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观察改良胃管置管方法对脑卒中病人置管过程中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需置胃管鼻饲的病人按编号分组,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胃管置管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胃管置管方法。比较两组病人置胃管过程出现的不适症状、一次置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置胃管过程中不适症状少于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胃管置管方法能有效地减少脑卒中病人置管过程中不适症状的发生,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吴熹  李培珍  徐微微 《护理研究》2012,26(29):2736-2737
[目的]探讨改良留置胃管方法在脑卒中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1例脑卒中需要留置胃管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置管方法;实验组41例,采用改良置管方法.比较两组置管过程中病人不适症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一次置管成功率、病人满意度、置管时间.[结果]两组病人置管过程中不适症状、置管成功率、病人满意度、置管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置管前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置管前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置管方法能有效减少置管过程中的不适及不良反应,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置管成功率及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王永平 《护理研究》2008,22(14):1283-1284
[目的]探讨胃镜润滑剂在胃肠减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6例需行胃肠减压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口服胃镜润滑剂后再按常规鼻饲法留置胃管,对照组按常规鼻饲法留置胃管.[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实施胃肠减压术前口服胃镜润滑剂可以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和一次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适宜脑卒中偏瘫病人的鼻饲置管方法。[方法]随机将66例脑卒中偏瘫伴吞咽障碍需插入胃管的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采用健侧卧位加健侧鼻孔置胃管法,对照组采用患侧卧位和患侧鼻孔置胃管法,观察比较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置管用时。[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置管用时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侧卧位并健侧鼻孔胃管置入法用于脑卒中偏瘫病人一次置管成功率高、置管时间短,是一种适合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安全、有效的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5.
叶维霞  高震 《全科护理》2013,11(19):1786-1786
[目的]探讨昏迷且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留置胃管方法的改进。[方法]将100例昏迷且气管切开术后留置胃管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留置胃管方法,观察组采用留置胃管改良法。[结果]观察组病人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置管后24h内误吸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留置胃管方法可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降低置管后24h内误吸率,效果优于传统的留置胃管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浅静脉置管的改进方法,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病人痛苦.[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10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传统方法和改进方法进行静脉置管操作.[结果]实验组一次置管成功率达97.9%,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仅为76.9%.[结论]改进的置管方法优于传统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王永平 《护理研究》2008,22(5):1283-1284
[目的]探讨胃镜润滑剂在胃肠减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6例需行胃肠减压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口服胃镜润滑剂后再按常规鼻饲法留置胃管,对照组按常规鼻饲法留置胃管。[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实施胃肠减压术前口服胃镜润滑剂可以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和一次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张洁 《全科护理》2016,(16):1688-1689
[目的]探讨昏迷气管切开病人留置胃管方法。[方法]将116例昏迷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置胃管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置胃管法。比较两组留置胃管一次性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成功率为91%,对照组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置胃管法,简单易行,省时方便,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传统置胃管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改良置胃管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将120例需置入胃管的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插管法,观察组采用改良插管法--左侧卧位经右鼻孔插管.观察两组患者1次置管成功率,第1次成功置管耗时,插管呕吐、呛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1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第1次成功置管耗时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置管时呕吐、呛咳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良置胃管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耗时和置管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口服利多卡因提高胃管置管成功率的效果.方法 将68例因病情需要必须留置胃管,但由于病人不合作,按常规留置胃管方法反复多次插胃管失败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在插胃管过程中观察组吞服适量的利多卡因,对照组吞服适量的生理盐水.