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升降散对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作用。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洛汀新组、升降散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动物均制备慢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模型,药物干预两组于造模第5周起ig升降散5.4 g·kg-1·d-1,洛汀新1.17 mg·kg-1·d-1,共8周。于实验前、4周末、12周末测定24 h尿蛋白量;12周末分别处死各组大鼠,观察肾脏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脏组织中NF-κB表达。结果:模型组24 h尿蛋白较对照组升高(P<0.01);药物干预两组较模型组减少(P<0.05)。模型组大鼠肾小球及肾间质NF-κB表达明显增加,且多在细胞核表达,升降散组及洛汀新组NF-κB表达较模型组减少。结论:升降散能减少肾炎大鼠尿蛋白排泄量,降低肾组织NF-κB表达,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与基质增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升降散对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洛汀新组、升降散组。模型组与药物干预组参照文献方法制备慢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模型,药物干预两组于造模第5周起灌服相应药物,于实验前、4周末、12周末测定24小时尿蛋白定量;12周末分别处死各组大鼠,光镜观察肾脏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脏组织中TLR4表达。结果:模型组24小时尿蛋白较正常对照组增多(P〈0.01);药物干预两组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模型组肾小球系膜区、肾间质、近曲小管TLR4阳性表达明显;升降散、洛汀新两药物组肾小球系膜细胞与基质增生、炎症细胞浸润均不明显,TLR4表达较模型组减少(P〈0.05)。结论:升降散能够减少肾炎大鼠尿蛋白排泄量,降低肾组织TLR4表达,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与基质的增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gA肾病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的表型转化及中药复方肾络宁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肾络宁组、肾炎康复片组;采用牛血清白蛋白和葡萄球菌肠毒素B复合感染的方法建立大鼠IgA肾病模型;常规检测尿红细胞、尿蛋白、血肌酐,光镜、电镜、荧光免疫观察肾组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观察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维连接蛋白(FN)、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肾小球系膜区α-SMA、FN、ICAM-1明显阳性表达(P<0.01),系膜区重度IgA沉积,系膜细胞中度增生,基质增多,毛细血管狭窄,血尿及蛋白尿、血肌酐明显增高;肾络宁及肾炎康复片组α-SMA、FN、ICAM-1表达明显减低(P<0.01),IgA轻度沉积,系膜细胞及基质轻度增多,血尿、蛋白尿及血肌酐明显减低。结论IgA肾病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发生表型转化,中药复方肾络宁可明显抑制IgA肾病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的表型转化,改善临床及病理变化,肾络宁是防治IgA肾病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扶肾降浊方对大鼠系膜增生性肾炎的治疗作用,探讨扶肾降浊方对系膜增生性肾炎大鼠肾组织TGF-β1、CTGF及Ang-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正常Wiste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苯那普利组(西药组)、扶肾降浊方组(中药组)。模型组与药物干预组分别制备慢性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16周后留尿检测24h尿蛋白,取血测定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处死大鼠并留取肾组织,HE及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各组肾组织中TGF-β1、CTGF、Ang-Ⅱ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24h尿蛋白定量、BUN、Scr明显升高,肾间质TGF-β1、CTGF、Ang-Ⅱ阳性表达明显(P0.05),并出现细胞浸润及纤维化、肾小管萎缩。两给药物组各指标均呈弱阳性表达。两给药组的表达量较模型组明显下降,免疫荧光指标比较P0.05。结论扶肾降浊方可抑制大鼠Ms PGN模型肾组织TGF-β1、CTGF、Ang-Ⅱ的表达,减弱肾间质细胞与基质的增生,延缓肾纤维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猪苓汤合健脾益气药(黄芪、党参、白术)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张五星等改进型慢性血清病肾炎模型进行造模,检测各组大鼠生化指标和肾组织中α-SMA和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α-SMA和TGF-β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猪苓汤组和猪苓汤合健脾益气药组能够明显降低α-SMA和TGF-β1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2组α-SMA和TGF-β1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猪苓汤合健脾益气药可能是通过减少肾组织α-SMA和TGF-β1的表达对系膜增生性肾炎产生治疗作用,而且其作用优于单纯用猪苓汤。  相似文献   

6.
