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病例报告1.1 患者男62岁,因头昏,全身乏力近1年,2000年11月收入院。入院时测定:Hb38g/L、Plt468×109/L、WBC4.5×109/L、网织红细胞3.2%。总、直接胆红素分别为40μmol/L和6.9mol/L,GPT正常。血清冷凝集试验阴性,患者红细胞多凝集试验阴性,患者红细胞分别加入3例正常AB型血清不凝集,分别加入4例正常A型血清不凝集。冷凝集试验为1:131072。诊断为冷凝集素病所致溶血性贫血。申请输血。1.2血型鉴定及配血方法  相似文献   

2.
急性红白血病是红细胞系伴随粒细胞系恶性增生性疾病。我们对在我院确诊的15例红白血病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9例,女6例,年龄1.7~70岁。征状及体征头昏乏力10例;具贫血貌13例;胸骨压痛10例;皮肤出血点8例;鼻衄4例;发热8例;肝脾肿大8例;脾肿大3例;淋巴结肿大4例。2实验室检查2.1血象本组中Hb30~100g/L,其中6例呈重度贫血,5例中度贫血,4例轻度贫血;WBC总数大多在(1.9~18)×109/L之间,有2例高达120以上,有5例减低者;BPC(100~120)×109/L6例,(80~90)×109/L4例,60×109/L以下者5例;网织红细胞8例较高。外周…  相似文献   

3.
周宇玲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8):1954-1954,F003
病例介绍 :患者 ,男 ,43岁 ,无明显诱因出现咽痒、咳嗽、无痰8天 ,并伴午后潮热 ,胸部疼痛 ,盗汗 ,咳嗽逐渐加剧 ,并出现黄色粘痰 ,尤其晨起及夜间加重 ,于2003年12月5日来我院就诊 ,查体 :面部及四肢皮肤苍白 ,余无阳性体征 ,查血常规发现红细胞有自凝现象 ,放入37℃温盐水水浴箱中加温后 ,凝块自行散开 ,红细胞4 13×1012/L ,白细胞12 2×109/L ,中性粒细胞0 80 ,淋巴细胞0 18 ,单核细胞0 02 ,血小板310×109/L ,血红蛋白95g/L ,血沉79mm/h ,网织红细胞计数0 026 ,痰涂片查抗酸杆菌 ( -) ,胸片提示 :双上肺浸润性结核 ,PPD试验强阳性 ,…  相似文献   

4.
<正>1、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计数,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对于提示累及红细胞系统的疾病有重要意义。正常值:男性(4.0~5.5)×10^12/L;女性(3.5~5.0)×10^12/L;新生儿(6.0~7.0)×10^12/L上面这个正常值数据,咋还男女有别呢?其实男女两性的红细胞计数在15-40岁期间差别明显,主要是在此期间男性雄性激素水平较高,而睾酮有促进骨髓造血  相似文献   

5.
刘某女性56岁,因黄染乏力,食欲不振数月于1991年10月入院治疗。查体,一般状况尚可,皮肤,巩膜黄染,肝脏肋下3.0cm,脾大3.0cm。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0.775mmol/L,RBC1.8×10~(12)/L,WBC5.1×10~9/L,PLT0.05×10~(12)/L,S0.80,st0.05,L0.12,中幼粒0.02,中幼红0.01,晚幼红45/100w,网织红细胞0.34,尿常规,尿胆++,尿胆红质+,黄疸指数40单位,总胆红质5.0mg%,直接胆红质1.5mg,间接胆红质3.5mg%:Coomb′s试验:抗IgG阳性,抗C_3阳性,冷凝集试验1:4骨髓检查:提示溶血性贫血。用强  相似文献   

