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Charite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廷虎 《颈腰痛杂志》2008,29(3):255-257
基于美国多家医学中心的先期研究结果,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于2004年10月26日批准将Charite人工椎间盘假体用于治疗腰椎退变性椎间盘疾病。Chariet人工椎间盘是目前美国最早也是唯一获得批准使用的椎间盘假体。许多文献报道了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病例,提出了保留脊柱功能单位活动的概念。人工椎间盘置换这个新科技就是在以上理论基础上产生的。当然也有持不同观点者认为融合节段相邻椎间盘退变是有基因学基础的,是正常老化的现象而不是融合造成机械应力改变的结果。 本文综述了关于人工腰椎间盘置换的原理、适应症、外科技术、风险、并发症、短期疗效等文献,并探讨关于长期疗效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颈椎人工椎间盘在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对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发展,治疗,预后简述。同时对一例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进行近期效果随访。结果:术后效果优,无任何并发症。结论:颈椎人工椎间盘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好方法。但其远期效果有待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量腰椎间盘完整时、切除后及人工椎间盘置换后上一关节突关节内压力变化,探讨椎间盘切除及人工椎间盘置换对上一节段的影响,为人工椎间盘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7具成人新鲜尸体标本上,分别以200~2000N的轴向、1~10Nm的后伸、侧弯加载,测量L4、5椎间盘完整时、切除后及人工椎间盘置换后L3、4关节突关节内的压力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相同载荷(轴向、后伸、侧弯)下,上一关节突关节内平均压力:椎间盘切除后与椎间盘完整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人工椎间盘置换后与椎间盘完整时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椎间盘置换后与椎间盘切除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椎间盘切除后上一关节突关节内压力降低,单纯椎间盘切除可影响腰椎的力学分布,进一步导致继发性腰椎结构的退行性改变;人工椎间盘置换后上一关节突关节内压力与正常一致,对腰椎结构具有保护作用,并提供了一定的生物力学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人工腰椎间盘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椎间盘置换技术经40年的研究和发展,已达到了临床试用阶段。由于胸椎间盘疾患较少见且胸椎结构较稳定,人工椎间盘技术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腰椎间盘,其次是颈椎间盘。 一、人工腰椎间盘出现的理论基础 下腰痛(low-back pain)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资料表明,美国人一生中发生下腰痛的概率为60%~80%;在成人丧失劳动能力的原因中,下腰痛位居第三位。下腰痛的原因多达158种,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被认为是主要致病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1例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相邻颈椎节段实施人工椎间盘置换和植骨融合的效果,以及二者间的相互影响,为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寻找新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2004年12月对确诊为C3~7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实施C4~6椎间盘置换术,C3,4及C6、7椎间盘切除,椎体间行钛网植骨、Zephir钢板内固定术。术后2d下床行颈椎功能锻炼,术后3周~3个月颈椎支具制动。以术后动力位X线片衡量其颈椎活动范围。结果术后患者颈椎活动时无疼痛,脊髓神经症状有所缓解。获随访1年2个月,颈椎活动无明显受限,四肢感觉、肌力正常。动力位X线片可见颈椎前屈、后伸和左右侧弯活动范围均接近正常水平。结论人工椎间盘置换结合植骨融合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近期临床效果较好;术后早期加强颈椎功能锻炼,再限制颈椎活动,可较好地处理术后活动和制动的矛盾,达到手术目的。  相似文献   

6.
颈椎融合会加速相邻节段退变吗?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能防止相邻节段退变吗?这是当今脊柱外科领域争论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疾患的早期观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疾患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自2004年1月起,对20例单节段或多节段以颈椎间盘退变为主的颈椎病患者进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男12例,女8例,年龄38~55岁,平均47岁;其中单节段置换14例,两个节段及以上(含两个)置换6例,共28个节段;术后随访6个月至1.5年,对术后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进行JOA评分,对颈椎曲度、人工颈椎间盘及相邻节段的高度、人工颈椎间盘的活动度以及人工颈椎间盘与椎间隙终板界面间的稳定性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均获得满意改善,影像学随访消失的生理弯曲、后凸畸形均获得满意纠正.置换间隙高度与上下相邻间隙高度相等,颈椎过伸过屈位时置换间隙前高后高变化与相邻椎间隙一致,人工间盘与上下终板间紧密贴合,无透光区、无位移,随访中人工间盘活动度良好,无失稳及脱位发生.结论:颈椎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操作简单,在减压的同时可重建椎间隙高度及生理弯曲,恢复椎间活动度,早期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8.
