及3个月后切口瘢痕情况。结果A组拆线无线结反应和感染情况,60例全部愈合,切口瘢呈线形痕,3个月后切口处更接近邻近皮肤色泽,美观性好,病人满意度为98.3%。B组拆线时,42例皮肤切口周围有蜈蚣样改变,12例有线结反应,1例感染,3个月后有36例有明显蜈蚣样瘢痕,切口瘢痕平均宽度为1.8 mm,美观性差,病人满意度为18%。结论真皮内连续缝合较传统缝皮有更好的愈合性、美观性及很高的满意度,是无菌手术缝合皮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符合重睑生理解剖结构的切开重睑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18年10月到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56例重睑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符合生理解剖结构的切开重睑成形术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运用传统切开重睑成形术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情况,术后瘢痕以及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8个月,观察组重睑形态满意度98%,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生理性重睑术弧度自然流畅,无凹陷性疤痕形成,临床效果显著,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寻治疗男性乳房肥大症的良好微创手术方法。方法对乳房进行肿胀麻醉后行乳房腺体周围脂肪抽吸,然后经微创乳晕切口切除乳房腺体。结果采用脂肪抽吸联合微创腺体切除术治疗22例男性乳房肥大症,术后无并发症,随访6~18个月,切口瘢痕不显,外形满意。结论肿胀麻醉下脂肪抽吸联合微创腺体切除术治疗男性乳房肥大症,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是一种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环乳晕切口与传统切口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临床疗效,探讨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29例男性乳房发育症患者中,22例采用环乳晕切口切除术,7例采用传统手术方法(即开放式切除术),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采用环乳晕切口切除术的患者乳房外形正常,两侧对称,表面较平坦,乳头与乳晕均正常,疤痕愈合较好,无明显增生情况。采用开放式切除术的患者乳房外观正常,其中有2例患者双侧乳房略显不对称,疤痕愈合较好,仅有1例患者出现瘢痕增生的情况。两组患者手术结果均能够令人满意。结论环乳晕小切口切除男性乳腺操作简单易行,手术疗效可靠,术后并发症较少。对适应症患者,可以用环乳晕小切口切除男性乳腺代替传统开放式手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