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疗法及中医药在围绝经期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绝经期是妇女自生育功能旺盛走向衰退的过渡时期,包括从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一次月经后1年。围绝经期抑郁症是指初次发病于围绝经期,以焦虑不安、情绪低落、思维迟钝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属于情感性精神障碍。大多数病人表现为心情压抑、悲伤、焦虑,常伴有失眠、躯体不适等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和内分泌功能尤其是性腺功能减退或衰老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围绝经期门诊患者抑郁焦虑症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绝经期指女性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绝经一年内的期间,这一时期的妇女经常出现血管舒缩症状、精神神经症状、生殖泌尿道变化及骨质疏松等症状,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1].抑郁、焦虑是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常见的精神方面的症状,随着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女性心理精神卫生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对194名围绝经期门诊初诊患者进行了抑郁、焦虑方面的调查.  相似文献   

3.
围绝经期(peri menopausal period)指近绝经时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绝经后1年的期间。此期间的妇女可能发生围绝经期症状,其与性激素水平的明显改变有关[1]。围绝经期症状可分为近期症状和远期症状。近期症状主要以植物神经和血管舒缩功能紊乱为主,伴有泌尿生殖系统萎缩。远期症状主要是骨质疏松、老年痴呆和血脂代谢异常[2]。该阶段妇女因围绝经期症状而求治,治疗上多模仿月经周期的雌孕激素水平给药[3]。激素补充治疗(HRT)已广泛用于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国内流行周期序贯雌孕激…  相似文献   

4.
李好  李芳  郝友瑛 《新疆医学》2014,(9):149-152
更年期又称围绝经期,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生殖系统萎缩等一系列精神及躯体症状[1],是妇女从性成熟期步入老年期的过渡阶段.这一时期卵巢功能逐渐退化,并引起下丘脑—垂体—卵巢内分泌轴的功能失调,易导致阵发性潮热、出汗、心悸等自主神经紊乱,并伴有抑郁、恐惧、焦虑等心理反应,称更年期综合征[2].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3].为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情况,探讨影向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素,寻找规律性及进行干预的突破口,为健康教育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40~55岁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和焦虑、抑郁症状评分及其相关因素,为开展社区妇女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简单抽样方法,从北京市东城区和上海市杨浦区抽取1 312名40~55岁社区妇女为调查对象,应用Kupperman、SAS、SDS量表和自编问卷进行调查。最优尺度回归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围绝经期症状、焦虑和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结果 40~55岁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的检出率为50.8%,焦虑症表现的检出率为9.5%,抑郁症表现的检出率为25.9%。最优尺度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的回归模型显示:家庭月收入、有无慢性病和性生活与Kupperman、SAS、SDS评分显著相关;文化程度与SDS评分显著相关。围绝经期症状是焦虑和抑郁的相关危险因素,围绝经期症状的严重程度则是焦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围绝经期症状及相关的焦虑、抑郁症状影响围绝经期妇女的身心健康,性生活、家庭月收入、慢性病等与此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正常情绪反应 ,或是精神病理状态之时 ,焦虑和抑郁症状往往相伴发生。在美国 ,95 %以上的抑郁症病人至少存在一种焦虑症状 ,2 0 %~ 65 %的焦虑症病人也存在着抑郁[1] 。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和焦虑症的鉴别诊断更为困难 ,时有来回更改诊断的现象[2 ] 。本文对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的临床特征作一对照研究 ,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对象和方法一、对象75例患者均为 1999年 11月至 2 0 0 0年 11月期间在南京脑科医院住院的病人。入组标准 :①符合CCMD 2 R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广泛性焦虑症或惊恐障碍的诊断标准[3 …  相似文献   

7.
绝经是妇女一生中所必须经历的正常生理过程。妇女绝经年龄约为40-58岁,WHO将妇女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直至绝经后一年内的时期称为围绝经期。由于围绝经期雌激素水平逐渐下降,引起妇女生理和心理功能失调,文献显示大约85%-90%的围绝经期妇女会因不能适应内分泌的变化而表现出潮热多汗、头晕、心悸、易怒、失眠、焦虑抑郁、记忆力下降、泌尿生殖系统萎缩、骨质疏松、血脂代谢异常等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围绝经期妇女的工作、生活及整体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围绝经期是指女性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我国女性的绝经年龄在40~55岁之间,平均为48岁。在围绝经期,女性可出现潮热、盗汗、心悸、易疲乏、情绪抑郁、焦虑、易怒、性功能和性生活质量下降等一系列不适症状,医学上将这一系列症状称之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或更年期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会明显下降,发生骨质疏松、骨关节病、高血压、冠心病和肿瘤等  相似文献   

