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 双焦软性角膜接触镜的应用,为老飞行员碰到的近视力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的可能。他们需要双聚焦眼镜矫正视力,但又不能戴眼镜,因为眼镜与飞机的观测系统有矛盾。本研究的目的是把双焦软性角膜接触镜与双焦眼镜进行比较,以便军队能够确定这种角膜接触镜的总的可接受性,以有助于满足老飞行员在需飞军用机时的视力要求。方法 20名从Fort  相似文献   

2.
李洁  卢红  邢丽娜 《武警医学》2017,28(10):1012-1015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价长期连续配戴硅水凝胶与水凝胶软性亲水接触镜所导致的角膜基质浸润的发生率,从临床角度评价两者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遵照纳入排除标准检索PubMed和CNKI数据库获取相关文献并筛选文献后,进行资料提取和合格研究质量评价再使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4项前瞻性比较研究。基于该4项研究的结果表明,连续配戴硅水凝胶软性镜所致角膜基质浸润的风险相比连续配戴水凝胶软性镜所致角膜基质浸润降低了77%(OR=0.23,95%CI=0.14~0.36)。长期连续配戴硅水凝胶软性亲水接触镜导致角膜基质浸润的发生率为0.3%,长期连续配戴水凝胶软性亲水接触镜导致角膜角膜基质浸润的发生率为1.4%。结论 虽然长期连续配戴硅水凝胶与配戴水凝胶软性镜相比较,前者导致角膜基质浸润的风险低,但是仍需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软性镜,并注意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迅速减压对佩戴的软性角膜接触镜、佩戴者视力和角膜的影响.方法 8名(16眼)男性近视志愿者,年龄28~46岁,屈光度为-0.5~-4.25 D,先后佩戴含水量为55%和含水量为38%的软性角膜接触镜,进行2次低压舱模拟迅速减压试验,每次上升速率25 m/s,升至2500 m,停留5 min后在0.3~0.5 ...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在药物毒性角膜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门诊诊断药源性角膜病变患者采用区组随机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27例(27只眼)采用连续配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联合应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表皮生长因子,口服维生素B2和维生素C治疗。对照组25例(25只眼)仅应用同治疗组相同的药物治疗。两组治疗45 d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可以显著减少角膜刺激症状及促进角膜上皮愈合,明显提高药物毒性角膜病变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聂晓丽  刘苏冰 《武警医学》1996,7(3):144-145
角膜接触镜引起角膜地形图改变的临床意义武警河南总队医院眼科聂晓丽,刘苏冰,吴志鸿,王增叶,李聘卿,辛宝丽(郑州450052)关键词角膜接触镜,角膜地形图,屈光度本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角膜地形图的问世,戴接触镜所引起角膜形态及屈光的改变也逐渐被人们所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术后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SCL)对角膜上皮修复及眼部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单侧原发性翼状胬肉46例46眼,胬肉侵入角膜在2~5 mm范围内,均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将病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戴镜组)23例术后次日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并给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眼液+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4次/d,晚8:00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眼;B组(点药组)23例术后次日每日给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4次/d,晚8:00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眼,至角膜上皮完全愈合。对两组患者的角膜上皮修复情况进行观察,比较角膜上皮完全愈合的时间,同时对两组患者术后眼部舒适度进行比较评分。结果角膜上皮平均愈合时间A组为(3.5±1.2)d,B组为(5.7±3.0)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患者术后眼舒适度评分于第1天、第4天有统计学差异(P<0.01),第7天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翼状胬肉术后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后能加快角膜上皮愈合,明显改善患者眼舒适度。  相似文献   

7.
金玲  郭晟  郝宇  王菁洁 《武警医学》2009,20(1):20-23
 目的 观察术前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与未戴镜患者行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LASIK)后泪膜相关指标的差异.方法 92例(183眼)近视眼患者在我院行LASIK手术,其中术前配戴角膜接触镜者37例(74眼)为A组,再根据戴镜时间分为3组,未戴镜者55例(109眼)为B组,分别观察术前,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干眼症状、角膜荧光染色、泪膜破裂时间、泪膜分泌量,两组数据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前、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两组泪膜相关指标均存在差异;戴镜组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干眼症状、角膜荧光染色、泪膜破裂时间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术后12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泪液分泌量较术前减少,术后6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非戴镜组术后1个月、2个月干眼症状、角膜荧光染色、泪膜破裂时间及泪液分泌量与术前相比存在差异,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戴镜组3组对比,术前术后各组泪膜破裂时间及泪液分泌量亦有差异,并且与戴镜时间呈负相关.结论 术前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可加重LASIK术后泪膜不稳定,戴镜时间与泪膜相关指标呈负相关,术前术后应积极预防、治疗,以确保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8.
