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应用无血清培养基悬浮法培养C6胶质瘤细胞系的方法;并分离该细胞系中的脑肿瘤干细胞,观察其生长方式和分化特征.方法应用培养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基和培养方法,在无血清培养基中采用悬浮法培养大鼠C6胶质瘤细胞系;再将分离获得的悬浮生长的脑肿瘤干细胞接种于含血清培养基,观察其分化;应用有限稀释和单克隆形成实验确定该细胞系中肿瘤干细胞的比例.结果C6胶质瘤细胞系中有约1.18%的肿瘤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能够存活、增殖,形成自由漂浮的细胞球;这种细胞球具有人脑肿瘤干细胞球的特征,并可连续传代,若重新接种于含血清培养基中可重新贴壁分化,贴壁分化后细胞形态与直接在含血清培养基中培养的C6胶质瘤细胞系无明显差别.结论C6大鼠胶质瘤细胞系中含有比例较低的、具有增殖和分化能力脑肿瘤干细胞(约1.18%),该细胞系可在含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中悬浮生长,并维持细胞系.  相似文献   

2.
仙台病毒高滴度病毒制备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使用传代细胞稳定大量地制备高滴度的仙台病毒(SeV)的方法,取代成本高、周期长、操作繁琐、易污染的鸡胚制备仙台病毒的方法,用于实验研究。方法:首先观测不同细胞感染仙台病毒后发生病变的时间、程度以及产毒量,确定仙台病毒敏感细胞株并确定病毒产量高峰期,连续在细胞中传3代测量上述指标。其次观测染毒时病毒吸附时间不同对病毒滴度的影响。综合分析后建立制备高滴度仙台病毒的方法。结果:大鼠脑胶质瘤细胞C6株对仙台病毒高度敏感,细胞出现病变所需时间短且明显,病毒产量最高。仙台病毒滴度与染毒时的吸附时间呈正相关,病毒最佳吸附时间为90min。接种病毒后72h收获的病毒滴度最高,平均为11 TCID50,并且病毒可以在细胞内连续稳定传代。结论:确认大鼠脑胶质瘤细胞C6株为仙台病毒的敏感细胞。且病变快、明显,病毒产量高。为在体外深入研究仙台病毒和大量繁殖高滴度仙台病毒提供了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3.
大鼠脑胶质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形态学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建立简单易行、可靠稳定的大鼠脑胶质瘤模型 ,为研究脑胶质瘤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提供操作平台。方法 SD大鼠 2 4只 ,采用脑立体定向术将 1× 10 6 个 mlC6大鼠脑胶质瘤细胞接种于SD大鼠的右侧尾壳核区 ,分别于肿瘤细胞种植后 10、15、2 0、2 5天观察大鼠的生存状态、大鼠脑胶质瘤大体标本的体积、苏木精 -伊红染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以及电镜检查。结果 大鼠于接种C6胶质瘤细胞后 15天左右 ,出现较为明显的颅内高压症状 ,2 0~ 2 5天时大多处于濒危状态 ,死亡率为 2 0 .83%。大体标本检查 ,2 4只大鼠成瘤率 10 0 % ,在肿瘤细胞种植后 10、15、2 0、2 5天肿瘤的体积分别为 (15 .2 1± 2 .76 )、(86 .16± 13.33)、(2 5 2 .84± 4 9.85 )、(4 72 .4 5± 6 5 .0 2 )mm3,瘤体随着鼠龄的延长 ,中线结构明显移位 ,占位效应愈来愈明显。苏木精 -伊红染色可见肿瘤组织的病理类型为Ⅱ、Ⅲ级。GFAP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呈阳性表达 ,说明大鼠脑胶质瘤模型的肿瘤标本为胶质源性肿瘤。电镜观察C6大鼠脑胶质瘤细胞有 2种细胞形态。结论 该方法建立的C6大鼠脑胶质瘤动物模型在组织病理学上接近人脑胶质瘤 ,能够满足胶质瘤实验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成像及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 大鼠C6脑胶质瘤细胞体外培养,通过立体定向技术将C6细胞接种至30只雌性Wistar大鼠右侧尾状核.接种3周左右,应用3.0T高场强医用磁共振扫描仪对大鼠行常规MRI、DTI及增强T1WI检查,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30只接种大鼠中,28只在随后的MRI和病理检查中均证实有肿瘤形成,成瘤率约93%.磁共振成像呈长T1长T2信号,信号欠均匀,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或环状强化.DTI显示瘤体和对侧镜像脑组织平均FA值分别为(0.12±0.04)和(0.31±0.05),而平均MD值分别为(0.96±0.04)×10-3 mmVs和(0.79±0.02)×10-3mm2/s,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istar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稳定可靠,接种成功率高.用临床3.0T MRI行大鼠C6胶质瘤DTI检查切实可行,通过测量瘤体及对侧镜像脑组织FA及MD值,为以后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6例麻疹患儿血液接种原代人胚肾细胞分离出4株病毒(M76-1、M76-5、M76-6、M76-7)。经鉴定其抗原性与沪191株及列4株麻疹病毒一致。采用低温(31±1℃)培养及大剂量病毒(约3×10~(6)TCID_(50))感染法将这4株病毒从原代人胚肾细胞适应于鸡胚细胞获得成功。其中2株制成鸡胚细胞减毒活疫苗接种159名易感儿童,其临床反应轻而免疫原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王自勇  王鹏  杨渭川  葛锐 《安徽医学》2009,30(12):1423-1426
