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NS)对低氧大鼠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表达的影响,及预防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低氧组和低氧+PNS组。观察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平均颈动脉压(mCAP)和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重量)比[RV/(LV+S)],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肺小血管壁磷酸化p38 MAPK(p-p38 MAPK)蛋白和肺组织中mRNA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低氧组大鼠mPAP、RV/(LV+S)明显升高,肺小动脉p-p38 MAPK及肺组织p38 MAPK mRNA含量显著升高(P0.05)。低氧+PNS组mPAP、RV/(LV+S)、肺小动脉p-p38 MAPK及肺组织p38 MAPK mRNA含量明显低于低氧组(P0.05)。结论:PNS具有显著预防HPH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p38 MAPK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和方法:在4%果糖引起大鼠胰岛素抵抗高血压模型上,观察红细胞L-精氨酸(L-Arg)/一氧化氮(NO)途径的改变,并观察牛磺酸对其改变的影响。结果:饮用果糖大鼠血压、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大鼠的同时,红细胞对L-Arg总的转运及Y+载体转运的最大转运速率(Vmax)分别低于对照大鼠31%和37%(P<0.01);米氏常数(Km)分别比对照大鼠高35%和30%(P<0.01)。红细胞内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cGMP水平和血浆NO含量明显低于对照大鼠(P<0.01)。应用牛磺酸治疗可明显逆转上述改变(P<0.01)。结论: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大鼠存在有红细胞L-Arg/NO系统的功能障碍,牛磺酸可显著提高红细胞对L-Arg的转运速率和NOS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ADM)对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8只,分为对照组、低氧组和低氧 ADM组,每组6只。持续皮下注射ADM1-50后,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肥大指数RV/(LV S)、肺小动脉病理及形态计量学和体循环平均压(mSBP),放免法测定肺动脉血浆ADM水平,原位杂交测定肺动脉ADMR mRNA的表达。结果①低氧组大鼠mPAP,RV/(LV S),管壁厚度与血管外径比值(MT%)及管壁面积与血管面积比值(MA%)均显著升高(P<0.01);ADM组显著缓解以上变化(P<0.01)。②低氧组与低氧 ADM组肺动脉血浆ADM浓度均高于对照组,且低氧 ADM组较低氧组ADM浓度低(P<0.05)。③低氧组与低氧 ADM组的ADMR mRNA表达较对照组增强(P<0.01)。结论持续皮下注射ADM对慢性低氧所致的肺动脉高压及肺血管重塑有预防和部分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一氧化氮供体亚硝酸钠(NaNO2)后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大鼠肺动脉压力及体内一氧化氮(NO)、硫化氢(H2S)水平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常氧空白组、常氧亚硝酸钠组、低氧空白组、低氧生理盐水组、低氧亚硝酸钠组,采用常压低氧法建立大鼠HPH动物模型。测定肺动脉平均压(mPAP)、右室重量、左室+室间隔重量并计算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RV/LV+S);血清及肺匀浆NO含量、血浆H2S水平测定;光镜观察肺小动脉结构改变,弹力纤维+VG染色观察弹力纤维、肌纤维及胶原纤维增生情况。结果:低氧前各组大鼠体重无差别,而低氧后大鼠体重差别显著(P0.05);低氧各组大鼠的mPAP、RVHI值与常氧各组相比均升高,低氧亚硝酸钠与低氧空白组和低氧生理盐水组比较,mPAP和RV/(LV+S)值降低(P0.05);血清中NO水平低氧各组较常氧各组均降低(P0.05);肺组织匀浆中NO水平:低氧空白组和低氧生理盐水组较常氧各组降低(P0.05);而低氧亚硝酸钠组与常氧空白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血中H2S水平:低氧各组均较常氧各组降低(P0.05);低氧亚硝酸钠组与低氧空白组、低氧生理盐水组比较升高(P0.05)。光镜下,常氧空白组管腔结构正常;常氧亚硝酸钠组未见明显变化;低氧空白组肺小动脉平滑肌增生,胶原纤维增多,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低氧生理盐水组变化同低氧空白组;低氧亚硝酸钠组管壁狭窄较低氧空白组有所减少。