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胸膜腔穿刺造影对自发性气胸病因诊断及造影剂和四环素的介入性化学性胸膜粘连作用。方法:对3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在电视透视引导下胸腔内注入76%复方泛影葡胺造影及四环素,通过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摄胸片对比进行分析。结果:28例显示三种异常造影征象:其中胸膜肺粘连征15例,肺大疱征12例,破裂口气泡征1例。2例闭合性气胸未见异常。诊断率为92.3%。四环素介入化学性胸膜粘连治疗22例,随访5年,5例复发。结论:对自发性气胸患者经电视透视引导下胸膜腔造影和四环素粘连介入性诊治技术,操作简便易行,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治疗难治性气胸及预防气胸复发的有效方法。方法采取胸腔碘水造影对胸膜玻口、粘连带及肺大疙进行定位,应用纤维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行开放性胸腔检查,局部应用微波多功能治疗仪及WAB生物粘合剂分别处理粘连带、肺大疱及脑膜破口以去除自发性气胸难以治愈的原因及气胸复发的因素。结果治疗难治性气胸36例,平均手术时间42min,首次治疗后平均26h肺复强率94.4%.再次治疗后复张车达100%,无并发症,随访1~36个月无复发。结论本方法治疗难治性气购定位准确,手术操作时间短,创伤小,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短期内无复发。  相似文献   

3.
冷沉淀胸腔内注入治疗顽固性气胸12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朝廉 《重庆医学》2003,32(4):493-493
目的:总结冷沉淀治疗顽固性气胸的疗效。方法:对12例顽固性气胸患者在肺基本复张时将冷沉淀40ml一次性经胸腔引流管注入胸腔。结果:12例顽固性气胸中有11例成功,1例失败,成功率90%以上,不良反应小。结论:胸腔内注入冷沉淀治疗顽固性气胸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尤其适合于基层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20例顽固性自发性气胸,经腋切口行肺大疱切除及局部胸膜切除,经2年~6年随诊,无1例复发。该术式简单易行,损伤甚小,术后无严重并发症,为顽固性自发性气胸的外科治疗提供了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自发性气胸系指在无外伤或人为因素情况下.肺组织及脏层胸膜自发破裂,空气进入胸腔而自发性引起的疾病。胸膜下泡、肺大泡、肺气肿、肺结核空洞和胸膜粘连带撕裂等均可引起自发性气胸。我院从1993年~2004年收治24例自发性气胸病人,其中8例为复发性气胸。现将复发性气胸8例应用自血疗法胸膜粘连术治疗,其临床治疗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顽固性自发性气胸开胸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20例顽固性自发性气胸,经腋切口行肺大疱切除及局部胸膜切除,除2年 ̄6年随诊,无1例复发。该术式简单易行,损伤甚小,术后无严重并发症,为顽固性自发性气胸的外科治疗提供了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经纤支镜代胸腔镜OB胶粘连在气胸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纤支镜代胸腔镜OB胶粘连治疗气胸的效果,并对其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49例不同原因的气胸患者,常规闭式引流后,在局麻下以纤支镜代替胸腔镜对胸膜腔进行观察,并以医用OB胶对肺漏气口进行粘连,随后继续闭式引流,观察肺复张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49例患者中,脏层胸膜下见肺大疱者33例(67.3%),支气管胸膜瘘3例(6.1%);经OB胶粘连治疗后24h内肺完全复张者39例(79.6%),1-7d肺完全复张者6例(12.2%),于治疗1周后再次补胶肺完全复张者4例(8.2%)。随访6-39个月,有4例同侧气胸复发,复发率为8.2%。不良反应主要为OB胶刺激壁层胸膜引起的胸痛。结论:经纤支镜代胸腔镜OB胶粘连治疗气胸疗效好,复发率低,特别对难治性气胸的治疗尤为适合。  相似文献   

