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茴香醛对蚊虫嗅觉行为的影响.方法 在风洞系统内测试茴香醛不同剂量诱导的白纹伊蚊行为反应及对宿主定向行为的影响;在密闭空间中,分别以0.013~0.250 μg/cm3剂量的茴香醛处理白纹伊蚊24~96 h后测定其感受、定向寄主的能力.结果 在风洞系统内,茴香醛单一化合物其剂量3.1%~99.0%对白纹伊蚊均有一定的引诱作用,而与宿主气味并存时,只有高剂量(99.0%)对宿主定向行为有较高的抑制率(85.4%).白纹伊蚊在0.050~0.250 μg/cm3剂量茴香醛气味空间处理24~96 h后对其正常感受宿主气味的能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随处理时间延长、剂量升高抑制效果增强,但低于此剂量则没有抑制作用.结论 茴香醛单一化合物对蚊虫具有引诱性,但与宿主气味并存时,对蚊虫正常感受宿主气味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人体引诱物氨与驱避剂避蚊胺(DEET)之间存在的缔合作用,并研究该缔合作用对蚊虫驱避活性的影响.方法 用Y型嗅觉仪分别测定氨、DEET、氨与DEET缔合物对白纹伊蚊的行为反应.结果 氨的浓度为10 mg/L时,对白纹伊蚊有明显的引诱作用,1000和100 mg/L时有微弱引诱作用;DEET的浓度为1000和0.1 mg/L时,对白纹伊蚊有微弱驱避作用,其他浓度作用不明显;浓度为1 mg/L的氨与浓度为1 mg/L的DEET等比例混合物,对白纹伊蚊具有明显的驱避作用;浓度为1000和0.1 mg/L的DEET与同等浓度的氨等比例缔合后,既无驱避效果,也无引诱效果.结论 氨与DEET存在缔合作用,且该缔合作用能增强白纹伊蚊的驱避行为反应.通过研究人体引诱物与驱避剂的缔合作用为驱避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驱避-引诱联合使用在野外蚊虫防治中的效果,评价吲哚和辛酸与二氧化碳(CO2)诱蚊灯结合,对蚊虫的特异性引诱作用.方法 在云南省盈江县太平乡选择6个试验现场,其中5个现场中心悬挂驱避物质迷迭香精油,并分别在距离迷迭香精油1、5、10、15和20m处放置CO2诱蚊灯+辛酸+吲哚,作为甲、乙、丙、丁、戊5种处理;只在现场中心位置处放置CO2诱蚊灯,不放置驱避剂迷迭香精油和引诱剂辛酸+吲哚的现场作为对照.每天CO2诱蚊灯诱集的蚊虫计数和分类,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适当距离内,驱避-引诱联合使用引诱的蚊虫数量明显比单独使用引诱剂捕获的蚊虫数量多,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处理(即引诱装置+精油,两者相距10m)3次试验共引诱蚊虫594只,比其他4个现场引诱的蚊虫多(P=0.036).辛酸+吲哚对蚊虫的特异性引诱结果显示,辛酸+吲哚混用并配合CO2诱蚊灯,引诱的蚊虫数量比单独使用CO2诱蚊灯多,3次试验均比对照引诱的蚊虫数量多30%以上.此外,对伊蚊显示出特异性引诱作用,捕获的伊蚊平均数量占蚊虫总数的80%左右,其中白盏伊蚊、白纹伊蚊、尖斑伊蚊和环胫伊蚊是当地主要种群.结论 在适当范围内,驱避-引诱联合使用提高蚊虫引诱效率,可以在蚊虫控制中使用,CO2诱蚊灯+辛酸+吲哚对伊蚊有一定专化性,可在媒介蚊虫的监测中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室内测试几种人体气味化学物质对蚊虫的引诱效果,并在野外进行现场效果测试。方法室内引诱效果评价以白纹伊蚊为测试对象,采用"Y"型嗅觉仪的方法;现场引诱效果评价采用化学物质与二氧化碳灯诱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室内测试中,1μg/μl和10μg/μl辛酸、0.1μg/μl吲哚对白纹伊蚊引诱作用明显;现场引诱结果显示1,0μg/μl辛酸+CO2共引诱蚊虫368只,库蚊占99%,比单独二氧化碳的引诱效果好,表明辛酸具有增效引诱作用,并对库蚊具有较强的引诱专一性。0.1μg/μl吲哚与二氧化碳共用时,诱集蚊虫数量比单独用二氧化碳和单独用吲哚多,而且诱集按蚊33只,占诱集蚊虫的30%,而单独用吲哚和单独用二氧化碳都没有诱集到按蚊,表明吲哚对蚊虫具有明显引诱作用,对中华按蚊具有较好的引诱作用。1μg/μl对甲苯酚与二氧化碳共用时,诱集到蠓28只,而单独用二氧化碳和单独对甲苯酚均没有诱集到蠓,表明对甲苯酚可能对蠓具有引诱作用。结论与二氧化碳共用时,辛酸和吲哚对蚊虫的引诱作用明显增强,辛酸表现出对库蚊的专一性;对甲苯酚可能对蠓具有引诱作用。  相似文献   

5.
