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明确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的定性及定量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将74例糖尿病患者按其24h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26例(DN1组,UAER<30mg/24h),微量蛋白尿组24例(DN2组,UAER介于30~300mg/24h)及大量蛋白尿组24例(DN3组,UAER>300mg/24h),同时建立对照组25例。同时测定各组尿NGAL蛋白的活性及水平并比较两种检测结果。结果 各组患者尿NGAL活性条带均较对照组明显清晰(P=0.000),大量蛋白尿组NGAL活性较正常蛋白尿组高(P<0.05),微量蛋白尿组与正常蛋白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量检测则提示大量蛋白尿组NGAL水平与其他3组存在区别,大量蛋白尿组NGAL排出量高于微量蛋白尿组、正常蛋白尿组及对照组(P=0.000),对照组与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三者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而言,尿NGAL蛋白活性检测比尿微量蛋白排泄率检测及NGAL定量检测敏感,有可能成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新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A1(HbA1c)水平与糖尿病肾病(DN)分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97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尿微量清蛋白与尿肌酐比值对DN临床分期:正常清蛋白尿组(<30mg/g),微量清蛋白尿组(30~300mg/g),临床蛋白尿组(>300mg/g),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HbA1c水平随着糖尿病肾病分期依次升高(P<0.05),临床蛋白尿组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HbA1c分别为(57±15)岁、(11.2±6.2)年、(134±23)mm Hg、11.1%±1.9%。而体质量指数(BMI)在微量蛋白尿组与临床蛋白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病程、收缩压、HbA1c均与DN发生有关,是DN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慢性高血糖参与了DN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与DN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与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增值(2 hPG-FBG)关系。方法 利用电子病历系统,回顾性收集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依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分为尿白蛋白正常组(N组:UACR<30 mg/g)、微量白蛋白尿组(A组:30 mg/g≤ UACR<300 mg/g)和大量白蛋白尿组(B组:UACR≥300 mg/g), 比较三组间各指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2 hPG-FBG中位数在微量白蛋白尿组高于尿白蛋白正常组,大量白蛋白尿组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P<0.05),HbA1c均值在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均高于尿白蛋白正常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UACR与HbA1c(r=0.294)和2 hPG-FBG(r=0.516)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 hPG-FBG是UACR独立危险因素(β=0.211)。结论 以葡萄糖负荷后2 h血糖增值为代表的餐后血糖波动是造成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增加的重要因素,其作用较持续血糖水平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及其与DN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2型糖尿病(DM)患者196例,按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大量清蛋白尿组(UAER>200 μg/min)36例、微量清蛋白尿组(UAER 20~200 μg/min)98例、非清蛋白尿组(UAER<20 μg/min)62例;7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组.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BNP水平.结果 微量清蛋白尿组、大量清蛋白尿组血浆BNP水平高于非清蛋白尿组[分别为(192.1±72.5)、(429.9±165.3)和(101.3±46.7) pg/mL,P<0.05],非清蛋白尿组高于健康组[分别为(101.3±46.7)和(57.6±43.4) pg/mL,P<0.05];血浆BNP水平与UAER呈正相关(r=0.83,P<0.05).结论 DN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升高,可能与D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3(TIMP3)与2型糖尿病肾病(T2DN)患者肾功能的相关性及对T2DN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T2DN患者117例作为观察对象(DN组),根据尿微量清蛋白/肌酐比值(ACR),将T2DM患者分为微量蛋白尿组50例(ACR:30~300 mg/g),大量蛋白尿组67例(ACR>300 mg/g),另选取同期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118例作为T2DM组(ACR<30 mg/g),另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1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LOX-1、TIMP3水平。Pearson法分析血清LOX-1、TIMP3水平与肾功能指标相关性;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法分析血清LOX-1、TIMP3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OX-1、TIMP3对T2DN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和T2DM组比较,DN组患者血清LOX-1水平显著升高,TIMP3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血清LO...  相似文献   

6.
