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洪涝灾害对钩端螺旋体(钩体)病爆发性流行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及规律。方法在安徽省沿江、沿淮易发生洪涝灾害地区设立监测点,通过不同时期对自然人群和宿主动物感染钩体情况的调查,在汛期前、洪涝灾害期间、灾后,对自然人群、宿主动物开展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采集主要宿主动物标本进行病原分离。结果沿江地区1998年洪涝灾害期间自然人群钩体感染率为13.49%,高于灾后的2.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78,P〈0.01)。沿淮地区2003年洪涝灾区与非灾区自然人群钩体平均感染率分别为248%和5.35%。结论洪涝灾害能够对灾区钩体病的发生产生影响,是否会导致该病流行,主要取决于传染源带菌率高低、洪涝灾害的规模、洪水持续时间、洪涝灾害发生时间与钩体病流行季节是否一致、易感人群免疫水平等因素。但传染源带菌率的高低是确定钩体病流行或大流行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仙居县 1974年报告首例钩端螺旋体病 (以下简称钩体病 ) ,在仙居县曾一度引起暴发和流行 ,进入 90年代以后仙居县钩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1] 。了解和掌握钩体病的流行特征 ,为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本文对仙居县 1991~2 0 0 0年钩体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钩体病病例 由仙居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疫情报告系统提供 ,逐个病例进行个案调查 ,血清学抗体测定 ,病例按国家法定传染病标准诊断[2 ] 。人口等基础资料 ,由仙居县统计局提供。2 钩体菌株 来自仙居县 1991~ 2 0 0 0年发病的钩体病人及仙居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相似文献   

3.
钩端螺旋体病 (下称钩体病 )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 ,严重危害群众身体健康。 195 8年在大竹县被临床证实 ,以后每年均有病例发生。为了解钩体病在大竹县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发病因素 ,为制定钩端螺体病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现将 1970 - 2 0 0 2年钩体病发生和流行情况统计分析结果报告于后。1 资料来源统计资料来源于全县法定传染病月报表、年汇总表。人口资料摘自县统计局每年统计的人口数。2 结果2 1 流行概况 共报告病例 1340 6例 ,年均发病率4 7 17/ 10万 ,死亡 98例 ,死亡率 0 34/ 10万 ,病死率0 73%。 33年…  相似文献   

4.
钩端螺旋体病 (钩体病 )曾一度在仙居县暴发和流行。近 10几年来 ,我县钩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1] ,近几年发病率更低。为了解和掌握低发病率时期钩体流行菌株分布和变化情况 ,为加强防制提供依据。对1997~ 2 0 0 0年由仙居县人民医院临床和血清学确诊的 2 0例钩体病人进行流行菌株监测 ,并选择近 4年均有钩体病人的城关镇近郊为监测点 ,进行宿主动物带菌监测。1 材料与方法1 1 样品  1997~ 2 0 0 0年由仙居县人民医院确诊的2 0例钩体病人 ,其中 18例采血 ,用凝溶试验检测钩体抗体。选择近 4年均有钩体病人的城关镇近郊 ,进行宿主动物…  相似文献   

5.
钩端螺旋体病 (钩体病 )是江西省的常见传染病之一 ,发病遍及全省山区、丘陵、平原及湖滨地区 ,流行菌型分属 12个群、2 4个血清型。 1998年 ,江西遭受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 ,钩体病为全省灾期、灾后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为探讨钩体病的流行规律 ,更有效地控制钩体病的发生及流行 ,将我省 1994~ 1998年钩体病流行情况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 :全省各地区疫情报告统计资料。2 结果分析 :(1)流行强度 :1994~ 1998年全省共发病 13 2 2 4例 ,年发病率 4 96 /10万~ 9 0 7/10万 ,死亡 2 90人 ,死亡率 0 12 /10万~ 0 48/10万。1998年发病 3 70…  相似文献   