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大鼠C6脑神经胶质瘤模型,并运用1.5 TMRI观察脑胶质瘤瘤体生长的变化规律,为进行脑胶质瘤的在体实验研究提供基础。方法C6胶质瘤细胞培养后,采用立体定向仪尾状核种植C6胶质瘤细胞,建立C6脑胶质瘤大鼠模型50只,分为4组,分别于第7 d(n=10),第14 d(n=10),第21 d(n=10)处死,最后1组自然死亡(n=20)用于生存分析。用1.5 TMRI作扫描成像动态观察接种后第7、14、21 d时肿瘤的MRI瘤体生长变化,并于MRI检查后立即处死各组大鼠将大体病理结果同MRI瘤体积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应用立体定向尾状核接种C6胶质瘤细胞,所有接种大鼠均有胶质瘤生长(100%),免疫组化GFAP染色阳性,肿瘤在14~21 d生长迅速,25 d后大鼠开始出现死亡。1.5 TMRI能够较好地显示大鼠大脑正常组织及结构、瘤体和瘤周水肿区。MRI测量瘤体和大体病理结果相近。结论采用立体定向法向大鼠尾状核接种C6神经胶质瘤细胞成功率达100%;1.5 TMRI能够较好地反映大鼠脑胶质瘤生长的变化,为脑胶质瘤的在体实验研究提供基础;于第14~21 d之间行相关医学干预是合适时机。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C6/SD大鼠脑胶质瘤模型,并在其基础上研究C6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动力学.方法应用免疫组化、HE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测定,观察C6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动力学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肿瘤细胞接种2周后,肿瘤模型建立,HE染色见肿瘤细胞增殖活跃,各项指标显示该肿瘤增殖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8.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7):560-564
目的探讨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5(RGS5)动态表达与大鼠胶质瘤生长的关系。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胶质瘤组和重组腺病毒组,每组18只。胶质瘤组和重组腺病毒组大鼠通过麻醉、钻孔开颅、注射C6胶质瘤细胞建立大鼠C6胶质瘤模型;生理盐水组大鼠麻醉、钻孔开颅方法同胶质瘤组及重组腺病毒组,仅注入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大鼠未给予任何干预措施。重组腺病毒组大鼠在接种C6胶质瘤细胞后第4、11天,于肿瘤细胞注射位置为肿瘤原位注射重组腺病毒Adv-r HSG-GFP。接种C6胶质瘤细胞后第9、15、21天,4组大鼠各取6只处死,取脑组织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GS5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大鼠脑组织均未见肿瘤生长;胶质瘤组、重组腺病毒组大鼠在C6胶质瘤细胞接种后的第9、15、21天,脑组织中均有胶质瘤生长。重组腺病毒组大鼠脑组织中肿瘤体积在第9、15、21天均小于相同时间点的胶质瘤组(P<0.05);组内比较显示,胶质瘤组、重组腺病毒组大鼠在C6胶质瘤细胞接种后第15、21天脑组织胶质瘤体积均大于第9天时(P<0.05),第21天的脑组织胶质瘤体积均大于第15天时(P<0.05)。正常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大鼠脑组织中RGS5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瘤组、重组腺病毒组大鼠脑组织中RGS5蛋白表达在C6胶质瘤细胞接种后的第9、15、21天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重组腺病毒组大鼠脑组织中的RGS5蛋白表达在第9、15、21天时均低于胶质瘤组相同时间点(P<0.05);组内比较显示,胶质瘤组、重组腺病毒组大鼠脑组织中的RGS5蛋白表达在C6胶质瘤细胞接种后的第15、21天时均高于第9天时(P<0.05),而第21天时均高于第15天时(P<0.05)。结论 RGS5表达与大鼠脑胶质瘤生长密切相关,Adv-r HSG-GFP对大鼠胶质瘤生长有重要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长期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生物学性状稳定性与应用安全性。方法:采集大鼠骨髓细胞用原代贴壁培养法获取大鼠BMSCs,进行长期体外传代培养后行流式细胞术检测第4、20和40代细胞周期变化和特异表面标志抗原表达改变;利用血清依赖实验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不同培养时期BMSCs成瘤潜能;以鼠源性C6胶质瘤细胞系为阳性对照,SD大鼠颅内种植等细胞数量BMSCs,MRI与鼠脑病理切片检测BMSCs体内成瘤性。结果:采用原代贴壁培养法获取稳定传代大鼠BMSCs,流式细胞周期分析显示BMSCs随传代次数增加细胞增殖速度有所增快,但流式细胞术表面标志抗原表达无明显改变;血清依赖实验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显示BMSCs较C6胶质瘤细胞系表现出极差的低营养耐受能力和半固体介质克隆形成能力;MRI与鼠脑病理切片未检测到BMSCs在体内的肿瘤形成。结论:长期体外培养的大鼠BMSCs生物学性状稳定,无致瘤潜能,体内移植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寻找简易判定颅内肿瘤大小的可靠指标.方法 应用立体定向法,将1%琼脂糖含1×106 C6瘤细胞悬液10μl 注入大鼠右脑尾状核并行一般观察和MRI检查.在接种后第10、15、20、25天和自然死亡前,对大鼠做主动脉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对脑组织和肿瘤标本进行大体观察和HE染色.结果 50只接种大鼠均有颅内肿瘤生长(100%),远处和颅外转移率为0%-4%.结论 成功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接种后大鼠的生存时间可作为判定颅内肿瘤生长大小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