角膜接触镜(简称接触镜)致角膜炎25例34只眼,按周戴型和日戴型分为两组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折。周戴型接触镜引起的角膜炎较日戴型接触镜多见并更为严重。对接触镜角膜病变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角膜接触镜(contact lens)是一种戴在眼球角膜上用以矫正视力或保护眼睛的镜片,在佩戴、保存等过程中都可能会将细菌带入结膜囊。随着角膜接触镜的广泛应用,使之成为导致眼部感染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1]。本研究对佩戴角膜接触镜100例(眼)患者进行结膜囊细菌培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检查对象:随机选择在我院眼科就诊的屈光不正佩戴角膜接触镜患者100例(100眼),其中男32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表浅真菌性角膜溃疡行病灶切除联合冷凝及羊膜覆盖手术,术后辅助应用治疗性角膜接触镜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5月—2013年1月在我院确诊的表浅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93例(93眼),均采用角膜病灶切除联合冷凝及羊膜覆盖术,术后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戴镜组(48眼),给予配戴角膜接触镜;(2)对照组(45眼),不配戴角膜接触镜。戴镜时间1~3个月。角膜接触镜每21 d更换1次。术后随访时间2~6个月。结果戴镜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戴镜组角膜溃疡治愈时间为(16±2)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3)d(P<0.01)。结论表浅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术后连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可以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角膜溃疡愈合,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角膜矫形术(Ortho-k,OK)这一方法从1960年代初期在美国就开始运用,但由于材料性质的限制一直没有进展.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OK接触镜从材料到设计上都发生了突破性进展.其中以逆几何设计高DK值的硬性接触镜(KGPCL)治疗近视效果最佳,具有安全、迅速、有效的角膜矫形作用.作者使用OK接触镜对不同年龄、角膜形态的变化,裸眼视力的提高状况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的临床矫正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对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后的高度近视≥—6.00 DS 25例(50只眼)、散光≥—2.50 DS 20例(40只眼),进行1周及1、3、6个月的视力观察;对圆锥角膜患者5人(10只眼)行3、6、12个月的视力及角膜曲率的观察。结果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能有效的矫正屈光不正,且使圆锥角膜得到有效控制。结论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矫正屈光不正和圆锥角膜安全有效,且优于框架眼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近视眼LASIK术后发生外伤性角膜瓣移位后经角膜瓣复位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发生外伤性角膜瓣移位的战士行角膜瓣复位术,在手术显微镜下去除角膜瓣及瓣下基质床上增生的上皮组织,使角膜瓣展平,配戴软性亲水角膜接触镜,包扎术眼。于术后1d、3d、1周、1、3、6个月随访。结果 1周后8例角膜瓣平整透明,4例角膜仍有轻度皱褶印痕,于术后6个月角膜恢复平整,无上皮植入,视力恢复至0.8~1.2。5例术前存在角膜瓣下上皮植入者,其中1例术后1个月再次行角膜瓣复位术,刮除层间植入上皮,病情稳定;另4例给予激素眼液非手术治疗,植入上皮趋于静止,无发展趋势。该5例术后6个月复查视力达0.6。结论外伤后角膜瓣皱褶出现时间越久越明显,越难以复原。及时正确地治疗,可以避免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角膜矫形术(Ortho-k,OK)这一方法从1960年代初期在美国就开始运用,但由于材料性质的限制一直没有进展。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OK接触镜从材料到设计上都发生了突破性进展。其中以逆几何设计高DK值的硬性接触镜(KGPCL)治疗近视效果最佳,具有安全、迅速、有效的角膜矫形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空中乘务员角膜接触镜使用情况与眼部不适症的关系。方法抽取某航空公司空中乘务员912人,采用统一的问卷调查角膜接触镜使用情况及眼部健康情况,并对引起眼部不适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空中乘务员角膜接触镜佩戴率为28.29%,佩戴者与非佩戴者在11种眼部不适症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验配地点、戴镜化妆、戴镜洗脸洗澡、每日戴镜时间过长、角膜接触镜到期继续使用、戴镜过夜、定期搓洗角膜接触镜、及时更换护理液、佩戴和摘取前洗手等9个因素与眼部不适症相关性显著( P<0.05),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277、1.259、1.264、1.186、1.235、1.458、0.641、0.716、0.627。结论空中乘务员角膜接触镜佩戴率较高,不良的佩戴行为易引起眼部不适,应加强科学配戴方法宣教,促进其安全、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16.
