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7篇
综合类   7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海军招飞体检20余年以来一直沿用1996年及2005年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招收飞行学员体格检查标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参加招飞学生的身体素质特征有了明显的变化,此外,航空武器的发展和医学技术的提高也对飞行员的体格标准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为了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自2010年起海军招飞体检开始试行新颁布的《空军招收飞行学员体格检查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为了对新标准试行后的招飞体检工作进行总结,我们回顾了2008-2011年度招飞体检初检的结果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招收飞行学员远视力标准降至08后,视力合格学生的屈光状态。方法2012年3月—2013年3月参检学生290名,按照每只眼的远视力分组,视力0.8~0.9分为A组、1.0~2.0分为B组,2组学生散瞳后接受检影验光,观察其屈光状态。结果A组90.47%的参检学生眼屈光度在体检标准合格范围内,B组90.77%的参检学生眼屈光度在体检标准合格范围内,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招收飞行学员远视力标准降至0.8后,眼屈光度在体检标准合格范围内,合格人数大幅增加,满足了招飞需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含小分子肽P1-GFP融合基因慢病毒载体, 用携带P1-GFP融合基因的慢病毒感染MSC, 使MSC具有靶向性, 将靶向MSC注入小鼠体内后观察MSC在小鼠脾脏的定位及与淋巴细胞的关系。方法 用组织片贴壁法培养健康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含小分子肽P1-GFP融合基因慢病毒载体并感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通过尾静脉将转入P1-GFP融合基因的MSC注入小鼠体内, 18 h后免疫组化染色观察GFP在小鼠脾脏的定位。 结果 培养的健康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长良好, MSC感染含P1-GFP融合基因的慢病毒18 h后MSC开始出现绿色荧光, 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 荧光强度逐渐增强, 72 h达高峰。靶向MSC表达髓系干细胞的表面标记 CD105(90.0%)/CD44(98%),CD73(85.0%)/CD90(98.5%)。将靶向MSC经尾静脉注入小鼠体内, 18 h后小鼠脾脏出现大量GFP阳性细胞, 并与脾脏淋巴细胞密切接触。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含P1-GFP融合基因的靶向MSC, 靶向MSC成功定向脾脏, 并与脾脏淋巴细胞密切接触, 可用于后续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人眼追踪技术研制裸眼随机点立体视觉检查系统(glasses-free random dot stereo-test-system,GFRDSS),检测正常视力男性青年的5 m距离立体视锐度。方法在不同照度环境下检测230名正常视力、正常眼位男性青年的立体视锐度。观察组采用GFRDSS检测方法;对照组采用Distance Randot(DR)检测方法。结果GFRDSS可以检测视差范围40″~800″的5 m远距离立体视锐度。100~300 cd/m2照度下,与对照组[41.3%(95/230)]比较,观察组有83.91%(193/230)受检者立体视锐度达到正常水平(4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569,P<0.05)。350~600 cd/m2照度下,与对照组[75.22%(173/230)]比较,观察组有84.78%(195/230)受检者立体视锐度达到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48,P<0.05)。结论采用人眼追踪技术GFRDSS可以实现5 m距离无辅助立体视锐度检测,正常人群测试结果显示GFRDSS敏感性高于DR,且可以有效避免环境照度对检测的干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免散瞳眼底照相在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8-02-2010-02经内分泌确诊的1 213例(2 426眼)糖尿病患者进行免散瞳眼底照相,根据结果进行DR的分级诊断。结果接受检查的2 426只眼中,无DR者1 694眼,诊断DR者628眼,DR患眼中,非增生型DR有574眼,增生型DR有54眼。结论免散瞳眼底照相技术是一种简便、有效的DR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陈静  杨明迪  王静  曹利群 《山东医药》2011,51(24):35-35