不同时段尿微量清蛋白对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不同时段尿微量清蛋白(u-MA)变化及其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糖尿病肾病患者组(n=27)和健康对照组(n=30)连续3 d的晨尿、餐后尿、随机尿和24 h尿,进行尿微量清蛋白测定。结果糖尿病患者尿微量清蛋白排泌高峰为餐后尿(61.7±26.5 mg/L),其次为晨尿(58.9±23.5 mg/L)和24 h尿(56.6±13.2 mg/L),3者显著高于随机尿(37.2±21.4 mg/L)(P<0.05),且各时段尿微量清蛋白都有较大的日间差异,以随机尿差异最大CV=57.5%,餐后尿、晨尿、和24 h尿分别为42.9%、39.9%和23.3%,糖尿病肾病患者各时段尿微量清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餐后尿和晨尿微量清蛋白含量的多次检测有利于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入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46例,按照尿微量白蛋白(UMA)的含量将其分为UMA正常组(UMA≤30 mg/d,n=75)和UMA异常组(UMA>30 mg/d,n=71).收集患者的临床资...  相似文献   

8.
张筠  王建平  臧丽  张世静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6):2772-2774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早期肾病患者血清骨桥蛋白(OPN)及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MA/Cr)的影响.方法:90例T2DM患者按照2009年ADA糖尿病指南以UMA/C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UMA/Cr< 30 μg/mg)30例、糖尿病肾病组(DN,UMA/Cr:30 ~ 299 μg/mg)60例,同时选择30名体检正常者为正常对照组.再将DN组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30例(吡格列酮30 mg/d+胰岛素,n=30)和安慰剂组30例(安慰剂+胰岛素,n=30),随访治疗3个月.所有对象均测定血糖、血脂、肾功能、C反应蛋白(CRP)、OPN和UMA/Cr等.结果:吡格列酮组治疗3个月后,UMA/Cr[(35.02±6.38) μg/mg vs(86.30±12.21) μg/mg、P<0.01]、OPN[(394.24±19.43)ng/mL vs (457.00±15.21) ng/mL、P<0.01]及HbA1c、TG、CRP与安慰剂组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UMA/Cr(△:治疗前-治疗后的差值)与血清△OPN(r=0.673,P=0.000)呈显著正相关.结论:T2DM肾病患者血清OPN水平升高.吡格列酮能减少UMA/Cr水平.其部分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OPN水平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in C,Cys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β2糖蛋白I(β2-glycopr_otein,β2-GPⅠ)水平及其检测临床意义。方法:100例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ME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UMER30mg/24h,n=40)、微量白蛋白尿组(30mg/24h≤UMER300mg/24h,n=30)和临床白蛋白尿组(UMER≥300mg/24h,n=30)。比较三组患者Cys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β2-GPⅠ水平,并行相关性线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正常蛋白尿组比较,糖尿病肾病组的Cys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β2-GPⅠ水平更高(P0.05),与微量白蛋白尿组比较,临床蛋白尿组的Cys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β2-GPⅠ水平更高(P0.05);线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ysC(r_1=-0.532,P0.05;r_2=-0.483,P0.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r_1=-0.237,P0.05;r_2=-0.232,P0.05)和β2-GPⅠ水平(r_1=-0.713,P0.05;r_2=-0.633,P0.05)与肾小球滤过率和白蛋白呈负相关性,与患者的UEMR(r_1=0.337,P0.05;r_2=0.437,P0.05;r_3=0.534,P0.05)和视网膜病变(r_1=0.635,P0.05;r_2=0.353,P0.05;r_3=0.538,P0.05)呈正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患有糖尿病肾病与患者的Cys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β2-GPⅠ水平显著相关(P0.05)。结论:Cys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β2-GPⅠ水平较敏感反映糖尿病肾脏病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的定性及定量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将74例糖尿病患者按其24 h 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26例(DN1组,UAER<30 mg/24 h),微量蛋白尿组24例(DN2组,UAER 介于30~300 mg/24 h)及大量蛋白尿组24例(DN3组,UAER>300 mg/24 h),同时建立对照组25例。同时测定各组尿 NGAL 蛋白的活性及水平并比较两种检测结果。结果各组患者尿 NGAL 活性条带均较对照组明显清晰(P =0.000),大量蛋白尿组 NGAL 活性较正常蛋白尿组高(P <0.05),微量蛋白尿组与正常蛋白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定量检测则提示大量蛋白尿组 NGAL 水平与其他3组存在区别,大量蛋白尿组 NGAL 排出量高于微量蛋白尿组、正常蛋白尿组及对照组(P =0.000),对照组与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三者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而言,尿 NGAL 蛋白活性检测比尿微量蛋白排泄率检测及 NGAL 定量检测敏感,有可能成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新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不同临床分期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66例,依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UAER20μg/min)、微量白蛋白尿组(20μg/min≤UAER200μg/min)、临床蛋白尿组(UAER≥200μg/min),每组各22例。健康对照组30例。检测各组Scys C、UAER、血尿素氮(BUN)、肌酐(Scr)。