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他克莫司(FK506)治疗肝移植受者早期霉酚酸(MPA)药代动力学的临床特点。方法:71例肝移植受者术后联合应用FK506和霉酚酸酯(MMF)治疗,MMF单剂口服剂量为1.0g,每日2次。患者术后1至2周内,分别在服药前及服药后0.5、1、1.5、2、4、6、8、10和12h取外周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血浆MPA浓度,分别标为MPA-C0~12h,并计算其曲线下面积(AUC)。同一天测定FK506谷浓度(FK506-C0h)及肝、肾功能和血细胞计数。结果:合并108套数据,MPA-AUC0~12h平均为(45.77±18.69)μg·h/ml(范围:10.66~117.01μg·h/ml)。MPA-C0~12h与MPA-AUC0~12h均相关(P0.05)。血清白蛋白(ALB)异常者的MPA-AUC0~12h均显著低于ALB正常者(P<0.05)。结论:原位肝移植后患者个体间早期MPA-AUC0~12h差异很大;单个时间点MPA浓度不能有效反映其全程的血药浓度。FK506-C0h不影响MPA-AUC0~12h,而血清ALB浓度则对其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吴燕  杨艳芳 《护理研究》2009,23(32):2950-2950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拔除尿管最佳时间.[方法]选择2008年1月-12月120例术前留置尿管、术后使用硬膜外镇痛泵(PCEA)的腹部手术病人,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于术后22 h开始夹闭尿管,术后50 h(拔除PCEA后)拔除尿管,协助病人下床排尿;对照组按常规术后72 h~96 h拔除尿管.观察两组病人拔尿管时间与肛门排气时间、尿路感染、术后疼痛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拔尿管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腹部术后早期拔除尿管,能促使病人早期活动,尽早恢复肠蠕动,避免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本课题拟通过回顾性分析,结合小儿的生理免疫特征,比较小儿与成人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不同临床特点,以期为小儿肝移植术后个体化抗排斥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材料和方法:收集本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小儿部分亲体肝移植18例,其中发生急性排斥反应4例;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成人全肝改良背驮式肝移植56例,其中发生急性排斥反应9例。术后采用糖皮质激素(甲基强的松龙)和FK506进行免疫抑制治疗。术后监测患儿及成人:①肝功能,主要包括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ALT和AST;② FK506血浓度。结果:检测肝穿刺日及之前6d亲体肝移植患儿肝功能的主要指标:AR组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在穿刺前3d起较非AR组显著升高(P<0.01);而总胆红素(TBIL)及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则在穿刺前第5d起出现显著增高(P<0.01)。成人肝移植AR组中,穿刺日及之前8d,患者外周血中ALT、AST,TBIL及DBIL的水平已均显著高于非AR组(P<0.01)。小儿及成人肝移植患者分别于病理确诊AR前5d及8d起,血中FK506谷浓度较非AR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小儿亲体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时间可能较成人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时间晚,程度较成人AR轻,这与小儿亲体肝移植受供体血缘关系近、供肝质量好有关。FK506浓度较低时可能诱发急性排斥反应,但血FK506的浓度高低与急性排斥反应的程度并无显著关联。 关键词:小儿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肝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术后48 h内)和晚期(术后48 h~7 d)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SICU收治的256例肝移植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基础疾病及术前、术中和术后多个临床变量数据,研究终点为肝移植术后7 d内AKI的发生率,根据AKI的发生情况与发生时间,将患者分为非AKI组(162例)、早期AKI组(65例)和晚期AKI组(29例)。结果①与非AKI组比较,早期AKI组患者术前血肌酐(SCr)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较高,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尿量较少,术后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较高(均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MELD评分(OR 1.437,95%CI 1.263~1.712,P <0.05)、术中尿量(OR 1.503,95%CI 1.103~2.057,P <0.05)及术后AST水平(OR 1.634,95%CI 1.094~2.215,P <0.05)是早期发生AKI的危险因素。以上三个危险因素联合预测早期AKI发生的AUC为0.816(95%CI 0.752~0.869,P <0.05)。②与非AKI组比较,晚期AKI组患者术前SCr、术后去甲肾上腺素剂量、术后血乳酸水平、FK506血药谷值浓度、术后AST和ALT水平较高(均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血乳酸水平(OR 1.593,95%CI 1.146~2.072,P <0.05)、FK506血药谷值浓度(OR 1.663,95%CI 1.167~2.204,P <0.05)及脓毒症(OR 2.746,95%CI 1.186~4.837,P <0.05)是晚期发生AKI的危险因素。以上三个危险因素联合预测晚期AKI发生的AUC为0.820 (95%CI 0.745~0.811,P <0.05)。