6.
钩端螺旋体病流行因素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分布广,危害大,且病原复杂,群型繁多,流行受诸多因素影响〔1〕,给防治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近几年来,国内同仁在钩体病流行因素方面作了不少研究,取得一些成果。笔者依据搜集到的资料〔2-5〕,就其流行因素综述如下:影响该病流行的...  相似文献   

7.
仙居县1974年报告首例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后至2000年共报告578例,钩体病疫情经过了由上升至下降的过程.为探讨该病在我县的流行特征和规律,为防制提供依据,作者对仙居县1974~2000年钩体病疫情及流行菌株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一九七二年七月上旬,河南省周口地区沈丘县暴雨成災。我们在抗洪救災过程中,发现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下同)暴发流行。钩体病流行后部分患者并发葡萄膜炎。追访该病患者至流行高峰后两个月,发现并发葡萄膜炎者169例。现将本次钩体病流行的部分资料及眼病情况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972年7月上旬,河南省周口地区某县暴雨成灾,引起钩端螺旋体病的暴发流行。钩体病流行后部分患者并发葡萄膜炎。追访该病患者至流行高峰后两个月,发现并发葡萄膜炎者169例。现将本次钩体病流行的部分资料及眼病调查情况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旺苍县钩端螺旋体病暴发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旺苍县 195 6-1982年间无钩端螺旋体病 (以下简称钩体病 )病例发生 ,县志中亦无记载 ,1983年出现第 1次暴发流行 ,并经四川省卫生防疫站证实 ,现对 19年来 (1983 -2 0 0 1年 )的钩体病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为今后防制措施、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旺苍县 1983 -2 0 0 1年所发生的钩体病暴发疫情(计 8起 )。1 2 内容 钩体病暴发疫情中发病人群的性别、年龄、职业、地区及当年气候条件、鼠密度、预防接种率情况等。1 3  方法  2 0 0 1年钩体病暴发疫情进行实人实地调查 ,其余年份以旺苍县疫情室统…  相似文献   

11.
历年来 ,西昌市钩端螺旋体病 (以下简称钩体病 )发病率、死亡率高 ,严重影响当地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为了解钩体病死亡因素 ,收集 1971-2 0 0 3年病原学确诊的 133例钩体病死亡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1971- 2 0 0 3年检出钩体菌株经四川省疾病  相似文献   

12.
广州市1996至2002年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钩端螺旋体病 (简称钩体病 )是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长期以来分布在广州市各区域。夏秋季 ( 6~ 10月 )为高峰并有局部小的暴发性流行 ,严重危害我市人民健康。现将1996~ 2 0 0 2年钩体病流行情况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根据广州市 1996~ 2 0 0 2年钩体病的疫情资料、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加以整理并统计分析。1.2 检测方法 血清学检测由有关医疗单位抽取患者及健康人群静脉血送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进行显微镜钩体凝溶试验。单份血清抗体滴度呈 1∶40 0以上或恢复期有 4倍以上增长判为阳性。2 结果与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10—2012年资阳市钩端螺旋体病(1eptospimsis,钩体病)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钩体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2年全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报告数据和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数据,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2年,资阳市钩体病累计报告85例,年均发病率0.71/10万,合计死亡7例,合计病死率为8.24%。不同地区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6.753,P〈0.01);仅8、9、10月份有病例报告,发病高峰为9月,占病例的84.7l%。病例中农民占92.94%,35岁以上中老年病例占82.35%。2010年乐至县发生1起钩体病疫情。85例钩体病病例均有田间劳动和游泳戏水史,流行的主菌群是黄疸出血群。结论2010—2012年资阳市钩体病疫情维持在较高水平,流行因素广泛存在,病死率较高,夏秋之交高发,典型的稻田型钩体病流行,中老年为钩体病主危害人群。  相似文献   

