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感染性休克患儿死亡危险因素,以期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病患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3年1月-2011年9月32例感染性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点,研究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病原菌、临床征象、并发症等变量,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性休克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2例患儿中死亡13例,病死率40.63%;细菌学检出病原菌32株,前4位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酿脓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分别占37.49%、15.62%、12.50%和9.38%;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与存活组的白细胞计数、血清乳酸值、血糖、血小板计数、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受累脏器数、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抗菌药物应用不当、CRP、白蛋白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乳酸值、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受累脏器数及抗菌药物应用不当是感染性休克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感染性休克患儿病死率高,乳酸水平升高、合并MODS以及抗菌药物应用不当是影响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应针对上述因素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CU感染性休克病死的相关影响因素,对临床ICU患者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3年1月ICU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9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治疗结局将患者分为死亡组54例、存活组42例,对两组患者的各因素进行比较,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在年龄、APACHEⅡ评分、MODS数目、SIRS数目、平均动脉压、免疫功能、是否接受有创检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ODS数目、APACHEⅡ评分以及SIRS数目进入回归模型(P<0.05),是ICU感染性休克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PACHEⅡ评分、MODS及SIRS数目是ICU感染性休克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措施、调控患者的炎症反应并及早给予患者支持疗法以保护其器官功能,是降低ICU感染性休克病死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重症监护室(ICU)感染性休克预后死亡的危险因素,为早期防治预后死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确诊的96例ICU感染性休克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预后死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 II评分(OR=2.581)、M ODS数目(OR=2.509)、SIRS数目(OR=3.636)、白蛋白(OR=0.715)、平均动脉压(OR=0.636)、EGDT达标(OR=0.478)是感染性休克的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APACHE II评分、MODS数目、SIRS数目、血清白蛋白、平均动脉压可作为感染性休克预后死亡的预测指标,集束化治疗可明显改善严重感染及感染性休克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酸清除率对感染性创面导致脓毒性休克患者疗效与生存状况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医院住院治疗的感染性创面导致脓毒性休克患者64例,在治疗30d后,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将患者分为MODS组和非MODS组,并根据患者的生存状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乳酸水平以及乳酸清除率;并根据所有患者的乳酸清除率的高低将患者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两组患者MODS和死亡发生率,确定乳酸清除率与感染性创面导致脓毒性休克患者MODS发生率、生存率的相关性,并对感染病原菌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存活组22例,死亡组42例,存活组复苏24h后乳酸水平显著低于死亡组,存活组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ODS组27例,非MODS组37例,非MODS组复苏24h后乳酸水平显著低于MODS组,非MODS组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MOD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乳酸清除率组的病死率和MODS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苏24h后乳酸水平与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具有显著正相关,乳酸清除率与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具有显著负相关;感染患者60例共分离培养出81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47株占58.0%,主要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革兰阳性菌32株占39.5%,主要包括溶血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真菌2株占2.5%。结论乳酸清除率可以帮助评估感染性创面导致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疗效和生存状况;对于乳酸清除率较低的患者一定要及时给予合理的干预措施,在治疗感染的过程中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提升感染性创面导致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性休克发生与疾病危重评分和多脏器功能损害的关系,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早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医院治疗的4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45例患儿轻度休克(轻度组)10例,中度休克(中度组)28例,重度休克(重度组)7例;比较不同休克程度患儿新生儿疾病危重病例评分、脏器功能损害等情况。结果轻度组与中度组感染性肺炎的发生率较高,显著高于重度组,重度组以败血症的发病率最高,显著高于轻度组与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新生儿疾病危重评分85.7%患儿<70分,显著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轻度组50.0%患儿评分>90分,显著高于中度组及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100.0%的患儿1个脏器功能衰竭,中度组53.6%的患儿1个脏器功能衰竭,重度组14.3%的患儿1个脏器功能衰竭,轻度组显著高于中度组及重度组,中度组高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无3个及4个脏器衰竭的病例,重度组57.1%的患儿2个脏器衰竭,显著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感染休克程度重的患儿,新生儿疾病危重病例评分越低,脏器功能损害个数越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ICU感染性休克病死危险因素及相应的临床对策,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ICU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84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死亡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8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中,49例死亡,病死率58.