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1 毫秒
1.
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4,自引:6,他引:28  
为了解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发生特点和影响因素,采用一般情况问卷调查和自评抑郁量表,对上海市城区和郊县各1000例40~60岁更年期妇女进行调查。结果:有抑郁症状606例,发生率为30.30%,其中轻度占79.70%,抑郁症倾向者11.06%,抑郁症9.24%;工人下岗人员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P<0.05);对丈夫、家庭、经济收入和生活不满意者的抑郁症状发生率高于生活满意者(P<0.05)。更年期妇女中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较高,不单纯是因为雌激素缺乏等生物因素引起,而同时有社会、心理因素存在。因此,医务工作者对有抑郁发生危险因素的人群应特别注意保健,同时妇产科工作者在对其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心理咨询及治疗,并建议开设女性心理门诊,由心理科和妇产科医生共同协作,针对躯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原因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
丁小玲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0):4742-4743
目的:了解南京市下关区更年期妇女的抑郁状况,并探讨更年期抑郁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下关区333名更年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33名更年期妇女中抑郁发生率为59.46%;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发生与文化程度、职业、偏食呈正相关(P<0.05)。结论:女性更年期抑郁不仅是生理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内分泌功能障碍,而是躯体、社会、心理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农村地区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发生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心理保健需求。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改良更年期Kupperman评分量表(PHQ-9)、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围绝经期妇女心理卫生保健态度及需求调查表,于2017年7月在金寨县农村地区对110名参加普查的45~55岁妇女进行调查。结果农村接受调查的妇女平均年龄(49.8±3.33)岁。110名被调查妇女中无抑郁症状者71名,占64.5%,有抑郁症状者39例,占35.5%,其中轻度抑郁30例,占76.9%,中度抑郁5例,占12.8%,中重度抑郁4例,占10.3%。职业、痛经有无、夫妻感情、子女升学或就业、家庭成员情况、自身情况、住房情况、对工作满意度、工作压力、家庭经济等对发生抑郁症状影响较大(P0.05);更年期症状及更年期综合征均对抑郁有影响;抑郁症状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客观支持评分、主观支持评分、利用度显著低于无症状组,说明社会支持能够使围绝经期女性减少负性心理状态;与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发生有关的影响因素包括痛经、子女升学或就业失败、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利用度等。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健康保健现状:26.4%的围绝经期妇女不关心心理卫生保健;61.8%的妇女表示如觉抑郁会自我调整,不需专业人士帮助。结论农村地区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与更年期症状呈现率较高,与自身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有关,地方医生应结合本地特点,开展心理健康宣教活动,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妇女更年期包括绝经前期、绝经期和绝经后期。在更年期妇女中,心理症状占85.9%,其中以强迫、抑郁和焦虑症状最为突出,并随更年期症状的严重程度而增强。一些流行病学的调查显示,更年期心理症状的出现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角色的改变、社会支持网络的改变、年长和发生躯体疾病等。这些因素对更年期妇女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要比生殖激素的改变对其所产生的影响大。更年期妇女的激素替代治疗并不能改善更年期妇女的心理状况。对社区更年期妇女采用心理健康健康教育、团体心理干预、个体心理干预等方法,能改善更年期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5.
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更年期抑郁症状多发生在妇女生育旺盛的性成熟期向老年期过渡的这一阶段 ,在欧美等国的发病率为2 0 % ,而我国北京妇女更年期情感障碍的发病率为 36 .1% ,且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更年期抑郁症多以情感持续性低落为主要特征 ,以情绪抑郁、焦虑、紧张、猜疑为主要临床症状 ,严重者有自杀倾向 ,成为社会、家庭极不稳定的因素 ,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因发生上述症状即有生物学因素、也有社会心理因素 ,更年期情感障碍是典型的社会 心理 医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更年期妇女生理心理状况以及认知情况对其影响,加强更年期妇女保健,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对唐山市45~55岁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kupperman评分表、CES流量用表以及基本资料. [结果]妇女更年期症状和抑郁发生率较高,认知水平与其症状和抑郁的发生程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社区医护人员应加强更年期妇女保健宣传.  相似文献   

7.
更年期妇女焦虑症状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解更年期妇女焦虑症状的发生特点和影响因素 ,采用一般情况问卷调查、焦虑自评量表 (SAS量表和更年期妇女症状评分表 (改良 Kupperman评分表 ) ,对上海市 2 14例 40~ 6 0岁更年期妇女进行调查。结果有焦虑症状 82例 ,发生率为 38.32 % ,其中轻度占 41.46 % ,中度占 35 .37% ,重度占 2 3.17%。更年期妇女中焦虑症状的发生率较高 ,不单纯是因为雌激素缺乏等生物因素引起 ,而同时有社会、心理因素存在。因此 ,医务工作者对有焦虑发生危险因素的人群应特别注意保健 ,同时妇产科工作者要学习心理保健知识 ,在对其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 ,还要注意心理咨询及治疗 ,并建议开设更年期保健门诊 ,运用生理和心理保健知识 ,针对躯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原因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失眠的影响因素,为失眠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文化程度、是否退休、睡眠环境、经济压力等,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14项版本)、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24项版本)、围绝经期综合征改良Kupperman评分,对就诊于该院失眠门诊的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资料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描述性、相关性及回归性分析。结果失眠的围绝经期妇女焦虑者占69.3%,抑郁者占33.3%,抑郁者均有焦虑症状,焦虑、抑郁、睡眠环境是影响睡眠的主要因素,更年期症状、生活压力对情绪有一定影响。更年期的多种常见症状及焦虑、抑郁情绪与睡眠质量呈正相关(P0.05),更年期症状严重程度与焦虑、抑郁情绪呈正相关(P0.05)。结论围绝经期失眠妇女的心理状态差,情绪障碍对睡眠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城市社区更年期妇女生存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客观评价城市社区更年期妇女健康状况。方法:填写Kupperman更年期症状评分量表(KI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对450例社区更年期妇女进行评估。结果:①随着年龄的增加,KI评分逐渐下降;②骨骼和精神神经系统症状在更年期妇女中出现最频繁,抑郁发生率高达59.8%;③绝经与未绝经妇女WHOQOL-BREF总分及各年龄段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关注更年期妇女躯体症状治疗,重视更年期妇女心理变化。  相似文献   

10.
22省(市)女性更年期抑郁现状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女性更年期抑郁发生状况.方法:在全国22省(市)分层抽样调查2400名45~55岁妇女,使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估.结果:女性更年期抑郁患病率高达23.80%,患有慢性病、工作压力大、体力劳动者、离婚、丧偶、与子女关系差、邻里关系差、经济收入低、睡眠差的女性更年期抑郁症状患病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女性更年期抑郁症状的发生与躯体、心理和社会因素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