8.
自1995年7月到1996年6月,我们施行电视胸腔镜手术24例,其中8例肺大疱破裂行肺大疱切除和胸膜固定术,9例血胸行胸内血块和积血清除并止血,1例肺孤立性包块行楔形切除,2例胸腔感染和1例胸腔感染伴胸内出血行扩清术。胸膜、肺活检3例。1例病人因肺被纤维板包裹及另1例大血管出血而改行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年人(90例)、中年人(39例)、老年人(121例)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方法:行胸腔闭式引流和人工胸膜粘连术。结果:肺复张时间青年组平均7.8天,中、老年组分别为10.2天、14.6天。青年组复发率高(26.7%)。结论:中、老年人引流部位应据胸片选择;〈20%的肺不张也应积极抽气;闭式引流效果差可行胸膜粘连术,但应慎重,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电视胸腔镜治疗首次发作自发性气胸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腔镜治疗首次自发性气胸的术式、适应证及其疗效。方法:2000年7月~2001年12月胸腔镜手术治疗首次自发性气胸31例,28例为原发性气胸(PSP),3例为继发性气胸(SSP)。镜下探查4例无病灶,5例仅有胸膜粘连,22例有肺大疱。手术方式为松解胸膜粘连 切除或闭合大疱 胸膜固定术。结果:术后并发皮下气肿2例,并发症率6.5%。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无病例复发气胸。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首次自发性气胸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首次自发性气胸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在普胸外科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672例胸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包括:重度肺气肿、自发性气胸、巨大肺大疱、纵隔良性肿瘤、纵隔囊肿、肺良性肿瘤、心包积液、恶性胸水、肺转移癌、胸膜结核、急性脓胸等17种胸部疾病。结果:手术时间20~130(平均57)min,全组手术出血均在100mL以下,均未输血。术后带胸腔引流管时间1~12(平均2.5)d。无手术切口感染和手术死亡。术中有10例延长切口,其中6例胸膜腔广泛致密粘连,4例肺部病灶楔型切除后,术中快速病理诊断肺癌且伴部分粘连。术后肺漏气4例.其中肺大疱术后复发气胸2例。结论:电视胸腔镜及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在自发性气胸肺大疱切除、肺及纵隔良性肿瘤切除、心包开窗、恶性胸水的诊断及治疗、胸外伤探查等方面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等优点,具有广阔的运用空间。  相似文献   

12.
慢纤洞性肺结核并发自发性气胸17例,胸腔闭式引流14例中4天肺复张6例,203周肺复张2例,药物粘连肺复张6例。1例负压吸引肺复张,因心衰,呼衰死亡2例。如发生刺激性咳嗽,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应考虑到自发性气胸。支气管胸膜瘘,肺大泡者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慢纤洞性肺结核并发自发性气胸17例,胸腔闭式引流14例中4天肺复张6例,2~3周肺复张2例,药物粘连肺复张6例。1例负压吸引肺复张,因心衰、呼衰死亡2例。如发生刺激性咳嗽、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应考虑到自发性气胸。支气管胸膜瘘、肺大泡者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发性顽固性气胸应用心胸外科治疗的效果及体会。方法择取四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胸外科2016年7月至2018年10月和沈阳市胸科医院胸外科2018年1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自发性顽固性气胸患者一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病案资料,100例患者均先行患侧胸腔闭式引流术,一周后仍有漏气现象,考虑为顽固性气胸,100例患者均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大疱切除术,其中22例行胸膜粘连术,分析心胸外科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本文研究100例患者经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无效,仍然有漏气现象,其中78例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大疱切除术,痊愈率100.00%,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缓解,肺功能获得改善,日常活动能力明显提升;术后气管插管拔除延迟率8.97%,呼吸衰竭发生率7.69%,但是,均成功抢救。22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大疱切除术+胸膜粘连术,治愈率68.18%,其中有7例经反复粘连剂治疗无效,携带引流管出院后,2个月内均先后自行愈合。结论临床针对自发性顽固性气胸采用胸腔镜小切口联合胸膜粘连术,手术疗效显著,治愈率高,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肺功能。  相似文献   

15.
覃水生 《广西医学》2004,26(3):397-397
我院自 1 997年 1 1月至 2 0 0 2年 5月外科治疗肺大疱致自发性气胸 2 4例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性 2 2例 ,女性 2例 ,年龄 1 8至 6 9岁 ,平均 32岁。均经手术剖胸探查证实为肺大疱破裂引起气胸 ,术前均已置胸腔闭式引流管 ,引流时间 6至 1 2天 ,平均 8天 ,仍有持续漏气。剖胸探查见肺大疱位于肺尖或肺上叶 2 0例 ,肺下叶3例 ,中叶 1例。手术方法 :采用腋下小切口进胸 ,2 2例对肺大疱进行切除或褥式缝合术 ,2例行肺叶切除 ,全组病例采用“胸膜划痕法”〔1〕防止术后复发。结果 :全组病例无死亡 ,术后肺复张良好 ,无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 ,随访 1~ 5年无复发 ,患者自我感觉良好。2 讨 论肺大疱是肺泡的弹性超过其耐受程度发生胸膜内破裂后形成。肺大疱破裂引起的自发性气胸可发生在各个年龄组 ,但多见于青壮年 ,男性多见。气胸经置胸腔管引流后多能自愈 ,但因原发病灶未处理 ,故复发率高。本组 4例曾置管引流后患肺复张 ,但均在 6个月内再发气胸 ,经手术治疗痊愈。笔者认为置管引流 7天以上仍有持续漏气者 ,自愈可能性小 ,可采用手术治疗。目前有电视胸...  相似文献   

