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中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情况,为政府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策略和措施提供基础资料。方法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广州市白云区某中学623名高中一年级和三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623名学生对“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餐不会感染艾滋病”的正确回答率最低,分别为44.4%、43.0%;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情况不同。结论高中一、三年级学生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三年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一年级学生,一、三年级女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均高于男生。总体而言,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相关健康教育仍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距《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目标时间三年之际.了解本科护生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与其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方法:采用现场问卷的方式,对205名本科护生进行艾滋病知识与态度匿名问卷调查。结果:护生的艾滋病知识15道题目中有2道普及率低于60%,有4道普及率在60%-80%之间;护生的艾滋病态度调查显示98.54%的同学愿意在工作中宣传防治艾滋病的知识,63.90%的同学担心将来接触艾滋病患者会受感染,33.66%的同学认为艾滋病患者应该被隔离。结论:护生对艾滋病知识掌握不够全面,愿意参加艾滋病防治工作.但对艾滋病有恐惧心理,需多渠道强化护生艾滋病知识,使其在艾滋病防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春 《当代护士》2009,(4):103-104
总结保洁工的管理措施,包括采用把好进人关、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加强个人防护、进行督导和检查,认为根据保洁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保洁工的医院感染管理,对预防医院感染、确保医疗安全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吸毒人群艾滋病知识调查及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吸毒人群有关艾滋病的知识水平,探索医院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方法]戒毒医院的医务人员作为艾滋病教育的宣教者,对住院吸毒人员进行艾滋病教育,比较教育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倾向。[结果]健康教育后,吸毒人群有关性病、艾滋病知识水平明显提高(p〈0.01)。[结论]在吸毒人群中开展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某客运段列车员对艾滋病知识和态度的认知状况,为制订相应健康教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客运段3608例列车员进行艾滋病知识和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某客运段列车员艾滋病知识和态度总体知晓率为86.47%。其中,男性为90.79%,女性为83.90%(P〈0.01);25岁以下为86.11%,25—40岁为86.55%,40岁以上为86.78%(P〉0.05);初中及以下文化为77.38%,高中/中专文化为85.86%,大专及以上文化为89.35%(P〈0.01)。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列车员的知晓率存在一定差异。结论:某客运段列车员艾滋病知识和态度总体知晓率较高,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但对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低,应进一步加强对列车员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的深度和力度,提高其自我保健意识和自身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陕西贫困农村妇女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蓝田县八个村,四个村581例患者为实验组,其余四个村493例患者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多种形式干预3个多月,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结果:实验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6.4%,对照组为57.2%,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艾滋病相关正性态度率为52.4%,对照组为43.5%,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系统的多种形式结合的健康教育方式能提高研究对象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改变研究对象对艾滋病的相关态度。  相似文献   

7.
林小玲 《护理学报》2005,12(5):63-64
医院专门成立了糖尿病友俱乐部,通过对756例会员(住院和门诊糖尿病患)进行健康教育,采取专题讲座、咨询、患互相交流自我护理经验等多种形式,激发了患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了教育效果.95%会员掌握了糖尿病防治等相关知识,尤其是如何有效控制血糖和减少并发症等有较全面了解和掌握,提高了患对糖尿病防治知识的掌握和自我护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孕产妇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孕产妇这一特定人群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一般生活接触能否造成感染的知晓率、防治态度正确率,以确定健康教育内容。方法 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法调查2002年10月至2003年2月在我院分娩的50例孕产妇。结果 一类知识知晓率高,知道艾滋病病毒3条传播途径均为98%,不了解传播途径仅占2%。大专以上化程度一类知识知晓率100%,说明高化读书、看报、看展览及电视节目时注意吸收艾滋病知识,年龄越小知晓率越高,但与职业无关,说明女性对自我保健比较重视。二类知识的回答正确率为50%、26%、40%、92%、66%,明显低于一类知识知晓率,可以看出此人群中夸大艾滋病病毒的顽固性,在防治态度正确率调查中,分别为68%、68%、64%、94%、96%、6%。大部分孕产妇认为有必要在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预防艾滋病与我无关只占6%。化程度与一类知识、二类知识成正相关,渴望知道艾滋病的防治知识,歧视的目光远远高于艾滋病的杀伤力。结论 对孕产妇健康教育要增加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城市社区人群性病艾滋病的行为危险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信息。方法:采用3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每月抽查200名居民,进行连续的性病艾滋病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结果:1996~2000年人群有关性病、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完全正确知晓率分别从49.9%上升到70.2%(P=0.00)和11.2%上升到33.9%(P=0.00)。性别、年龄、化程度是主要影响因素。88.7%的人支持从15岁起对青少年进行性病、艾滋病知识教育。结论:人群性病及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10.
宋佳荔  魏雪梅 《华西医学》2009,(7):1825-1826
目的:了解铁路旅客的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KAP)及需求现状,为制订宣传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850名铁路旅客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有效问卷827份,所有数据输入微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艾滋病预防措施方面的认知率较高;在非传播途径(蚊虫叮咬及同桌吃饭)的认知水平较低;与妻子(丈夫)之外的人进行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态度的问题回答愿意使用的有526人,占63.6%。铁路站车艾滋病宣传方式及内容方面,广播与电视宣传途径及艾滋病的预防措施、艾滋病对人体的危害宣传内容选择率较高。结论:铁路旅客艾滋病相关防治知识认知水平较低,应利用铁路车站、旅客列车的多种宣传形式,针对铁路旅客的人群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以提高铁路旅客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和防治意识。  相似文献   