6.
病例 男性,65岁,干部。主因消瘦乏力,进食后上腹胀满伴腰痛、黑便、尿呈酱油色而入院。查体:T38.5℃,血压15/10kPa,贫血貌,巩膜轻度黄染,淋巴结不肿大,心肺(一),腹软,肝肋下1.5cm,质中无压痛,脾未及,腹水征(一),化验,Hb58/L、RBC2.2×10~2/L,WBC 15.0×10~9/L、PC100×10~9/L,中性65%,淋巴35%,网织红细胞12%。血涂片 胃癌 溶血性贫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相关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笔者所在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90例,随机分为静脉组和末梢组各45例。分别采集静脉血和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查,比较两组人员血常规检查中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以及血小板等检查项目。结果静脉组45例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结果为,WBC:(5.24±3.16)×109/L;RBC:(3.34±0.98)×1012/L;HCT:(42.35±20.46)%;HGB:(115.75±15.76)g/L;MCHC:(319.78±28.79)g/L;PLT:(228.75±84.78)×109/L。末梢组45例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结果为,WBC:(5.86±3.18)×109/L;RBC:(3.86±0.87)×1012/L;HCT:(31.46±21.48)%;HGB:(101.56±16.48)g/L;MCHC:(322.43±28.94)g/L;PLT:(213.48±81.46)×109/L。两组患者的MCHC检查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WBC、RBC、HCT、HGB、PLT的检查结果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采血方法对血常规的检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影响,应用静脉血代替末梢血可以有效的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王炳英  江学良 《中国医药》2009,4(8):870-871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浆P选择素(P-sel)水平及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检测45例UC患者和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血浆P-sel水平,采用血细胞记数仪测定血小板计数.结果 随着病情的加重,UC患者血浆P-sel水平和血小板计数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UC活动期血浆P-sel水平[(31.9±6.9)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15.6±4.8)μg/L]和UC缓解期[(22.1±5.5)μg/L](P<0.01);UC缓解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UC活动期血小板计数[(230.8±75.9)×109/L]明显高于对照组[(163.1±47.8)×109/L](P<0.01),明显高于UC缓解期[(167.3±49.5)×109/L](P<0.01);UC缓解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el与UC的发病和病情进展密切相关,临床联合检测UC患者血浆P-sel水平及血小板计数,对病情的判断及其疗效的评估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63岁,因为不规则发热,巩膜、周身皮肤黄染半月,于1991年4月入院。入院前半月周身不适,发热37—38℃,下午明显。巩膜、周身皮肤逐渐黄染,病情加重而入院。既往否认肝炎史。入院时,末梢血:红细胞2.5×10~(12)/L,白细胞18.0×10~9/L血小板90×10~9/L,网织红细胞0.01,红细胞大小形态着色正常。肝功:TTT14单位,碘反应(++),GPT10单位,HB_sagl:64(+++),黄疸指数15单位,B超报告:肝大小形态正常,肝区光点回声增强,脾大小正常。诊断: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并贫血。按  相似文献   

10.
近来,我们就诊了1例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增高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1例,现报道如下。 患者,男,16岁。全身乏力约4个月,贫血貌,时有牙龄出血,体温正常,肝脾、心肺未见异常,淋巴结无肿大。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60g/L,白细胞3.0×10~9/L,血小板48×10~9/L,网织红细胞3.8%,外周血未见幼稚细胞及有核红细胞。骨髓涂片检查:骨髓呈油滴状,骨髓增生中度低下,粒系增生不良,粒:红  相似文献   

11.
营养性巨细胞贫血(NMA)为一类DNA合成障碍而发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但在实验室检测与临床上对其非典型表现注意不够,我院自1983-1992年共收治非典型NMAll2例,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12例中男性42例,女性70例。年龄2-79岁,平均41.5岁。1.2临床表现形式见表。 1.3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70g/L78例,80-11Og/L11例;白细胞<2.7×lO~(9)/L9例;2.8-4.O×10~(9)/L41例;血小板<70×10~(9)/L7例,67-120×10~(9)/L41例;网织红细胞>2%23例,外周血出现幼稚红细胞15例,出现幼稚粒细胞11例,血清总胆红素>34.2μmol/L5例;血清钾<3.0mmo1/L9例,骨髓增生明显活跃92例,骨髓增生活跃9例,增生减低11例,骨髓红细胞系统巨幼变81例,粒系巨幼变103例,巨核细胞巨变11例,心电图示室性早搏3例;胃镜示慢性  相似文献   