蚊虫驱避剂的驱避机理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蚊虫驱避机理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详细介绍了目前两类主流的驱避机理假说:驱避剂干扰嗅觉系统以阻断蚊虫对宿主气味的识别、驱避剂激活嗅觉神经元引起蚊虫的主动躲避行为。介绍了笔者所在实验室近几年对驱避剂进行的相关研究,以及从驱避剂与引诱剂缔合作用的角度对驱避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室内测试5种人体汗液中的脂肪酸类物质对白纹伊蚊的触角电位影响和引诱效果。方法触角电位仪测试白纹伊蚊对酸类物质的触角电位反应,"T"型嗅觉仪测试酸类物质对白纹伊蚊的引诱作用。结果触角电位测试中,辛酸和L-乳酸引起白纹伊蚊明显的触角电位变化,在10μl/ml剂量时引发了最大的触角电位反应,平均EAG反应测定值分别为(2.768±0.457)mV和(1.945±0.783)mV;肉豆蔻酸、苯甲酸和壬酸不能引发白纹伊蚊明显的触角电位变化(P〉0.05)。在引诱效果测试中,辛酸浓度大于1μl/ml时对白纹伊蚊有明显引诱作用(76.65±1.09,P=0.016),浓度达到10μl/ml时,对白纹伊蚊引诱作用可超过80%(P=0.002 9);乳酸在10μl/ml对白纹伊蚊有微弱引诱作用[(60.34±3.88)%,P=0.04],0.1μl/ml和1μl/ml浓度引诱作用与对照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362)。肉豆蔻酸、苯甲酸和壬酸在本次测试的3个浓度,处理臂中的蚊虫数量与对照臂中的数量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辛酸和L-乳酸引起白纹伊蚊明显的触角电位变化,并表现对白纹伊蚊的引诱作用,今后将在野外进行引诱效果测试。  相似文献   

7.
蚊虫唾液组分的抗凝血活性及其对宿主的免疫调控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蚊虫是重要的医学昆虫,其唾液组分具有抗凝血、抗炎及调控宿主免疫反应的功能,在蚊虫吸血与传播疾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现就目前从蚊虫唾液腺内鉴定出的唾液组分活性分子及其功能进行探讨,同时也对唾液组分调控宿主免疫功能的机制及其影响病原传播的研究做一进展性介绍。  相似文献   

8.