11.
陶雪斌  范丽凤 《现代护理》2006,12(4):303-305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肾病(DN)防治知识的了解状况度其教育效果评价。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评价表,对100例实施个体化DN防治知识教育的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评价。结果 近40%的DN患者对低盐、低蛋白饮食在肾病防治中的相关知识缺乏;近43%的DN患者对严格控制血压的相关知识缺乏;70%以上的DN患者对肾病防治中合理使用降血糖药物的相关知识缺乏;60%以上的患者缺乏对早期DN监测的知识。糖尿病教育明显提高患者对DN防治知识的水平,P〈0.05或P〈0.01。结论 糖尿病惠者普遍缺乏肾病防治知识。以合并DN患者更为明显,糖尿病教育可明显提高糖尿病肾病防治的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2.
延边皮肤病防治院承担延边地区艾滋病防治工作。为了有效遏制艾滋病蔓延和上升,切实提高青少年生活技能,加强学校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增强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了解艾滋病防治知识,抵御不良行为的诱惑,结合我州实际,从2006年起在全州选择一些重点中学对学生进行生活技能培训和同伴教育活动,使中学生对艾滋病认知程度有了较大提高,高危行为明显降低。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也得以显著提高。具体实施如下:  相似文献   

13.
北京某小区居民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斌 《现代护理》2006,12(3):229-231
目的了解普通居民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寻求适合居民区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采用自编问卷调查北京某小区内151名居民。结果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71.5%,文化程度较高人群的知识知晓率高于文化程度较低人群;艾滋病传播途径普及率80。8%,生活中5种非传播途径普及率为19.2%;80%以上居民希望获得更多艾滋病知识;50%以上居民希望得到专业人士的指导,多数人惧怕艾滋病,并对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持有偏见;89.4%的居民对艾滋病的性传播途径具备主动预防行为;70%以上居民对艾滋病的血液传播途径有正确防御行为。结论北京某小区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1997年北京地区市民相比有提高,具备一定行为预防能力,但现有知识层面较局限,需继续深化普及教育,结合专业性宣教,引导居民正确对待艾滋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衡阳市社区居民对史滋病知识的认知和态度。通过行为干预后使社区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提高,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降低艾滋病的危害。方法 行为干预方法采取集中授课.发放资料的形式。行为干预前后通过问卷形式进行效果评估。结果 社区居民干预前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最低为19.8%,最高为78.2%。通过行为干预后,社区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均不同程度的提高,对艾滋病态度有所改变。结论 行为干预工作可以提高社区居民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使之对艾滋病态度有所改变,但行为干预工作应加强深度、广度,以保证行为干预成果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陕西三县农村成年男子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设计方法,应用问卷调查1100例18岁-60岁陕西农村成年男子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结果]艾滋病知识的总正确率为47.1%;3条主要传播途径正确率为20.4%-81.8%;42.8%成年男子对艾滋病和艾滋病病人/感染者有较大的偏见和歧视;6.0%-7.0%有过高危性行为。知识得分与相关态度和行为之间呈显著性相关,文化程度和家庭年收入与知识得分呈正相关(P〈0.05),年龄和职业与态度得分呈正相关(P〈0.05)。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与高危性行为呈负相关(P〈0.05)。[结论]在陕西农村应针对普通人群,进一步开展关于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袁军  周秀安 《护理研究》2006,20(11):2849-2851
[目的]了解孕妇接受艾滋病(AIDS)自愿咨询检测(VCT)情况及对AIDS防治知晓率,开展有效健康教育服务。[方法]对我院产科门诊行首次产科检查建卡的2000位孕妇,由孕妇决定是否接受HIV检测,并有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及关怀干预服务,对干预前后AIDS防治知识及恐惧、焦虑心理进行调查。[结果]2000位产检孕妇中有1568人自愿接受HIV检测,达78.4%,从中检出HIV阳性10人,占0.64%,开展VCT前孕妇对AIDS防治知晓率较低,且恐惧发生率68.9%,焦虑57.5%,干预后孕妇对AIDS防治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恐惧、焦虑分别下降到34.3%、29.5%.[结论]在产科门诊开展艾滋病VCT及护理干预是防止AIDS母婴传播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中专护生性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性健康教育对护生性基本知识,性病与艾滋病的预防知识,性的相关态度及行为的效果。方法:对二年级护生开展《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和《性与艾滋病的健康教育》,以授课方式进行。结果:护生对一般性知识掌握良好,经过10个学时的教育,护生对艾滋病的预防知识的知晓率有很大提高,对性的相关态度几乎无改变,性的相关行为比教育前承认的人数增加,有显性变化。结论:性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要注意培养学生对性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仅要进行性生理和性心理教育,同时更要进行性道德和性责任感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中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程度、行为现状、态度,对中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宣传及行为干预的有效方式进行探讨。方法:在某中学随机抽取初一、初二各2个班301名学生开展讲座,于讲座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等相关信息。结果:301名学生干预前后对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等相关信息的调查应答率分别为90.03%、86.71%。干预后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有明显提高(P<0.01),态度和行为也有明显的转变(P<0.01)。结论: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作为预防艾滋病有效可靠的疫苗,应该作为初中生健康教育必修课,并考虑将初中生掌握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毕业考核之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培训培训者模式在新疆5个艾滋病重点地区护理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培训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首先对培训者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然后由这些培训者对本地区医院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结果培训后,接受培训者及一般护理人员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等得分较培训前均有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培训培训者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艾滋病知识和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吸毒人群有关艾滋病的知识水平,探索医院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方法]戒毒医院的医务人员作为艾滋病教育的宣教者,对住院吸毒人员进行艾滋病教育,比较教育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倾向。[结果]健康教育后,吸毒人群有关性病、艾滋病知识水平明显提高(P<0.01)。[结论]在吸毒人群中开展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