9.
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女性更年期首发抑郁症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更年期女性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相关性研究;门诊更年期妇女更年期症状与抑郁焦虑的情况调查;围绝经期妇女的抑郁症状与女性激素水平关系的研究;大豆异黄酮对围绝经期大鼠卵巢VEGF和NOS亚型mRNA表达的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围绝经期抑郁状态是女性在自然绝经期前、后发生的以焦虑、抑郁为主要特征的、非特异性心理综合征。女性围绝经期由于激素代谢的紊乱,常出现各种躯体症状和心理障碍,从发病情况来看世界范围内女性抑郁症的发生率是男性的1.5~3.0倍。围绝经期妇女是抑郁症发生的高发人群之一。围绝经期妇女的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分泌减少,造成雌激素缺乏,使患者的身心健康、社会交往能力、工作和生活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躯体疾病的病死率也上升。在治疗上除了相应的药物治疗外,护理干预有重要的作用。现将我们对38例围绝经期抑郁状态的患者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柳州市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我院")围绝经期妇女健康人群及抑郁症状人群的临床研究,探讨其抑郁症状发生相关因素及躯体症状群特征。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7月就诊于我院40~60岁围绝经期妇女460例,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Greene围绝经期症状评定量表,分析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发生相关因素及躯体症状群特征。结果 1根据纳入标准,排除病例16例,共有444例围绝经期妇女纳入本研究。根据HAMD分为无抑郁症状组298例,可能抑郁症状组103例,肯定抑郁症状组43例,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2.88%,肯定抑郁患者检出率为9.68%。2兴趣爱好的有无、家庭收入的高低及是否绝经均为影响柳州市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P<0.05)。3三组间焦虑症状评分(心悸、易紧张、失眠、易激动、焦虑、不能集中精力)、抑郁症状评分(易疲乏、对工作失去乐趣、忧郁不开心、爱哭)、躯体症状评分(躯体压力、麻木或刺感、手脚感觉障碍、胸闷)、性评分(对性缺乏兴趣)等15项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重视围绝经期妇女的精神卫生状态、生活习惯、社会支持管理,以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降低其发生抑郁症状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2.
<正>老年性痴呆是一种认知功能减退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除认知功能改变外,还常伴有一系列精神症状,如焦虑、抑郁、精神错乱等[1]。抑郁是一种以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精神综合征,轻者表现为情绪低落,忧心忡忡;重者可表现为悲观绝望,甚至有自杀倾向。老年性痴呆与抑郁症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超过60%的老年性痴呆患者伴有抑郁症状,有研究[2]表明抑郁症状也可以使患者随后发展成为痴呆的风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正常情绪反应,或是精神病理状态之时,焦虑和抑郁症状往往相伴发生.在美国,95%以上的抑郁症病人至少存在一种焦虑症状,20%~65%的焦虑症病人也存在着抑郁[1].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和焦虑症的鉴别诊断更为困难,时有来回更改诊断的现象[2].本文对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的临床特征作一对照研究,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征侯群[1].围绝经期综合征除儿科外,临床各科均会出现症状,只是或多或少[1],循环科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5.
围绝经期妇女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绝经期(俗称更年期)是妇女从生育功能旺盛走向衰退的过渡时期,指40岁左右开始出现的内分泌、生物学变化及临床表现至绝经到老年期的过渡阶段[1].许多资料表明:女性围绝经期75.1%左右出现不同程度的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PMS):潮热、烦躁、心悸、身心及躯体疲劳、适应力下降、失眠、记忆力减退、焦虑和抑郁、骨质疏松,同时伴有明显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了中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2].因此,开展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教育不仅是围绝经期妇女的特殊需要,而且能为提高晚年生活质量打好基础,这对妇女本人、家庭、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兹就近年来在国内的刊物发表的社区围绝经期妇女开展健康教育的状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临床常见紧张、焦虑等综合性情绪变化,常伴随生殖能力下降等临床表现。一般认为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日常生活中压力增大,引发精神刺激,影响大脑并累及生殖系统的相关正常生理功能。研究团队综合分析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脑内神经元干细胞变化与中医"天癸"理论的内在相关性。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提出"肾-脑-天癸"系统对调控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精神情志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科学假说。文章从"天癸"的物质基础及年龄关系出发,联系围绝经期抑郁症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等方面,对"肾-脑-天癸"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生物医学加以论述,为未来进一步研究围绝经期抑郁症及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及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
激素替代治疗围绝经期精神抑郁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激素替代治疗围绝经期精神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1年月10月至2007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就诊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中有精神抑郁症状而无服用醋酸甲羟孕酮复合胶囊禁忌证者,根据改良围绝经期症状评分表进行评分,其中精神抑郁程度按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评分,确定其抑郁程度,根据病情用药,观察疗效.结果 围绝经期精神抑郁症患者,用醋酸甲羟孕酮复合胶囊及/或常规剂量抗精神抑郁药物治疗,疗效肯定.结论 围绝经期由于卵巢功能的逐渐减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开始出现与绝经相关的内分泌、生物学改变的一系列症状,影响着妇女的健康,其中以更年期的精神抑郁症影响最大,单纯用抗精神抑郁药治疗或单纯替代治疗效果往往不太明显,而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WHO将围绝经期定义为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从绝经前开始出现与绝经相关的内分泌、生物学改变和临床症状起,至完全绝经后1年的这段时期,短则2~3年,长则十余年,多为45~55岁之间。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主要有潮红潮热、月经改变、情绪波动、疲乏、失眠、骨关节痛等。目前我国约有1.67亿围绝经期女性,约占全球1/4,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为68.1%。围绝经期是女性人生中的必经阶段,在此阶段要经过生理、心理等一系列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围绝经期症状和相关疾病严重影响着女性的生存质量。本文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旨在为预防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及其保健与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最终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生存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9.
广泛性焦虑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是焦虑症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占焦虑症的75%[1],临床表现为无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担心焦虑、紧张不安,常伴有心悸、胸闷、头晕、气促、发热、失眠等植物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20.
广泛性焦虑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以莫名的紧张、过度的担心为主要表现,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睡眠障碍等症状。笔者采用乌灵胶囊联合合理情绪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症35例,观察4周后患者自评症状、睡眠及焦虑症状变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