陈文霞  丁樱 《河南中医》2004,24(2):29-31
目的探讨肾必宁对慢性血清病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的影响.方法复制了慢性血清病性系膜增殖性肾炎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实验大鼠肾组织系膜区中TGFβ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有差异(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肾必宁可通过降低TGFβ在肾组织系膜区中的表达而减轻肾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和络泄浊方对缺血性肾脏病大鼠血管紧张素Ⅱ及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探讨防治慢性缺血性肾脏病病变的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药物组,每组10只。采用单侧肾动脉不全结扎建立模型。实验第14天处死大鼠,取肾组织做光镜,观察各组大鼠肾脏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表达。结果 光镜下模型组和药物组大鼠的肾间质均有损伤。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药物组肾小球硬化指数评分及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而药物组较模型组低(P<0.05)。药物组、模型组α-SMA、Ang Ⅱ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且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α-SMA、Ang Ⅱ表达下降(P<0.05)。结论 和络泄浊方可以通过下调α-SMA、Ang Ⅱ表达减轻缺血性肾脏的纤维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加味黄风汤对IgA肾病模型大鼠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影响。方法:IgA肾病大鼠造模后,随机分为空白正常组、模型组、雷公藤对照组、加味黄风汤单倍剂量及双倍剂量治疗组,给药12周。检测大鼠尿液、生化、肾组织病理及α-SMA及TGF-β表达改变。结果:加味黄风汤治疗组尿蛋白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组肾小球系膜区IgA沉积较模型组明显减弱,系膜基质及系膜细胞增生程度较模型组轻,免疫组化α-SMA及TGF-β表达强度较模型组弱(P<0.05)。加味黄风汤治疗组α-SMA及TGF-β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m RNA表达亦明显下降(P<0.05)。结论:加味黄风汤能减少尿蛋白,减少肾组织系膜区IgA沉积,减轻系膜细胞及系膜基质增生,下调α-SMA及TGF-β蛋白及m RNA的表达,保护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益肾解毒汤对UUO实验性大鼠肾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及血清CTGF、α-SMA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术(UUO)建立大鼠肾纤维化模型。90只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肾解毒汤低、中、高剂量组及贝那普利组。在7天、14天、21天不同时间点,观察实验大鼠治疗前后肾功能变化情况;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肾组织中CTGF、α-SM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益肾解毒汤各治疗组大鼠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均有所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益肾解毒汤高剂量组能减少肾间质中CTGF、α-SMA的过度表达,效果明显,与贝那普利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肾解毒汤能下调肾间质组织CTGF、α-SMA蛋白表达水平,保护肾功能,对UUO模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进程有显著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脉新复方对系膜增殖性肾炎病理学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测通脉新复方对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病理学改变的影响。方法:采用抗胸腺抗血清(ATS)制备大鼠MsPGN肾炎模型及行疲劳游泳致气虚血瘀证模型,分别ig给药高、中、低剂量(1.2,0.6,0.3g·kg-1)通脉新复方4周。4周后进行肾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荧光检测IgG以及免疫组化法测定肾小球内细胞核增殖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通脉新复方能抑制肾小球系膜增生,降低系膜区基质占毛细血管丛面积的百分比,减少大鼠肾脏系膜区IgG沉积,显著降低肾小球内PCNA阳性细胞数。结论:通脉新复方能改善系膜增生性肾炎大鼠模型肾组织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必宁颗粒剂治疗系膜增生性肾炎的分子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以系膜增生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多种肾脏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慢血清病大鼠系膜增生性模型,HE染色观察肾小球系膜增生,TUNEL法检测肾小球系膜区细胞凋亡,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系膜区Bcl-2、Fas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肾必宁治疗组细胞凋亡率升高 (P<0.01), Bcl-2表达减弱(P<0.01),Fas表达增强 (P<0.01).