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神"、"圣"、"工"、"巧"语出<难经@六十一难>其曰:"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此将医者掌握四诊技术划分为神、圣、工、巧四个高低层次,历代医贤对此似无歧义.  相似文献   

2.
<正>启玄子尝云:"夫欲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诚言不谬也!自神农尝百草,轩岐论医道,伊尹制汤液以来,中医道日渐隆。逝者如斯,历数千年之风雨,几经衰兴,仍不啻为苍生健康之所系也。  相似文献   

3.
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 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故心气一则欲不徨,欲不徨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  相似文献   

4.
伊尹,被尊为厨师的祖师爷。如今的厨师,已不满足于“工匠型”厨师,而是致力于烹制营养又美味的佳肴,成为“学者型”厨师、“营养型”厨师。他们做学问、讲营养,也就越来越走近中医,还涌现出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制作药膳的厨师——药膳师。研究药膳,寻根问祖,人们对伊尹更为尊崇,他不仅享有“烹调之圣”的美称,还有传颂千年的“伊尹汤液”。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病常合并认知障碍,因肾藏先后天之精,调全身诸脏腑之精;精为神之宅,五神之一"志"藏于肾精当中,由肾所主,受肾精濡养,故《黄帝内经》提出"肾藏精,精舍志"。论治帕金森认知障碍基于"肾藏精,精舍志"这一理论基础,以肾不藏精为病机之本,辨病性之虚实;虚责之肾精亏虚,无以充养髓海,实责之精行障碍,不得聚于髓海。临证时基于肾不藏精这一病机,或益肾填精补其虚,或行气驭精治其实,肾精充足、精行通利节律则髓海清灵精明。  相似文献   

6.
王琳 《北京中医药》2009,28(2):104-107
在对<圣惠方>分步骤进行证候提取、证候名称形成、证候名称统一的基础上,以现代脾脏相关证候为比较对象,从证候名称角度总结了<圣惠方>脾脏相关证候的特点.发现一些现代层次较高的证候,在<圣惠方>中被作为具体证候;现代虚证多有气、血、阴、阳、精之分,而<圣惠方>虚证可直指"脾"、"脾胃"、"脾肺"、"心脾"、"脾肾";且只有"气虚",无"血、阴、阳、精"之虚;<圣惠方>有相对较多的"脾气不和"、"脾胃不和"、"脾胃气不和"证;<圣惠方>一些证候相关概念辨析不清;<圣惠方>实证、热证比例明显大于现代;在<圣惠方>脾脏相关证候的实证中,外邪直接相犯者比例较大;<圣惠方>认为证候虚多兼寒、实多兼热等.认为<圣惠方>脾脏相关证候的上述特点,应是源于宋初辨证论治学说发展的初步性.  相似文献   

7.
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 走进李维贤教授那间书房、诊室兼待客的三合一多功能“厅”,映入眼帘的几幅字画,最抢眼的那幅是写着“静思”两个字的横轴,衬托出主人在精神境界方面远逸的追求。 李维贤教授是一位在中医妇科方面有所建树的专家,而且在儿科、内科杂症和老年病的治疗上也有很深的造诣。  相似文献   

8.
《汉书·艺文志》经方类中有《汤液经》三十二卷,《艺文志》的前身《七录》,是刘歆父子撰的。当时有没有《汤液经》的记载?然而《汉书>班氏的记载是肯定的,则前汉已有书。但班氏未署撰人,是否即后世所称商·伊尹,相传伊尹作《汤液》,历史上有此传说,犹如《内经》之托名黄帝,《本草》之  相似文献   

9.
勿施甚欲     
<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语,两载于《论语》:一见于《颜渊》篇,为答弟子"仲弓问仁"语;一见于《卫灵公》篇,弟子子贡问"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答以"恕",进而释之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与"仁"意思相近。《孟子·尽心上》就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语。《说文·心部》:"恕,仁也。"段玉裁还据《孟子》之意发挥说:"为人不外于恕。"认为此二字"浑言之则不别"。众所周知,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一个"仁"字,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是其中的重要支点,  相似文献   

10.
一、绪论1.金匮的作者、年代及其起源:约在公元二世纪末,后汉张仲景作"伤寒杂病论"一书.后人将这本书的杂病部份分出来,名曰"金匮要略",据宋代孙奇、高保衡、林亿等校勘本的序文引晋皇甫谧甲乙经的序文说:"伊尹撰用神农本经枢以为汤液,汉张仲景广为十数卷,称为「伤寒杂病论」",就是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以伊尹的"汤液经"为根据的,而伊尹的"汤液经",又以"神农本草经"为根据;仲景伤寒论自序仅云:博采众方,未言及汤液;此在仲景著书时,是否根据伊尹的"汤液经"则难以查考了.  相似文献   

11.
颂中医     
<正>辛卯初秋,中医楼落成,彰显振兴中医之大业,展现中医发展之前景。魁于鲁径,罕于九州。乃为颂曰:夫岐黄上古以论天真,分天地之象,列阴阳之候,明五行之道,并晓平、和之理者,乃奉生之始,启至道之宗也。神农尝百草而食药同源,仲景本伊尹则"伤寒"论著。叔和取"内""难"并集众长,药王拟"千金"魁名大医。扁鹊望齐侯以辨色,董奉倚杏林而壮观。惜青囊之佚散,幸皇甫之承传。并金元四家,名声远扬。时珍立纲目,以统本草。有清一  相似文献   

