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启动子区域5M6A基因多态性是否参与了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发展过程.方法:将因胸部不适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的389例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及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232例)和对照组(157例),分别进行2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及血液学标本基因多态性、MMP-3含量检测.ELISA法检测MMP-3含量,PCR法测基因多态性.结果:ACS组携带突变型基因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36.21%νs 24.84%,P<0.05);ACS组携带MMP-35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8.97%νs 6.53%,P<0.01);ACS组MMP-3血清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12.37±2.96)μg/Lνs(9.59±2.77)μg/L,P<0.05].结论:携带MMP-3 5A等位基因患者更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从而触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启动子区域5A/6A基因多态性是否参与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发生发展过程。方法入选行PCI治疗术后复查的冠状动脉造影患者437例。收集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前、后临床资料及造影结果,并留取血标本进行血清MMP-3含量以及基因多态性分析。根据MMP-3基因表型不同,分为突变组(5A/5A+5A/6A,n=136)和野生组(6A/6A,n=301)。比较2组相关资料,分析基因多态性与再狭窄的关系。结果2组再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2%vs33.1%,P>0.05)。与突变组比较,野生组再狭窄程度[ (56.28±11.10)%vs (36.00±10.17)%]较高(P<0.01);2组血清MMP-3含量[ (13.38±3.00)μg/Lvs(12.33±2.96)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6A等位基因患者再狭窄率要高于携带5A等位基因患者(P<0.05)。携带野生基因型是PCI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携带6A等位基因患者再狭窄风险性明显高于携带5A等位基因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MMP-3基因型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结果携带5A/5A基因型的10例胃癌患者均化疗无效,而在有效患者中只有1例携带该基因型,其分布在无效组(9.3%)和有效组(1.4%)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其OR值有统计学意义(OR=8.24,95%CI=1.03~177,P=0.022)。另外,5A/5A+5A/6A基因型频率在无效组和有效组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3,P=0.14)。结论胃癌患者各MMP-3基因型的新辅助化疗的有效率不同,5A/5A基因型的胃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有效率明显低于5A/6A组和6A/6A组,MMP-3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对胃癌新辅助化疗患者的筛选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SCN1A、SCN2A基因多态性对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患儿的疗效影响。方法:采用PCR和Sanger测序法检测128例丙戊酸钠规范治疗的癫痫患儿(有效组76例、无效组52例)外周血SCN1A(rs10188577、rs2298771、rs3812718、rs1813502)、SCN2A(rs2304016、rs17183814)多态性。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与丙戊酸钠疗效的关系,分析不同基因型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差异。结果:SCN1A基因rs3812718位点多态性与丙戊酸钠治疗效果有关。携带GA和AA基因型的患者用丙戊酸钠治疗有效(GG vs GA:OR=1.186,95%CI 0.965~2.304,P=0.015;GG vs AA:OR=1.252,95%CI 1.007~3.254,P=0.002)。有效组SCN1A基因rs3812718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无效组(OR=1.452,95%CI 1.052~2.695,P=0.010)。其余基因位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N1A基因rs3812718位点多态性可能与丙戊酸钠抗癫痫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臧璇  严金川  袁伟  梁仪  陈蕊  李瑛  王翠平 《江苏医药》2013,39(12):1407-140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亲环素A(CyPA)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抽取92例ACS患者(A组)、2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B组)及24例对照组(C组)外周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yPA、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MMP-9水平,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A组血清CyPA、CRP、MMP-3和MMP-9水平较B组和C组明显升高[(31.2±4.8)ng/ml vs.(26.1±3.3)ng/ml和(25.2±4.0)ng/ml、(18.2±2.7)ng/ml vs.(8.7±1.0)ng/ml和(8.2±1.2)ng/ml、(37.4±3.6)ng/ml vs.(18.0±3.7)ng/ml和(16.6±4.3)ng/ml、(61.2±8.0)ng/ml vs.(36.5±5.0)ng/ml和(32.5±5.9)ng/ml](P<0.05或P<0.01)。ACS患者血清CyPA水平与MMP-3、MMP-9和CRP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1=0.478、r2=0.424、r3=0.457,P<0.05)。