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了解新疆某地区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医疗救援人力现状。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新疆某地区的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医院基本情况、医院服务能力、组织架构、应急预案培训与演练等方面,并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新疆某地区19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完成了调查,共有专业技术人员7 572人,其中卫生应急管理人员67人(占0.9%)。8家医院(占42.11%)设有独立的部门负责应急工作,16家医院(占84.2%)成立了重大传染病疫情及自然灾害专家组,仅有6家医院(占31.6%)成立了放射性、有毒有害化学性物质泄漏等事件专家组。针对12类突发事件类型,19家医院共制定的应急预案为155个(占68.0%);已组织开展应急演练75个(占32.9%)。19家医院均不同程度地成立了医疗救治专家组。
  结论  新疆某地区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突发事件医疗救援制度较完善、管理较规范、应急预案种类制定较健全,具有一定的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治能力,但在应急人员配备、培训及应急演练等方面仍存在需改进和完善的部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新疆各级医院应对突发事件医疗救援应急物资管理现状,为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提供依据。
  方法  横断面调查新疆179家二级及以上医院,调查内容包括应急资金及物资管理、急救设备配备等情况,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79家医院中,制定应急资金储备计划、应急资金管理制度和设立应急资金的医院均不足40%。80%以上的医院配备了简易呼吸球囊、心电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微量泵、吸痰器、洗胃机,70.39%的医院配备了便携式呼吸机,72.63%的医院配备了气管插管镜,35.75%的医院配备了心肺复苏机,47.49%的医院配备了喉罩,58.10%的医院配备了便携式B超机。医院能够对各类污染物进行消毒净化的比例均不超过50%。有自备供水、供氧、供电设备的医院均超过50%。三级医院在应急物资管理制度及储备和调用制度的制定率和自备供水、供氧、供电设备的配备率上优于二级医院(P < 0.05)。
  结论  新疆各级医院应急救援物资管理现状不容乐观,突发事件医疗救援应急资金储备、设备管理体系建设不完善,急救设备配备不齐全,消毒净化能力薄弱,各级医院应该进行标准化的配置。
  相似文献   

3.
宋金燕  杨婷  黄冰雪  韦艳 《实用预防医学》2020,27(12):1453-1456
目的 了解新疆二级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现状,为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提供依据。 方法 向新疆二级医院发放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调查问卷,内容包括12类应急预案建立情况、内容全面性、专家组成立情况、应急演练及培训等5个方面。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二级甲等医院应急预案制定的完整性与二级乙等医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3);77.60%的二级甲等医院与56.67%二级乙等医院应急预案内容制定全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25.60%的二级甲等医院与16.67%的二级乙等医院应急预案制定完整,26.40%的二级甲等医院与10.00%的二级乙等医院成立12类突发事件应急专家组;11.20%的二级甲等医院与3.33%的二级乙等医院开展职工突发事件应急培训,5.60%的二级甲等医院与3.33%的二级乙等医院开展12类应急演练,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12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建立、成立专家组及开展培训与演练情况,分别进行比较,应对群体不明原因性疾病,重大食源性水源性疾病、重大交通事故及重大创伤的预案制定及演练培训开展率,二级甲等医院均高于二级乙等医院(P<0.05)。 结论 新疆二级医院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均不全面,二级乙等医院尤为需要健全应急预案、开展培训和演练,才能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适用于新疆县级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评估体系。
  方法  在文献回顾、突发事件调查报告分析及专家咨询的基础上,拟建立评估体系框架,邀请15位专家使用Delphi法为各级指标制定两轮重要性评审,并提出修正建议,按照专家的权威系数对各指标得分进行校正。
  结果  第一轮和第二轮的专家咨询协调系数分别为0.636、0.515,专家的权威程度平均为0.783。本研究的应急能力评估体系含9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和52个三级指标。评估体系Cronbach's α系数为0.922,表明评估体系调查表信度良好。得到的应急能力评估体系的一级指标及其权重分别为应急制度0.121 7、应急机构0.120 1、疾病预警与监测0.118 9、现场救援和医疗救治0.125 5、后勤保障0.106 5、应急培训与演练0.114 3、公众宣传教育0.083 5、危机沟通与心理支持0.105 7、评估与改进0.104 0。运用该体系评估昌吉州14所医疗机构应急能力,按弱、中、强分级,分别占21.43%、50.00%和28.57%。
  结论  昌吉州领域内医疗机构的应急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本研究构建的应急能力评估体系内容广泛,涉及突发事件的各个方面,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了预防核事故,提升全国各省核事故应急能力,指导建立相应的评价模型。
  方法  通过对核事故发展阶段的分析、对我国核事故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的研究,遵循《国家核应急预案》的要求,基于组织、预警、保障、反应、救援、恢复、评估7个维度的分析结果,综合运用德尔菲法、临界值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省级核事故应急能力评价模型,最后运用该模型对某省的核事故应急能力进行评价。
  结果  该模型具有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32个三级指标。某省核事故应急能力获得79.33分,处于“合格”等级。“核事故预警系统的运行状态”较薄弱,为74.38分,处于“临界”等级。