结论:雾化吸入亚硝酸钠能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力,减轻右室重构,可调节大鼠体内NO、H2S水平,可能通过直接作用或在体内影响气体信号分子的分泌及合成来实现对HPH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尾加压素Ⅱ(UII)受体在慢性低氧性右心室肥大中的作用。方法: 在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的大鼠模型上, 采用放射性配基结合法, 测定不同缺氧时间(2周、4周)右心室肌浆膜上UII受体的结合率, 放免法测定血浆UII的含量。结果: 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大鼠的肺动脉平均压(mPAP)和右心室(RV)与左心室加室间隔(LV+S)重量比(RV/LV+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UII受体结合位点(Bmax), 低氧2周组比正常对照组高26.7%(P<0.01), 4周组又比2周组高19.8%(P<0.01), UII受体亲和力(Kd值)3组间无显著差别(P>0.05); 血浆UII水平呈先高后降的双向变化, 2周组比正常组高33.5%(P<0.01), 而4周组比2周组低15.4%(P<0.05), 与正常对照组相近。结论: 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使大鼠右心室肌浆膜上UII受体增加, 其变化可能参与了右室肥大。  相似文献   

6.
内源性CO对肺动脉高压大鼠NO体系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内源性血红素氧合酶(HO)/一氧化碳(CO)体系对低氧高二氧化碳性肺动脉高压大鼠一氧化氮合酶(NOS)/一氧化氮(NO)体系的调节作用, 以探讨一氧化碳对低氧高二氧化碳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 4周低O2高CO2组, 4周低O2高CO2+血晶素组。测定各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mPAP)、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重量比, 检测动脉血、肺组织iNOS、cNOS、HO活性, 及CO、NO产生、释放的变化。结果:①低O2高CO2组mPAP、RV/(LV+S)显著高于对照组及血晶素组(P<0.01)。②低O2高CO2组全血CO含量、血浆及肺组织匀浆血红素氧合酶-1(HO-1)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血晶素组大鼠血CO含量、血浆及肺组织匀浆HO-1活性进一步高于低O2高CO2组(P<0.01)。③低O2高CO2组血浆及肺组织匀浆NO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血晶素组大鼠血浆及肺组织匀浆NO含量均显著高于低O2高CO2组(P<0.01)。④低O2高CO2组血浆及肺组织匀浆iNOS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血浆及肺组织匀浆cNOS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血晶素组大鼠血浆及肺组织匀浆iNOS活性均显著高于低O2高CO2组(P<0.01), 血浆及肺组织匀浆cNOS活性与低O2高CO2组无明显差异。结论:HO/CO体系对NOS/NO体系具有调控作用, 慢性低O2高CO2情况下, 内源性一氧化碳体系可通过iNOS/NO途径对肺循环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脏(L-精氨酸/一氧化氮)L-Arg/NO系统的改变及其与红细胞L-Arg转运的关系。方法:检测16周龄SHR、卡托普利治疗4周的16周龄SHR(CAP)和16周龄WKY大鼠肾脏L-Arg转运、NOS活性、NO2-和cGMP含量,红细胞L-Arg转运。结果: SHR肾脏高低亲和L-Arg转运体的Vmax均低于WKY组(P<0.01,P<0.05),Km值则无明显差异。NOS活性、NO2-、cGMP含量分别较WKY组低35.4%、36.2%和85.2%(P<0.05或P<0.01)。CAP组高亲和L-Arg转运体的Vmax、NOS活性均高于SHR组(+90%,P<0.01;+58.6%,P<0.05)。NOS活性与高亲和L-Arg转运体的Vmax呈正相关,r=0.585,P<0.05。红细胞L-Arg转运的改 变与肾脏相似, SHR组的Vmax低于WKY组(-30%,P<0.01),CAP组高于SHR组(+26.5%,P<0.01),Km值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红细胞L-Arg转运的Vmax与肾脏高或低亲和L-Arg转运体的Vmax均呈正相关,r=0.8434,P<0.01(高亲和)和r=0.5255,P<0.05(低亲和)。 结论:SHR肾脏L-Arg/NO系统活动抑制,卡托普利治疗明显解除此抑制状态。肾脏L-Arg转运的改变与红细胞L-Arg转运的改变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氯沙坦(losartan)对慢性低氧大鼠肺动脉压力及管壁胶原的影响。方法:将二级SD大鼠分为:对照组(A)、低氧组(B)、低氧+losartan组(C),低氧时间为4周。