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致病原及治疗愈后情况。方法对80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80例中,发热66例(82.5%),腹胀78例(97.5%)、腹痛40例(50.0%)、腹部压痛50例(62.5%);48例(60.0%)腹水白细胞总数等于或小于500×106/L,69例(86.2%)多形核白细胞(PMN)比值等于或超过0.50,40例(75.0%)患者腹水细菌培养阳性,大肠杆菌占菌株种类50%;肝硬化并发SBP治愈、好转率为60例(75.0%)。恶化或无效20例,死亡16例(20.0%)中肝功能A级1例、B级4例、C级11例。结论肝硬化并发SBP患者临床表现不一,病原菌以大肠杆菌多见,腹水PMN比值是诊断SBP的比较可靠参数,肝硬化并发SBP严重影响预后,肝功能越差,其病死率越高。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已成为肝硬化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其患病率占肝硬化住院病人的12%26%及肝硬化所有重症感染的60%~75%。本组观察对住院期间肝硬化并发SBP与肝硬化腹水未并发SBP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肝硬化易并发SBP的危险因素,并足够认识危险因素,以便及早预防,从而减少其患病率和病死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并发SBP患者腹水中脂多糖结合蛋白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玉兰  陈伟庆  翁亚光 《重庆医学》2011,40(32):3283-3284,3286
目的探讨脂多糖结合蛋白(LBP)浓度对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诊断价值。方法 64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其中肝硬化合并SBP 28例(A组),非感染性肝硬化36例(B组)。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两组患者腹水中LBP浓度,同时完成腹水常规、血常规、肝功能、凝血象及腹部B超检查。结果 A组LBP浓度与白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B组(P<0.05),LBP浓度、白细胞计数的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0、0.757,LBP浓度检测和白细胞计数对SBP诊断的灵敏性分别为75.00%和67.90%。结论 LBP浓度检测对肝硬化患者并发SBP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10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若虎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2):178-179,183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菌株种类、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102例住院肝硬化并发SBP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患者近半数无明显腹膜刺激征。88例(86.27%)患者腹水多核细胞(PMN)比值≥0.50。26例腹水细菌培养呈阳性,共分离细菌28株,大肠埃希菌占46.43%。腹水蛋白≤10g/L,并发SBP发生率高于腹水蛋白〉10g/L患者。两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肝硬化并发SBP临床症状多不典型,腹水PMN比值是诊断SBP较可靠的参数。病原菌以大肠杆菌为主。腹水蛋白≤10g/L患者应警惕SBP的发生,宜及早行腹水检查。SBP患者宜早期抗生素治疗,不必待腹水细菌培养回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1~2008年收治的6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以发热、腹痛为主要症状,半数患者缺少典型的腹膜刺激征,外周血白细胞升高者不多见(占32.2%),但绝大多数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占72.5%)。腹水白细胞升高者仅占32.2%,而腹水多核细胞计数(PMN)明显升高(占79%)。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为20.9%,以G杆菌为主,头孢类或喹诺酮类抗生素为首选。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发热、腹痛、短期内腹水明显增加等,需警惕SBP发生的可能,应及时进行腹水常规检查。PMN计数是诊断SBP的重要指标。及早选用针对革蓝阴性杆菌的抗生素,可有效控制炎症,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姚勤  陈密 《世界感染杂志》2007,7(3):232-233
目的探讨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发病情况。方法对48例肝硬化合并SBP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合并SBP的发生率为39.6%,致病菌为革兰阴性(G-)菌。结论肝硬化合并SBP的临床特点是起病不典型,腹水多形核白细胞和/或细菌培养是SBP的诊断依据,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防止肝硬化腹水并发SBP。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晚期肝硬化的严重致命的并发症,本文就我院传染科及急诊科1994年10月至1997年5月收洽的(含由急诊收住其他病区)60例病例,进行总结分析。l临床资料1.160例中男50例,女10例,年龄18~72岁,平均51岁,其中40~60岁42例,占70%,自发性腹膜炎占同期住院肝硬化患者的21%。1.2诊断标准按1988年全国腹水学术讨论会制定的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参考标准确定[1]1.3临床表现①急性起病者12例(20%),隐匿起病者48例(80%)。②腹水明显增加,而利尿效果不佳56例(90.3%)…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腹水培养、药敏情况及预后等.结果 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病率30.95%,临床表现以发热、腹痛为主要表现,而典型的腹膜刺激征仅见于约半数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升高者也不多见,但绝大多数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分类升高,腹水白细胞及PMN明显升高.腹水培养阳性率低,大肠杆菌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要致病菌,药物敏感试验对第3代头孢菌素药物敏感.合并 SBP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无SBP患者.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 SBP 临床表现大多数不典型,PMN计数是诊断 SBP 的重要指标,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 SBP 患者的首选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以肝硬化腹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与腹水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对64例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进行腹水C反应蛋白检测,并以66例肝硬化腹水未合并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结果肝硬化腹水并发腹水感染腹水C反应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敏感性也高于白细胞计数、分类,腹水细菌培养。结论腹水C反应蛋白测定可作为诊断和治疗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一个较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收治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患者是否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为依据进行分组,经回顾性分析,观察其危险因素。结果:本组96例患者,SBP发生率为18.75%(18/96),非SBP组的MELD评分、血清白蛋白、腹水总蛋白、血清总胆红素与AST均优于SBP组,差异显著;非SBP组的SBP病史、合并肝性脑病所占比重低于SBP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经多因素分析发现,MELD评分、血清白蛋白、腹水总蛋白是影响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与多因素有关,临床上应对高危因素给予重视与关注,经全方位评估与针对性处理,以此控制SBP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