《美中国际创伤杂志》2005,4(4):F0003-F0003
1.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颈椎间盘突出及颈椎病的治疗已在各大医院广泛开展,我科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技术,本项技术术后仍可保留颈椎原有的生理活动度,弥补了既往颈椎间盘及颈椎病手术后颈椎活动受限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治疗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初期应用人工颈椎间盘假体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假体置换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8例(22个节断),术前、术后进行JOA评分比较评价早期治疗效果;术后摄置换节段前屈后伸位,左右侧屈位X线片,观察稳定性和植入节段的活动度。结果随访16~36个月,平均20个月。无伤口感染及假体脱位病例,患者JOA评分由术前平均9.0(7~11)分上升至术后平均15.0(13~17)分,术后3个月置换节段前屈后伸活动范围平均4.8°(4.1°~5.5°),左右侧屈活动范围分别为3.7°(3.4°~4.0°)和3.6°(3.3°~3.9°)。X线片显示颈椎稳定性好,运动功能无明显丢失。结论应用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疾病早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腰人工椎间盘的研究和临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腰人上椎问盘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病变研究历经四十年,已经有良好前景:长期沿习采用椎问盘摘除术和/或椎间融合术,常引起诸如下腰痛、腰椎不稳、脱位和邻椎代偿性退变等并发症。为了术后获得活动性腰椎和减少并发症,采用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腰椎问盘病变,是目前最佳的措施。从各种假体的设汁、病例选择、并发症和疗效对比,认为sBⅢcharit‘e假体的疗效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新途径。[方法]本组26例,均为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13例采用人工椎间盘置换术,11例采用人工椎间盘置换及射频靶点热凝术,其中2例采用融合与人工椎间盘置换相结合的方法,并分析其疗效。[结果]两组比较单纯置换组JOA评分改善率达50%;两方法结合组JOA评分改善率达75%以上,P>0.05。[结论]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对引起症状的各节段选用不同的方法处理,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前人工椎间盘置换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椎间盘置换目前是一种尚不完全成熟的新技术,其假体虽历经10年三代改型更新,仍不能说已尽善尽美,基于脊柱特定的解剖与功能要求,使人工腰椎间盘置换不能完全等同人工关节置换,国内专家对目前开展此项技术尚存在不少争议。根据国内学术会议上有关人工腰椎间盘置换的报道及本刊收到的关于这个主题的来稿,我们邀请了全国数位在椎间盘疾患的诊治方面有所专长的知名专家,发表了他们对目前开展腰椎间盘置换的见解及看法,我们并组织和邀请了京津地区编委及老、中、青30余位专家进行了专题座谈讨论。现将专家论点及“专题座谈纪要”刊登于下。我们认为,对该课题进行深入的讨论,有助于对该项技术的全面认识,也有助于正确引导新技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对人工椎间盘置换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椎间盘置换目前是一种尚不完全成熟的新技术,其假体虽历经10年三代改型更新,仍不能说已尽善尽美,基于脊柱特定的解剖与功能要求,使人工腰椎间盘置换不能完全等同人工关节置换,国内专家对目前开展此项技术尚存在不少争议。根据国内学术会议上有关人工腰椎间盘置换的报道及本刊收到的关于这个主题的来稿,我们邀请了全国数位在椎间盘疾患的诊治方面有所专长的知名专家,发表了他们对目前开展腰椎间盘置换的见解及看法,我们并组织和邀请了京津地区编委及老、中、青30余位专家进行了专题座谈讨论。现将专家论点及“专题座谈纪要”刊登于下。我们认为,对该课题进行深入的讨论,有助于对该项技术的全面认识,也有助于正确引导新技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PDN-SOLOTM人工髓核置换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和评估PDN-SOLO^TM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和作用。方法对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人工髓核置换,其中L4-5,13例,L5S19例。结果均获3个月随访,20例术前腰腿痛症状消失,步行可超过2000m。2例腰腿痛症状稍有减轻但不明显。手术优良率达90.9%。无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人工髓核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重建椎间盘的解剖和功能,对预防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远期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工髓核置换腰椎间盘成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人工髓核置换椎间盘成形术重建椎间盘功能。方法 行人工髓核置换椎间盘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3例,随访8月~12月。结果 部分患者术后出现短暂的剧烈腰痛,口服药物后缓解。所有患者,椎间高度保持,椎间活动存在,远期无腰痛症状,1例患者在植入6周后,髓核脱出,出现下肢疼痛,手术取出。结论 对于在人工椎间盘置换和椎间隙最终行融合之前,人工髓核置换椎间盘成形保留了椎间盘的功能,恢复脊柱节段的运动,减少邻近椎间隙和关节突的退变,是脊柱外科的发展趋势,人工髓核是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6.
