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鱼藤酮对大鼠中脑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系统、肝、肾等组织的损伤及松果菊苷的干预作用。方法:雄性健康Sprague-Dawley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松果菊苷干预组。运用鱼藤酮2.75mg/(kg·d)腹腔注射4周的方法制作大鼠帕金森病模型;对照组腹腔每日注射同等体积不含鱼藤酮的溶解液;干预组除注射鱼藤酮外,分别给予松果菊苷20、40、80mg/(kg·d)灌胃处理。运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mNSS)测量大鼠的神经行为改变,采用试剂盒检测其肝、肾损伤的指标,酪氨酸羟化酶免疫染色观察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目,比色法测定纹状体多巴胺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鱼藤酮模型组肝、肾损伤的指标明显上升(P〈0.05),mNSS升高(P〈0.01),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显著减少(P〈0.05),纹状体多巴胺含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松果菊苷低、中、高剂量组肝、肾功能没有显著改善(P〉0.05),但mNSS显著降低(P〈0.05),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增加(P〈0.05),纹状体多巴胺含量也增加(P〈0.05),以上保护效应呈现剂量依赖性。结论:鱼藤酮能引起大鼠严重的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系统以及肝、肾等组织的损伤,松果菊苷可以选择性地改善其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二苯乙烯苷(tetrahydroxystilbene glucoside,TSG)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小鼠行为学及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C57BL小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TSG 小剂量组(TSG 60 mg/ kg)和 TSG 大剂量组(TSG 120 mg/ kg)。 MPTP 30 mg/ kg 腹腔注射5 d 建立拟 PD 小鼠模型。采用爬杆实验、转棒实验和自主活动实验测试小鼠行为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小鼠黑质处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小鼠纹状体内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PTP 模型组小鼠爬杆时间显著延长,在转棒上的停留时间明显缩短,自主活动数减少,脑黑质处 TH 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减少,纹状体内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含量显著降低。与模型组小鼠相比,TSG 用药组小鼠运动协调性显著增强,脑黑质处 TH 阳性细胞数量增加,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升高。结论 TSG 可改善 MPTP 模型小鼠的行为学,保护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 TSG 可能具有潜在的防治 PD 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神经生化学和组织学两组,各组分为(1)正常对照组6只;(2)生理盐水对照组6只;(3)依达拉奉组24只,依达拉奉又分为0.3mg/kg14d组6只,1mg/kg14d组6只,3mg/kg14d组6只及3mg/kg28d组6只4个亚组。采用6-OHDA立体定位下注入SD大鼠左侧前脑内侧束制备帕金森病模型,观察依达拉奉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行为学改变、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数和谷胱甘肽的影响。结果:依达拉奉(3mg/kg14d)呈剂量依赖性减少APO诱发的6-OHDA大鼠帕金森病模型旋转次数(火0.叭),并能改善大鼠自发行为学变化。依达拉奉(3mg/kgl4d.28d)阻止了6-OHDA导致的大鼠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数量和谷胱甘肽的减少(P〈0.05o结论:依达拉奉对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动物模型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依达拉奉改善6-OHDA损伤早期大鼠的行为学改变,抑制多巴胺神经元的脱失。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γ-氨基丁酸(GABA)对情绪应激大鼠一氧化氮合酶(NOS)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结合行为学实验,探讨γ-氨基丁酸抗焦虑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雄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GABA 0.5、1、2 mg/kg组,采用不确定性空瓶刺激的方法建立焦虑大鼠模型,并在应激前分别给予大鼠灌服生理盐水或相应剂量的GABA,14 d后进行旷场实验并分析各组大鼠额叶皮质一氧化氮合酶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差异.