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与晚期发生AKI的危险因素有所不同;术前MELD评分、术中尿量及术后AST水平是早期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血乳酸水平、FK506血药谷值浓度及脓毒症是晚期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下床活动时间对肝移植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肝移植术后第3天下床活动的42例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同期收集一般资料与观察组匹配的下床活动时间为术后第4天的44例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记录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胃管留置及尿管留置时间和腹腔出血、胸腔积液、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胃管和尿管留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移植术后第3天下床活动是可行的、安全的,并促进了患者的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适合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进食水方案。方法 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便利抽样法选取某医院住院治疗的120例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名。观察组患者术后4~6h夹闭胃管,分次饮温水,于术后12h鼓励患者进流质、术后24h拔除胃管进半流质;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留置胃管,待肛门恢复排气后进流质,逐步过渡。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糖代谢、应激及肝功能指标变化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均P0.01)。且术后6h饥饿感、术后12h口渴感和食欲情况,术后24h口渴、焦虑感、食欲情况,术后48h口渴、饥饿、焦虑感、腹部不适情况、食欲情况较对照组均有改善(P0.05或P0.01)。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各项指标比较,时间因素对血清胰岛素、IR指标、C反应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前白蛋白(prealbumin,Pre-Alb)均存在主效应(P0.05或P0.01);干预因素对C反应蛋白、IR指标、血清C肽存在主效应(P0.05);干预因素和时间因素对IR指标及C反应蛋白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术后早期进食可改善患者主观感受。  相似文献   

7.
吴燕  杨艳芳 《护理研究》2009,(11):2950-2950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拔除尿管最佳时间。[方法]选择2008年1月-12月120例术前留置尿管、术后使用硬膜外镇痛泵(PCEA)的腹部手术病人,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于术后22h开始夹闭尿管,术后50h(拔除PCEA后)拔除尿管,协助病人下床排尿;对照组按常规术后72h~96h拔除尿管。观察两组病人拔屎管时间与肛门排气时间、尿路感染、术后疼痛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拔尿管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腹部术后早期拔除尿管,能促使病人早期活动,尽早恢复肠蠕动,避免采路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尿微量蛋白检测评价肝移植受者使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类抗排异药物他克莫司(FK506)及环孢素A(CsA)治疗后对肾脏毒性损伤程度的差异。方法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138例使用FK506、CsA的肝移植受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尿β2-微球蛋白(β2-MG)、α1-微球蛋白(α1-MG)、微量白蛋白(mAlb)、转铁蛋白(TF)和IgG浓度;用酶放大免疫分析法(EMIT)检测所有肝移植受者FK506、CsA的血药浓度,分析FK506组和CsA组尿微量蛋白的结果,比较2组间肾毒性损伤的特点。结果除CsA治疗组β2-MG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差异外,其他项目2组结果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FK506治疗组5项结果均显著高于CsA治疗组(P<0.05)。2组的肾脏损害都以单纯肾小管损害和混合性损害为主(P<0.025)。术后0~1年和1~3年受者FK506组5项尿微量蛋白结果均显著高于CsA组(P<0.05)。肾小球蛋白尿、肾小管蛋白尿和混合蛋白尿在不同用药组之间无差异(P>0.05)。但总异常率FK506组显著高于CsA组(P<0.05)。结论CNI对肝移植受者有明显的肾毒性损伤,其药物毒性损害以肾小管损害和混合性损害为主;FK506对肝移植受者的肾毒性作用明显强于CsA;尿微量蛋白是评价CNI肾毒性损伤的敏感指标,可为临床观察提供早期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选择性留置胃管(即术前不留置胃管或术后早期拔管)对肝胆手术患者术后消化道并发症、呼吸道并发症及肛门排气时间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ese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logy Medicine disc,CBMdisc)、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收集术前不留置胃管或术后不同时间拔除胃管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效应量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结果共纳入文献11篇。与肛门排气后拔管相比,术前不留置胃管可降低患者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P0.001)和胆囊(道)手术患者术后消化道并发症的发生率(P=0.02),且术前不留置胃管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有所提前,但异质性较大(I~2=96%,P0.001)。与肛门排气后拔管相比,术后早期(≤24h)拔管可降低患者术后消化道并发症发生率(P=0.007),但两组患者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97)。