14.
钩端螺旋体 (简称钩体 )病主要在我国长江流域的省市流行 ,从 6 0年代发现钩体病以来 ,累计发病近 2 4 5 0 0 0 0例 ,病死近 2 5 0 0 0例 ,发病率和病死率都较高 ,危害极大 〔1〕。现使用的钩体浓缩菌苗 ,接种后对控制钩体病流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该苗副反应较大 ,免疫效果不够理想 ,国内外学者均致力于新钩体菌苗研究 〔2 ,3〕。目前 ,我国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已研制出钩体外膜菌苗 ,为了证实钩体外膜菌苗血清学免疫效果 ,由湖北省卫生防疫站牵头组成协作组 ,选择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接种钩体外膜菌苗 ,进行现场观察 ,结果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掌握全区钩体病的流行特征和规律 ,提高钩体病防制水平 ,控制本病的流行 ,我们开展了钩体病血清学监测调查。现将近 5年的监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1996~ 2 0 0 0年全区基层卫生防疫站和医院送检的疑似钩体病患者血清 15 99份。所收集血清的患者近 2年均未注射钩体菌苗者。调查用钩体 15型标准菌种及TR/patocⅠ抗原 ,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血清抗体检测采用显凝试验及TR/patocⅠ抗原玻凝试验 ,试验方法及结果判断参照文献进行〔1〕。结果  ( 1)疑似钩体病患者血清检出情况 :检查疑似钩体病患…  相似文献   

16.
1958-2001年达州市钩体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达州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主产稻谷等作物。基本上为人工栽植与收割,收割期间常有连绵秋雨。达州市于1958年首次发生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流行。之后每年均有钩体病发生,且出现过多次局部流行或暴发。为探索本病的流行特征、流行因素和发病趋势,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钩体病防制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对达州市44年的钩体病相关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新洲区自1968年有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报告以来,发病范围不断扩大,发病人数逐年增多,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危害较大.各级领导对该病的防制工作十分重视.为了进一步掌握钩体病的流行规律,制订有效的防制对策,从1983年起我们在湖北省卫生防疫站的指导下,大力开展钩体病防制工作,同时对钩体的宿主动物、病原学和人间血清学开展了监测,取得了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18.
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准确的预测钩体病的发生与流行,是预防工作者有效地控制钩体病发生与流行的重要措施之一,过去我省对本病的流行作过许多的因素分析和单因素预测,结果不很理想。本文利用湖南省各地区1985~1995年1...  相似文献   

19.
1990年与金兰镇毗邻的双峰县钩体病暴发流行。 1991年该病传入金兰镇 ,又引起暴发 ,发病率为 65 6 42 / 10万。为了解和掌握本镇 1991年以来钩体病流行的特点和规律 ,本文对全镇 1991~ 1998年的钩端螺旋体病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 1)资料来源 :全镇法定传染病疫情报表、流行病学调查、监测资料及镇公安派出所户籍室提供的人口资料。 ( 2 )血清学试验 :1991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钩体病莱姆病研究室来此采集病人急性期和恢复期血各 42份检测抗体。( 3 )宿主动物病原体检测 :县卫生防疫站用粉迹法在疫区和非疫区室内外…  相似文献   

20.
钩端螺旋体病 (简称钩体病 )是夏秋季流行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近年来由于我国防疫部门的有力工作 ,和人们卫生防疫意识的增强 ,该病的发病率大为降低 ,大多表现为散在发病 ,可因缺乏典型流行病学特征而导致误诊。本文收集我院近 10年收治的 5 6例病例胸片 ,现就其X线表现进行总结 ,以期从放射线角度对本病加深认识 ,减少漏诊。1 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 5 6例具有流行病学资料 ,临床上具有钩体病一组症候群 ,结合试验室检查诊断为钩体病患者的胸片 ,平均年龄 2 2 (11~ 74 )岁 ,职业主要为农民 ,男 36例 ,女 2 0例 ,平均发病时间 3(0 .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