结果在正常蛋白尿组和健康对照组的比较中,Scys C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UN、SCr、UAE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与正常蛋白尿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Scys C、UAE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UN、SC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蛋白尿组与微量白蛋白尿组及正常蛋白尿组比较,Scys C、UAER、BUN、SC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cys C升高可早期反映糖尿病肾功能受损,并且随着肾病发展呈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7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尿中 VEGF 水平,按尿微量白蛋白分为正常蛋白尿(n =41)和微量蛋白尿(n =32)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尿中 VEGF 水平,采用相关和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尿中 VEGF 的影响因素。【结果】与正常蛋白尿组比较,微量白蛋白尿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尿酸及尿 VEGF 水平均较高(P <0.05);患者尿 VEGF 与空腹血糖、HbA1c、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尿酸和尿微量白蛋白成正相关;线性回归分析显示 HbA1c 和尿微量白蛋白是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尿 VEGF 的独立影响因素(Beta=18.4,0.626;P <0.05)。【结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尿 VEGF 水平与 HbA1c 和尿微量白蛋白密切相关,可以作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损伤的一个有效的评估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13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分为A(≤30mg/g),B(>30~300mg/g),C(>300mg/g)组,并依据是否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视网膜病变组和非视网膜病变组,以认知功能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分析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的相关性。结果 A,B,C组简易智能状态量表总分、听觉词语即刻记忆3个、身体部位延时记忆、指图总耗时、图片补缺、图片误认数、图片延时记忆、图片即刻记忆以及数字广度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高血压病程、收缩压、C-反应蛋白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收缩压呈正相关(r=0.322,r=0.231),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及伴冠心病呈正相关(r=0.309,r=0.302);微血管病变、是否伴冠心病与配偶健康程度3个自变量对该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血管病变与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有密切相关性;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相关;2型糖尿病早期有微量白蛋白尿时已发生认知功能变化,应尽早进行预防并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α硫辛酸应用于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使用α硫辛酸组35例(观察组)和未使用α硫辛酸治疗组35例(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控制血糖等治疗;治疗组加用d硫辛酸300 mg/d静脉滴注,治疗两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微量白蛋白及肌酐变化,并在3个月后复查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结果 经过两周的治疗,治疗组的hs-CRP从(3.92±4.56) mg/L下降至(2.24±2.49)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3,P<0.05),尿微量白蛋白从(127.18±76.91) mg/L下降至(84.50±122.87)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1,P<0.05),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的比值从(28.95±30.49) mg/mmol下降至(13.76±20.83) mg/mmo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16,P<0.05).而对照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但3个月后两组的尿微量白蛋白及其与尿肌酐的比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α硫辛酸治疗后短期内能够减少DN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但其能否长期减少DN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98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有无并发CHD分为糖尿病并CHD组(28例)和糖尿病不并CHD组(70例),分析比较两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再依微量白蛋白尿含量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43例)和非白蛋白尿组(55例),比较两组CHD的发生率。结果糖尿病并CHD组微量白蛋白尿含量明显高于不并CHD组[(56±32)mg/L和(22±15)mg/L,P<0.01];微量白蛋白尿组并发CHD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白蛋白尿组(41.86%和18.18%,P=0.01)。结论检测微量白蛋白尿是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CHD发病率的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尿四型胶原/肌酐(Co1Ⅳ/Cr)比率对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用ELISA法测定30名正常人(对照组)及89例糖尿病患者尿Co1Ⅳ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尿mAlb),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生化法测尿Cr.以尿mAlb/Cr比值将89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尿mAlb/Cr<30 μg/mg;早期肾病组:尿mAlb/Cr在30~299μg/mg;临床肾病组:尿mAlb/Cr>300μg/mg.结果 尿Co1Ⅳ/Cr比率在单纯糖尿病组[(80.36±18.26)ng/mg]较对照组[(44.24±9.59)ng/mg]升高,临床肾病组[(152.5±79.99)ng/mg]升高更加明显,尿mAlb/Cr,尿β2-MG/Cr在早期肾病组[mAlb/Cr:(97.54±50.95)μg/mg;β2-MG/Cr:(0.65±0.37)ng/mg]开始升高,临床肾病组[mAlb/Cr:(211.36±44.89)μg/mg;β2-MG/Cr:(1.44±0.76)mg/mg]升高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下面积提示尿Co1Ⅳ/Cr(0.837),尿mAlb/Cr(0.800),尿β2-MG/Cr(0.754)对早期DN都有诊断意义(P均<0.01),尿Co1Ⅳ/Cr的特异性更高(87.9%与83.6%,P<0.001).