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 IFA 法检测了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非 EHF 患者和健康人共47例血清 EHFVIgM 或及 IgG 特异性抗体,并观察了25例 EHF 患者主要化验检测结果。结果 EHF 患者 EHFV 特异性抗体检出阳性率为4.6%,非 EHF 患者及健康人为阴性,提示此法检测患者血清中 EHFVIgM 或及JgG 特异性抗体是一种快速、简便而敏感的早期特异性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自免疫荧光法(IFA)用于流行性出血热(EHF)特异性诊断以来,目前检测EHF抗体的方法较多,血凝抑制法(HI)已广泛用于EHF的血清学分型研究,反向血凝抑制试验(RPHI)也逐步得到推广应用,免疫吸附试验(IAHA)仍在不断提高修正.为了进一步明确各种方法检测结果之间的关系,给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参考依据,我们利用上述四种方法分析了125例EHF患者病后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应用视觉法特异性IgM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gM ELISA)检测43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IgM。结果表明,在第3病日即可检出EHF病毒特异性IgM。检出的阳性率在3~5病日达83.3%,6~10病日达98.3%,21病日开始下降。在病程的早期各临床病型患者的特异性IgM阳性血清率之间无明显差异。本法特异性强,灵敏性高,无需特殊设备,操作简便,适合基层早期诊断EHF。  相似文献   

4.
为证实EHF患者CIC的特异性,本文对28例EHF患者血清及尿免疫复合物(UIC)应用甘氨酸解离法解离后用鼠肺抗原片测定其特异抗体。结果CIC阳性的20例中,17例检出特异性抗体,其中13例还检出C_3。12例UIC阳性者有10例检出EHF抗体。说明EHF患者的CIC具有致病性,支持CIC是EHF致病原理之一的设想。但本组亦有3例入院时有低血压或少尿,而未检出CIC,住院期间复查时才检出CIC,因此在EHF发病  相似文献   

5.
用已知抗 EHF 病毒核蛋白的 McAb A_(35)偶联于 Sepharose 4B 免疫吸咐柱进行亲和层析,纯化 EHF 病毒 A_9株抗原,再用高压液相色谱进一步分离纯化.所获纯化样品用不同特性的单克隆抗体、EHF 患者血清及正常人血清。通过 ELISA 间接法鉴定为 EHF 病毒特异性的;经 SDS-PAGE 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9.6ku;并经 EHF 病毒 S、M 片段的 cDNA(PS86,PM 56)斑点杂交试验证实其中不含有核酸.且其比活性高于亲和层析纯化样品十几倍.HPLC 纯化 NP 仍具有血凝活性,并可被特异性抗体所抑制,将其免疫小鼠后,血清中可检出血凝抑制抗体,但无中和抗体.提示 EHF 病毒 A_9株的核蛋白上可能具有血凝活性结合位点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为1982年~1992年10年间采用免疫荧光法、阻断ELISA法,单克隆抗体ELISA法,双抗体夹心ELISA法,微量细胞病变中和试验和高密度颗粒凝集试验等方法,对流行性出血热(EHF)各种抗原、抗体系统及某些免疫因子的系统研究,其目的是建立特异性早期诊断方法,探讨发病机理,为EHF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辣报过氧化物酶标葡萄球菌A蛋白(HRP-SPA) 间接组化法检测EHF特异性IgG抗体,并与IFA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HRP—SPA组化法和IFA一样,具有相同的特异性而且敏感性更高,其血清抗体滴度为IFA法2~4倍。  相似文献   

