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脑髓述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提出脑之元神是统御五神之主,又为官九窍之司,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奉于脑,温养祖窍,而生精神,意识、思维、记忆、运动以及喜、怒、忧、思、悲、恐、惊、哀、乐、爱、视、听、嗅、味、语言等,脑脑内寓元神,为一身之主宰,五腑六腑听命于脑,脑神调节各脏腑之平衡,神、魄、魂、意、志皆由脑之元神经领,脑为元神之俯 ,为生命活动之主宰,深入认识脑髓的形、象、生理、功用及其与五腑六腑之间的关系,以此为基础进而探讨脑病之病理变化,对指导临床,提高脑病的论治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朱建孝 《新中医》1996,28(8):15-16
重用熟地黄治重证朱建孝张景岳云:“人参、熟地、附子、大黄,实乃药中之四维。”并且善用熟地,对熟地之功用评价极高:“凡诸阴虚而神散者,非熟地之守不足以聚之;阴虚而火升者,非熟地之重不足以降之;阴虚而燥者,非熟地之静不足以镇之;阴虚而刚急者,非熟地之甘不...  相似文献   

3.
辛夷在鼻病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辛夷芳香质轻,性浮而散,善治头面风邪而通鼻窍,为治鼻渊头痛、鼻塞常用药。《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辛夷,味辛、温,归肺、胃经,具散风寒、通鼻窍之功。主治头痛、鼻塞、鼻炎、鼻渊、齿痛。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述:“鼻气通于天,天着头也,肺也。肺开窍于鼻,而阳明胃脉环鼻而上行。脑为元神之府,而鼻为命门之窍,人之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则头为之顷,九窍为之不利。辛夷之辛温走之而入肺,其体轻浮,能助胃中清阳上行通于天,所以能温中,治头面目鼻九窍之病。  相似文献   

4.
女子之体,有别于男子,经孕产乳,皆化于肾精、肝血,有赖于脾之运化,肝之疏泄,冲任匀调,故女子之调补,当重肝、脾、肾,气宜顺,冲宜和,任宜调。  相似文献   

5.
小柴胡汤退热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永春 《光明中医》2011,26(1):142-142
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甘草、大枣七味组成。柴胡味苦性寒,入胆经,退表里之热,祛三阳之邪热;黄芩味苦性寒,泄火气,退三阴之热,清心降火;人参、甘草、大枣三者平和,和缓其中;半夏、生姜之辛,能利能汗,通行表里,诸药合之,能解表里之邪热,故此,小柴胡汤的退热作用为诸方之先。笔者用本方治疗多种发热性疾病。多能应手取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琚玮 《四川中医》2004,22(9):29-30
以清署益气汤命名者,李东垣立方在先,但东垣之方在清代却遭诸多温病学家非议,王孟英认为东垣之方虽有清暑之名而无清暑之实,并另制清暑益气汤,此说一出,和者极多,致使东垣之清署益气汤竞渐被湮没无闻。其实东垣认为暑邪是标,元气为本,故针对暑伤元气,湿困脾胃的病机而制方,溶清暑、益气、养阴、健脾、活血、理气、燥湿、渗利于一炉。放之儿科临床,小儿素体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脾常不足,元气虚弱,诸多慢性病症的病变过程中呈现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候,临床以本方灵活加减可达标本同治、气血兼理、攻补兼施之功效,达异病同治之目的。  相似文献   

7.
肝气虚,肝阳虚证治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力 《河南中医》1998,18(5):266-267
肝虚为病,习以阴虚、血虚立论者多,而论及肝气虚、肝阳虚者少。肝为将军之官,罢极之本,内寄相火,外应风木,体阴用阳,阳易亢动,阴易亏损,临证多见肝血虚、肝阴虚之证,然肝之阴阳气血之间互根互用,相互依存,既有肝脏阴血之不足,也有肝之阳气之不足。今就肝气虚...  相似文献   

8.
张景岳妇科学术思想特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妇人规》的研究,总结张景岳妇科学术思想特色:妇人之病病因有多种,情志之伤是妇人痰病形成之主要原因,七情之伤为甚,在治疗妇人之病时应重视调情志;经病形成有多因,但疾病进一步发展,必归脾肾,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以资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妊娠胎气不安,证本非一,治亦不同,辨证祛病,安胎要法,祛其所病,便是安胎,因病而药之,不可拘泥芩术为安胎圣药;产后有虚证、不虚证、全实证及虚实夹杂证之别,产后应明辨虚实,因证而治病;求嗣与宜麟,需识天时、地利、人事、药食、疾病诸策,以孕子与优生。  相似文献   

9.
“无痰不作眩”之浅辨李阳(山东省济宁市郊区中医院272167)眩证虽与肝风、虚证有关,而痰元不为致眩之主因之一。祖国医学认为,津液乃牌之所化生,依赖肺之宣发,肾之气化,借三焦为通道运行全身,发挥其熏肤、充身、泽毛、濡润脏腑之功能。若嗜酒肥甘,饥饱劳倦...  相似文献   

