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观察尾静脉注射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肤(PACAP38)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和三叉神经核尾部(TNC)C-fos蛋白的表达,探讨PACAP38诱导偏头痛发作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硝酸甘油组、PACAP38低剂量组、PACAP38中剂量组、PACAP38高剂量组,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行脑干三叉神经脊束核尾核(TNC)部位c-fos蛋白表达变化的观察.结果:PACAP38中剂量组、PACAP38高剂量组大鼠均有明显的行为学改变和c-fos蛋白免疫阳性细胞数的明显增多,各项观察指标与硝酸甘油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AP38低剂量组大鼠仅出现了耳红,出现及消失时间与硝酸甘油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他行为学改变均不明显,TNC部位c-fos蛋白免疫阳性细胞数与空白组比较无明显增加,与硝酸甘油组比较有统计与意义(P<0.05).结论:中等剂量(6μg/kg)以上的PACAP38可以诱导大鼠偏头痛发作,可作为制备偏头痛大鼠模型的诱导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芎芷地龙汤对偏头痛模型大鼠脑组织c-fos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芎芷地龙汤对偏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模型组、舒马普坦组、中药治疗组,每组12只,给药干预后,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注射剂10 mg/kg制作偏头痛动物模型,在皮下注射药物后4 h、6 h两个时间点取材,免疫组化法测定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c-fos和CGRP免疫阳性细胞表达情况。结果三叉神经脊束核阳性细胞表达:中药治疗组cfos、CGRP阳性细胞数在4 h和6 h两个时间点均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1);导水管周围灰质阳性细胞表达:中药组c-fos、CGRP阳性细胞数在4 h和6 h两个时间点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性减少(P0.01)。结论芎芷地龙汤可减少NTG诱发的三叉神经脊束核c-fos免疫阳性细胞表达,进而减弱三叉神经血管系统的激活,也可减弱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c-fos免疫阳性细胞表达,阻止伤害性信息的进一步传递;可减少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CGRP阳性细胞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吕宾  蒋霞  丁瑞峰  张璐 《胃肠病学》2007,12(11):681-684
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病机制复杂,内脏敏感性增高是其重要的生物学特征。目的:观察内脏高敏感大鼠脑干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c-fos的表达分布情况,探讨IBS的发病机制。方法:10只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以腹腔注射鸡卵清蛋白的方法建立内脏高敏感模型。造模成功后4周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脑干各核团CGRP、c-fos的表达和分布情况。结果:两组大鼠脑干多个核团表达CGRP、c-fos免疫阳性神经元。模型组CGRP的表达在三叉神经感觉主核、臂旁内侧核、中缝背核、孤束核等核团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c-fos的表达在中缝背核、臂旁核、蓝斑核、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孤束核等核团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脏高敏感大鼠脑干上行转导通路上多个部位的CGRP、C-fos表达增加,提示在IBS的发病过程中,高级神经中枢可通过CGRP、C-fos参与痛觉过敏的形成,并对上传的痛觉刺激信号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皮下注射硝酸甘油(GTN)诱导大鼠偏头痛模型中硬脑膜、三叉神经核尾部磷酸化ERK(p-ERK)的表达,及P-ERK表达与肥大细胞脱颗粒间的关系.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偏头痛模型组(n=18)和空白对照组(n=6).模型组采用皮下注射GTN(10mg/kg)法建立大鼠偏头痛模型,再将模型组大鼠随机分为3个亚组:C48/80组(腹腔注射CA8/80,2mg/kg);SCG+C48/80组(腹腔先注射SCG10mg/kg后再注射C48/802mg/kg)和实验对照组(腹腔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大鼠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于15min取硬脑膜和三叉神经核尾部.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大鼠硬脑膜和三叉神经核尾部磷酸化ERK(P-ERK)的表达.结果:ERK在模型组各亚组和空白对照组的硬脑膜和三叉神经核尾部都发生了磷酸化,但模型组各亚组P-ERK阳性免疫反应产物都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且C48/80组高于SCG+CA8/80组和实验对照组(P<0.05).结论:皮下注射GTN致大鼠偏头痛发作后,大鼠硬脑膜和三叉神经核尾部处P-ERK的表达增加,且随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多少而发生变化,提示ERK可能参与了偏头痛痛觉信号的传导,肥大细胞脱颗粒可能是促使P-ERK表达增加的原因,P-ERK在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硝酸甘油(NTG)诱导偏头痛大鼠三叉神经尾核核因子(NF)-κB表达。方法:72只大鼠随机分为偏头痛模型组和对照组,各组再随机分成皮下注射NTG(模型组)或生理盐水(对照组)1、2、3、4、5、和6h组,每组6只。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处理检测三叉神经尾核NF-κB阳性单位值。