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杨惠琴  刘琴  李风森 《陕西中医》2014,(11):1513-1515
目的:对新疆乌鲁木齐地区50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痰培养阳性患者做调查,同时对其中医辨证分型进行总结,总结该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细菌分布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相关性,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在新疆医科大附属中医医院呼吸科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痰培养阳性患者500例,记录主要临床表现、肺功能、痰培养等,明确其诊断、分级及中医分型等内容。结果:1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中医分型中占主导证型的是:痰浊阻肺型、痰热郁肺型;2COPD分级与证型的关系,I级以燥邪伤肺型为主,II级以痰浊阻肺型居多,III级痰热郁肺型居多,IV级以肺肾气虚、阳虚水泛为主;3COPD分级与细菌分布的关系:I、II级患者感染以球菌居多,III、IV级患者感染以杆菌为主,级别越高,耐药率越高。结论:1慢性阻塞性肺病以痰浊阻肺型最多,其次是痰热蕴肺型、脾肾气虚、燥邪伤肺型。2COPD(肺功能)分级与中医证型的关系,I级以燥邪伤肺为主,II级以痰浊阻肺,III级痰热郁肺,IV级肺肾气虚、阳虚水泛多见。3细菌分布与COPD(肺功能)的关系:I、II级感染以球菌居多,III、IV级感染以杆菌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根据古代文献研究、现代研究综述、临床经验制定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医证候调查表,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1例慢性阻塞性肺病中急性加重期证候以表寒肺热、痰热壅肺、痰湿阻肺、血瘀证等实证多见,同时兼有肺气虚、脾气虚等脏腑虚候。稳定期主要表现为肺气虚、脾气虚、肾阳虚等虚证。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实证为表邪在肺、痰热壅肺、血瘀证,以虚实夹杂证候为主。缓解期以肺脾肾虚证候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新疆乌鲁木齐地区40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医辨证分型进行研究,总结该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附属中医医院呼吸科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402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病史、发病诱因、主要临床表现等,明确其诊断、分级及中医分型等内容。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1)中医分型:各证型所占比例由多到少依次排列为:痰浊阻肺型>痰热蕴肺型>肺肾气虚型>阳虚水泛型>痰蒙神窍型。(2)COPD患者II级以痰浊阻肺,III级痰热蕴肺,IV级肺肾气虚、阳虚水泛型多见。(3)性别:男、女性别在四种不同年龄段分布,在<40岁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而40~60岁、60~80岁、>80岁患者中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女性。(4)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主要集中在60~80岁年龄段之间。(5)诱因:六淫是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发作的主要致病原因。(6)中医证型与呼吸衰竭发生率的关系:痰蒙神窍组、肺肾气虚组、阳虚水泛组呼吸衰竭发生率高。结论:(1)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以痰浊阻肺型最多。(2)性别:在<40岁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而40~60岁、60~80岁、>80岁患者中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女性。(3)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主要集中在60~80岁年龄段之间。(4)六淫是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发作主要致病原因。(5)痰蒙神窍组、肺肾气虚组、阳虚水泛型呼吸衰竭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中医证候特征及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制定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医证候调查表,对59例病例进行横断面临床调查。结果急性加重期实证的发生率依次为:血瘀证多于痰热蕴肺证多于表寒肺热证;虚证为:肺气虚证多于脾气虚证。稳定期实证的发生率为:血瘀证多于痰热蕴肺证,虚证为:肺气虚证多于肾阳虚证。急性加重期痰热蕴肺证的发生概率随着PaCo2和IL-8的变化而同向变化,血瘀证的发生概率随着血RBC的变化而同向变化,随着血CI含量的变化而反方向变化。结论急性加重期是外邪诱发而病情急性加重的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以实为主的时期。稳定期是以肺、脾、肾三脏虚损为主,伴有瘀痰等本虚标实,以虚为主的病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中医证型特点。方法:检索国内近20年(1996~2015年)现有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期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研究的有关报道,统计分析其证型分布特点。结果:在纳入的268篇文献中共出现42个证型,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前10个证型分别是肺脾两虚证、肺气虚证、气虚痰瘀证、肺脾肾虚证、肺肾两虚证、气阴两虚证、肺肾气虚证、肾气虚证、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其累计频率为86.8%。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中医证候以虚证、虚实夹杂证为主。单纯虚证以肺脾两虚证、肺气虚证、肺脾肾虚证最常见;虚实夹杂证主要为气虚痰瘀证;实证中以痰瘀阻肺证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证候分布特点和证候内部特征,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常见证候和证候要素以及分布规律,为今后的证候规范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要求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文献中涉及的证候和证候要素进行规范,运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频次统计。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病最常见的证候是痰热壅肺证、痰湿蕴肺证、肺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血瘀证、阳虚水泛证、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证候要素中,病位在肺、肾、脾、心、脑,病性为气虚、阴虚、阳虚、痰、血瘀、热、寒饮,频率在10%以上依次为痰、气虚、热、阳虚、血瘀。