结果 应激14 d后对照组与其余各组的食物利用率差异极显著(P<0.01);各组大鼠在中央区域的停留时间差异极为显著(P<0.01);对照组、GABA 1 mg/kg和2 mg/kg组进入中央区域的次数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的修饰次数显著高于GABA 1 mg/kg和2 mg/kg组(P<0.05);总运动距离和直立次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大鼠额叶皮质NOS及NO的分析显示对照组和GABA 2 mg/kg组的NOS活力及NO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GABA与焦虑大鼠额叶皮质的NOS及NO均呈剂量-效应关系,提示GABA可能通过调节焦虑大鼠额叶皮质中的一氧化氮含量发挥抗焦虑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二氢麦角毒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行为学、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纹状体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方法:小鼠腹腔注射MPTP30mg/kg,2次/d,连续5d致帕金森模型,用YSD-4G药理生理实验多用仪测定小鼠自发活动记数,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纹状体内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含量,酶法测脑SOD活性。结果:二氢麦角毒能明显增加MPTP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自发活动、脑SOD活性和纹状体内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结论:二氢麦角毒能改善MPTP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自发活动减少的症状,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脑SOD活性及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及针药结合对帕金森病大鼠的行为学指标的影响,及其对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的影响。[方法]纹状体内注入6-OHDA制作PD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手术组,将造模成功的手术组大鼠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美多巴治疗组、针药结合组、模型对照组。检测各组实验大鼠的旋转行为,并通过高效液相电化学法测定各组实验大鼠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结果]对各组实验大鼠行为学检测及脑纹状体内多巴胺的含量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各治疗组差异显著(P0.05);各治疗组间比较无差异。[结论]说明电针疗法、、针药结合疗法有与口服美多巴相似的疗效,可以有效提高纹状体内DA的含量,改善帕金森病大鼠的旋转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石菖蒲挥发油主要有效成分β-细辛醚联合小剂量美多芭对6-羟基多巴胺(6-OHDA)诱导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的疗效是否与常规剂量美多芭疗效相当及联合用药对单胺类神经递质和多巴胺(DA)合成酶的影响。【方法】将70只大鼠随机分为7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美多芭组(剂量为75 mg/kg)、β-细辛醚组(剂量为15 mg/kg)、β-细辛醚+美多芭组(15 mg/kg+75 mg/kg)、β-细辛醚+1/2美多芭组(15 mg/kg+37.5 mg/kg)、β-细辛醚+1/4美多芭组(15 mg/kg+18.75 mg/kg),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他组别大鼠均给予立体注射6-OHDA复制PD模型。成功造模后,每天分2次灌胃给药,给药30 d。测定大鼠行为学改变,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纹状体、血清内单胺类神经递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血清、中脑内多巴脱羧酶(DDC)含量及肝肾功能,流式细胞术测定中脑内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肾组织。【结果】β-细辛醚+1/2美多芭组与美多芭组在旷场实验、转棒实验、步态实验等行为学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用药可提高DA等神经递质及TH相关酶含量,降低血清内DDC的含量,同时可减轻肝肾功能损害。【结论】β-细辛醚能够减少美多芭在6-OHDA诱导的PD模型大鼠中的治疗使用剂量,可能是通过提高脑组织内TH含量,抑制血清内DDC的含量来增加脑组织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鱼藤酮致帕金森病(PD)大鼠中脑黑质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表达的改变.方法 Wistar大鼠每日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2 mg(kg·d) (3~6周)造模,依据所建立的评分体系记录动物行为变化,在行为学有记分并停止给鱼藤酮4、10 d时,中脑黑质病理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比较黑质区域Bcl-2、Bax的表达. 结果在有行为学记分4 d时,记4分和8分的大鼠中脑黑质Bcl-2表达均显著减少;所有PD大鼠中脑黑质Bax表达均显著增加;Bcl-2/Bax比率均显著减少;有记分4 d时,行为学记分与Bcl-2/Bax比值成负相关性. 结论细胞凋亡参与了鱼藤酮帕金森模型大鼠黑质多巴胺神经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长期低剂量摄入烯草酮原药对大鼠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长期低剂量摄入烯草酮原药对大鼠的毒性作用,确定其最大无作用剂量,为安全生产及慢性毒性实验提供剂量参考。方法将80只SD大鼠(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烯草酮原药14.9mg/kg.d体重组、89.6 mg/kg.d体重组、537.5 mg/kg.d体重和正常对照组。在实验结束后处死实验大鼠,同时检测血液学、血清生化、体重和脏器系数等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结论烯草酮原药对雄、雌性大鼠经口染毒剂量为89.6 mg/kg.d体重及以上时,对大鼠有毒性效应;长期低剂量摄入烯草酮原药对大鼠最大无作用剂量为14.9 mg/kg.d体重。  相似文献   

10.