立体视觉是人类对三维空间各种物体远近前后、高低深浅和凹凸的感知能力,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特有的双眼高级视觉功能。随机点立体图自发明以来,因具有客观、准确、无单眼线索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双眼视功能的检查及重建训练。本文将初步分析随机点立体图色度与亮度各分量对正常人眼立体视觉质量的影响,为立体视觉检查及双眼视功能训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视网膜脱离状态下与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增殖的关系。方法用SD大鼠制作大鼠视网膜脱离模型及脱离后不同时间复位模型。流式细胞仪检测各大鼠核增殖抗原(PCNA)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定位IL-1β的表达位置。放射免疫法检测IL-1β浓度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中的改变。应用IL-1β抗体1000ng、IL-1Ra20ng在PCNA表达的最高点之前视网膜下腔注射,与注射等量0.01MPBS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IL-1β在视网膜脱离眼表达于视网膜神经上皮的Muller细胞、星形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IL-1β表达的高峰出现在视网膜脱离后第7天,然后维持在较低的表达状态。PCNA在脱离后的第2天开始表达,在脱离后的第10天达到高峰,然后下降,并维持在较低的水平。IL-1β抗体、IL-1Ra可以抑制PCNA的表达。结论 炎性因子IL-1β与脱离时神经网膜的增殖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别应用颜氏图、Titmus及TNO三种方法对242例海军航空学院报考者进行立体视觉检查,以探讨这三种方法在招飞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2例视力、眼位正常的海军航空学院报考者分别应用颜氏图、Titmus及TNO三种方法进行立体视锐度测定。对于结果显著异常者复查立体视觉、眼位并行隐斜度数测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PRK术后兔角膜上皮层的厚度及细胞增殖活性变化并探讨其发生的机制。方法 21只兔按右眼-5.0D、左眼-15.0D行PRK。术后第1、3天,1、2周,1、3、6个月分别取角膜,光镜下测定角膜上皮层厚度,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角膜上皮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结果 -5.0D组及-15.0D组术后2周以后切削区上皮层厚度都显著超过正常,至术后6个月仍未恢复正常,-15.0D组尤为明显;两组术后切削区新生上皮PCNA阳性率均明显增高,-5.0D组至术后1个月、-15.0D组至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结论 PRK术后可以发生持续性的角膜上皮过度增生,深度切削组尤为明显。上皮细胞增殖活性的过度增强可能是导致PRK术后角膜上皮过度增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短时间模拟强日光照射对兔视网膜组织结构的影响及光损伤的致伤机制。方法:健康新西兰白兔25只随机分为5组,30000lux模拟日光照射兔眼15min和30min。照射后不同时间取视网膜进行光镜、透射电镜观察并对视网膜感光细胞凋亡率进行检测。结果:15min光照组2d时观察;光感受器细胞外节盘膜结构紊乱,板层结构离散,内节线粒体肿胀,部分嵴断裂;外颗粒层细胞胞浆有空泡样改变;感光细胞凋亡率为3.26%±0.98%。30min光照组2d时观察,外节盘膜结构紊乱,板层结构重度离散,内节线粒体肿胀,嵴断裂;外颗粒层细胞胞浆有空泡样改变;感光细胞凋亡率为3.63%±1.25%。30min光照组7d时观察,外节盘膜组织结构紊乱,板层结构消失,空泡化,内节线粒体肿胀,嵴断裂;外颗粒层细胞胞浆肿胀,大量空泡样改变,排列紊乱,部分胞膜破坏;感光细胞凋亡率为19.63%±1.32%。30min光照组14d时观察,外节盘膜组织结构恢复较规则,板层结构较致密,内节线粒体肿胀,嵴断裂;外颗粒层细胞胞浆肿胀减轻,排列较整齐;感光细胞凋亡率为18.98%±1.13%。结论:30000lux模拟强日光照射15min可导致兔视网膜急性光损伤,模拟强日光照射可导致视网膜感光细胞发生退行性变性,感光细胞凋亡是损伤发生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