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病主要在肺、肾,与脾、心、脑密切相关,病机属于本虚标实,以气虚、阳虚为本,痰、热、血瘀为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痰瘀阻肺证与肺肾气虚证对氨茶碱药物代谢影响.方法:将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分为痰瘀阻肺与肺肾气虚两组.两组均静脉滴注氨茶碱注射剂,检测两组氨茶碱稳态血药浓度(FPIA检测法)、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血清氨基转移酶(ALT、AST),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肺肾气虚组稳态血药浓度、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均显著高于痰瘀阻肺组,两组ALT、AST的比较无差异性.结论:不同证型患者的氨茶碱血药浓度存在差异,肾功能衰减是造成差异的原因之一,并与肺肾气虚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30天内再住院中医辨证分型分布特点及预后情况,为中医药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呼吸科住院且在出院后30天内因急性加重而发生再次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76例,同时收集病情严重程度相似且未发生30天内再住院的15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为对照。结果本研究发现:在观察组中排在前三位的中医证型为痰浊壅肺、燥邪伤肺、痰瘀互结;对照组的前三位中医辨证分型为痰浊壅肺、燥邪伤肺、痰瘀互结;通过3年内的随访,观察组的死亡率为30%,对照组的死亡率为1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4,P0.01)。结论本次研究发现:乌鲁木齐地区发生30天再住院的COPD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发生频数占前两位的分别是痰浊壅肺和燥邪伤肺,提示在中医的辨证施治中应注意痰邪和燥邪的治疗;反复发生30天再住院的COPD患者的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
潘光明  邹旭  姚耿圳 《新中医》2018,50(8):43-45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收集广东省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3 3 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中医诊断、中医证型、合并症等的分布规律。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各项合并症所占比例,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糖尿病心脏瓣膜病高脂血症。慢性心力衰竭中医病性证素先后顺序为气虚血瘀痰浊阴虚阳虚水饮血虚气滞。慢性心力衰竭病位心脾=肺肾肝。中医证型最多为气虚痰瘀证,占19.82%,而后依次为气阴两虚痰瘀(占13.81%),气虚血瘀(占11.4 1%),气阴两虚血瘀(占10.21%),阳虚水泛兼瘀血阻络(8.11%),其他证候较为分散。证候虚实中,单纯性虚证占6.9 1%,单纯实证占6.3 1%,本虚标实证占86.7 9%。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病性本虚以气虚、阴虚、阳虚为主,标实以瘀血、痰浊、水饮为主,本病病位主要涉及心、脾、肾,中医证型以气虚痰瘀、气阴两虚痰瘀、气虚血瘀、气阴两虚血瘀证为主。  相似文献   

10.
董润之 《辽宁中医杂志》2010,(11):2196-219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肺纤维化的中医证候特点,为规范本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统计各证型的构成比。结果:60例COPD合并肺纤维化中,肺脾气虚占26.67%,脾肾气虚占30%,肺肾气虚占25%,夹痰湿占36.66%,夹瘀占53.33%。夹痰湿在肺脾、肺肾、脾肾气虚3型中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夹瘀在肺脾、肺肾、脾肾气虚3型中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OPD合并肺纤维化证型以虚中夹实,多脏器共同发病为主。占90%,本虚证主要以肺脾肾气虚,且两脏或三脏同时发病最多。标实以痰瘀为主,且痰浊在本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全国六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证候、证素分布规律,为规范临床辨证论治奠定基础。方法检索近20余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文献资料,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的分析。结果 (1)证候:全国六区COPD皆有痰浊阻肺证、痰热壅肺证,西北、华北地区痰浊阻肺证为主,华南、华东、华中地区以痰热壅肺为主,西南地区痰瘀痹肺为主;(2)证素:病性本虚标实,实者多为痰、热,虚者多为气虚,病位多在肺、肾、脾。结论全国六区COPD证型、证素分布既表现出普遍一致的共性,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相关性,为AECOPD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纳入AECOPD患者320例,判定其中医辨证,检测降钙素原(PCT)、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肺功能、血气、白蛋白(ALB)等客观指标的水平,分析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中医证型中以痰热壅肺证(38.75%)最常见;证型分布比率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痰热壅肺证、肺肾两虚证、痰浊阻肺证、痰瘀阻肺证;痰瘀阻肺证和肺肾两虚证的FEV1/FVC(%)、FEV1Pred、PO2明显低于痰浊阻肺证和痰热壅肺证,而PCO2明显升高;痰热壅肺证PCT、WBC、hs-CRP最高;痰瘀阻肺证PLT、Fib最高;肺肾两虚证Hb、ALB最低。结论 AECOPD与血气、肺功能、炎症指标、血常规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对AECOPD中医证型判定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许光兰  陈婷婷 《河南中医》2013,33(3):370-371
目的:观察通肺化痰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浊阻肺夹瘀证的症状、体征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浊阻肺夹瘀证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通肺化痰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通肺化痰汤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肺化痰汤口服治疗.结果:通肺化痰汤组疗效优于西医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通肺化痰汤组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率(FEV1/FVC%)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肺化痰汤能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痰病急性加重期痰浊阻肺夹瘀证的症状、体征,提高肺脏功能.  相似文献   

14.
