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研究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和浅静脉留置针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肿瘤化疗患者选择更合适地化疗途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某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肿瘤化疗患者68例。随机分为PICC组和浅静脉留置针组,其中PICC组使用PICC导管进行输液化疗,浅静脉留置针组使用浅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化疗,对两组患者置管后疼痛发生情况,留置时间,导管堵塞、静脉炎等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PICC组疼痛发生率低,导管堵塞、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浅静脉留置针组,导管留置时间比浅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长,且留置的时间越长,差异越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置管可以避免对患者周围血管的损伤,减少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其生理、精神、心理等方面恢复到最佳的状态,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发生输液性静脉炎的相关因素。方法以3所医院共119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自患者入院第一天输液起连续观察5 d,记录患者静脉炎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在有无发生静脉炎及不同严重程度的静脉炎患者间进行各项相关因素的比较;并进一步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结果 57例(47.9%,139例次)患者发生了静脉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有既往静脉炎史、体力状况差、化疗时间长、日输液量大、输注氯化钾和使用外周留置针均可增加患者发生静脉炎的风险。合并糖尿病、既往静脉炎史、体力差、使用外周留置针和钢针、化疗时间长、日输液量大、输注氯化钾、化疗药物和营养剂的患者的重度静脉炎发生率较高。结论肿瘤患者是发生输液性静脉炎的高危人群,可能的高危因素包括女性、体力差、有既往静脉炎史和接受化疗等。刺激性药物对局部静脉的刺激明显;外周静脉用药对血管的刺激较大,可酌情考虑选择中心静脉通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留置针在肿瘤化疗患者临床护理中的管理应用及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对118例化疗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行静脉输液,并采取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说明使用BD留置针的注意事项,选择合适的BD留置针,严格的无菌技术,粗,直,弹性好的血管进行穿刺,正确的封管,及时更换3M敷贴。结果静脉炎5例,液体渗漏2例,脱管2例,堵管6例,皮下血肿3例,通过采取措施后来留下任何后果。应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明显优于普通钢针针头既减轻了患者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保护了血管,为治疗急救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论浅静脉留置针科学易行,对化疗患者及长期输液者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使用时应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梁琳  王今 《实用全科医学》2010,(12):1630-1631
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护理,提高肿瘤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放疗科经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或头静脉将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行大剂量化疗的230例肿瘤患者,对其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本组病例置管成功率为96.09%(221/230),留置导管的时间为15—320d,平均留置时间为91.6d。发生并发症32例,其中渗血11例,静脉炎12例,导管阻塞9例,无全身感染、导管断裂、导管脱出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肿瘤化疗患者行PICC置管,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并能有效降低化疗药物对患者血管的毒性作用,从而更好地保护血管,减少患者痛苦。有效正确的导管护理,则是PICC导管留置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联合可来福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联合可来福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例肿瘤化疗患者应用PICC联合可来福输液技术,记录导管留置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00例患者,其中贵要静脉插管140例,正中静脉36例,均穿刺成功,成功率100%;头静脉穿刺24例,成功20例,失败4例,成功率83.33%;插管平均操作时间为(25.0±5.5)m in。留置管时间3~10个月,平均(6.0±1.8)个月。200例中发生静脉炎而中途拔管6例,导管堵塞6例,化疗结束后拔管188例。结论肿瘤患者化疗中应用PICC置管联合可来福输液技术可减少化疗药物外渗及其对周围血管的损伤,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0例卵巢癌患者留置PICC导管进行静脉化疗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3月30例留置PICC导管进行静脉化疗的卵巢癌患者,在治疗期间注意病情观察、导管维护、对症处理、心理护理。结果 30例患者均能使用PICC导管进行静脉化疗并顺利完成治疗周期。结论留置PICC导管进行静脉化疗过程中要加强病情观察、导管维护、心理护理,出现不良反应及时给予对症处理,使导管能在静脉化疗中正常应用并顺利完成治疗疗程,确保化疗药物准确输入,有效防止静脉炎发生,避免化疗药物产生的局部不良反应,以减少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静脉留置针在肺腺癌患者化疗中减少静脉硬化的效果。方法:将78例肺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两组(各39例),其中观察组选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输液化疗,对照组选用普通7号头皮针输液化疗。结果:观察组在避免穿刺失败、药物渗漏、预防静脉炎及病人心理顾虑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肺腺癌化疗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既可以提高静脉穿刺一针见血的成功率,保护血管,减少静脉硬化,提高静脉的使用率;同时有效减轻病人痛苦及护理人员负担,提高病人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发生静脉炎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静脉留置针输液病人200例,从穿刺部位,输入液体的性质和量,留置针留置时间几方面进行临床观察。结果静脉炎发生率与穿刺部位有关,身体远心端穿刺明显高于近心端穿刺者;输入高渗性液体发生静脉炎的比率明显高于输入低渗性或等渗性液体者;输入液量〉1500mL发生静脉炎比率高于输液量〈1000mL者;静脉炎发生与留置针留置时间有关。结论 使用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与穿刺部位,输入液体的渗透压、输入液体量,留置针留置时间有关。因此,在使用留置针时,应充分评估病人的血管条件,制定输液方案.加强留置针输液期间的护理管理,减少并发症,提高输液质量。  相似文献   

9.