结论 ACS患者CyPA表达明显升高;高表达的CyPA提示冠脉病变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基质金属蛋白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基因MMP-3、MMP-9和MMP-12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及其血浆水平的关系.方法:对经冠状动脉(冠脉)造影证实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9例(AMI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58例(SAP组)和99例经冠脉造影证实无冠状病变的对照组进行了研究.ELISA法检测血浆MMPs的水平,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法)分析MMP-3、MMP-9、MMP-12启动子的3个部位基因型变异状况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结果:AMI组和SAP组血浆MMP-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检出MMP-12启动子的-82A/G变异的基因型.不同基因型之间血浆MMPs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3和MMP-9启动子区域两个位点的基因变异不影响其血浆水平的表达.未发现天津地区MMP-12的-82位A/G变异的基因多态现象,血浆MMP-9水平升高与冠心病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首次研究汉族人群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与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1(ABCA1)基因启动子区-565C/T及7外显子R219K基因多态性关联分析。方法应用连接酶检测反应法对172例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及393例对照组测试-565C/T及R219K基因型。结果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患者-565C/T位点CC、CT及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60(n=63),0.482(n=83),0.157(n=27),与对照相比,T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157vs0.163,0.398vs0.409(均P〉0.05)。R219K位点AA+AG基因型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分别为0.65vs0.73,P=0.079。关联分析显示,AA基因型系冠心病保护性因素,[OR=0.428(95%C10.227—0.603),P=0.009]。结论ABCA1基因-565C/T位点T等位基因与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无关联,R219K的A等位基因在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组频率较低,提示A等位基因系冠心病保护性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国常州地区人群白介素-10(IL-10)基因1082G/A多态性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发病的关系。方法:招募了299例研究对象并分成UAP组(n=146)和对照组(n=153),经测序鉴定IL-10基因1082G/A多态性,并检测血糖和血脂等生化指标。结果:IL-10基因1082G/A在UAP组和对照组中均存在GG、AG和AA这3种基因型;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调整对多个危险因素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IL-10基因1082G/A 3种基因型与UAP的发病仍无相关性。结论:IL-10基因1082G/A多态性与中国常州地区人群UAP的发病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所有研究对象血液样本,包括健康体检者60例,入院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0例。血样采用PCR测序法进行基因多态性检测。对所有研究对象详细记录基本临床资料。所有数据分析运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泰安地区ALDH2基因型及等位基因G、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和正常组中分布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ALDH2基因多态性可能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ALDH2基因多态性、饮酒、高血压、糖尿病、既往急性心肌梗死病史以及性别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相关性,进一步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饮酒、高血压、既往心肌梗死病史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泰安地区人口中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乙醛脱氢酶2基因多态性以及等位基因ALDH2*2的分布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年龄、饮酒、高血压、既往心肌梗死病史等成为影响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白介素-6(IL-6)的水平及相关性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ACS患者106例分成3组,其中USAP组42例、NSTEMI组34例、STEMI组3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所有患者MMP-2、MMP-9及IL-6水平,并用Real-Time PCR检测血清中MMP-2和MMP-9蛋白水平。结果3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MMP-2、MMP-9和IL-6检测水平均明显增高,其中STEMI组患者MMP-2和MMP-9比其他两组增高明显。3组患者的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CS患者IL-6与MMP-2和MMP-9呈正相关(r=0.547、0.478,P〈0.01)。结论MMP-2、MMP-9和IL-6在ACS中高表达,可作为预测动脉硬化斑块不稳定或破裂的血清学指标,其水平有利于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分级。  相似文献   

11.