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在年龄(52.6±11.9)岁与(43.3±12.7)岁、APACHEⅡ评分(23.1±5.7)与(18.6士4.8)分、血液感染67.3%与40.0%、SIRS数目3.3±0.7与1.5±0.7、MODS数目4.2±1.6与1.9±0.8、24 h尿量(3.4±2.1)与(6.2±2.5)ml、平均动脉压 (43.7士9.6)与(56.7士11.4)mm Hg及白蛋白(24.6±7.1)与(29.4±8.5)g/L 8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OR=0.47)、SIRS数目(OR=1.71)、MODS数目(OR=2.47)及白蛋白(OR=1.44)是感染性休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积极调控炎症反应,在去除病因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疗,可降低ICU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降低脓毒性休克死亡,为早期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8年5月某院PICU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按休克转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脓毒性休克患儿62例,其中存活31例(存活组),死亡23例(死亡组),放弃治疗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儿病死率为42.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清蛋白降低、脏器功能障碍数目大于3个、血糖增高、C反应蛋白增高、有效复苏时间超过6 h、血压需药物维持、细菌培养阳性、6 h乳酸清除率低是脓毒性休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存活组复苏后6 h乳酸水平低于死亡组[1.4(1.2~2.1)mmol/L VS 5.6(3.5~8.7)mmol/L],乳酸清除率水平高于死亡组[0.4(0.23~0.52)%VS-0.16(-0.39~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存活组治疗24 h降钙素原水平低于死亡组[1.1(0.5~1.6)ng/mL VS23.5(12.9~55.1)ng/mL],降钙素原清除率水平高于死亡组[0.47(0.27~0.69)%VS-0.9(-5.5~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儿童脓毒性休克临床病死亡高,早期监测脏器功能,动态测定乳酸水平和有效液体复苏并进行有效干预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9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采用EGDT,6h内达到早期复苏目标。对照组采用传统经验性治疗。结果:治疗组MAP、CVP、ScvO2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心率和血乳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EGDT有助于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儿童感染性休克发病原因及死亡相关因素,并探讨其临床救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2008年12月,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1例感染性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原发病与病死率的关系,并将其分为感染性休克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组与无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组,失代偿期休克组与代偿期休克组,分别计算其病死率,对组间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 患儿存活34例,死亡27例,病死率为44.26%.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组42例,死亡25例,病死率为59.52%,无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组19例,死亡2例,病死率为10.53%,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14.30,P<0.01);失代偿期休克组33例,死亡20例,病死率为60.61%,代偿期休克组28例,死亡7例,病死率为25.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9.38,P<0.01).结论 提高对休克早期诊断的认识,加强对高危儿病情变化的监测,积极进行脏器功能支持,防止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是降低感染性休克患儿死亡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降低脓毒性休克死亡,为早期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8年5月某院PICU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按休克转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收集脓毒性休克患儿62例,其中存活31例(存活组),死亡23例(死亡组),放弃治疗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儿病死率为42.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清蛋白降低、脏器功能障碍数目大于3个、血糖增高、C反应蛋白增高、有效复苏时间超过6 h、血压需药物维持、细菌培养阳性、6 h乳酸清除率低是脓毒性休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存活组复苏后6 h乳酸水平低于死亡组[1.4(1.2~2.1)mmol/L VS 5.6(3.5~8.7)mmol/L],乳酸清除率水平高于死亡组[0.4(0.23~0.52)% VS-0.16(-0.39~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存活组治疗24 h降钙素原水平低于死亡组[1.1(0.5~1.6)ng/mL VS 23.5(12.9~55.1)ng/mL],降钙素原清除率水平高于死亡组[0.47(0.27~0.69)% VS-0.9(-5.5~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儿童脓毒性休克临床病死亡高,早期监测脏器功能,动态测定乳酸水平和有效液体复苏并进行有效干预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12.
文章分析了当前医院护理管理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思想不纯正;接受继续教育不足:工作效能低下。提出了建设高素质护理管理人才队伍的思路:严格标准,搞好选才;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加大培养力度;建立科学考评和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合理流动措施;合理编制,突出效率。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网络开放利用,为资源的开放共享创造了良好条件,它使医学科技信息得到了高效传播和最大利用。网络开放利用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利用的主体和核心是其信息内容。信息内容是网络用户从中提取知识和所需资料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信息破坏者发动攻击的主要目标之一,因而,信息内容的安全是信息安全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信息内容的规范性、完整性与真实性、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的合理性等。要做好这些工作,应该遵循相应的原则和要求。  相似文献   

18.
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是社会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平。因此,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应该具有较强的目标针对性,应该向社会贫困人群倾斜,使其从中受益。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相关文献资料。阐述了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井着重探讨了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内涵、研究范围、测算方法和研究意义。以及实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我国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研究方向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长春新碱过量引起严重毒副反应1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1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因误用长春新碱(VCR)10mg一次性静脉推注后治疗护理情况。其出现间断性神志恍惚、眼睑闭合不全、言语不清、口腔黏膜糜烂、全身疼痛、麻痹性肠梗阻、尿潴留、手足麻木等症状,经积极解救,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胃管内注入麻油、开塞露、生理盐水灌肠,合理应用肠外营养,注重疼痛、心理护理,做好口腔、肛周护理,预防感染加重,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20.
对上海市某医院2003年-2007年骨科出院病人的住院日描述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的床位利用指数与平均住院日相关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床位与医护比例分析.2007年骨科前10大病种平均住院目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STATA软件)。通过对骨科10大病种住院日影响因素分析,术前等待天数、手术类型、是否输血分别对10个、9个和8个病种的住院目有影响。输血因素和手术类型是医院不可控、由病人的病情决定的,术前等待天数是管理因素,是最值得医院重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