结论 尿Co1Ⅳ/Cr可能是-个更早、更特异反映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指标,对DN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与血管钙化(VC)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安徽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检查的门诊或住院的110例DN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DN患者的肾功能、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分期分为A组(Ⅰ/Ⅱ期,n=30)、B组(Ⅲ期,n=31)、C组(Ⅳ期,n...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将维生素D受体基因作为糖尿病肾病候选基因,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Ⅰ酶切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糖尿病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①选择2003-06/2004-08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及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94例为糖尿病组,男30例,女64例。②根据3次晨尿尿白蛋白与肌肝比值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尿白蛋白与肌肝比值<30m g/g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55),30m g/g≤尿白蛋白与肌肝比值<300m g/g者为微量白蛋白尿组(n=32),尿白蛋白与肌肝比值≥300m g/g为大量白蛋白尿组(n=7)。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合称为异常白蛋白尿组。病程≥5年未合并糖尿病肾病31例为迟发/未发糖尿病肾病组,病程≤1年伴有肾病患者20例为早发糖尿病肾病组。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77人为对照组,男35人,女42人。纳入对象均为汉族人,均对实验目的知情同意。③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④对数据先进行正态分布检验,若符合正态分布,两组间计量资料均数的比较,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用F检验。计算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基因型频率,确认符合H ardy-W einberg平衡,计算等位基因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布比较采用χ2检验。基因型分布作H ardy-W einberg吻合度检验。相对风险率(RR)表示疾病与标志性状关联的强度。结果健康者77例和2型糖尿病患者94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中国汉族人群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Ⅰ酶切位点有2种等位基因F,f;存在3种基因型FF,Ff,ff。②对照组、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间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频率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χ2=21.137,P=0.002);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366.924,P<0.001)。③正常白蛋白尿组和异常白蛋白尿组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显著性(χ2=12.131,P=0.002),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也有显著性(χ2=13.884,P=0.000)。④等位基因f与异常白蛋白尿的发生相关联(RR=3.57,P<0.005),具有显著性意义,表明具有等位基因f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的可能性是没有等位基因f的糖尿病患者的3.57倍。等位基因F与异常白蛋白尿的发生呈负关联(RR=0.21,P<0.005)。结论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易感性相关联,等位基因f是糖尿病肾病的易感基因,是早发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尿四型胶原/肌酐(Co1Ⅳ/Cr)比率对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用ELISA法测定30名正常人(对照组)及89例糖尿病患者尿Co1Ⅳ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尿mAlb),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生化法测尿Cr.以尿mAlb/Cr比值将89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尿mAlb/Cr<30 μg/mg;早期肾病组:尿mAlb/Cr在30~299μg/mg;临床肾病组:尿mAlb/Cr>300μg/mg.结果 尿Co1Ⅳ/Cr比率在单纯糖尿病组[(80.36±18.26)ng/mg]较对照组[(44.24±9.59)ng/mg]升高,临床肾病组[(152.5±79.99)ng/mg]升高更加明显,尿mAlb/Cr,尿β2-MG/Cr在早期肾病组[mAlb/Cr:(97.54±50.95)μg/mg;β2-MG/Cr:(0.65±0.37)ng/mg]开始升高,临床肾病组[mAlb/Cr:(211.36±44.89)μg/mg;β2-MG/Cr:(1.44±0.76)mg/mg]升高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下面积提示尿Co1Ⅳ/Cr(0.837),尿mAlb/Cr(0.800),尿β2-MG/Cr(0.754)对早期DN都有诊断意义(P均<0.01),尿Co1Ⅳ/Cr的特异性更高(87.9%与83.6%,P<0.001).结论 尿Co1Ⅳ/Cr可能是-个更早、更特异反映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指标,对DN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是否影响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方法收集收治的糖尿病患者300例,根据尿蛋白尿和尿肌酐的比值(ACR)分为三组:单纯糖尿病组(ACR30 mg/g),微量蛋白尿组(30 mg/gACR300 mg/g),大量蛋白尿组(ACR300 mg/g)。另收集健康体检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常规指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技术进行M235T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检测。结果对照组和单纯糖尿病组、微量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对照组和糖尿病组M235T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纯糖尿病组、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M235T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本区域人群中,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