8.
用MacELISA法检测早期EHF 病人血清中的特异性IgM,阳性率达87.5%,与IFAT 法检测结果有高度符合率,所测抗体滴度则明显提高;还可避免类风湿因子的干扰,未发现与非EHF 的其他病人血清有交叉反应。提示用MacELISA 检测特异性IgM 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EHF 的早期诊断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检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病后特异性IgG抗体持续时间。检测86例,阳性81例,总阳性率为94%,其维持时间为8年,提示病后抗体时间长,且阳性率也高。另外,对现行人用疫苗防制EHF进行了必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检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病后特异性 IgG 抗体持续时间。检测86例,阳性81例,总阳性率为94%,其维持时间为8年,提示病后抗体时间长,且阳性率也高。另外,对现行人用疫苗防制 EHF 进行了必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流行性出血热(EHF)恢复期免疫血清和正常人血清,对双盲法对照治疗的EHF患者血清特异性IgG及循环免疫复合物(CIC)进行了系统的动态观察和比较,发现免疫血清组EHF-IgG抗体及CIC皆较正常血清对照组低。说明治疗后患者体内特异性免疫水平降低,免疫复合物形成减少,有利于病情改善。我们对100例EHF患者,用EHF患者恢复期免疫血清及正常人血清双盲法对照治疗时,作了系统的EHF-IgG及CIC的动态观察,以研究免疫血清对EHF患者体液免疫反应及CIC的影响,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2.
从EHF患者血清中分离到8株EHF病毒,在E 6细胞中传代适应过程中,发现有5株EHF病毒分别在第4~10代出现规律的细胞病变(CPE),对其中两个CPE株(HFN-04和-19)进行了一系列特异性鉴定试验。实验结果表明:(1)病毒的CPE发展与病毒增殖动态完全一致;(2)CPE株的主要生物学和理化性状均符合EHF病毒;(3)用CPE株病毒感染细胞抗原片检测EHF患者双份血清,其恢复期血清抗体均呈4倍以上增高反应;(4)病毒的CPE可被患者血清及EHF、KHF免疫血清所中和,不能被正常兔血清和Reo病毒1—3型多价血清所中和;(5)CPE株病毒感染的E_6细胞几乎能完全吸收EHF患者血清及EHF、KHF抗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6)CPE株病毒感染鼠脑悬液与EHF病毒A9株McAb25-1致敏血球呈阳性血凝反应。据此,首次证实了EHF病毒至少有部分毒株能引起E_6细胞规律性CPE。EHF病毒CPE株的发现为EHF的诊断和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陈龙邦  张文彬 《医学争鸣》1989,10(5):348-349
以硝酸纤维素膜为固相载体、酶标SPA为第二抗体,建立了检测EHF患者血清特异性IgG抗体的SPA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用此法检测87份EHF患者血清,与免疫荧光法的检出符合率为97.6%,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为免疫荧光法的1.8倍。本法特异、敏感、快速、简便,可作为EHF特异性诊断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特异性IgG抗体对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意义。53例不同病期的出血热患者的血清,其间接荧光抗体的阳性率为49/53(占92.45%)。有77.36%的患者血清,检出IgG抗体的时间是在发病后的1~2周。血清中IgG的滴度与疾病的严重性无密切相关。另25例非EHF患者,其血清特异性IgG抗体均为阴性。可见检测特异性IgG抗体对EHF的诊断颇为有用。  相似文献   

15.
<正> 目前,诊断流行性出血热(EHF)的方法仍然仪凭临床资料。如能同时检测特异性抗体,无疑对EHE的确诊更为有利。国内外均报告可用感染出血热病毒的A_(549)细胞涂片检测特异性抗体。宋氏报告过用非疫区黑线姬鼠感染EHF病毒的传代鼠肺抗原检测特异性抗体的方法。但是将疫区野生鼠肺进行组织切片,用作血清学诊断尚未见报道。本文报道用此法检测30例经临床确诊的EHF病人血清结果,初步证明该方法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 目前国内检测流行性出血热(EHF)特异性抗体大都采用免疫荧光技术。由于需要装备昂贵的荧光显微镜,使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受到很大限制。为了探寻一项新的简便特异的检测方法,我们进行了间接免疫放射自显影法检测EHF抗体的实验研究,并与间接免疫荧光试验(ⅡFA)进行了比较。现将主要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EHF)特异性抗体检测近年来采用方法较多,但都未解决一个根本问题即面向基层、便于推广、简便敏感特异的方法,因此使EHF的实验室诊断仍未能很好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很多地区和单位也未能进行。本研究采用酶标记SPA(葡萄球菌A蛋白)作为第二抗体进行间接酶标记染色,测得结果敏感性与特异性可与免疫荧光法相媲美,阴性对照明确、重复性好,因而可以代替需要昂贵设备的荧光法,给EHF诊断与研究等提供优越的检测手段。材料与方法一、抗原片制备 EHFV接种于传代人淋巴细胞LY-A6,5~7日观察到CPE后,用0.02%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消化,加含10%小牛血清的  相似文献   

18.
我们曾发现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血清中IgE 的水平,间接肥大细胞脱颗粒阳性率,特异性嗜碱细胞脱颗粒阳性率和血清中组胺水平,均显著地高于正常人。而血浆中cAMP 的水平显著地低于正常人。从而表明,EHF 的发病过程中,可能有Ⅰ型变态反应的参与。本文探讨了EHF 病人嗜碱性白细胞特异性组胺的释放规律,更进一步证实了Ⅰ型变态反应在EHF 发病中的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采用McAb ELISA捕捉法检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检测EHF病人血清351份,总阳性率为94.58%,而正常人血清和非EHF病人血清146份全部阴性。第2病日血清中即可检出EHF-IgM抗体,第4、6病日阳性率分别为87.50%和96.43%,第8病日26份血清全部阳性。对1例典型EHF病人血清IgM抗体动态观察,发现病后1周抗体滴度最高,病后1个月明显下降,病后3个月转阴。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一种以发热、出血、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症状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为了解EHF患者病后免疫的持续时间,对EHF重流行区的129名EHF病后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进行了检测。 (一)材料与方法 1.血清来源:血清来自我市EHF重疫区嵊县、新昌两县。经临床确诊,病后1~12年的EHF病例,共129份。 2.R_3株黑线姬鼠肺抗原片:由浙江省防疫站出血热研究室提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