结论:肾必宁通过上调Bcl-2和下调Fas基因的表达,诱导增生的系膜细胞凋亡,可能是肾必宁颗粒剂治疗系膜增生性肾炎的分子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凌磊  张玮  裘琳琳  彭佳蓓  孙佳 《新中医》2022,54(9):29-33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汤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鼠的肾功能及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鼠模型,56只成功造模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模型组、缬沙坦组(10.3 mg/kg)、补肾活血汤低剂量组(5 g/kg)、补肾活血汤高剂量组(10 g/kg),每组14只;另取14只大鼠不做任何处理设为对照组;各药物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灌胃蒸馏水。给药4周后,检测大鼠24 h尿蛋白、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肾组织JNK、p38 MAPK信使核糖核酸(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结构。结果:对照组肾小球结构正常;模型组可见明显弥漫性系膜细胞增生,伴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可见明显轻度纤维化;缬沙坦组及补肾活血汤高剂量组系膜细胞增生减少,内皮细胞轻度增生,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补肾活血汤低剂量组仍然可见肾小球肿胀增生。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24 h尿蛋白、血清SCr、BUN、肾组织JNK、p38 MAPK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辛通畅络中药复方肾络宁对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模型大鼠血清和肾组织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及肾小球细胞外基质(ECM)的影响,探讨中医药防治MsPGN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炎大鼠模型,以中药复方肾络宁为治疗药物,贝那普利为对照药物,于治疗6周末,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肾组织IL-1和IL-6及肾小球ECM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6周末,中药组在抑制MsPGN大鼠血清、肾组织IL-1和IL-6表达,减少肾小球ECM增生等,与西药组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以辛通畅络立法的中药复方肾络宁,具有调节血清和肾组织IL-1、IL-6的表达,减轻肾小球ECM积聚,改善肾小球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去甲斑蝥素对系膜增生性肾炎大鼠蛋白尿、肾功能及肾脏病理的影响。方法:SD大鼠BSA隔日灌胃、皮下注射四氯化碳及尾静脉注射脂多糖,建立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后分成模型组、去甲斑蝥素0. 15mg/kg、0. 30mg/kg(ip)组;对照组仅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检测各时间点各组大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第8周末处死大鼠,检测血常规及生化指标;肾组织行光镜、电镜和TUNEL染色。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均显著升高;光镜结果提示肾小球细胞增殖程度积分、系膜基质增生程度、小管间质病理损伤积分亦显著升高;电镜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区扩大,系膜区可见基质弥漫增生伴系膜细胞增殖; TUNEL染色提示未见凋亡的系膜细胞。去甲斑蝥素0. 15mg/kg、0. 30mg/kg干预后,肾炎大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Scr、BUN均显著降低,且随着干预浓度的增加降低更明显;肾小球细胞增殖程度积分、系膜基质增生程度、小管间质病理损伤积分亦显著降低;系膜区缩小,系膜细胞及基质增殖情况均明显减轻;系膜细胞的凋亡指数AI随着干预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各组间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血常规均无差异。结论:去甲斑蝥素能显著降低系膜增生性肾炎大鼠尿蛋白,抑制系膜增生,减轻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逆转肾炎大鼠并发的急性肾损伤,且无肝毒性及骨髓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系膜细胞增殖、促进系膜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5.
左川  谢席胜  邓尧  樊均明 《中药材》2008,31(8):1185-1190
目的:动态观察黄芪(AM)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所致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拮抗作用及对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UUO组和UUO AM治疗组(AM组).在造模后第7、14 d处死动物,观察肾脏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中CTGF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大鼠CTGF mRNA和α-SMA mRNA表达量.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CTGF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各时间点的UUO大鼠肾脏病理损害进行性加重,CTGF和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随梗阻时间延长逐渐增高;黄芪治疗后可明显减轻UUO大鼠肾组织的肾小管损伤及肾间质纤维化,使UUO大鼠肾组织中高表达的CTGF和α-SMA降低(P<0.05).结论:黄芪可能从核酸和蛋白水平抑制CTGF的表达,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减轻和改善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去甲斑蝥素对系膜增生性肾炎大鼠蛋白尿、肾功能及肾脏病理的影响。方法:SD大鼠BSA隔日灌胃、皮下注射四氯化碳及尾静脉注射脂多糖,建立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后分成模型组、去甲斑蝥素0. 