  结论  该省要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做好核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体系、应急预警系统、环境监测、核医学科研、公众沟通等方面的工作。该模型在核事故应急能力评价方面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根据评价结果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该省核事故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医护人员化学突发事件院前救治核心能力指标体系,促进救治规范化。
  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和头脑风暴法确定核心能力条目,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各条目必要性,定量统计法确定各指标权重,从而确定核心能力指标体系。
  结果  共进行2轮专家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43、0.890,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85、0.162(P < 0.05)。构建的指标体系包括2个一级指标:应急准备和应急救援,权重分别为0.500;其下包含8个二级指标:知识准备、物资准备、训练和演练、展开、检伤分类、急救、洗消、后送,权重分别为:0.167、0.163、0.170、0.098、0.102、0.099、0.102、0.099;其下再包括20个三级指标。
  结论  构建的医护人员化学突发事件院前救治核心能力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凸显了训练演练、检伤分类、洗消在日常训练中的重要性,可为后期化学突发事件的培训和标准化救治流程的构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构建某合适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高校应对突发传染病应急救援能力。
  方法  将脆弱性评价、突变层级法引入高校应急救援评价领域,结合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建立脆弱性评价模型,提出基于脆弱性的高校突发传染病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对武汉市某高校进行评价,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结果  建立了以脆弱性三要素暴露度、敏感度、适应度为一级指标,灾害因素、人员因素、环境因素、安全防护因素和应急救援因素为二级指标(包括15个三级指标)的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对武汉某高校进行实例分析,得出该校脆弱性指数为0.495,脆弱性等级为Ⅲ(一般等级)。
  结论  该评价方法简单易行,便于对高校突发传染病应急救援能力进行评估,找出高校在突发传染病应急救援方面的不足,为高校的应急管理提供新的视角。但由于学校规模的不同,该方法并不能普遍适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杭州市基层医务人员卫生应急知识水平及卫生应急能力现状,了解医务人员卫生应急能力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医务人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急救援能力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方法  采用修订后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和应急能力问卷,对杭州市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17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并从人口学因素和卫生应急知识维度对基层医务人员卫生应急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  杭州市基层医务人员卫生应急能力各维度评分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急救能力(3.91±0.71)分、综合能力(3.87±0.64)分、应急知识学习能力(3.73±0.70)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和无职称人员相比,高级职称人员应急能力得分提高0.216分;相比未参加过卫生应急培训者,参加过卫生应急培训的基层医务人员的得分提高0.186分;相比未经历过应急救援活动者,经历过应急救援活动者得分增加0.177分;相比单位没有完整应急预案者,单位有完整应急预案的基层医务人员得分提高0.192分(P < 0.01)。应急知识维度中,医务人员“重大传染病的特点和应对措施”维度得分每增加1分,应急能力得分增加0.475分;“法律责任”维度得分每增加1分,应急能力得分增加0.136分(P < 0.001)。
  结论  杭州市基层医务人员卫生应急能力处于中等略偏上水平,应加强针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卫生应急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卫生应急知识,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急预案建设,强化应急演练,从而进一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卫生应急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找出医院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心, 建设一套客观、高效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持续提升医院应急管理水平。
  方法  规范建立应急管理组织架构, 通过资料分析法和头脑风暴法确定灾害风险事件名称。基于风险评估矩阵Kaiser模型, 设计医院灾害脆弱性调查表, 邀请医院科室的安全应急专管员分析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和准备情况, 得出灾害事件的相对风险, 并根据结果持续改进医院当前应急防控的薄弱环节。
  结果  发放调查表 103份, 回收有效评价表 101份, 有效率为98.06%。该医院的灾害风险事件分为人员伤害类(相对风险为33.6%)、技术事故类(相对风险为30.0%)、自然灾害类(相对风险为14.2%)3大类危险项目和细分的18项危险小项目。医院当前阶段面临的18项危险项目中, 风险排名前5位的事件依次为: 职业暴露、电梯困人事件、院内安全保卫事件、信息网络故障、火灾事故。根据灾害脆弱性分析, 历经半年的改进, 医院应急防控管理效果逐渐显现。
  结论  应重点关注职业暴露对医院医务人员的伤害。基于Kaiser模型建立的应急管理体系能有效提升医院的应急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支援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照护的护士进行深入访谈,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护理应急救援提供信息与依据。