尿酸对6-羟基多巴胺致大鼠黑质纹状体系统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尿酸对6-羟基多巴胺致大鼠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能神经元毒性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分为生理盐水组(10只)、100 mg/kg尿酸组(5只)、200 mg/kg尿酸组(10只)和250 mg/kg尿酸组(5只).每天2次(间隔2 h),每次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尿酸5 d,于第6天第1次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尿酸后,在立体定向仪指导下,右侧纹状体内两点注射6-羟基多巴胺.此后继续给予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尿酸5 d.于注射6-羟基多巴胺后第3、4周分别进行自主活动计数,安非他明旋转实验,前肢功能测定.注射6-羟基多巴胺后第5周进行纹状体多巴胺和高香草酸水平测定.结果 200 mg/kg尿酸组大鼠自主活动计数[(14±4)次/2 min]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4±5)次/2 min,P<0.01];安非他明诱导的旋转实验100 mg/kg尿酸组(11.2 ±4.2)和200 mg/kg尿酸组每分钟旋转次数(10.8±7.5)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19.3 ±5.2,P<0.01).200 mg/kg尿酸组前肢功能测定5 s内移动90 cm的前患肢步数(9.89±3.41)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4.36±3.72,P<0.01);200 mg/kg尿酸组毁损侧纹状体多巴胺(0.29±0.19)、高香草酸水平(1.22±0.5)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多巴胺(0.05 ±0.03,P<0.01)、高香草酸水平(0.24±0.13,P<0.05).结论 适当提高体内的尿酸水平能减轻6-羟基多巴胺对SD大鼠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神经元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神经降压素(NT)对正常和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纹状体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单侧损毁内侧前脑束制备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将5μL 1 mmol/L NT或生理盐水双侧缓慢注入正常及帕金森病模型大鼠侧脑室30 min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HPLC)法检测纹状体DA及其代谢产物高香草酸(HVA)和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含量的变化。结果正常大鼠NT组纹状体DA含量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均明显升高(t=5.32,P<0.01)。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生理盐水组损毁侧纹状体DA含量与未损毁侧和正常大鼠生理盐水组相比明显降低(F=61.23,P<0.001);损毁侧纹状体DA更新率(DOPAC+HVA)/DA、DOPAC/DA、HVA/DA均明显高于未损毁侧和正常大鼠生理盐水组(F=27.52、21.12、28.43,P<0.001)。帕金森病模型大鼠侧脑室注射NT可明显提高两侧纹状体DA的含量(t=3.87、2.26,P<0.05)。结论 NT可增加正常及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纹状体DA的含量,提示NT具有抗帕金森病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目前常用的5种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行为学检测方法在PD研究中的作用。方法用MPTP建立C57BL小鼠PD模型,通过行为学检测(自主活动计数、滚轴实验、游泳实验、爬杆实验、悬挂实验)、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分光光度法,对比5种行为学检测方法的平均数与变异系数,观察MPTP对PD小鼠模型的行为学、黑质多巴胺(DA)神经元和纹状体酪氨酸羟化酶免疫反应阳性(TH-ir)神经纤维以及纹状体DA水平的影响。结果给与MPTP后,小鼠行为学计数降低,爬杆实验未能得到检测结果,悬挂实验变异系数很高,结果有明显的偶然性,滚轴实验结果变异系数中等,平均数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自主活动计数中移动与站立和游泳实验的平均数则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变异系数很低,而黑质DA神经元数目减少约58%,纹状体TH-ir神经纤维密度减低,纹状体DA水平明显降低约88%,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MPTP所致的C57BL小鼠的神经病理、生化改变与PD患者近似,自主活动计数和游泳实验优于其他行为学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鱼藤酮长期作用对大鼠纹状体单胺递质、NO和NOS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鱼藤酮长期作用对大鼠纹状体单胺递质和NOS/NO系统的变化规律.方法 Wistar大鼠每日皮下注射鱼藤酮90 d,于第30、60、90天处死动物,分离大鼠纹状体,分别以HPLC法和生化法测定其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A)、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5-羟色胺(5-HT)、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在鱼藤酮中毒各时相点,大鼠纹状体单胺递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以DA、DOPAC、5-HT含量改变尤为明显;纹状体NO含量和NOS活性均明显升高,且中毒剂量越大、中毒时间越长NO、NOS升高越明显.