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缺血性脑卒中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病灶局部神经功能损伤是导致患者无法完全康复的主要原因。神经干细胞可通过内源和外源途径替换损伤的神经细胞组织,重建神经功能,促进脑卒中患者恢复,故神经干细胞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候选方法。针灸作为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的辅助治疗方式,对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存活和分化具有积极意义。故本研究旨在总结神经干细胞作用机制以及针灸对内源和外源神经干细胞的积极辅助作用,为针灸联合神经干细胞疗法帮助脑卒中患者恢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细胞程序性死亡(自噬、凋亡、焦亡、程序性细胞坏死和铁死亡)在缺血性脑卒中病理机制中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针刺作为一种重要的非药物疗法广泛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治疗。近年研究显示,针刺可以通过调控神经细胞自噬、凋亡、焦亡、程序性细胞坏死和铁死亡途径对缺血性脑卒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本文对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细胞凋亡是缺血性脑损伤导致神经细胞死亡的重要病理机制,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可通过减少细胞凋亡而实现对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根据缺血性神经细胞凋亡的病理生理机制,综述常用治疗脑缺血的中药(三七、丹参、人参、川芎、银杏叶、葛根、灯盏花、红景天、黄芪)活性成分对脑缺血性神经细胞凋亡、信号传导通路及调控蛋白干预作用的最新实验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成体大脑可产生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的神经干细胞,这为多种神经系统病变的治疗带来希望。概述了神经干细胞的研究及其在治疗脑血管病应用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明成体大脑可产生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的神经干细胞,这为多种神经系统病变的治疗带来希望。概述了神经干细胞的研究及其在治疗脑血管病应用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6.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aemic stroke,AIS)是当前世界三大死亡疾病之一,并且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患,也是导致死亡、丧失生活能力最常见的原因。因此,缺血性脑卒中的成功治疗具有巨大的公共健康意义。目前国内主张全面综合及个体化治疗,我们再复习近期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多年实践中的体会,扼要阐述AIS治疗上共同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多种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或阻塞,可导致大脑出现缺血、缺氧、神经元坏死和神经功能障碍等病理损伤,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致病特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其主要的继发性损伤,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永久性残疾甚至死亡。中医药治疗脑缺血损伤临床疗效显著,随着中医药现代化发展,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应用日益受到重视。红景天苷作为珍稀中药材红景天的主要活性成分,已被临床前试验证明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抗氧化应激、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血脑屏障、调节自噬、促进神经重塑及突触再生等多种途径对抗脑缺血损伤。但因其多途径、多通路、多靶点的作用特点,红景天苷改善脑缺血损伤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笔者通过梳理近十年相关文献,对红景天苷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予以综述,同时整理了其药代动力学研究及安全性评价的最近进展,以期为中药活性成分的新药研发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脑卒中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共同难题。临床脑血管再通后会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加剧大脑急性损伤程度,进一步导致神经功能损伤。黄芩苷是中药黄芩中提取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重药理作用。研究表明,黄芩苷能抑制神经损伤、保护血脑屏障、抑制细胞凋亡、抗氧化应激、抗兴奋性毒性、抗炎等,是一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潜在多靶点化合物。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黄芩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国内外文献,以期为中药小分子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与科学研究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破裂或脑部相关区域血供中断,导致神经元缺血缺氧死亡和永久性神经功能损伤的一类脑血管疾病.临床表现以肢体活动障碍、感觉异常、认知功能障碍为主,且随着病情进展,还可出现失语、失用等症状.神经血管单元(NVU)是一个囊括神经、胶质细胞和血管的多细胞单元,对维持大脑在微环境中的稳态平衡至关重要.总结相关研究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人中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发生机制。[方法]用BrdU+/nestin+免疫荧光双标和蛋白免疫印迹法观察针刺对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实验模型(MCAO)大鼠大脑新生神经细胞及皮质、海马、纹状体nestin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的影响。[结果]针刺组MCAO大鼠BdrU+、nestin+和BrdU+/nestin+细胞数均高于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P0.05),模型组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针刺组nestin在海马和皮质的表达量高于其他组别(P0.05)。[结论]缺血缺氧能引起MCAO大鼠脑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而针刺人中穴能增强神经干细胞增殖作用,促进大脑功能的修复。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是全球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近年来,随着再生医学领域的发展,国内外对干细胞疗法的研究不断深入。研究证实,干细胞疗法,包括激活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和外源性干细胞移植,可以促进内源性神经和血管再生,修复神经损伤,从而改善神经功能,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该疗法存在细胞存活、迁移及分化率较低的问题,目前尚无有效解决方案。中医药治疗中风已有数千年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传统中药用于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疗效已得到肯定。近年来又有研究发现,中药对体内外多种干细胞的增殖、分化等生理活动有促进作用,中药联合干细胞疗法已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中药可激活缺血损伤脑组织内源性神经干细胞,促进神经自我修复,并对移植干细胞在体内的一系列生物活动有协同作用。笔者对近几年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研究进行整理、归纳、总结,从干细胞疗法角度对中药复方、单味药以及有效成分在缺血性脑卒中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并为中药的进一步深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是再生医学重要的治疗靶细胞,以促进干细胞生长和形成新生神经元,用于重建脑卒中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神经功能和修复脑组织。在成年脑组织, 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具有潜在的生长能 力,缺血缺氧可以诱导神经干细胞或前体细胞增殖和分化,但是这种自发的脑修复机制并不能够有效重建功能 性神经元,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新生神经干细胞生存能力的问题, 又有微环境多种有害因子影响其生长及 生存能力。因此,单靶点治疗策略在促进神经再生和脑修复方面收效甚微。中医药以其多成分和多靶点的治 疗策略显示了极大的优势,历代医籍及当代临床为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及促进神经修复提供了大量研究素材。 具有促进干细胞生长的中药单体、提取物及复方中药制剂多有补肾填精、活血化淤及化痰醒神之功效,与中医 理论不谋而合。补阳还五汤是中医药治疗中风的代表方剂,本文以经典复方补阳还五汤为例,讨论中医药活性 复方的药理学模式,根据补阳还五汤促进神经再生功能及其有效成分研究的最新进展,讨论补阳还五汤促进神 经再生功能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能调节神经再生过程中的多种信号通路和分子靶点,其作用机 制是通过网络调节而达到促进脑修复和神经功能的作用,其复杂的活性成分与效应靶点相互关系值得深入 探究。  相似文献   

13.
