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脂异常与许多疾病相关联,大量的研究支持血脂异常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明显增加,且诸多临床研究证实,积极治疗血脂异常可明显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1].但是在临床中,单纯通过实验室检查发现血脂异常,而无任何不适症状的人群有相当大的比例[2].本文就此人群采取饮食干预治疗,以达到控脂、降脂的目的,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3 126 例健康体检人群血脂水平及载脂蛋白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研究证实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我国每年大约有26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而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1].了解血脂水平及其相关指标,分析其变化规律,可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我们通过对本地各机关事业单位健康人群血脂状况调查分析,指导人们增强健康意识,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注意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从而达到控制血脂水平、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同时与全血低钙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1].为了有效地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控制血脂异常和补钙是治疗的重要环节,目前临床多以药物治疗为首选[2].为了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降低医疗成本,拓宽护理工作的视野和内涵,我们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对162例体检中心血脂异常并全血低钙患者采取非药物护理干预措施,并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法[3]进行评价,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韩峰  施蓓  郭善斌  肇丽梅 《浙江临床医学》2011,13(12):1363-1365
血脂异常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冠心病(CHD)呈连续性相关,且呈对数关系[1],LDL-C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的必备条件,美国NCEP-ATPⅢ再次明确LDL-C是降脂的首要目标[2].他汀类药物对降低LDL-C水平、降低CHD风险有很好作用,NCEP-ATPⅢ提出了规范化的临床调脂用药指南[3].本研究通过对心脑血管疾病和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脂及使用他汀类药物干预状况分析,了解血脂异常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及本院对规范化凋脂使用他汀类药物状况,旨在按NCEPATPⅢ标准提供规范合理使用他汀类药物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代谢综合征(MS)是以中心性肥胖、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为主要特征,由1组代谢起源的多个相互联系的危险因素组成,并明显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1].……  相似文献   

6.
临床高脂血症严格意义上应称为脂蛋白异常血症[1],是血液脂质代谢异常所致.脂蛋白异常血症是动脉硬化、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其相关疾病的病死率已占人群总病死率的半数以上[2].  相似文献   

7.
代谢综合征与心脑血管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又名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nsulin resistance syndrome,IRS)或X综合征,特征性因素包括腹型肥胖、血脂异常、血压升高、胰岛素抵抗(伴或不伴糖耐量异常)等.MS的组成成分,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作为单一疾病时就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当它们处于共同发病机制作用时,更易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险因素.MS的中心环节是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产生的代谢紊乱[1].现参考文献对MS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人群血脂异常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面临着严峻的血脂异常高发情况。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多危险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血脂异常是其最重要的一项危险因素。血脂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9.
瑞舒法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血压及高脂血症作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高血压并发高脂血症的患者其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较单因素成倍增加,因此积极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他汀类药物是当前治疗高脂血症和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药物之一.笔者应用瑞舒法他汀治疗高血压并发高脂血症,旨在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正>冠心病在我国是常见病、高发病,在中老年人常见,并有年轻化趋势。而血脂异常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独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有调查资料表明我国人群的血脂平均水平和血脂异常患病率正在迅速上升[1]。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在第二十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期间举行的中国血脂异常调查研究(DYSIS-china)结果发布会上指出:低密度脂蛋  相似文献   

11.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开展血脂检测,并积极采取降脂措施是心脑血管疾病初级预防的关键,通过健康促进等系统护理干预方案来预防和控制血脂异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院体检的健康人群血脂进行检测分析及护理干预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非药物疗法:防治血脂异常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艺芳 《临床荟萃》2005,20(23):1321-1322
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有效的调脂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此类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与病死率.因此,防治血脂异常已经成为心脑血管疾病一、二级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多种强效调脂药物(如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与贝丁酸类药物)的陆续问世,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效果有了很大的改观.  相似文献   

13.
<正>高血压是脑卒中、心脏疾病和肾脏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1-2]。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3]显示,我国人群高血压仍呈增长趋势,高血压患者至少2亿,每5个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通常简称为高血压,常伴有肥胖、血脂异常、心脑血管疾病及血糖异常;胰岛素抵抗是上述代谢异常的共同危险因素。有学者[4]调查发现,58%的高血压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对高血压人群进行餐后血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流行病[1].由其引起的并发症是导致心脑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压是与不健康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2].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作为护理人员应将健康教育置于首位.本文通过对不同高血压人群健康生活方式的调查,来探讨他们对健康知识的需求,加以提示护理人员对于不同高血压人群进行健康教育的着重点.  相似文献   

15.
周丽玲 《上海护理》2011,11(4):67-69
高血压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1].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达1.6亿.据统计,我国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11.26%,老年人患病率高达40%-50%.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的老龄化,我国高血压患者持续上升[2].高血压病还没有彻底根治的方法,仍以长期口服药物控制血压为主.根据调查研究显示,我国人群高血压控制率为6.1%[3].普遍认为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不高是导致高血压控制不好的重要原因[4].  相似文献   

16.
<正>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也是最受关注致病因素之一。了解本地区血脂异常发生率,分析其分布规律,可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小剂量阿斯匹林肠溶片致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对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意识的普遍提高,临床对高危人群预防性使用小剂量阿斯匹林日益增多[1].……  相似文献   

18.
信朝霞  田卫 《检验医学》2014,(8):870-872
<正>高脂血症是诱发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目前,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结构的不合理及劳动强度的减轻,人群中血脂异常的比例逐年升高。因此,我们对唐山市区60岁以上老年人群的血脂检测结果作了回顾性分析,以期加强老年人群的自我保健意识,做好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一、材料和方法1.对象选择2009至2012年4年间在唐山市工人医院作健康体检的60岁以上人群。按  相似文献   

19.
功能性便秘患者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性便秘(FC)是一种具有持续性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不尽感的功能性肠病[1].FC临床十分常见,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约10%~15%的人群受到便秘的困扰[2],亚洲地区约14%的人患有便秘[3];尤其多见于女性和老年患者,且便秘与结肠癌、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老年性痴呆等多种疾病有关[4].本研究对83例FC患者进行了抑郁、焦虑状况和生活质量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的预防刻不容缓,而健康教育是实行糖尿病三级预防的重要手段之一[1].全世界的糖尿病专家也一致认为,细致扎实的糖尿病教育是成功治疗糖尿病的根本前提,能够进一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2]. 糖尿病教育现状 1.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年龄在中年以上、肥胖、活动量少、常在饭店就餐、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胰岛素血症、脂肪肝等,或者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应重点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