采用透射电镜、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方法观察losartan对慢性低氧大鼠肺动脉平均压(mPAP)、右心室重量比(RV/LV+S)、肺细小动脉超微结构、肺动脉管壁Ⅰ、Ⅲ胶原和Ⅰ、Ⅲ前胶原基因的影响。结果:①B组mPAP、RV/LV+S显著高于A组(P<0.01),C组mPAP、RV/LV+S显著低于B组(P<0.01)。②电镜检查显示B组肺动脉胶原纤维较A组明显为多,C组较B组明显为少。③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显示B组肺细小动脉(直径约100-200μm)Ⅰ型胶原及Ⅰ型前胶原mRNA平均吸光度值显著高于A组(均P<0.01),C组肺细小动脉Ⅰ型胶原及Ⅰ型前胶原mRNA平均吸光度值明显低于B组(均P<0.01),Ⅲ型胶原及Ⅲ型前胶原mRNA平均吸光度值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losartan可预防慢性低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和肺动脉管壁胶原的生成、沉积。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以大鼠为研究对象,研究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的抑制剂5-羟基癸酸盐(5-HD)对慢性低氧肺动脉高压大鼠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低氧组、低氧+5-羟基癸酸盐干预组,每组8只。将低氧组和5-HD干预组大鼠放入常压低氧舱内 以建立低氧肺动脉高压模型。 4周后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及右心室与左心室及室间隔的重量比 ,并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分析各组肺动脉Kv1.5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1) 慢性低氧组大鼠的mPAP及RV/(LV+S)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5-HD干预组mPAP及RV/(LV+S)显著低于低氧组,均P<0.05。(2) 低氧组Kv1.5通道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组,5-HD组Kv1.5通道表达显著高于低氧组, 均P<0.05。结论: mitoKATP通道的抑制剂5-HD通过降低mPAP及RV/(LV+S),在慢性低氧肺动脉高压中起保护作用。mitoKATP通道的抑制及Kv1.5通道表达的上调可能与该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苷(PD)对慢性常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浆及肺匀浆中磷脂酶A2(PLA2)、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 方法: 29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低氧组和低氧加PD组。右心导管法检测大鼠肺动脉平均压力(mPAP),观察右室/左室+室间隔重量比值(R/L+S)、血浆及肺匀浆中PLA2活性、NO和ET-1含量的变化。 结果: 低氧21 d后大鼠mPAP、R/L+S、血浆及肺匀浆中PLA2活性和ET-1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NO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D预处理组上述变化可受抑制或减轻。 结论: PD可有效防治慢性常压低氧性大鼠肺动脉压力的升高,其机理与抑制PLA2活性及ET-1释放,促进NO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L-精氨酸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内皮素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L-精氨酸(L-Arg)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大鼠血浆内皮素-1(ET-1)释放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40只分为:对照组,缺氧组,缺氧+N^ω-硝基-L-精氨酸甲脂(L-NAME)组和缺氧L-Arg组。结果:缺氧组的肺动脉平均压(mPA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缺氧组+L-Arg组的mPAP显著低于缺氧组(P〈0.05)及缺氧+L-NAME组(P〈0.01),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低O2高CO2对大鼠肺动脉L-精氨酸(L-Arg)转运的影响与L-Arg脂质体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NC)、单纯低O2高CO2组(HH)、低O2高CO2加L-Arg组(HL)和低O2高CO2加L-Arg脂质体组(HP)。