  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12名支援护士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并用现象学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
  结果  通过深入访谈,提炼出4个主题,即强烈的职业荣誉感、沉重的压力、专业技术是支撑、各方支持是动力。
  结论  应进一步夯实灾难救援相关专业培训,提升护士的综合救护能力;开展心理援助,避免救援护士应激障碍,提升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紧急医学救援队伍护理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紧急医学救援护理队伍建设提供规范化的操作指南和可量化的参考工具。方法采用改良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经过两轮函询,建立紧急医学救援队伍护理实践能力评价指标,并用优序图法与专家评定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专家咨询的权威系数为0.80,两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均为100%,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183和0.526。通过两轮咨询,最终构建了包括个人基本素质、应急护理能力、紧急救援能力、应急演练能力、沟通交流能力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51个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各指标赋予权重。结论构建了一个较为全面的紧急医学救援队伍护理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专家积极性较高,权威性、协调性较好,筛选出的评价指标可为紧急医学救援队伍护理实践能力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医疗机构是区域性核事故应急医学救援的中坚力量,提高医院的核应急救援能力,是医学救援行动及时、高效实施的关键。为了更好提升区域核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能力,从核事故应急管理、队伍建设、医学救援条件和救援经历等方面阐述了医疗机构核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能力的现状,对组织管理能力、快速反应能力、救援技术能力、救援保障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救援预案制定、应急医学响应系统建立、救援队伍的专业救治能力建设、核安全意识宣教、培训及现场演练开展、应急救援物资保障等六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军队医院以其快速的机动能力、扎实的战备基础与全面的专业素质,日益成为国家应急医学救援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参与形式有抽组机动卫勤力量、集中收治伤病员和接收支援医学救援力量三种。应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医学救援特点,结合军队医院自身实力与所处环境特征,从制定卫生应急准备预案、组织应急医学救援训练、建立军地协作机制、加强自身保障水平等方面提高应急医学救援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从当前综合性医院突发事件医疗救援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出发,结合组织参与多次应急医疗救援的实践和思考,配合文献查询和专家咨询,构建了包括“应急指挥系统、应急响应方式、应急物资供应”三个模块的综合性医院突发事件应急响应体系基本框架,并探讨该应急响应体系的策略特色和实施要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加强急救管理,建立并完善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为患者服务。方法总结120急救中心园区急救工作中的常见安全隐患,并有针对性急救医疗服务管理对策。结果主要安全隐患为急救人员急救意识不强、信息提取不清晰、操作技能不熟练等;针对上述问题,应建立并完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健全护理管理体系,加强教育与培训,完善紧急救援机制和规范救治工作。结论做好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运行和管理,对提升突发事件医疗救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提高灾害及突发事件医疗信息统计质量,是确保全面、及时、正确地了解灾情,制订切实可行医疗救援计划的前提和主要依据.本文从应急预案、管理机构、统计人员和数据采集规范四方面总结突发事件医疗信息统计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上海市虹口区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状,为医疗救治体系的卫生应急能力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分析上海市虹口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卫生应急管理的基本情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能力、医疗机构医疗现场救援和医疗救治能力、卫生应急经费和物资保障以及培训演练情况5个方面。结果虹口区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应对能力大幅提高,但在卫生应急能力建设仍存在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大医疗机构卫生应急救援和救治能力,加强卫生应急培训和演练,进一步提高辖区医疗机构卫生应急能力建设。结论上海市虹口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初步形成,在现有工作基础上继续增加应急专项资金的投入,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8.
急性职业性中毒事故现场应急救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急性中毒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突然、难以防护、影响范围大,因此,建立良好有序的应急组织、制定有效的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果断有力的应急行动是急性中毒事故应急救援成功的关键。职业卫生服务部门的应急反应、一支训练有素的应急医疗支持人员队伍、应急医疗队伍与当地医疗系统的紧密配合,构成了良好有序的应急反应组织体系;应急救援计划中制定医疗前的净化、分类及处理方案很重要,可以指导现场应急医疗与救援行动。应急行动之前制定有效的应急救援预案,有效和详细的计划可以使应急行动变得迅速高效,可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及提高社会应急救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