结果:对照组大鼠各时间点三叉神经尾核均可见NF-κB阳性反应,且各时间点无显著差异(P〉0.05)。模型组皮下注射NTG后1h即可见NF-κB阳性反应增强,3h达高峰,之后逐渐回落。模型组各时间点NF-κB阳性单位值匀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模型组3、4h组显著高于1、2、5、6h组(P〈0.05)。结论:皮下注射GTN后大鼠三叉神经尾核NF-κB表达呈时限性增强,提示NF-κB表达增强可能参与了偏头痛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皮下注射硝酸甘油(GTN)诱导大鼠偏头痛模型中,不同时段大鼠三叉神经节细胞P2X3受体表达的变化情况,揭示P2X3受体在偏头痛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为偏头痛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各36只.对模型组大鼠采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GNT)法建立大鼠偏头痛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大鼠分别在皮下注射GTN1 h、2 h、3 h、4 h、5 h、6 h后三叉神经节P2X3受体阳性染色细胞的分布情况.对照组大鼠给予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1 h、2 h、3 h、4 h、5 h、6 h后观察三叉神经节P2X3受体阳性染色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 对照组大鼠各时间点三叉神经节均可见P2X3受体阳性细胞,且各时间点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皮下注射NTG后1 h即可见P2X3受体阳性反应增强,3 h达高峰,之后逐渐降低.模型组各时间点P2X3受体阳性单位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模型组3 h、4 h显著高与1 h、2 h、5 h、6 h(P<0.05).结论 皮下注射GTN后大鼠三叉神经节细胞P2X3受体表达呈时限性增强,提示P2X3受体参与了偏头痛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内源性和外源性雌激素变化对大鼠脑内不同部位酪氨酸激酶A(TrkA)表达的影响。方法21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卵巢切除组(OVX组)、雌激素治疗组(E2组)。免疫细胞化学法计数海马CA1区、皮质区、杏仁复合体区、基底前脑Meynert核等部位TrkA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放免法测量大鼠血清雌激素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OVX组大鼠海马CA1区、大脑皮层区、杏仁复合体区TrkA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均P〈0.01),Meynert核区无显著差异(P〉0.05),血雌激素含量明显降低(P〈0.01);E2组脑部各区TrkA表达与OVX组比较显著增多(均P〈0.01),血清雌激素含量显著增高(P〈0.01)。结论内源性和外源性雌激素含量变化可影响大鼠脑内多部位TrkA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丹星通络汤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大脑caspase-3蛋白表达及形态学的影响,探讨丹星通络汤对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丹星通络汤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采用大鼠I/R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组caspase-3表达阳性细胞数,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caspase-3表达阳性细胞数均降低(P〈0.05);与尼莫地平组相比,丹星通络汤大剂量组caspase-3表达阳性细胞数降低(P〈0.05)。结论 丹星通络汤可能通过抑制caspase-3蛋白的表达,而对脑I/R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MP)对急性脊髓损伤(SCI)后下丘脑视上核神经元原癌基因FOS和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损伤组、对照组各4只,治疗组、损伤组均制备SCI模型且切断脊髓,对照组为假手术组,治疗组术后立即静注MP30mg/kg,损伤组和对照组静注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三组均持续4周。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1d、1周、4周视上核神经元FOS的表达;采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组织化学法检测NOS表达。结果损伤组1dFOS、NOS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1、4周的FOS、NOS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损伤组(P均〈0.05)。结论MP可能对SCI后下丘脑视上核内神经元继发性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内外源雌激素对卵巢切除大鼠大脑皮层、海马CA1区APPβ位点裂解酶(BACE)表达的影响。方法21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卵巢切除组(OVX组)、卵巢切除后补充外源性雌激素组(E2组)。放免法测量大鼠血中雌激素含量。免疫荧光标记细胞化学法计数皮层区、海马CA1区BACE蛋白表达阳性细胞。结果与对照组和E2组比较,OVX组大鼠皮层区、海马CA1区BACE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均〈0.01),血液雌激素含量显著降低(P均〈0.01)。E2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各观察部位BACE表达阳性细胞数和血液雌激素含量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体内外雌激素含量的变化可影响大鼠皮质和海马区域BACE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对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对酪氨酸蛋白激酶A(TrkA)阳性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切断成年Wistar大鼠左侧穹窿海马伞(FF)的方法,建立隔-海马胆碱能系统损害的痴呆模型。