蚊虫是我国重要的媒介昆虫,可以传播疟疾、登革热、黄热病等多种疾病。蚊虫的许多行为要依赖嗅觉系统,包括寄主搜寻、产卵以及糖源搜寻等。气味结合蛋白是帮助气味小分子到达受体的载体,也是近年来研究蚊虫嗅觉系统的热点之一。现将蚊虫气味结合蛋白的结构、功能、分子机制以及遗传进化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Y型嗅觉仪,建立蚤类对宿主动物气味选择的测定方法,并研究猫栉首蚤、印鼠客蚤和缓慢细蚤对大白鼠和小白鼠的选择行为,为探究不同蚤种对不同宿主动物的特异性选择和了解"蚤类-宿主动物或人-相关传染病"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印鼠客蚤为试虫,用Y型嗅觉仪测定风速、Y型管臂管的几何位置、光照对其选择行为的影响,以猫栉首蚤、印鼠客蚤和缓慢细蚤成蚤为试虫分别测定对大白鼠和小白鼠的选择行为。结果在测定的20min内,当空气流速为0.6~1.5L/min时,Y型管臂管的几何位置和测定环境的光照(30W日光灯)与黑暗在印鼠客蚤对小白鼠的选择行为中没有显著影响。猫栉首蚤对大白鼠气味具有显著的选择性,而印鼠客蚤和缓慢细蚤对大白鼠和小白鼠气味的选择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可以用Y型嗅觉仪测定蚤类对宿主动物的选择行为。通过研究蚤的选择行为可以了解其宿主特异性,进一步分析"蚤类-宿主动物或人-相关传染病"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德国小蠊在聚集行为、采食行为和求偶行为中通过活性挥发物实现个体的远距离引诱。聚集行为由聚集信息素促成,受温度、水分等影响,业已报道的有胺类、表皮烃类、有机酸类及其他物质。德国小蠊的觅食行为受食物挥发物的引导,主要为一些羰基和羟基化合物;粪便挥发物与食物次生挥发物常具有相同的成分,表现出相通性;德国小蠊求偶行为受挥发性的性信息素小蠊醌和雄虫婚食指示物的主导,婚食引诱与食物引诱也具有相通性。德国小蠊的各引诱因子均受微环境影响,但其共通性有待实验证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查明德国小蠊自身挥发物的成分及其引诱活性。方法使用顶空吹扫固相微萃取(HS-SPME)提取德国小蠊挥发物,并通过气相-质谱(GC-MS)联用分析SPME提取物中的主要成分,使用气相一触角电位(GC-EAD)来分析电生理活性的主要组分,并使用有活性的组分进行诱捕实验。结果发现德国小蠊挥发物中包含至少19个组分,其中含量较高的13个组分分别是一些C2~C5的挥发性醇和酸。用标准化合物样品所做的GC-EAD分析结果表明,仅6种挥发羧酸对德国小蠊具有明显的触角电位反应。现场诱捕实验证实,酸类物质混配后对德国小蠊具有一定的引诱效果。结论德国小蠊释放有活性的挥发物并可起到一定引诱作用,引起群体聚集。  相似文献   

12.
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OBP)是昆虫嗅觉系统的一类重要蛋白分子,与蚊虫的吸血、寻偶和产卵等生理行为密切相关;其功能及作用机制在鳞翅目和果蝇中的研究已经较多,但在蚊虫中的研究较少.该文对PubMed (www.ncbi.nlm.nih.gov/pubmed)上搜索的关于蚊虫气味结合蛋白的47篇文章进行整理总结,并参考其它昆虫气味结合蛋白相关文章,就蚊虫气味结合蛋白的分布、分类、功能及与信号分子结合释放方式进行综述,希望能为今后的蚊虫气味蛋白研究提供坚实的文献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出对家蝇产卵行为具有强引诱作用的因子,研制引诱家蝇产卵基质的最佳配方。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比较家蝇对不同配方诱卵基质的产卵行为反应,完成引诱家蝇产卵基质的最佳配方研究。结果白糖对家蝇产卵具有较强的引诱力;10%白糖和10%碳酸氢铵混合物对家蝇产卵的引诱率达95%以上;家蝇信息素对家蝇的产卵行为没有明显影响。结论白糖对家蝇产卵具有明显引诱作用,10%白糖和10%碳酸氢铵的混合物对雌蝇的引诱力更强,可以在下一步捕蝇诱卵器的研制中作为引诱物加以利用。家蝇信息素对家蝇产卵没有引诱力。  相似文献   

14.
昆虫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对所面临的环境具有高度的异质性,昆虫对异质环境的适应是其生存和演化的重要动力。为了能正常地生存和繁衍下去,昆虫与复杂的周围环境产生了包括形态、行为和生理生化上的良好适应性。昆虫借视觉、嗅觉、味觉等感觉通道对环境因子所产生的刺激进行编码内导,最后通过神经中枢的综合和解码,并根据遗传所形成的模板和生理状态,进行生命活动。在众多的环境因子中,气味物质对昆虫意义重大,它调控昆虫的多种行为,诸如引诱昆虫趋向寄主,刺激昆虫取食,引导昆虫选择产卵场所、传粉和防御等。在蚊虫的生命活动中,气味物质在交配、吸血、产卵等行为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香茅醛作为一种可能的空间驱避剂的应用价值。方法在风洞系统内测试香茅醛不同剂量浓度诱导的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行为反应及对宿主定向行为的影响。在密闭空间中,分别以0.013~0.250μg/cm3浓度的香茅醛处理白纹伊蚊24~96 h后测定其感受、定向寄主的能力。结果香茅醛高浓度(96%)对白纹伊蚊有一定的驱避作用,低浓度(3.0%~6.0%)则有一定的引诱作用。12.0%~96.0%浓度的香茅醛溶液对白纹伊蚊正常感受宿主气味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低于此浓度,抑制效果明显下降。白纹伊蚊在0.013~0.250μg/cm3浓度的香茅醛气味空间处理24~96 h后未影响其正常感受宿主气味的能力。结论香茅醛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时,才对白纹伊蚊定向宿主有一定的抑制效果,而且这种抑制具瞬时性。  相似文献   

16.
