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无水乙醇毁损术对癌因性上腹痛的镇痛效果。方法 根据止痛方法的不同将89例癌因性上腹痛患者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4),对照组患者采用蛛网膜下腔镇痛,观察组患者采用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无水乙醇毁损术镇痛。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止痛有效率、生活质量[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1周、1个月及3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止痛总有效率为97.78%(44/4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55%(3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1个月及3个月,两组患者的KPS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KP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89%(4/45),与对照组患者的4.76%(2/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无水乙醇毁损术对癌因性上腹痛具有良好镇痛效果,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  相似文献   

2.
为了观察氨酚羟考酮治疗中晚期癌痛的疗效和安全性,对44例中晚期癌症患者随机分为氨酚羟考酮组(A组22例)给予口服氨酚羟考酮片和盐酸曲马多组(B组22例)给予盐酸曲马多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疼痛强度(PI)变化,疼痛缓解度(PAR),镇痛有效率及不良反应.两组服药后数字疼痛评分量表(NR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镇痛显效率虽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头晕、嗜睡、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氨酚羟考酮治疗中晚期癌痛效果良好,安全可靠,是中晚期癌痛止痛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虫类药止痛散穴位敷贴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荆门市中医医院120例癌性疼痛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WHO推荐的三阶梯止痛西医常规疗法及护理,治疗组在西医常规疗法及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虫类药止痛散穴位敷贴。观察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的改善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疼痛控制总有效率95.0%,对照组疼痛控制总有效率8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虫类药止痛散穴位敷贴可以提高癌性疼痛西医常规疗法及护理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王平 《肿瘤学杂志》2016,22(10):861-863
摘 要:[目的]探讨微量泵皮下自控镇痛对晚期癌痛患者疼痛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40例采用微量泵皮下自控镇痛(吗啡+利多卡因+氟哌利多)的晚期癌痛患者设为观察组,40例采用传统镇痛的晚期癌痛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后疼痛、镇静、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第1d、第5d、第10d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镇静程度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8h的吗啡用量少于对照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问卷功能量表、症状量表以及总体生活质量表各方面的评分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量泵皮下自控镇痛能明显减轻晚期癌痛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镇静水平,改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胎盘多肽注射液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骨转移癌的治疗提供临床借鉴.方法 选择60例骨转移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唑来膦酸治疗,观察组采用唑来膦酸注射液联合胎盘多肽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共治疗3个周期,第4个治疗周期作为随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治疗结束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KPS均较治疗前提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有数例患者发生发热、肌肉酸痛等流感样症状,给以非甾体类消炎药等常规处理后缓解,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室指标监测未发现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心电图异常改变(原有异常者未加重).结论 胎盘多肽注射液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患者,不仅可以增强免疫、抗肿瘤,而且可以促进骨转移的愈合,减轻疼痛,降低骨相关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泰勒宁(氨酚羟考酮)对中重度晚期癌症疼痛的镇痛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87例中重度晚期癌症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泰勒宁组(观察组,n=47)和路盖克组(对照组,n=40).分别予泰勒宁和路盖克口服.双盲法观察两组病人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病人均取得良好的镇痛疗效,两组中度疼痛(VAS 4~6分)者缓解率和完全缓解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泰勒宁组较易出现头晕、嗜睡、胃部不适、恶心、呕吐和便秘等不良反应;而重度疼痛(VAS 7~10分)者,泰勒宁组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路盖克组(P<0.05),不良反应则无明显差异.结论 合理应用泰勒宁治疗中重度癌症疼痛,方法简便、安全有效,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作为未使用强阿片类药止痛的重度癌痛患者首选药物.路盖克更适用于中度癌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吗啡联合地塞米松对癌性疼痛(CIP)患者镇痛疗效及其对β-内啡肽(β-EP)、含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与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方法 选取CIP 89例,对照组采用吗啡,观察组采用吗啡联合地塞米松,比较两组镇痛疗效、血浆β-EP、脑脊液CGRP、脑脊液PGE2水平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每日爆发痛次数、NRS-11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浆β-E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脑脊液CGRP、PGE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吗啡联合地塞米松通过显著降低癌性疼痛患者CGRP、PGE2水平,从而显著减少爆发痛次数,改善镇痛疗效与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乌龙消瘤止痛方外敷对癌性疼痛的镇痛作用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00例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安慰剂和三阶梯止痛药物,治疗组采用乌龙消瘤止痛方外敷止痛和三阶梯止痛药物联用,三阶梯止痛药物分别采用(吲哚美辛控释片、曲马多缓释片和盐酸吗啡缓释片),以7天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后起效时间、持续镇痛时间、疼痛程度、血浆内皮素-1浓度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起效时间快、持续镇痛时间长且疼痛程度降低,血浆内皮素-1浓度降低,不良反应减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结论:乌龙消瘤止痛方对癌性疼痛较好的镇痛作用,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多瑞吉治疗老年癌性疼痛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收治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多瑞吉止痛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方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 h后,疼痛缓解情况以及治疗后6d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12 h后,观察组患者疼痛完全缓解38例(70.4%),总缓解54例(100.0%);对照组患者疼痛完全缓解25例(50.0%),总缓解43例(86.0%),两组患者疼痛完全缓解率、总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d,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在疼痛强度、食欲、睡眠、情绪4个维度均有改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各维度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较少。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增强多瑞吉对老年癌性疼痛镇痛力度,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吉元松  张旭  张大政 《癌症进展》2016,14(11):1159-1161
目的 探讨鞘内连续注射吗啡和地塞米松在癌性骨痛中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 收集86例癌性骨痛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作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鞘内连续注射吗啡治疗,观察组予以鞘内连续注射吗啡和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前列腺素E-2(PGE2)、β-内啡肽(β-EP)水平、疼痛、生活质量及健康状况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CGRP、PGE2及β-E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生活质量、健康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癌性骨痛患者鞘内连续注射吗啡和地塞米松的效果确切,能够通过降低CGRP、PGE2、β-EP水平,减轻患者中枢神经痛觉敏化,提高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