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和假手术对照组3组。治疗组经腹腔内注射Rg1(5mg/kg),模型组和假手术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利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其学习记忆能力,利用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测定大鼠内侧隔核(MS)和斜角带垂直支(VDB)TrkA阳性细胞数及OD值。结果治疗组大鼠的学习记忆成绩优于模型组(P〈0.05),其MS和VDB的TrkA阳性细胞数及OD值与模型组相比也有改善(P〈0.05)。结论人参皂苷Rg1对中枢胆碱能系统有保护作用,能改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升降散治疗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升降散组,假手术组大鼠仅切开颈前,模型组和升降散组大鼠行2-AO法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得到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应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阳性细胞数和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细胞凋亡检测采用TUNEL法,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Bax蛋白阳性表达。结果给药后,升降散组和模型组大鼠的学习次数高于假手术组、正常组,正确次数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正常组(P<0.05),升降散组大鼠学习次数低于模型组,正确次数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鼠仅有少量VEGF阳性细胞,升降散组阳性细胞数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1);升降散组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显著低于模型组而显著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1);海马CA1区Bcl-2和Bax阳性细胞数模型组大鼠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1),升降散组大鼠海马CA1区Bax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模型组而Bcl-2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升降散可促进脑部血管再生,可通过下调Bax蛋白和上调Bcl-2蛋白表达以抑制脑细胞的凋亡,显著改善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正天丸对偏头痛大鼠的预防作用及对脑组织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生理盐水)、模型组(生理盐水)、西比灵治疗组(1mg/kg)、正天丸组(16.8mg/kg)。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法复制大鼠偏头痛模型。观察其耳红情况、挠头时间等行为学指标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中CGRP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模型组大鼠出现耳红和连续挠头时间明显延后(P<0.05),CGRP的含量升高(P<0.05);经西比灵和正天丸预防给药后,偏头痛模型大鼠耳红和连续挠头的持续时间缩短,CGRP的含量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天丸能明显改善大鼠偏头痛发作,可能与调节机体CGRP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Nrf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根据数字随机表将15只SD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各5只。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的同时给予电针组大鼠"百会"、"大椎"两穴30 min电针(深度均为10 mm,连续波,频率3 Hz,电流强度13 m A),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rf2蛋白的表达,采用图象分析系统测定视野中Nrf2蛋白阳性细胞的平均灰度、平均光密度。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脑皮层锥体细胞层表达Nrf2蛋白的阳性细胞数稍有增多,但尚未有统计学意义,着色亦无明显改变;而电针组可见到大量的Nrf2蛋白阳性细胞数,与模型组、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P<0.05),平均灰度显著降低,平均光密度显著升高(P均<0.01)。结论电针可通过增加Nrf2蛋白的表达来发挥其调节抗氧化酶水平以达到保护机体,免受自由基损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中Bcl-2和Bax的表达及尤瑞克林的影响。 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尤瑞克林治疗组。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h后再灌注,24 h后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观察脑组织Bcl-2和Bax表达的变化。 结果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模型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Bcl-2阳性细胞数和mRNA的表达分别为[(14.28±2.54)个/HP、0.551±0.068和(16.54±1.84)个/HP、0.585±0.084],比假手术组[(7.58±0.97)个/HP、0.324±0.042]增多(P<0.05);模型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Bax阳性细胞数和mRNA的表达分别为[(24.38±3.58)个/HP、0.540±0.076和(26.74±4.04)个/HP、0.527±0.065],比假手术组[(8.24±1.95)个/HP、0.309±0.037]增多(P<0.05)。