结论对于肝胆手术患者,选择性留置胃管(即术前不留置胃管或术后早期拔管)是可行的,但其最佳的胃管留置时间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龚竹云  王彬  李继东 《护理研究》2011,25(6):509-510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胃管拔除时间。[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6年—2009年肝移植手术病人80例,分成两组,观察组术后胃管自然引流,不施行负压,待胃液<200 mL/d,可听及肠鸣音后拔除胃管。对照组给予持续胃肠减压,于肛门排气后拔除胃管。比较两组病人术后进食时间、排气时间、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病人舒适程度等指标。[结果]两组病人在手术后拔除胃管时间、病人舒适程度、进食时间、睡眠等指标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肝移植病人手术后胃管自然引流,待胃液<200 mL/d,可听及肠鸣音后拔除胃管可增加病人舒适度,降低相关并发症,并早期恢复进食,有利于病人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留置及拔除胃管最佳时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留置及术后拔除胃管的最佳时机。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7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0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全麻后置管,清醒后拔管)和对照组49例(麻醉前置管,排气后拔管),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后恶心和呕吐发生率,术后24h内肛门排气和12h内下床活动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前、术后恶心和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4h内肛门排气和12h内下床活动多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麻成功后留置胃管可以减轻患者术前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术后麻醉清醒后立刻拔除胃管有利于胃肠道的恢复,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适合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进食水方案。方法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便利抽样法选取某医院住院治疗的120例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名。观察组患者术后4~6h夹闭胃管,分次饮温水,于术后12h鼓励患者进流质、术后24h拔除胃管进半流质;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留置胃管,待肛门恢复排气后进流质,逐步过渡。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糖代谢、应激及肝功能指标变化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均P〈0.01)。且术后6h饥饿感、术后12h口渴感和食欲情况,术后24h口渴、焦虑感、食欲情况,术后48h口渴、饥饿、焦虑感、腹部不适情况、食欲情况较对照组均有改善(P〈0.05或P〈0.01)。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各项指标比较,时间因素对血清胰岛素、IR指标、c反应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前白蛋白(prealbumin,PrmAlb)均存在主效应(P〈0.05或P〈0.01);干预因素对c反应蛋白、IR指标、血清c肽存在主效应(P〈0.05);干预因素和时间因素对IR指标及c反应蛋白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术后早期进食可改善患者主观感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肾移植患者接受他克莫司(FK506)治疗后药物浓度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 应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器测定不同年龄、性别的86例(804例次)患者在肾移植术后口服FK506后的血药浓度.结果 年龄<45岁和≥45岁的女性患者术后第2个月时FK506的血药浓度分别为(9.68±1.21)和(10.55±0.77) μg·L-1;术后>3个月时FK506的血药浓度分别为(5.13±1.54)和(5.19±1.57)μg· L-1.年龄<45和≥45年龄男性患者术后第2个月时FK506的药物浓度分别为(10.03±2.13)和(11.17±3.92)μg· L-1;术后>3个月时FK506的药物浓度分别为(4.94±1.75)和(5.03±1.83) μg· L-1.随着年龄增大,FK506的血药浓度也有所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的患者对FK506的血药浓度均不产生影响.结论 肾移植术后男性及女性不同年龄各时间段的FK506全血浓度分析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大,血药浓度亦有所增高;不同性别对FK506的血药浓度均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是否留置胃管及术后早期拔除胃管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3月~2014年2月行肝癌切除术的32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成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对照组120例患者于术前留置胃管,术后持续胃肠减压至首次肛门排气后拔除;试验1组104例患者于术前留置胃管,术后持续胃肠减压至次日9∶00拔除;试验组98例术前不留置胃管。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不适症状、总体康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试验2组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均较早,使用营养液的时间较短,不适症状发生率较低(P0.05);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不留置胃管或术后早期拔除胃管均有利于促进术后康复,建议减少留置胃管对患者造成的不适,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5.