栾蓉  邱丽筠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424-425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瑞舒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片10mg,1次/d,治疗6周。测定治疗前后血清MMP-9、IL-6和TNF-α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MMP-9、IL-6和TNF-α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MMP-9、IL-6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的发生与机体炎性反应激活有关。瑞舒伐他汀能够降低血清MMP-9、IL-6和TNF-α水平,在ACS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稳定斑块、减少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69例ACS患者(ACS组)随机分为小剂量亚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35例、大剂量亚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34例,并设正常对照组(同期健康查体者)34例。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分别测定并比较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配体40(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治疗前ACS组血清sCD40L、MMP-9、hs-CRP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ACS组在治疗后sCD40L、MMP-9、和hs-CRP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0.01),但大剂量亚组较小剂量亚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结论 早期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ACS,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减少炎性反应,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聚集率、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02例ACS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51例)和替罗非班组(51例).常规治疗组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调脂等常规药物治疗;替罗非班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盐酸替罗非班48 h.治疗前后测定2组患者血浆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血清CRP水平,记录2组患者30 d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替罗非班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清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48±10)%比(50±12)%,(17.8±2.6) mg/L比(18.7±1.7) mg/L,均P>0.05];替罗非班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及CRP水平分别为(12±6)%、(4.3±2.2) mg/L;(26±13)%、(9.3 ± 2.6) mg/L,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30 d主要心血管事件心力衰竭、顽固性心绞痛发作、再发心肌梗死、全因死亡等,替罗非班组和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0% (1/51)比3.9% (2/51),3.9% (2/51)比5.9% (3/51),0比2.0%(1/51),0比0](均P>0.05).治疗期间,2组均无出血不良反应及大出血并发症发生.结论 ACS患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可更迅速、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并能降低CRP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及hs-CRP与HbA1c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因ACS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80例(ACS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47例。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27例),双支病变组(23例),j支病变组(30例)。另选择因怀疑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排除冠心病的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以液相层析法检测HbA1c浓度,以乳胶免疫增强比浊法检测hs-CRP浓度。结果ACS组和其中的单支、双支、3支病变组以及AMI组、UA组的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85±5.89)、(4.49±2.68)、(8.79±5.09)、(9.37±5.49)、(10.93±4.56)、(4.89±2.09)mg/L比(1.56±1.03)mg/L,均P〈0.01],HbA1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48±1.32)%、(6.33±1.60)%、(6.54±1.68)%、(6.79±1.32)%、(6.49±1.46)%、(6.52±1.32)%比(6.32±1.20)%,均P〉0.05]。hs-CRP与病变支数、病变类型呈正相关(r=0.63,r=0.74,均P〈0.01)。HbA1c与病变支数和病变类型无相关性(r=0.09,r=0.06,均P〉0.05)?结论ACS患者中血浆hs-CRP水平升高,hs-CRP与冠状动脉病变不稳定程度具相关性。HbAIC不能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不稳定程度。ACS急性期hs-CRP与HbA1c无相关性,HbA1c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慢性进展、累及范围相关,hs-CRP更多反映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M基因(apoM)-778T/C多态性与早发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对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早发CHD患者46例(早发CHD组)和同期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排除早期CHD诊断的患者60例(对照组)进行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分析apoM-778T/C基因多态性。同时检测研究对象的血脂水平。结果早发CHD组apoM-778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8.9%与7.5%,P=0.002 4),早发CHD组TT基因型的总胆固醇(TC)水平明显低于TC+CC基因型[(5.2+0.7)mmol/L与(6.1±0.7)mmol/L,P=0.001],早发CHD组TT基因型的HDL-C水平明显高于TC+CC基因型[(1.30±0.50)mmol/L与(1.02±0.20)mmol/L,P〈0.05]。结论 apoM-778T/C基因多态性与早发CHD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影响血脂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丁寻实  汪汉  蔡琳 《北方药学》2013,(12):60-62
目的:早期识别不稳定斑块对于预防急性冠脉事件非常重要。目前使用先进的虚拟组织学冠状动脉内超声来研究冠状动脉斑块组分,并研究冠心病临床表现与非罪犯血管节段的斑块组分的临床联系。方法:对91例患者实施了虚拟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检查的血管是狭窄小于50%的非罪犯病变的血管节段,其中,48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43例稳定心绞痛患者。结果: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组较稳定心绞痛患者组有着较高的钙化成分(7.86%±1.0%vs 4.9%±0.9%,P=0.03)和较高的坏死核心成分(13.6%±1.1%vs 8.4%±1.1%,P=0.001)。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组较稳定心绞痛患者组有着较高的薄帽纤维粥瘤(VH-TCFA)检出率(63.5%versus 34.8%,P=0.007)。在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中,检出薄帽纤维粥瘤(VH-TCFA)的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未检出薄帽纤维粥瘤(VH-TCFA)的患者(7.96±2.56mg/l vs 1.65±0.35mg/l,P=0.005)。结论:在非罪犯病变的冠状动脉节段,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组有着较高的薄帽纤维粥瘤(VH-TCFA)的发生率。在急性冠脉综合症中,检出薄帽纤维粥瘤(VH-TCFA)往往伴随有较高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7.