结论纹状体单胺递质代谢紊乱和NOS/NO系统改变在鱼藤酮长期作用引起的中枢DA神经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研究消幻汤对精神分裂症模型自主活动、空间学习记忆及纹状体内五羟色胺水平的影响,探讨消幻汤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机制.方法 雌性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消幻汤组,利培酮组.按照0.1 mg/kg给予地卓西平马来酸盐(MK-801)连续腹腔注射两周,刻板行为、旷场实验及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行为的改变.消幻汤组给予消幻汤12g/4ml/kg,利培酮组给予利培酮0.2mg/kg之后,余两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4周后观察大鼠行为改变,并使用库仑阵列电化学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纹状体内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的大鼠刻板行为评分[(2.54±0.52)分,(2.42±0.51)分,(2.30±0.48)分],高于正常组评分[(1.08±0.28)分],符合模型制备成功标准.经药物干预后,消幻汤组、利培酮组大鼠自主活动[(780.57±248.99)分,(819.76±267.21)分]低于模型组[(1204.15±344.25)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消幻汤组逃避潜伏期[(30.25±13.67)s]较模型组[(44.72±19.88)s]缩短,穿台次数[(5.67±1.44)次]多于模型组[(3.08±1.44)次],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消幻汤组及利培酮组纹状体内五羟色胺(5TH)含量[(0.08±0.26)μg/g,(0.11±0.07)μg/g]较模型组[(0.25±0.14)μg/g]降低(P<0.05),消幻汤组五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0.28±0.36)μg/g]较模型组[(0.27±0.09)μg/g]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消幻汤改善了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刻板行为、自主活动和学习记忆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参与了纹状体内的五羟色胺含量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表没食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鱼藤酮致帕金森(Parkinson disease,PD)大鼠模型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和药物干预组(每组20只)。实验组和药物干预组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制备PD大鼠模型,药物干预组同时给予大鼠腹腔注射EGCG。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大鼠脑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dutathione,GSH),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中脑黑质及纹状体中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的表达变化。结果实验组大鼠纹状体中MDA明显增高(P〈0.05),GSH含量明显降低(P〈0.05),中脑TH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TH蛋自在黑质和纹状体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EGCG干预后与实验组相比MDA明显降低及GSH明显增高(P〈0.05),TH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增加(P〈0.05),TH蛋白明显增加(P〈0.05)。结论化应激在PD发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抗氧化治疗能有效减轻大鼠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情况,同时改善PD样症状,为P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氧化应激损伤的拮抗效应。方法应用6-OHDA纹状体内注射制作PD模型大鼠,将模型成功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白藜芦醇10,20,40mg/kg/d治疗组以及ViLE对照组(50mg/kg/d),并设假手术组及正常给药组(自藜芦醇20mg/kg/d),每日口服给药一次,连续10周,给药过程中每周进行一次行为学检测,然后利用化学比色法检测损毁侧脑组织中SOD、GSH—PX活性以及MDA含量。结果1.白藜芦醇治疗组可使大鼠旋转行为明显改善;2.白藜芦醇治疗组可明显增加SOD、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结论白藜芦醇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白藜芦醇减轻6-OHDA所致的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7.
莫党生  轩若亮 《重庆医学》2007,36(3):240-242
目的 了解金刚烷胺(以下简称G)、甲基多巴(以下简称D)及两药对吗啡依赖动物尾状核-纹状体多巴胺受体(DAR)和腺苷酸环化酶(AC)活性的影响.方法 用吗啡依赖大鼠模型观察G、D和G D对其尾状核-纹状体DAR和AC活性的影响.结果 G25mg/kg可上调吗啡依赖大鼠尾状核-纹状体DAR数量,对其亲和力影响不大,对AC活性无影响,D50mg/kg可抑制吗啡依赖大鼠尾状核-纹状体的AC活性,对DAR影响不大;两药合用可上调吗啡依赖大鼠尾状核-纹状体DAR数量,抑制AC活性.结论 D及G、D合用可以上调尾状核-纹状体的DAR数量、抑制AC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