奥瑞姆自护理论在肠梗阻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奥瑞姆自护理论在肠梗阻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8例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自护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术后按常规护理,自护组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奥瑞姆自护理论的三个护理系统,让患者参与健康决策及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观察两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拔胃管时间及平均住院日。结果:自护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拔胃管时间及平均住院日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肠梗阻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自护理论可促进术后身体康复及缩短平均住院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静脉镇痛联合早期营养支持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2013年6月—2014年2月选择入我院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术后患者主诉疼痛时给予止痛药物治疗,持续胃肠减压待肛门排气后拔除胃管再进食。观察组患者术后48 h内采取持续静脉镇痛,并给予早期肠外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比较术后第4天2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的情况。结果术后第4天观察组血清白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镇痛联合早期营养支持,既能减轻术后患者的疼痛,同时早期营养支持又能促进肝蛋白质合成,有效促进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单剂赛尼哌联合低剂量普乐可复 (FK5 0 6)对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 (AR)的预防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同期首次肾移植受者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 2 0例。 (1)观察组 (单剂赛尼哌联合低剂量FK 5 0 6+MMF+Pred) ;(2 )对照组 (常规剂量FK5 0 6+MMF +Pred)。两组受者HLA错配≤ 3 ,CDC及PRA试验均阴性 ,且两组间性别、年龄、原发病、冷热缺血时间、血透时间、HBsAg阳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应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测定所有受者口服FK5 0 6后 12h的血药谷浓度 ,观察组和对照组谷浓度的控制范围分别为 5~ 10 μg/L和 10~ 15 μg/L。观察术后 60d排斥反应的发生、药物的肾毒性和肝功能异常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谷浓度均值分别为 (7 2±2 6) μg/L和 (12 1± 3 8) μg/L ,两组全血FK5 0 6谷浓度均值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 ,观察组 1例次 ,对照组 2例次 (P >0 0 5 ) ;肾毒性 ,观察组 0例次 ,对照组 5例次 (P <0 0 5 ) ;肝功能异常 ,观察组4例次 ,对照组 6例次 (P >0 0 5 )。结论 :术前使用单剂赛尼哌 ,术后FK5 0 6谷浓度维持在 5~ 10 μg/L水平 ,既能有效预防AR发生 ,又能减少FK5 0 6的肾毒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措施对原发性肝癌病人术后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肝癌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各项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综合护理措施,观察两组病人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运用早期功能锻炼、早期拔胃管进食、电刺激双侧足三里穴位和内庭穴位等综合护理措施,能有效促进原发性肝癌病人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普外科因胃癌行腹腔镜辅助全胃或次全胃切除的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留置胃管、禁食至肛门排气,予以肠外营养支持等常规护理;观察组术中经鼻置空肠营养管,术后早期予以肠内营养治疗与护理,观察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和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为(35.16±10.25)h,排便时间为(50.37±9.67)h;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为(59.41±11.64)h,排便时间为(78.97±16.99)h,2组患者功能恢复时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满意度为91.6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满意度为75.00%,2组患者的并发症和满意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的肠内营养有助于腹腔镜辅助胃癌切除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这不仅减少了医疗费,而且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后早期胃管拔出对患者血浆降钙素原变化及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4年8月西电集团医院普外科肿瘤科收治的大肠癌术后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其中研究组55例,予术后早期胃管拔出治疗,术后6h开始饮水,12h进流食,3d过渡到普通饮食;对照组55例,采取常规胃管拔出治疗,术后排气排便后拔出胃管,开始进食。比较术后及干预前后治疗前血浆降钙素原水平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观察指标。结果 (1)治疗后2组血浆降钙素原均明显下降,但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研究组排气时间(50.71±6.25)h、排便时间(66.43±5.87)h、住院时间(7.17±2.31)d及住院费用(41 562.87±274.36)元低于对照组(65.24±6.58)h、(74.56±5.69)h、(10.24±3.15)d、(47 893.57±314.82)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9.09%)与对照组(7.27%)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癌术后早期胃管拔出有利于患者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同时不影响降钙素原水平,不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