正PICC是从外周血管穿刺,末端导入上腔静脉的置管技术。因其操作方便、安全,导管留置时间长,为需要长期输液,尤其是肿瘤化疗的患者提供了安全静脉通道,不仅减少患者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更避免了化学药物对外周血管的破坏,避免了外周静脉炎的发生及化学药物外渗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时应用的优越性及护理体会.方法 对7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化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化疗患者65例未发生感染、堵管等并发症;1例脱管;2例患者出现堵管经过处理后导管恢复通畅;2例穿刺处感染者经换药、应用抗生素等治疗,1例痊愈,1例拔管.结论 锁骨下静脉置管代替传统的头皮针或普通留置针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能有效保护血管,减少重复静脉穿刺和静脉炎的产生,避免渗漏性损伤的发生,保证化疗的顺利完成,为肿瘤病人化疗用药提供了一条安全、简便的输液途径,大大的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升化疗患者PICC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品质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以“提升PICC 护理品质,确保化疗药物安全输入、减少并发症”为主题的活动。随机对活动前后两组共156例进行化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找出PICC在使用及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化疗患者行PICC穿刺一次成功率由84.62%上升到96.15%;因PICC护理不当造成的静脉炎、导管堵塞以及感染等并发症也明显减少。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地提高PICC护理水平,确保化疗药物的安全输入,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鲜芦荟片湿敷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33%硫酸镁外敷,观察组采用新鲜芦荟片在穿刺点上方2cm处外敷,观察周期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结果:观察组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炎的严重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鲜芦荟片湿敷可有效预防化疗性静脉炎,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应用综合护理措施预防5-氟尿嘧啶(5-Fu)化疗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59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92例、治疗组502例。对照组常规输液,治疗组在5-Fu静脉输注前采用0.2%奴夫卡因10 ml静脉注射、新鲜芦荟叶外敷、静脉留置套管针、3μm精细过滤避光输液器输注、生理盐水100 ml化疗后快速静脉输注、健康教育等措施。结果对照组发生静脉炎39例(42.39%),治疗组发生静脉炎79例(14.94%),治疗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静脉炎严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结论采用化疗前静脉注射0.2%奴夫卡因联合芦荟局部外敷、静脉留置套管针等综合护理措施对5-Fu化疗所致静脉炎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心律失常的主要药物,该药极易引起静脉炎,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增加了患者痛苦.从静脉炎的判断标准、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皮炎平膏配合50%硫酸镁外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世蓉  熊明  王兰 《当代医学》2010,16(32):5-6
目的探讨化疗性静脉炎的防治措施。方法将26例发生化疗性静脉炎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3例和对照组13例。研究组采用皮炎平膏配合50%硫酸镁冷湿敷渗出部位,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冷湿敷渗出部位。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炎平膏配合50%硫酸镁冷湿敷渗出部位,止痛效果良好,可促进局部皮肤红肿、灼热症状及沿血管走向的条索状红肿消失,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文学琴  张钰  王群  沈渝 《四川医学》2011,32(9):1497-1499
目的分析静脉使用胺碘酮致静脉炎的原因,探讨减少及减轻静脉炎的预防护理对策。方法从使用的药物浓度、给药持续时间因素,护理人员因素,患者因素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发生静脉炎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发生静脉炎后积极对症处理。结果 20例胺碘酮静脉滴注致静脉炎原因中13例(65%)为药物因素引起;4例(20%)为护理人员因素引起;3例(15%)为患者因素引起。结论胺碘酮所致静脉炎药物因素为主要因素,输注过程中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控制及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抗癌药物治疗的发展,经周围静脉化疗引起的静脉炎已成为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本文主要从药物因素、患者因素和医源性因素等方面综述了通过周围静脉应用化疗药物导致静脉炎的发生机制,以指导临床工作者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但目前这一领域仍存在很多未知数,如化疗药物适宜的给药浓度和合理的输液速度等,需要医护工作者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长春瑞滨是目前常用的化疗药物之一,它是缓和的发疱剂,能引起静脉炎。本研究旨在探讨外周静脉推注长春瑞滨引起静脉炎的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的观察197例初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方案包括长春瑞滨,每一周期评估静脉炎的程度。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化疗药物、长春瑞滨的剂量、化疗周期为临床相关因素。结果97例患者共接受了1 098次静脉推注,67例(34.01%)发生静脉炎,身体质量指数正常者(BMI〈25)静脉炎的发生率为29.25%,肥胖者(BMI≥25)为48.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他相关因素与静脉炎的发生无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身体质量指数是与静脉炎发生增加有关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肥胖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长春瑞滨治疗时更易发生静脉脉炎,而患者性别、年龄,所用化疗药物、长春瑞滨的剂量、化疗周期与静脉炎的发生不相关。  相似文献   

19.
曹永恩 《中国医药导报》2013,(13):130-131,134
在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盖诺属于发泡类、强刺激性的药物,极易引起静脉炎。本文通过分析盖诺引起静脉炎的原因、介绍静脉炎的分级、输注盖诺药物的方法.在患者对血管的选择、护士穿刺技术、化疗宣教以及出现静脉炎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有效地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提高盏诺给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