将肺动脉孵育,测定其对[3H]-L-Arg的摄取率,同时光镜下观察肺细小动脉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1)肺动脉平均压(mPAP)、右心室(RV)和左心室加室间隔(LV+S)重量比值(RV/LV+S)比较:HH组明显高于NC组(P<0.05),HP组明显低于HH组及HL组(P<0.01);HL组与HH组相比无显著差别(P>0.05)。(2)肺动脉薄片对0.005mmol/L、0.01mmol/L、0.02mmol/L、0.05mmol/L、0.1mmol/L和0.2mmol/L[3H]-L-Arg摄取率比较:HH组明显低于NC组,HL组明显高于HH组;HP组显著高于HH组及HL组(P<0.01)。(3)光镜下HH组肺细小动脉内弹力板扭曲,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管腔明显狭窄;HP组肺细小动脉内弹力板扭曲明显减轻,中膜平滑肌层变薄,管壁较均匀一致。结论:慢性低O2高CO2大鼠肺血管存在L-Arg的转运障碍,用脂质体作为载体可显著提高肺血管对L-Arg的跨膜转运,L-Arg脂质体治疗慢性肺动脉高压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异甘草素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大鼠模型的肺动脉压力的变化,右心室肥厚程度及肺血管结构重建的影响,探讨异甘草素对HPH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HPH组、异甘草素组,每组各10只。HPH组和异甘草素组大鼠置于缺氧箱中建立大鼠HPH模型。异甘草素组中,每只大鼠腹腔注射异甘草素剂量为10 mg/(kg·d),从缺氧前1周开始给药直到缺氧结束。对照组和HPH组大鼠腹腔注射等体积0.5% DMSO。测定各组大鼠平均右心室压力(RVSP);称重法测得各组大鼠右心室游离壁(RV)及左心室加室间隔(LV+S)质量,以及RV/(LV+S);HE染色观察肺动脉病理形态改变,计算血管厚度百分比(WT%)及面积百分比(WA%);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肺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含量。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的NADPH氧化酶4(NOX4) mRNA的表达。结果 HPH组大鼠RVSP、RV/LV+S、WT%,以及WA%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P<0.01),然而异甘草素组大鼠RVSP、RV/LV+S、WT%,以及WA%均明显低于HPH组大鼠(P<0.01)。HPH组大鼠肺组织及血清中的SOD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MDA含量则明显增高(P<0.01)。异甘草素组大鼠肺组织及血清中的SOD含量较HPH组大鼠明显增高,而MDA含量则明显降低(P<0.01)。 Real time PCR结果显示,异甘草素有效抑制了低氧诱导的大鼠肺组织中NOX4 mRNA的高表达(P<0.01)。结论 异甘草素抑制由低氧诱导的HPH大鼠肺动脉压力升高、右心室肥厚,以及肺动脉管壁的增厚,可能与异甘草素抑制HPH大鼠体内的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在低O2高CO2性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方法:在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上,采用图像分析、免疫杂交、免疫组化、组织原位杂交技术等方法测定不同缺氧时间(1周、2周、3周)肺细小动脉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含量及肺小血管显微结构。结果:①慢性低O2高CO2大鼠的肺动脉平均压(mPAP)和右心室(RV)与左心室加室间隔(LV+S)重量比(RV/LV+S)随缺氧时间延长而增高,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光镜下正常对照组肺细小动脉内弹力板自然弯曲,平滑肌层未见明显增厚,管壁均匀一致,而低O2高CO2组内弹力板扭曲,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管腔明显狭窄。③免疫杂交、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法发现肺细小动脉MMP-2、MMP-9及其mRNA平均吸光度值,低O2高CO2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随着低氧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结论:低O2高CO2促使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升高,提示金属蛋白酶可能参与了肺动脉高压及肺血管重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缺氧诱导因子α亚基(HIF-α)在一氧化氮(NO)抑制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3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常氧对照组(C组)、单纯缺氧组(H组)、缺氧加左旋精氨酸组(L-Arg组)、缺氧加左旋精氨酸甲酯组(L-NAME组)。3个缺氧组常压缺氧(10%)21 d并每天1次腹腔注射相应药物。