12.
"胃不和则卧不安"新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宗《内经》关于"胃不和则卧不安"经典之说,深入挖掘、拓展其理论内涵,在中医关于"胃不和"致不寐的理、法、方、药等方面赋予全新的认识,认为"胃和"为"卧安"之前提条件,临床实践要谨守病机,须以"胃不和"为"卧不安"之辨证法度、以"和胃"为"卧不安"之施治圣度,通过"和胃"以达"胃和",则"卧安"而"夜寐"成,不寐自愈。  相似文献   

13.
《太平圣惠方》是我国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修的大型综合性方书,其认为腰脚湿痹是"风湿冷三气相攻而成也。气胜则通行流转,不为留滞。风湿冷气胜,则住于腰脚。是为湿痹。……风湿痹,冬多中人血脉腠理,则为诸风矣。本由外风邪,入于经络气俞也。"脚腰痛是"由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与真气交争,故腰脚疼痛。"《太平圣惠方·食治腰脚疼痛诸方》认为"宜以食治之也",《太平圣惠方》所载食治腰脚疼痛诸方中,除了针对病证风、寒、湿的药物外,还运用米、面等与其相伍,如梅实仁粥方、豉酒方、婆罗粥方等方剂,这是借米、面之力调护脾胃,另有引风湿之药入脾经四肢之效。可见注意脾胃的调理,是提高治疗风寒湿痹疗效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抑郁症为现今临床多发病,中医论治该病多疏肝解郁、燥湿化痰,总体疗效不佳。反思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临床表现,发病之因多缘由思虑过度,而又有多悲、善恐、不喜、不怒等特点,表现为一身上下尽病,而其病将愈之时必有怒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悲,肾在志为恐,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土之湿盛则多思,金燥则多悲,水寒则善恐,水寒不能生木故不怒,木枯不能孕火故不喜。木郁之发,当化不化,而郁病作矣,阳气不足,致气机郁结,情志不舒。治时应斡旋中枢、上潜下腾、轮旋左右,使大气旋转,郁气乃散,同时应重视阳气的作用。该病将愈之时必有怒色,此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谓"思伤脾,怒胜思"之实证,至理之言也。也间接为该病心理疏导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睡眠障碍古籍记载为失眠(不寐、不得眠、目不瞑)、失魂(离魂)等,指非疾病引起睡眠与觉醒量与质的变化;多由家庭、社会、人际关系等压力造成。神、魂、魄与生俱来,称之先天之神。《内经》记载魂由血舍、由肝藏,肝不藏血则血不舍魂,魂魄妄行,引发睡眠障碍。肝藏血,血舍魂,肝血魂正常,睡眠才能得到保障;肝血、肝阴不足及肝胆湿热,均影响肝藏魂。神有广义、狭义之别,与睡眠关系密切的主要指五神(神、魂、魄、意、志),即狭义之神。五脏对应五神,肝与魂相配,肝不藏血,血不舍魂,魂魄妄行则睡眠障碍。魂无所居则梦魇,阿胶、枣仁、枸杞、生地、熟地等养血滋阴之品,肝血得藏则不寐得治;魂失所藏易发梦遗;肝阴血不足则无以潜阳,风邪内动,肝血亏虚,魂游于外则夜惊,治以滋阴养血加镇静安神之品使肝血得养,卧则魂归而守。多卧治疗可选《赤水玄珠》"多卧醒睡汤"。多梦属肝血虚无以安魂定志,宜滋养肝阴,方选杞菊地黄汤。  相似文献   

16.
<正>全国伊尹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河南商丘市举行。国医大师张大宁、唐祖宣,著名文献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钱超尘等围绕弘扬伊尹中医药文化进行了深入探讨。国医大师颜正华、孙光荣为研讨会题词。张大宁从伊尹创制汤液对中医药的贡献,谈到中医经典对临床的指导作用,并结合临床传授临证经验。钱超尘以其几十年中医药文献研究的翔实资料,进一步论证了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是据伊尹所撰的《汤液经法》成书,其传经之功具有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钟云舫乃晚清时四川著名的才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楹联高手,被后人誉称为"联圣",与诗圣杜甫,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并称为"中国文化四圣"。现介绍几则对联如下,供读者欣赏。  相似文献   

18.
天地之气     
住天地之气者,乃不遇之贤,及不尽用之贤。不遇而愠,则不能住。用而为应迹,则亦能住。若皆碌碌名利之人,则气趋于浊,混沌近矣,岂复有再开辟乎?盖以天地生人,必有不齐。或遇,或不遇;或尽用,或不尽用。然其应迹而不愠,不可不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启玄子尝云:“夫欲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赢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诚言不谬也!自神农尝百草,轩岐论医道,伊尹制汤液以来,中医道日渐隆。逝者如斯,历数千年之风雨,几经衰兴,仍不啻为苍生健康之所系也。虽有跳梁之徒力倡废除中医,但蚍蜉岂可撼树,螳臂焉能挡车?  相似文献   

20.
<正>赵征宇系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崇尚经典,学验俱丰,临证诊治失眠症别具一格。现将跟师感悟整理如下。1症虽纷繁,五脏统之《素问·宣明五气》将"神、魂、魄、意、志"五志统一于五脏之中,脏腑在机体生命活动中分担着特定的思维、意念、情感、精神、行为等职能。脏与气相合,阴阳维系,气血调顺,则神和志宁,魂魄潜藏,正常的精神情感活动方可维系,否则就会发生相关的病变。赵师认为"五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