12.
报告13例Evans 综合征,其中男3例,女10例。年龄10~68岁。病程1周至7年。其中紫癜或紫斑11例,鼻衄8例,龈血4例,黑便5例,呕血1例,黄疸4例,畏寒或发热11例,肝脾肿大4例,肝肋下1~4cm,脾肋下3~7cm。Hb<2.5g/L4例,3~6g9例。红细胞0.9~2.28×10~(12)/L。白细胞3~57×10~9/L。血小板<50×10~9/L10例,>50×10~9/L3例。网织红细胞除2例<5%,余11例均>5%。11/13例均见有核红细胞。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12例,增生极度活跃1例。粒:红比例倒置9例。多为中晚幼红细胞增生。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血小板少见。7例作Ham’s试验阴性,12例作Coombs 试验阳性。7例做免疫球蛋白测定,1例IgA、IgM 明显高于正常。3例C_3测定1例低于正常。3例淋巴细胞转化率和E-玫瑰花结均低于正常。3例CIC 测定1例明显增高。本病有贫血、出血、血小板减少,肝脾肿大,黄疸等症状,故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本文部分病例曾误诊为急性  相似文献   

13.
<正>例1男性,85岁。因间断性血尿于2006-08-02入院。诊断:膀胱恶性肿瘤。入院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4.00×109/L,中性0.70,红细胞计数3.50×1012/L,血红蛋白100g/L,血小板160×109/L。因间断大量血尿,应用氨甲环酸0.5g加入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34岁。因乏力、纳差、尿黄于2003年10月8日入院治疗。患者于8d前因上呼吸道感染口服青霉素V钾片,每次500mg,共用3次。因效果不明显而停药,其后逐渐出现恶心、厌油腻、食欲差、四肢无力症状,自觉有低热,未测体温。继而发现尿色加深,呈浓茶色,大便灰白。3d后乏力加重,检查发现肝功异常,以急性黄疸性肝炎收入院。查体:T37℃,P82次/min,BP112/67mmHg(1mmHg=0.133kPa),R18次/min。ALT800U/L,AST588U/L,T-Bil147.4μmol/L,D-Bil15.5μmol/L;血常规WBC11.7×109/L,RBC1.88×1012/L,HGB54g/L,PLT357×109/L,网织红细胞3%;病…  相似文献   

15.
患儿,女,6个月,第二胎足月顺产,母乳喂养,生后半个月发现面色较苍白且渐加重,于1991年1月8日住本科治疗。出生以来未用过氯霉素等药物,患儿家中无类似病人,父母非近亲结婚。体检:精神萎糜,营养较差,重度贫血外观,无黄疸及出血现象,颈短,后发际低,心肺正常,肝脾无肿大。血象检查示血红蛋白30g/L,红细胞1.02×10~(12)/L,白细胞9.8×10~9/L,中性粒细胞36%,淋巴细胞62%,单核细胞2%,网织红细胞0.3%,血小板102×10~9/L。骨髓细胞检查示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红细胞系增生极低,有核红细胞仅占0.5%(为原始红细胞所占),粒系增生活跃,粒红之比为  相似文献   