测定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室肥大指数(RVHI)、血管形态学指标;原位杂交和RT-PCR检测HI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HIF-α、iNOS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3个缺氧组肺组织NO浓度较C组降低,且L-Arg组肺组织NO浓度高于H组,L-NAME组肺组织NO浓度低于H组。3个缺氧组mPAP、RVHI、血管壁面积与血管面积比值(WA%)、肺动脉中膜厚度(PAMT)都较对照组增高(P<0.05)。L-Arg组mPAP和PAMT较H组低(P<0.05),RVHI和WA%与H组比较差异无显著。L-NAME组mPAP、RVHI、WA%和PAMT均较H组高(P<0.05)。3个缺氧组HIF-1α和HIF-3α mRNA表达较C组增高(P<0.05),3个缺氧组间HIF-1α mRNA表达差异无显著,而L-NAME组HIF-3α mRNA表达高于L-Arg组(P<0.05),其它组间无显著差异。L-NAME组HIF-2α mRNA高于C组,其它组之间差异无显著。3个缺氧组HIF-1α、HIF-2α和HIF-3α蛋白质表达较C组均增高(P<0.05),且L-Arg组表达低于H组(P<0.05),L-NAME组高于H组(P<0.05)。直线相关分析表明,大鼠肺组织NO浓度与HIF-α蛋白质、iNOS 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mPAP、RVHI、WA%和PAMT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中NO主要在转录后下调HIF-α的表达,NO下调HIF-α的表达可能是其抑制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L-精氨酸(L-Arg)降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AH)的机制是否涉及抑制慢性低氧时蛋白激酶C(PKC)通道的激活。方法:21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低氧及L-Arg治疗组(500mg·kg-1·d-1,ip),处理两周。测其平均体、肺循环动脉压(mSAP、mPAP)及右心室重/(左心室重+室间隔重)后,各动物再取左、右肺外肺动脉干,观察在离体情况下:(1)对500nmol/LPKC激动剂PDBu的最大收缩反应(P1)、达1/2最大张力(P1/2)时所需时间(t1/2)、峰值持续时间(T)及在各时点(2、4、8、12、20、40、60、80min)时的张力值(张力均表示为占同一血管对5μmol/L盐酸苯肾上腺素最大收缩反应P0的百分比,即P0%)。(2)描绘对10-11000nmol/LPDBu的浓度-效应曲线,计算半效浓度EC50。结果:生理盐水对照组及L-Arg治疗组的mPAP、RV/(LV+S)、P1、T及在2、4、8、20min时的张力值均分别低于低氧组(均P<0.05),t1/2及EC50则均分别高于低氧组(均P<0.05)。结论:慢性低氧时PKC通道功能状态上调,参与肺血管反应性增高的形成;L-Arg可抑制PKC通道的激活,可能是其降低肺动脉高压、减轻右心室肥厚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动物模型观察牛磺酸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同时观察其对体外培养牛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和内皮细胞(PAEC)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模拟高原5 000 m制作缺氧大鼠模型,缺氧2周。设平原(C组)及缺氧对照组(H组),观察牛磺酸治疗后(T组)的肺动脉压(mPAP)、血浆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肺匀浆一氧化氮(NO)含量、右心室肥大指数的变化。体外培养PASMC和PAEC用3H-TdR掺入法比较牛磺酸对缺氧PASMC和PAEC增殖的影响。结果H组大鼠LDH活性升高为C的10.1倍(P<0.01);肺匀浆NO含量降低为C组的32%(P<0.01);血浆MDA含量显著升高为C组的1.64倍(P<0.01);mPAP显著增高,约为C组的2.74倍(P<0.01);右心室肥大指数是C组的1.56倍(P<0.01)。T组与H组相比较:LDH活性、血浆MDA、右心室肥大指数均显著降低(P<0.01);mPAP显著降低(P<0.05)。高浓度(10~20 mmol/L)的牛磺酸抑制缺氧内皮及平滑肌细胞的3H-TdR掺入,而低浓度的牛磺酸促进缺氧时PAEC的3H-TdR掺入(P<0.05),抑制缺氧时PASMC的3H-TdR掺入(P<0.05)。结论牛磺酸有抗缺氧及防治肺动脉高压的作用。缺氧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而促进平滑肌细胞的增殖,适当剂量的牛磺酸可以对抗缺氧对PAEC和PASMs的作用:减弱缺氧对PAEC的增殖抑制作用,抑制缺氧的促PASMC增殖作用,使之接近常氧水平。这可能是牛磺酸防治肺动脉高压的细胞机制。提示牛横酸对于高山病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和血管结构改建的预防和治疗,可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