15mg/kg、0. 30mg/kg(ip)组;对照组仅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检测各时间点各组大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第8周末处死大鼠,检测血常规及生化指标;肾组织行光镜、电镜和TUNEL染色。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均显著升高;光镜结果提示肾小球细胞增殖程度积分、系膜基质增生程度、小管间质病理损伤积分亦显著升高;电镜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区扩大,系膜区可见基质弥漫增生伴系膜细胞增殖; TUNEL染色提示未见凋亡的系膜细胞。去甲斑蝥素0. 15mg/kg、0. 30mg/kg干预后,肾炎大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Scr、BUN均显著降低,且随着干预浓度的增加降低更明显;肾小球细胞增殖程度积分、系膜基质增生程度、小管间质病理损伤积分亦显著降低;系膜区缩小,系膜细胞及基质增殖情况均明显减轻;系膜细胞的凋亡指数AI随着干预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各组间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血常规均无差异。结论:去甲斑蝥素能显著降低系膜增生性肾炎大鼠尿蛋白,抑制系膜增生,减轻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逆转肾炎大鼠并发的急性肾损伤,且无肝毒性及骨髓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系膜细胞增殖、促进系膜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辛通畅络中药复方肾苏II对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模型大鼠肾组织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3(IL-13)及肾小球细胞外基质(ECM)的影响,探讨中医药防治MsPGN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炎大鼠模型,以中药复方肾苏Ⅱ为治疗药物,贝那普利为对照药物,于治疗6周末,分别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IL-10、IL-13和肾小球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和IV型胶原(ColIV)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6周末,中药组在改善MsPGN大鼠肾组织IL-10、IL-13表达,减少肾小球FN、LN、ColIV表达量等方面显示疗效优势,且与西药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以辛通畅络立法的中药复方肾苏Ⅱ,能够减轻肾小球ECM积聚,改善肾小球硬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辛通畅络法中药复方肾苏II对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模型大鼠肾组织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3(IL-13)及肾小球细胞外基质(ECM)的影响,探讨中医药调节肾组织白介素表达,防治MsPGN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炎大鼠模型,以中药复方肾苏Ⅱ为治疗药物,贝那普利为对照药物,于治疗6周末,分别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IL-1、IL-6及IL-10、IL-13的表达和肾小球ECM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6周末,对MsPGN模型大鼠,中药组在抑制肾组织IL-1、IL-6表达,上调IL-10、IL-13表达,减轻肾小球ECM增殖等方面显示疗效优势,与西药组、模型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以辛通畅络立法的中药复方肾苏II对MsPGN肾组织中白介素的表达具有调节作用,能够改善肾脏自身促进和抑制系膜细胞增殖的内在平衡,减轻肾小球ECM积聚,阻抑肾小球硬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扶肾降浊方对系膜增生性肾炎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扶肾降浊方组、贝那普利组。分别观察实验16周和20周末扶肾降浊方对系膜增生性肾炎大鼠的肾功能、肾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并设贝那普利为阳性对照组。结果:16周和20周末模型组及用药组大鼠血液肌酐、尿素氮、β2-微球蛋白和24 h尿蛋白均明显高于正常组,中药组、贝那普利组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模型组肾小管损害明显,肾间质纤维化显著,且随造模时间延长病变程度逐渐加重,中药组和贝那普利组肾小管损害较轻,肾间质局灶性纤维化。结论:扶肾降浊方能改善系膜增生性肾炎大鼠肾功能,减轻肾小管间质损害,具有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治疗大鼠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的机制。方法:采用大鼠慢性血清病性MsPGN模型。于制模第6周起,埋线组于双侧脾俞、肾俞、膀胱俞、水泉,模型组每日灌服等量自来水;西药组予以潘生丁6.75 mg.kg-1.d-1混悬液灌胃;给药42d后,测定24h尿蛋白定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肾功能,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模型组24h尿蛋白、尿素氮(BUN)、测肌酐(SCr)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P均<0.01);光镜下肾小球增大,弥漫性系膜增生,节段性加重,肾小球内有较多细胞浸润,肾小管有不同程度的上皮细胞浊肿及脱落,间质亦有一定程度的炎性改变。埋线组和西药组24 h尿蛋白、血中TNF-α及BUN、SCr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埋线组与西药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肾脏组织病理改变较轻,系膜细胞轻度增生或呈节段性增生,肾小管病变轻微。结论:穴位埋线通过抑制肾内TNF-α的合成,抑制系膜细胞增殖及肾小管间质的病理损伤,从而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