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介绍刘东汉教授、主任医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临床疗效。刘教授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临床表现可以简单地归纳为"咳、痰、喘、肿、瘀"几个方面。早期以痰浊为主,渐而痰瘀并重,并可兼见气滞、水饮错杂为患。故从其病理因素痰、瘀、饮论治为首要。治痰不忘活血化饮,治瘀不忘祛痰利水,治饮不忘化痰活血,治痰、治瘀、治饮三者兼顾,有所侧重;缓解期当补虚扶正为主,分清脏腑虚损之病位,补肺、健脾、温肾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2.
对《金匮要略》中关于黄汗一证的病因、病机、证候、脉象及治疗等,以个人之所见,提出下列体会,供同道参考。一、黄汗的病因病机:黄汗一证首见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第3条“……。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金匮要略·水气病篇》第22条“……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原文说明黄汗证的病因与汗出入水中有着密切的联系。患者多因表虚,寒湿乘虚而入,寒湿外淫形成水湿内阻。寒与湿相搏结,流滞肌肤关节,阻遏卫阳不能外达,郁久伤及营分,迫邪外出,故黄汗出。肺合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灾区人群感冒、腹泻的发病状况及对中药汤剂的态度、效果等。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灾区中药发放及对感冒、腹泻发病情况进行数据统计等方法。结果:8月12日至8月19日腹泻病人和感冒病人呈高发病趋势,从8月20日开始至9月11日随着中药发放人数的增加,发病呈现稳定的下降趋势。调查问卷显示:2113人在"8.8"灾后有36.2%的人得过腹泻,有48.7%的人得过感冒,8.0%的人得过皮肤病,7.8%的人得过抑郁失眠,还有4.3%的人得过其他病;有97.5%的人每天至少喝1次中药汤剂;65.1%的人对中药在灾后防疫中大量应用持非常欢迎的态度,有32.3%的人持积极配合的态度,只有2.6%的人持无所谓的态度;有89.7%的人认为中药对感冒和腹泻绝对有预防作用,只有10.3%的人认为说不上有还是没有;有76.7%的人认为今后的疾病防疫中中医中药应该广泛应用,23.3%的人认为应配合其他措施应用。结论:中药汤剂可降低感冒、腹泻的发病率,在舟曲灾后受到广泛欢迎,在今后的疾病防疫中,应该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病例1:程某,男,31岁,教师。因双下肢浮肿,少尿一月余加重十天,于1984年5月14日收住。一月前因外感致咽痛,头痛,十天后出现少尿,双下肢浮肿,在本厂卫生所查尿蛋白+++,红、白、脓细胞均未见,即去某医院以“急性肾小球肾炎”收住,经用青霉素,阿斯匹林等治疗20余天,浮肿消退,但尿蛋白仍+++,故来我院。当时患者颜面、双下肢浮肿,尿少600—800ml/日,口干、多汗、喜饮、乏力。体查:血压15.2/9.87kpa,眼睑轻度浮肿,咽部轻度充血,心肺(一),肝脾(一),腹水征(一),双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舌淡暗  相似文献   
5.
缓脉的定义及脉形、兼脉,历代医家各持已见,众说纷绘,或从脉的至数来描述,或从脉的形状及至数二者兼而言之,临床给人一种心中难了,指下不明之感,我们通过临床实践和对历代医家论述的理解,就缓脉的定义、脉形及兼脉加以阐述,望同道共同商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三组CKD患者分别采用中药、西药和中西药联合治疗三种不同的临床治疗方式,来探讨中药联合苯那普利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黑汗证治验     
黑汗症属罕见病,国内少见报道。笔者从医40余年仅遇1例,现报道如下,供同道参考。1典型病例患者,男,27岁,甘肃省成县人。主证:上腹疼痛反复发作,每当腹痛加重时,两胁及脐周皮肤出汗呈黑色,如墨汁所染,汗液粘腻沾衣染衣,汗渍有难闻腥味,用湿毛巾擦洗黑色,汗渍可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地震中1例严重脑挫裂伤患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过程,认为中西医结合救治地震重型脑挫裂伤,具有见效快的特点,能够充分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与优势,弥补了单纯西医或中医救治的不足,为中医救治危重病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序贯结肠透析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2008年10月~2010年9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76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均给予优质低蛋白饮食,同时予降压、纠正贫血及钙磷代谢紊乱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加用序贯结肠透析治疗.结果 应用序贯结肠透析的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治疗前后患者血肌酐、尿素氮、尿酸、内生肌酐清除率变化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优于单纯的中医或西医治疗,序贯结肠透析可作为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的有效手段,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透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和菌群分布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组病例为2006年12月至2010年6月期间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一医院血透室新增行中心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治疗患者96例中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17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7例,年龄34~82岁,平均(58±6)岁,导管留置时间15~167d。结果 96例中心静脉导管共培养出病原菌17例,CRI总发生率为17.7%,且随着导管留置时间延长,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增加。前5位致病菌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6例(35.3%),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23.5%),鲍曼不动杆菌3例(17.6%),铜绿假单胞杆菌2例(11.8%),念珠菌2例(11.8%)。讨论本组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是表皮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在正常条件下存在于皮肤表面,并不致病,但隐藏在穿刺部位皮脂腺、汗腺和皮肤皱褶处的细菌随穿刺进入血液,或者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消毒不严,从而导致导管相关性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