头针配合语言训练治疗中风后语言障碍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头部穴位能迅速建立起脑血管侧枝循环,促进损害部位的血流量增加,激活语言中枢功能低下的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数量,促进和加强了脑功能代偿作用,可重建语言活动神经环路。以头针为主配合语言训练等综合治疗中风后失语,弥补了康复的不足,临床应用价值很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连续电针内关穴、曲池穴治疗7天,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谷氨酸、乳酸、丙酮酸含量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脑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中动脉栓塞(MCAO)大鼠模型,按照神经功能评分随机配伍分为模型组、内关组、曲池组、地机组,另设立假手术组及正常组,利用韩式疼痛治疗仪电针相应穴位,7天后处死,取缺血侧脑组织行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其海马及皮质的形态学变化;酶化学法检测其谷氨酸、乳酸、丙酮酸含量。结果:电针内关穴能够显著降低MCAO大鼠缺血侧脑组织中堆积的谷氨酸(P<0.05)。电针内关穴、曲池穴能够显著降低MCAO大鼠缺血脑组织中的乳酸含量(P<0.05),同时提高其丙酮酸含量(P<0.05)。结论:电针内关穴、曲池穴能够降低脑缺血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同时提高无氧酵解产物乳酸的利用率,为神经元提供能量支持。  相似文献   

15.
针刺在中风ICU中的早期干预和思路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刘孔江 《中国针灸》2003,23(10):615-617
本文阐述了在脑卒中单元治疗模式中,针刺应当早期介入中风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的必要性。其根据是针刺治疗能够保护脑细胞,调节脑部供血,治疗缺血性和出血性等脑血管病,并能及时处理卒中并发症和合并症。认为这样有利于针灸传统医学的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16.
中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导致长期残疾的多发疾病。我国现有的600万中风病人中,约有3/4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自理能力。作为神经内科或脑病科医师,有责任帮助中风病患者在度过急性期的同时,尽可能降低中风病患者的残疾程度,促进损伤的神经功能恢复,指导患者理解康复的意义和重要性。我们都很清楚,超过时问窗的堵塞血管不易/不宜再通,损伤和死亡的神经细胞再生困难。人类的脑神经系统具有较大的储备和较强的可塑性,损伤缺失的神经细胞功能可以由其他(健康)的神经细胞来承担,这个功能转移和重塑的过程需要通过康复锻炼才能完成。康复医学实践表明,通过康复,可使大多数中风病人减轻或避免残疾,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甚至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牛膝总皂苷对卒中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p)卒中后血压、存活时间及平均寿命、神经症状、脑系数的影响.方法:将SHRsp大鼠随机分为牛膝总皂苷高、中、低剂量组(0.40,0.20,0.10 g·kg-1)、华佗再造丸组(2.5 g·kg-1)和模型组,正常组为SD大鼠,每组10只,连续给药20 d.观察牛膝总皂苷对SHRsp卒中后血压、神经状态变化、死亡率、脑系数及对海马区神经元的影响.结果:牛膝总皂苷可降低SHRsp大鼠血压,改善SHRsp脑卒中后的神经症状,延长卒中后存活时间,降低脑系数,降低脑卒中后大鼠死亡率,保护海马区神经元.结论:牛膝总皂苷对实验性SHRsp脑卒中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的提出改变了单纯恢复脑组织血供是治疗卒中后神经元损伤的关键这一观点,使人们认识到缺血性卒中诱导的脑损伤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涉及到NVU中的各组成成分,而神经保护的目标应从之前传统观点中对单一的神经元保护扩展为对多组成成分的全面保护,药物保护的靶点也应该针对各种有害因子。真正认识到全面保护会使缺血性卒中的治疗达到更理想的效果。中药具有多组分、多靶点、多环节、多途径的全面保护及整体调节的优势和特点,与神经血管单元治疗策略的要求相吻合。现主要基于神经血管单元,对中医药治疗不同病机的中风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研究及方案选取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蒙医温针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VEGF水平、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蒙医温针组、针刺组、尼莫地平组、假手术组、模型组5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各组在造模成功1 h时进行治疗,1次/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给于治疗。各组大鼠在术后24 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及测脑组织VEGF水平和脑梗死体积及脑含水量。结果:假手术组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蒙医温针组与各组比较脑组织VEGF含量有统计学意义,各组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蒙医温针组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蒙医温针有改善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的神经功能和减轻脑水肿、降低脑梗死体积作用。蒙医温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进行早期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