16.
对特发性气胸21例作胸膜腔造影,发现肺大泡10例,胸膜粘连2例,肺大泡加胸膜粘连9例。其中手术治疗8例,手术所见与造影相符,病变诊断率达100%,明显高于普通X线诊断率及肺CT诊断率,是对特发性气胸病因及定位诊断安全简便又准确可靠的特殊检查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28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汪平  郑崇乐  陈亮  谢刚  龚太乾 《西部医学》2008,20(4):714-715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可行性和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28例自发性气胸病例的临床资料,采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治疗的双腔气管插管全麻后侧卧位单肺通气,取腋中线第七肋间为电视胸腔镜观察孔,于腋前线第4肋间作一长约2-3cm皮肤切口经肋间进入胸腔作为操作孔,采用常规细长器械或电视胸腔镜器械经操作孔进入胸腔内操作完成肺大疱的切除、胸膜摩擦等操作。结果28例患者中肺大疱切除27例,胸膜摩擦1例。手术时间45-125 min,平均65分钟;出血10-200ml,平均50毫升;术后全部顺利恢复出院,无术后血胸、肺部感染等并发症。随访1-12个月,仅1例复发经胸腔闭式引流治愈。结论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免除常规三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所需的1-2个辅助操作孔的损伤,在进一步减少手术创伤的同时,可完成肺大疱切除术和胸膜摩擦术治疗自发性气胸,且与常规三孔电视胸腔镜技术的治疗效果相同,可进一步推广用于其它只需进行简单胸内操作、易于暴露的胸膜疾病、心包疾病和肺活检、局部切除及纵隔疾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减少青少年一侧自发性气胸手术切除肺大疱后短期内(≤1个月)对侧再发自发性气胸的护理对策.方法2007年7月~2010年6月62例13~24岁自发性气胸患者行胸腔镜下一侧肺大疱切除+胸膜粘连术,分析并总结术后营养、胀肺、咳痰方法、力度,护理对策及治疗效果.结果60例顺利出院,1个月内无对侧气胸发生;2例1个月内对侧再发气胸,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一侧肺大疱切除术后加强营养、控制感染、适度拍背咳痰在保证胀肺的同时可减少对侧发生肺大疱破裂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应用纤支镜进行胸腔内检查后治疗的31例自发性气胸病人的效果。方法:应用纤支镜进行胸腔内检查,了解自发性气胸的病因和病变范围。根据检查结果对病人进行胸膜粘连术或胸部微创手术治疗。结果:31例自发性气胸病人中,发现肺部和胸膜有病变者29例,阳性率93.5%。31例自发性气胸病人的全部治愈,经2-28个月的随访,无一例复发。结论:纤支镜胸腔内检查在自发性气胸病因诊断,指导治疗和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CT引导经皮穿刺内固定减容术治疗巨大肺大疱初次失败的原因、对策及转归.方法 对3例CT引导经皮穿刺内固定减容术治疗巨大肺大疱首次失败原因、补救措施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例因并发气胸致引流管从肺大疱内滑出至胸膜腔内而起不到肺大疱内引流的作用,经胸膜腔闭式引流加再次手术后8天治愈;2例因肺大疱处胸膜粘连阻止肺大疱萎陷,均行内科胸腔镜术,其中1例行胸膜粘连带烙断术及肺大疱内注入3%消毒滑石粉悬液后继续引流3d后显著缩小并稳定,18个月后复查示目标肺大疱已消失;另1例因粘连广泛而致密无法完成粘连带烙断术,而在肺大疱内注入滑石粉悬液以加强内固定,术后7d显著缩小并稳定.结论 CT引导经皮穿刺肺大疱内固定减容术首次失败的原因可能是气胸、胸膜粘连等,胸膜腔闭式引流后再次手术或胸腔镜术及滑石粉肺大疱内固定可能是安全有效的补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