10.
论精室生理病理与证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精室生理病理与证治北京中医药大学(100029)秦国政主题词精室/病理生理学,精室/生理学,奇恒之府精室,又名精脏、精宫、精房,乃男子奇恒之府、生殖之精生化贮藏之所、冲任二脉起源之始,病非独虚尚有实,治非唯补亦可泻。笔者事男科,于此有所微识,兹论之...  相似文献   

11.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此把肝喻为将军之意蕴,历代注家并未深究其意,率多随文衍义.独从其“志怒气急”、“刚悍用强”之意作训。将军之设,始于春秋,晋国以卿为军将,因有将军之称.战国始为武官名。汉袭之而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将军等。故将军之用,自有抵御外侮,保家卫国之深意.设若唯以刚愎自勇、气急善怒为能事.何以为三军之帅?何以御敌卫国?又何能“谋虑出焉”而决胜于千里之外?!是故“肝者,将军之官”之意蕴有深究之必要。无独有偶,敦煌医书残卷《明…  相似文献   

12.
祖国医学源远流长。前贤所创成方甚多,数千年临床应用,其实用价值已经肯定。然祖国医学独到之处,在于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和辨证论治。时代之推移,自然环境之改变,人们思想意识及生活方式的不同,则病也较前有异。若不根据病情加减运用,而一味地套用成方,以不变之方,应多变之病,岂不是按图索骥、刻舟求剑。且医之临床,常用之方,不过数十、数百,而加减则无数也。问题之常见,足以重视。古人云:“师其法,而不泥其方”。徐灵胎《医学源流论》曰:“欲用古方,必先审病者所患之证,悉与古方前所陈列之证皆合,  相似文献   

13.
论脾土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医药通报》2008,7(5):53-53
少师问曰:脾为湿土,土生于火,是火为脾土之父母乎?岐伯曰:脾土之父母,不止一火也。心经之君火,包络、三焦、命门之相火,皆生之。然而君火之生,脾土甚疏;相火之生,脾土甚切,而相火之中命门之火,尤为最亲。少师曰:其故何欤?岐伯曰:命门盛衰,即脾土盛衰。命门生绝即脾土生绝也。盖命门为脾土之父母,实关死生。非若他火之可旺、可微、可有、可无也。  相似文献   

14.
甘草异议     
甘草异议李锡安甘肃省干部医疗保健院(730020)甘草一药,本草言其具有泻火解毒、健脾益气、缓急调和之功,且可随气药入气,随血药入血,无往不可,而称"国老"。因此,甘草成了最为常用的药物,攻里用之,解表用之,祛邪用之,扶正用之,个别医生甚至病病用之,...  相似文献   

15.
小柴胡汤“一方多证”现象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少经方都存在着主治多样和一方多证的问题,不过在小柴胡汤的运用中表现更为突出。言小柴胡证,当分广狭之义、当有主次兼变之剐。如从狭义的主要证型而论,当属少阳无疑,但从广义的可用证型而论,则诸证之中,属少阳有之,兼少阳有之,非少阳者也有之。言用和解法,当分正治权变之义、当有隔一隔二之别、如从狭义的和解少阳而论,当以疏气转枢为先,但从广义的和解矛盾而论,则诸法之中,分消表里者属之,调和寒热者属之,兼顾虚实者也属之故对待经方“一方多证”的问题,若分证有主次之别、论病有常变之议、言方有主方与变方之用、论法有正治与权变之分,议药亦有加减与化裁之例、诚如是,则在运用经方时,达到广而不滥、活而不乱,并与时方各知其长、互补其短,使临床选方加减真正能够圆机活法,以应万变。  相似文献   

16.
中医认为,肾主四肢之骨,脾主四肢之肉,肝主四肢之筋,心主四肢之脉。故四肢之病在脏,多责于脾、肝、肾、心。人体十四经络,遍布周身,其中十二正经循行于手足,有六条经络是经过手指端,即手三阴(肺、心包、心)经,从胸走手,行于手臂内侧;  相似文献   

17.
苦参,苦、寒,人肝、肾、大肠、小肠经。《本草新编》:人心、肺、肾、大肠经。有清热,燥湿,杀虫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苦参之药用途之广泛,其效之好,引导我们在临床上知证得解,用药得、病乃告愈,适用于:  相似文献   

18.
升陷汤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升陷汤出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是为治疗大气下陷之证所立,方由黄芪、知母、桔梗、升麻、柴胡组成。张锡纯自注方意谓:“以黄芪为主者,因黄芪既善补气,又善升气。惟其性稍热;故以知母之凉润者济之。柴胡为少阳之药,能引大气之陷者自左上升。升麻为阳明之药,能引大气之陷者自右上升。桔梗为药中之舟楫,能载诸药之力上达胸中,故用之为向导也。”本人依先师立方之意,师其用药之法,灵活运用,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举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19.
神阙穴叉名脐中,为先天之本源,后天之根蒂,属“诸阴之海”任脉之要穴。明一万全说:“脐在两肾之间,任、冲、督脉之所系也”。冲为血海、任主胞胎,督为阳脉之海,与女子经带胎产的关系密切,笔者应用敷脐疗法治疗妇科疾病获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温法"在推拿治疗中的具体操作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方法。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中说:“论病之源,从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从寒热虚实表里阴阳统之,而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中药方剂治法有八法,同样,推拿治法中也有“推拿八法”——即温、补、通、泻、汗、和、散、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