腰椎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是脊柱外科领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退变早期通常采取单纯髓核摘除术,发展到晚期则采用减压内固定融合术。随着腰椎间盘置换术的日益成熟,维持退变节段的活动度已开始成为脊柱外科的焦点。腰椎间盘置换术的理论优势就在于长期缓解病变节段引发的疼痛,重建退变椎间盘的高度来防止相对应神经组织损害,维持病变节段的活动度来预防临近节段及对应的后柱小关节面的病变。本文详细描述了与腰椎人工椎间盘假体相关的理论,包括正常腰椎活动节段的解剖结构及生物力学变化,同时对于目前应用最广泛的3种椎间盘假体的早期临床随访结果作一综述,对其临床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疾患的效果.方法:对45例颈椎间盘疾病患者(脊髓型颈椎病3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5例、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5例)实施前路减压、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其中单节段置换35例,双节段9例,3节段1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12个月,平均8个月.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JOA评分平均8.5分,术后平均15.5分,平均改善率为88%.神经根型颈椎病和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消失.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4.8d(2~6d),38例术后4周内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7例在术后2个月内恢复工作.所有病例未见假体移位及神经系统症状加重.有2例分别在术后3个月和11个月时出现假体周围骨桥形成无活动,其余43例在最终随访时各置换节段均保留了活动度.结论: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系统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疾患早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对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椎间盘置换目前是一种尚不完全成熟的新技术,其假体虽历经10年三代改型更新,仍不能说已尽善尽美,基于脊柱特定的解剖与功能要求,使人工腰椎间盘置换不能完全等同人工关节置换,国内专家对目前开展此项技术尚存在不少争议。根据国内学术会议上有关人工腰椎间盘置换的报道及本刊收到的关于这个主题的来稿,我们邀请了全国数位在椎间盘疾患的诊治方面有所专长的知名专家,发表了他们对目前开展腰椎间盘置换的见解及看法,我们并组织和邀请了京津地区编委及老、中、青30余位专家进行了专题座谈讨论。现将专家论点及“专题座谈纪要”刊登于下。我们认为,对该课题进行深入的讨论,有助于对该项技术的全面认识,也有助于正确引导新技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前路手术及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退变及外伤致颈椎间盘突出可压迫颈脊髓及神经根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日常工作。20世纪50年代末Smith和Robinson提出颈前路减压融合手术,直接去除脊髓前方的致压物,使脊髓和神经根得以减压。颈前路减压融合手术已成为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标准手术,虽获得了好的疗效,但同时也存在不足。近年来,颈前路钢板内固定融合术逐渐普及.但并不完全符合颈椎的生物力学要求。目前,人工椎间盘置换已在临床成功应用,以期在缓解症状的同时。恢复退变椎间盘的运动和负载能力。笔者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前路手术及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腰椎人工椎间盘的设计与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人工椎间盘的设计分为人工全间盘和人工髓核两类 ,前者主要由金属与非金属混合材料制成 ,后者由硅橡胶制成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起渐有人工全间盘置换及人工髓核置换临床应用报告 ,不过与人工髋、膝关节置换相比 ,人工椎间盘置换尚处于幼年阶段。要求不仅重建椎间盘自然形态 ,且应恢复其生理功能 ,才能防止后期退变 ,尚需不断改进假体设计和深入临床应用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