邵春阳 《中国基层医药》2014,(15):2285-228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血清中各项炎性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发病前感染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近三年确诊为ACS患者83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住院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或造影阴性的冠心病患者71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血清中CRP及IL-6的浓度水平。结果发病前观察组总感染率为4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4%(χ2=4.17,P<0.05);两组感染部位(包括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胆道感染、肠道感染、尿路感染、皮肤感染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96、1.27、0.84、0.92、0.92、0.88、0.88,均P>0.05);观察组CRP水平、IL-6含量分别为(7.52±1.62)mg/L、(247.55±62.17)n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6±1.01)mg/L、(99.25±30.63)ng/L(t=21.44、18.28,均P<0.05)。结论 ACS患者的急性起病与发病前急性感染可能存在相关性,而且ACS患者血清中的炎性指标明显升高,提示临床可以通过对患者炎性指标的检测进一步对ACS患者进行确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脂联素(APN)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SC)近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2例。并选取门诊健康查体者20例作为对照组。在患者入院后30d内随访其心血管事件发发生情况,将ASC患者以随访结果分为再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组(MACE组)和未再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组(N--MACE组)。结果:ASC组脂联素浓度低于正常对照组脂联素浓度(5.95±0.55.9.35±0.6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MACE组和N—MACE组脂联素浓度,前者低于后者(5.75±0.48.6.08±0.56)mg/L,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联素可能是预测ASC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9.
王新  赵东晖 《中国医药》2014,(8):1097-1101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对无脂代谢紊乱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支架置入术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的影响.方法 将130例成功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无脂代谢紊乱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68例)和辛伐他汀组(62例).2组患者其他药物应用情况无差异,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每晚睡前10 mg口服),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每晚睡前20 mg口服),用药12周.于支架置入术后即刻和术后12周时分别抽取外周血进行hs-CRP和PAPP-A的测定.结果 术后12周时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hs-CRP浓度及PAPP-A浓度与术后即刻相比均有明显下降[hs-CRP:阿托伐他汀组(5.7 ±3.1)mg/L比(14.9±3.3) mg/L,辛伐他汀组(7.9 ± 3.5) mg/L比(15.0 ± 3.3) mg/L;PAPP-A:阿托伐他汀组(6.4±2.1) mIU/L比(19.5±9.2)mIU/L,辛伐他汀组(10.4±3.0) mIU/L比(20.3 ±8.8) mIU/L] (P <0.05);阿托伐他汀组hs-CRP和PAPP-A浓度下降幅度均大于辛伐他汀组[(8.1±2.9) mg/L比(6.4±3.7) mg/L,(11.2±4.7)mIU/L比(9.5 5.8) mIU/L,均P<0.05].结论 与辛伐他汀相比,阿托伐他汀可使行支架置入术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