介绍刘东汉教授、主任医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临床疗效。刘教授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临床表现可以简单地归纳为"咳、痰、喘、肿、瘀"几个方面。早期以痰浊为主,渐而痰瘀并重,并可兼见气滞、水饮错杂为患。故从其病理因素痰、瘀、饮论治为首要。治痰不忘活血化饮,治瘀不忘祛痰利水,治饮不忘化痰活血,治痰、治瘀、治饮三者兼顾,有所侧重;缓解期当补虚扶正为主,分清脏腑虚损之病位,补肺、健脾、温肾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1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中医"肺胀"范畴,痰贯穿于COPD疾病全程之中,慢阻肺总属本虚标实之证,其本虚主要责之于肺、脾、肾之脏腑亏虚,标实主要责之于痰瘀,肺脾肾虚,痰瘀互结为慢阻肺的基本病机,要降低COPD的急性加重及死亡率,须将祛痰质量贯穿于COPD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16.
秦东风主任医师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平素痰瘀阻络,急性加重多表现为痰热蕴肺证。慢阻肺急性加重期(AECOPD)痰热蕴肺证多为感受外邪所致,所以初期治疗应以清宣为主,日久热重可用清肺泄肺药物,期间均要配伍清热化痰药物,清热化痰的同时要兼顾气阴亏虚、肝郁气滞、瘀血阻络等常兼证候,治疗总的原则是清热化痰,利肺平喘,恢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应用海贝平喘汤加减治疗AECOPD能较好地改善患者喘憋症状,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金水平喘汤治疗稳定期肺肾两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应用金水平喘汤治疗稳定期肺肾两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病50例,随症加减。结果:显效29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结论:金水平喘汤治疗稳定期肺肾两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病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乃虚实夹杂之证,多因肺脾肾虚损、水停痰凝、气虚气满、痰瘀互结导致气机升降失调而发.急性发作期以痰凝水停邪实为主,治以理气化痰通腑,温阳化饮;缓解期多为肺脾肾虚损兼瘀,以虚为主,治以健脾补肺,补肾固本,活血化瘀.药理研究也证实,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慢性阻塞性肺病在临床上已经成为一种极具破坏性并且极为常见的肺部疾病,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会出现胸闷、气短、咳嗽甚至呼吸困难等症状,若患者没有真正认识到病情的严重性,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则会造成病症的加重,严重影响生活。经医学研究表明:肺气虚是造成患者患病的首要原因,从我国中医学角度来看,"咳嗽""喘症""哮症""肺胀"等病症都存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症状中,而主要原因就是存在于患者体内的痰、瘀,所以祛痰化瘀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慢性阻塞性肺病和痰瘀的形成过程,其次介绍了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的基本病机,最后详细介绍了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基本病理特征,是肺脾肾虚为本,痰瘀水饮为标。分三型施治,即:肺脾肾虚、脾肾阳虚、痰瘀型。肺脾肾虚型,治宜健脾益气,培土生金,方用四君子汤加减;脾肾阳虚,治宜温煦脾肾阳气,方用苓桂术甘汤;痰瘀型治宜化痰去瘀为标,温阳补虚为本,方用桃仁四物汤和苓桂术甘汤加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