二氧化碳对白纹伊蚊的引诱作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 测试二氧化碳(CO2)浓度与诱效率之间的关系,探明CO2对白纹伊蚊种群的引诱作用,以提高诱蚊灯的诱蚊效果。方法 不同浓CO2运用化学反应获取,通过诱蚊试验测定诱杀率反应诱杀效果。结果:探索出一个对白纹伊蚊具有较好引诱效应的CO2浓度10.34pp,与SB980型紫外光诱蚊灯结合试验表明,用CO2后对白纹伊蚊的诱杀率比对照灯提高13%—30%,平均20%。结论 浓度很低的CO2即对蚊虫有引诱效应,并能增强诱蚊灯的诱杀效果,满足无公害无污染的要求;实验为现有除虫产品的改良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蚊虫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卫生害虫,采用引诱方法对其种群进行控制是减少其危害的重要措施。引诱防治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引诱物对蚊虫的引诱力强弱。笔者介绍了测定化合物引诱蚊虫效果的方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对达乌尔黄鼠、长爪沙鼠、猫和狗的选择行为,了解自制嗅觉仪进行气味选择性研究的可能性和探究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对不同宿主动物的特异性选择。方法以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为试虫,用Y型嗅觉仪和自制嗅觉仪测定在5、10、15、20 min对达乌尔黄鼠、长爪沙鼠、猫、狗的气味选择性。结果用自制嗅觉仪和Y型嗅觉仪对4种动物(沙鼠、黄鼠、家猫和家狗)的选择性进行两两比较,说明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对长爪沙鼠和狗的选择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制嗅觉仪χ~2=0.991 6,P=0.319 3,Y型嗅觉仪χ~2=0.101 4,P=0.750 1),对其他宿主动物的选择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制嗅觉仪与Y型嗅觉仪的测试结果均一致;在5 min时,方形黄鼠蚤对黄鼠、沙鼠、猫、狗的选择系数分别为0、0.15、0.70、0.24,即喜好顺序为达乌尔黄鼠>长爪沙鼠>狗>猫。在10、15、20 min,4种宿主动物对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的选择性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制嗅觉仪可用于测定宿主气味选择性研究,在鼠疫自然疫源地,进行主要宿主动物的监测同时,应特别重视非宿主动物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不同动物(血)对蚊虫的引诱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动物及动物血液对蚊虫的引诱作用,探讨蚊虫对动物宿主的嗜血习性。方法以不同动物血液引诱实验室饲养的蚊虫,以不同动物进行野外现场引诱蚊虫实验。结果实验室内淡色库蚊对猪血的吸血率最高,为51%,其他依次为人血、狗血、绵羊血和牛血;白纹伊蚊对牛血吸血率最高,为47%,其他依次为绵羊血、狗血、人血和猪血;埃及伊蚊对牛血吸血率也最高,为44%,其他依次为狗血、绵羊血、人血和猪血。现场实验表明家鸡对淡色库蚊引诱力较强,共诱集到1420只,其他依次为肉鸽、麻雀和大白鼠;家鸡对白纹伊蚊引诱力较强,共诱集到11只,其他依次为大白鼠、肉鸽和麻雀。结论淡色库蚊嗜吸猪血,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嗜吸牛血;家鸡对淡色库蚊的引诱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气味结合蛋白影响着蚊类等媒介昆虫的嗅觉系统,其如何引导成蚊准确定位血餐宿主,气味结合蛋白和蚊类引诱剂、驱避剂之间的作用机理,以及如何利用蚊类的嗅觉开发安全高效的防控策略,成为蚊媒疾病控制方面研究的热点。本文从蚊类气味结合蛋白的基本特征、作用机理与其他相关昆虫气味结合蛋白的比较等方面进行简单介绍,并展望气味结合蛋白以后的研究方向及其在防控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