笔概述了航空环境对角膜接触镜的影响。由HEMA制成的角膜接触镜具有高含水率和透气性能,在高空低气压、缺氧及干燥环境中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在高G值作用下,也能较好地贴附于角膜表面并不引起脱落 同时,现代民航客机的密封增压座舱系统能够有效地防护高空环境因素对人体的危害。民航乘务员屈光条件为±3.00D以内无散光,飞行时可使用角膜接触镜,航医应定期检查眼部情况,规定使用每年更换一次镜片。  相似文献   

17.
李捷 《航空航天医药》2001,12(3):152-153
目前 ,通过改变角膜曲率来治疗近视的方法有多种 ,且随科技进步、治疗手段在不断发展 ,例如“RK”“ALK”“PRK”“LASIK”等屈光手术均属创伤性治疗 ,也受年龄等限制 ,临床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角膜塑形术治疗近视的方法 ,是利用高透氧材料Fi urorm88- 15 1和高精度的电脑切割技术制成的新一代角膜塑形接触镜 ,可以阻止近视发展 ,降低恢复近视度数 ,是治疗青少年近视较好的治疗手段。自 1999年初我院眼科开始采用角膜塑形术 (以下简称“OK”)治疗近视 2 0 0例 ( 4 0 0只眼 )对低、中度近视均取得较好疗效 ,对部分高…  相似文献   

18.
飞行与角膜屈光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脑普及应用和电视节目的连续播放,人们用眼负荷日益加重,加上飞机机载设备,尤其是终端显示器、液晶仪表的广泛应用,飞行员迟发性近视有逐年增加的趋势[1]。这些飞行员年龄多在30~40岁,正是飞行技术与飞行经验非常成熟的时期。我们对该类人群接受角膜屈光手术后的视觉质量变化及对飞行环境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现综述如下。1飞行中传统矫正视力方法1.1框架眼镜在国外,飞行矫正眼镜一直是飞行人员矫正屈光不正的主要方式。眼镜能够矫正球镜和散光,但容易出现移位、变脏、刮坏或破碎,在紧急情况下,还能变雾或被水珠覆盖,使视力下降。在军事飞行中,飞行员受到高G加速度影响,眼镜对面部的压力会产生疼痛和不适感。而且框架眼镜会使物像缩小,但佩戴接触镜和接受角膜屈光手术就不会产生这种变化。1.2角膜接触镜接触镜跟随眼球运动不会发生周边物象的扭曲,在视网膜的成像比框架眼镜更真实。它的主要困难是在座舱内的干燥环境下使泪液质量降低,发生干眼症,导致视疲劳,出现前部头痛症状,影响视觉质量。许多接触镜要求佩戴不超过12~14h,睡眠时不适合佩戴。但有些飞行员须长时间飞行超过12h,使氧气无法充分到达角膜,角膜营养供应产生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9.
王霞  李聘卿 《武警医学》1998,9(4):224-225
用皮肤电极代替角膜电极记录ERG128例临床体会武警河南总队医院眼科王霞,李聘卿,唐秀霞,陈彬川①(郑州450052)关键词皮肤电极,角膜电极测定视网膜电流图(EBG)的现行方法是用角膜接触镜电极(角膜电极)作为记录电极。每次使用前必须用特殊溶液清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高空低气压环境对角膜接触镜、佩戴者视力和角膜的影响.方法 8名(16眼)男性近视受试者,屈光度为-0.5~-4.25 D,先后佩戴1种含水量为55%和2种含水量为38%的角膜接触镜,进行3次低压舱模拟高空环境实验,每次上升速率25 m/s,升至2500 m和5300 m各停留20 min,7000m停留2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