结果 两组病人疼痛程度、一次插管成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插胃管过程中吞服适量的利多卡因,可减轻插胃管过程中病人的痛苦,提高胃管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胃管留置方法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治疗的需要留置胃管的脑卒中患者81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胃管留置法,观察组41例患者采用改良胃管留置法,比较两种置管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置管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较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置管成功率及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置管平均用时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留置胃管前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胃管留置法能有效地减少置管过程中不适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置管成功率,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胃管留置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应用带不锈钢引导钢丝胃管的护理.[方法]收集2005年7月-2006年12月60例留置胃管病人,使用普通一次性硅胶胃管和带不锈钢引导钢丝胃管各30例对照观察.[结果]30例病人均成功置入带钢丝胃管,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6.67%.[结论]带不锈钢引导钢丝胃管能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并且操作更省时,可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卒中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经采用改良胃管置入及固定方法后置管、固定的成功率。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广州新海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的胃管置入及固定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置管和固定,比较两组置管、固定的成功率。结果:实验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vs 65%,P﹤0.05);实验组胃管固定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vs 60%,P0.05)。结论:脑卒中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用压舌板、纱布辅助置管成功率优于传统方法,用棉纱绳固定胃管成功率优于传统方法,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文探讨2种留置胃管方法应用于神志清醒但吞咽困难的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5月在本科住院需经插胃管治疗的神志清醒且吞咽困难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插胃管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后的插胃管方法,观察2组患者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置管过程中出现不适症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对照组明显减少,置管时间缩短,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的置管方法能有效减少插管过程中的不适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置管成功率,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杜丽娜  程颖  赵春影  赵淑新 《护理研究》2007,21(20):1857-1858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病人采用饮冰水置入胃管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将64例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置入胃管法。实验组在胃管置入过程中饮冰水并嘱其吞咽,随吞咽动作操作者将胃管插入。[结果]实验组一次插胃管成功率为84.4%,对照组则为53.1%。以病人主诉插管可以耐受为舒适度的评价标准,实验组75.0%主诉可以耐受,对照组则为31.2%。[结论]对脑卒中伴吞咽障碍者采用饮冰水置胃管法,可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而且可减轻病人的不适感。  相似文献   

16.
邓慧珍 《全科护理》2016,(28):2976-2977
[目的]探讨达克罗宁胶浆在胆道疾病病人手术前留置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胆道疾病手术需留置胃管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胃管留置法,观察组在留置胃管前先予达克罗宁胶浆8滴~10滴从鼻部滴入,然后以8mL达克罗宁胶浆含服并涂抹胃管前端。比较两组呛咳、恶心、呕吐发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按照Koicaba舒适状况量表对病人留置胃管前后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病人呛咳、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置管后舒适状况优于对照组。[结论]留置胃管应用达克罗宁胶浆可以减轻病人不适反应,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病人采用饮冰水置入胃管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将64例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置入胃管法。实验组在胃管置入过程中饮冰水并嘱其吞咽,随吞咽动作操作者将胃管插入。[结果]实验组一次插胃管成功率为84.4%,对照组则为53.1%。以病人主诉插管可以耐受为舒适度的评价标准,实验组75.0%主诉可以耐受,对照组则为31.2%。[结论]对脑卒中伴吞咽障碍者采用饮冰水置胃管法,可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而且可减轻病人的不适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胃管置入法对提高小儿胃管置入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胃管置入法,试验组采用改良胃管置入法。以置管成功率及恶心、呕吐、流泪、呛咳、青紫(误入气管)等不适症状作为观察指标,比较两种方法的效果。结果:对照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51.67%,试验组为85.00%;对照组各种不适症状发生的例数明显高于试验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胃管置入法优于传统胃管置入法,可提高小儿胃管置入成功率和减少患儿的不适感。  相似文献   

19.
孙玉芹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3):8113-8113
目的探讨适合婴幼儿置胃管的方法。方法将100例误服药物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应用自制牙垫,温奶浸泡一次性硅胶胃管经口置胃管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由鼻置胃管法。结果两组患儿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恶心呕吐、黏膜充血、呛咳等不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使用自制牙垫、温奶浸泡置胃管法,减轻患儿不适反应,提高了一次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吸痰后早期置胃管对窒息新生儿洗胃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窒息新生儿52例(观察组)应用喉镜下气管插管后插胃管洗胃,并与同期分娩的窒息新生儿47例(对照组)未用喉镜引导进行插胃管洗胃对比研究.观察两组插胃管时间、插胃管一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插管时间短于对照组,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在插胃管困难的洗胃操作中应用喉镜引导下插管成功率高,插管时间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