尤瑞克林干预后,Bcl-2阳性细胞数和mRNA的表达显著上调[(25.61±3.41)个/HP、0.791±0.096],Bax阳性细胞数和mRNA的表达下调[(18.54±2.38)个/HP、0.359±0.053],与模型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尤瑞克林可上调脑组织中Bcl-2的表达,下调Bax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这可能是其发挥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偏头痛的机理。方法建立偏头痛大鼠模型,分别应用BTX-A皮下注射(BTX-A组)及生理盐水注射(生理盐水组)治疗,并设立健康对照(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P物质(SP)含量。结果生理盐水组CGRP、SP含量高于对照组(P均〈0.05),BTX-A组低于生理盐水组(P均〈0.05)。结论 BTX-A抑制三叉神经感觉通路CGRP及SP释放可能是其治疗偏头痛大鼠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针抗偏头痛的可能效应机制。方法 54只成年Sprague Dawley(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仅予颅内电极安置),模型组(反复电刺激硬脑膜)和电针组(反复电刺激硬脑膜+连续电针风池穴),每组18只。采用HomeCageScan动物精细行为系统监测大鼠偏头痛样自发性行为,免疫荧光标记和Western blot检测三叉神经节5-HT7受体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探索和运动行为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01),而静止、休息和理毛行为时间显著多于对照组(P0.001);电针组大鼠探索和运动行为时间显著多于模型组(P0.001);而静止、休息及理毛行为时间却显著少于模型组(P0.001)。模型组大鼠三叉神经节5-HT7受体阳性神经元数目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 5);电针组大鼠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电针可通过下调三叉神经节5-HT7受体表达改善偏头痛大鼠自发性偏头痛样行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实验性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中脑红蛋白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86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及脑出血组,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将自体未抗凝血注入大鼠基底节区制备脑出血模型.分别在造模后6、24、48、72小时断头取脑制作标本,采用TUNEL染色检测脑组织中细胞凋亡、荧光定量RT-PCR检测脑红蛋白mRNA表达、免疫组化分析脑红蛋白的表达.结果 脑出血后6h血肿周围脑组织脑红蛋白及TUNEL染色阳性细胞表达升高,其中脑红蛋白48h达高峰,72h开始下降,而细胞凋亡72h达高峰,表达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0.01);脑红蛋白的表达与细胞凋亡数呈正相关(r=0.51,P<0.05.结论 脑出血后脑红蛋白表达上调,可能对脑出血继发神经损伤起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血清及心肌组织中蛋白激酶Cα相互作用蛋白(PICK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43只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8只,心肌梗死模型组20只,假手术组15只,心肌梗死模型组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构建模型,假手术组仅在左冠状动脉主干下打一松节,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分别检测1d,3d,7d各组大鼠血清和心肌组织中PICK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心肌梗死模型组大鼠建模后1d血清PICK1水平略有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3d开始,模型组大鼠血清PICK1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7d时,模型组血清PICK1高于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但与3d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心肌梗死模型组大鼠1d,3d,7d时心肌组织PICK1蛋白的水平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各时间PICK1蛋白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与正常对照组PICK1蛋白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K1在心肌梗死大鼠血清及心肌组织中表达增高,可能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10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损伤组、孕酮(PROG)治疗组,各36只。用改进的Feeney自由落体损伤装置制作大鼠脑损伤模型。伤后6、12、244、8、72和144 h各组分别取6只大鼠麻醉后取其脑组织,用Tunel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1区凋亡细胞及其Bcl-2蛋白。结果显示,假手术组未见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阳性细胞;PROG治疗组各时间点凋亡细胞数较损伤组减少,伤后244、8和72 h,PROG治疗组凋亡细胞数与损伤组相比,P均〈0.05;伤后12、24、48和72 h,PROG治疗组海马CA1区的Bcl-2蛋白阳性细胞数高于损伤组,两组相比,P均〈0.05。认为脑损伤后应用PROG可以上调脑组织Bcl-2蛋白表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