16.
患儿女,5岁,因反复皮肤出血点4个月余而住院。查体:体温36.5℃,呼吸26次/min,心率132次/min。精神萎靡,全身皮肤苍黄,散在出血点,淤斑。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正常,腹软,肝肋下2.5cm,脾肋下3.0cm,无压痛。红细胞直接计数1.85×10~(12)/L,血红蛋白54g/L,白细胞3.8×10~9/L,血小板20×10~9/L,网织红细胞1.4%,总胆红素29.82μmol/L,出血时间5min以上,凝血时间2min.Coomb's 试验直接反应(+),间接反应(+),抗 C3(++),抗 IgG(+),血小板聚集功能不佳,凝血功能正常。骨穿示:  相似文献   

17.
浅谈临床血小板计数减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莉 《中国医药指南》2009,7(4):123-124
血小板是血液检查的一个动态指标,也是血细胞计数中最困难的一项,血小板计数的正常参考范围为(100~300)×109/L。临床上,血小板减低是引起出血的常见原因,当血小板在20×109/L~50×109/L时,可有轻度出血或手术后出血症状;当低于20×109/L,可有较严重的出血;<5×109/L时,常有严重出血[1]。所以临床医师特别重视血小板的计数结果,尤其是偏低的结果。但是血小板体积小,在体外易于黏附、聚集和变性破坏,临床血细胞分析仪在计数时我们要正确区分是否是假性偏低,为临床的诊断、治疗、合理用药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王欣  王子瑞 《安徽医药》2019,23(5):981-983
目的 监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血常规参数变化,评估捐献血小板、2周机采间隔及多次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分别检测献血者血小板捐献单份前后、双份前后、间隔2周再次捐献前、7个月内连续捐献血小板10次献血者的首次和末次捐献前血常规参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8例机采单份血小板献血者采集前、后WBC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1<t0.025(19)=2.093,P>0.05);40例机采双份血小板献血者采集前、后WBC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16<t0.025(39)=2.023,P>0.05)。而20例间隔2周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两次采集前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前一次机采前:WBC(6.13±1.54)×109/L、RBC(4.81±0.38)×1012/L、HB(144.70±10.53)g/L、HCT(42.11±3.36)%、PLT(265.45±39.37)×109/L;2周后机采前:WBC(6.21±1.46)×109/L、RBC(4.78±0.41)×1012/L、HB(141.90±11.81)g/L、HCT(43.09±3.32)%、PLT(266.15±40.24)×109/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20例7个月内连续10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首次和末次采集前WBC、RBC、HB、HCT、PLT[首次机采前:WBC(6.28±1.41)×109/L、RBC(4.93±0.37)×1012/L、HB(147.30±9.31)g/L、HCT(42.11±3.64)%、PLT(262.35±41.48)×109/L;末次机采前:WBC(6.22±1.34)×109/L、RBC(4.87±0.36)×1012/L、HB(144.80±9.17)g/L、HCT(41.67±2.98)%、PLT(266.80±46.93)×109/L]比较,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是安全的,2周的采集间隔和多次反复机采血小板不影响献血者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18岁,上呼吸道感染,门诊做皮肤脂肪瘤手术常规检查血常规,结果为W BC:12.7×109/L,RBC:4.52×1012/L,HGB:138 g/L,PLT:47×109/L,血小板47×109/L,临床无明显出血倾向。仪器复查血小板为25×109/L,涂片瑞氏染色可见血小板明显聚集,小的一般为10~20个,大的有50个以上。冲池计数血小板也可见血小板聚集。37℃水浴后仪器复查血小板为34×109/L。重新采集末梢血推片染色、充池计数,直接观察患者的末梢血涂片,血小板呈正常分布无明显的聚集,充池计数结果为血小板221×109/L,白细胞计数10.6×109/L。间隔1h结果为W BC:15.3×109…  相似文献   

20.
大蒜素胶囊致不良反应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病例:患者石某,女,24岁。于2009年1月30日自服大蒜素胶囊(新疆新北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080802),出现全身药疹,上下唇红肿、疼痛、破溃、进食受限、吞咽困难,遂来院就诊。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计数11.1×109/L(正常值成人(4.0~10.0)×109/L),提示炎症表现。给予抗感染治疗,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