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研究探讨乳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与防治.方法:总结我院490例乳癌根治术的手术经验.结果:1989年~1992年230例乳癌根治术皮瓣坏死率52%,1993年~1996年260例乳癌根治术皮瓣坏死率2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手术因素外,我们认为术后管理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皮瓣坏死是乳癌根治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皮瓣坏死不仅给患者增加痛苦,而且直接影响到术后放疗,化疗的实施,为了防止这一并发症的发生,在对70例乳癌根治术中改进了操作和处理方法,使皮瓣坏死率由过去的65%下降到70%,现将我们的方法和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985~1990年间施行乳癌根治术IO4例,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51岁。皮瓣坏死68例,坏死率为65%。1991年以后70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0岁,皮瓣坏死14例,坏死率为20%,H组均为随机抽取乳癌根治病例(简化根治及扩大根治不包括在内)条件相似,具可比性。2预防方法及体…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探讨乳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与防治。方法:总结我院490例乳癌根治术的手术经验;结果;1989年-1992年230例乳癌根治术皮瓣坏死率52%,1993年-1996年260例乳癌根治术皮瓣坏死率2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手术因素外,我们认为术后管理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高松 《辽宁医学杂志》2006,20(3):173-173
2000年以来在40例乳腺癌根治术中,改进操作和处理方法后,发生皮瓣坏死4例,坏死率为10%。现将我们的方法和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0年后施行乳癌根治术40例,年龄29~65岁,平均47岁,术后出现皮下积液5例,皮瓣坏死4例次,坏死率为10%。2预防方法2·1保护皮瓣首先要使切口皮瓣不受损伤,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后,忌用血管钳夹皮缘做牵引,应用中号圆针丝线沿切口每间隔3~4 cm在皮下缝扎1针牵引线,每例各10根左右,在剥离两侧皮瓣时做牵引。其次在剥离两侧皮瓣时应保持适宜厚度,在浅筋膜浅层下剥离,防止过于菲薄或电灼过甚,避免破坏皮肤毛细血管网,保…  相似文献   

5.
皮瓣坏死是乳癌根治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Fitts等报道皮缘坏死率为 39.5 % ;国内赵殿昌报道为 71% ;丁立报道为 4 3.1% [1] 。我们总结我院 1984— 1999年行乳癌根治术患者 5 88例 ,观察其皮瓣坏死率。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共 5 88例女性患者 ,均行乳癌根治术 ,随机分为电刀游离皮瓣 创面加压包扎 (第一组 ) ,刀片游离皮瓣 创面加压包扎 (第二组 ) ,刀片游离皮瓣 创面负压吸引 (第三组 ) ,各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及临床分期基本相同 ,具有可比性 ,见表 1。表 1 三组患者年龄及临床分期情况组别平均年龄临床分期ⅠⅡ…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根治目前仍是治疗乳癌的主要方法,因该术创伤范围大,皮瓣剥离广泛,术后最常发生的并发症为皮瓣坏死。本院自1994-1999年采用皮瓣与创面多处缝合固定并引流的方法治疗乳癌患者36例,术后发生皮瓣坏死仅1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药湿敷用于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在我国占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并呈上升趋势,平均年增长率2.3%。治疗以改良根治和根治手术切除为主,皮瓣坏死是乳腺癌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国外文献报道坏死率为10%~60%。我们采用中药酒精敷料湿敷治疗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促进伤口愈合,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皮瓣坏死是乳癌根治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我科自1982年以来,在乳癌根治术作者设计用双排扣悬吊缝合法52例,仅3例发生皮瓣坏死,占5.7%(3/52),低于国内外统计资料。认为该法具有简便,实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癌根治或改良根治术后大块皮瓣坏死的理想处理方法。方法1995年 ̄2005年我院乳腺外科行乳腺根治或改良根治273例,较大范围皮瓣坏死(≥3cm×3cm)30例(11%)进行简单清创后直接将坏死皮瓣切除缝合。结果30例病人中29例经过坏死皮瓣切除缝合后成功(97%),其中2例术后皮瓣再次坏死,再次行上述手术而治愈。1例病人再坏死皮瓣小而浅,经过数次换药后迅速愈合。结论就乳腺癌根治或改良根治术后较大皮瓣发生坏死而言,局部坏死皮瓣切除加立即缝合是一种经济、简单、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乳癌手术后皮瓣积液、皮瓣坏死的机制.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1990年1月-2007年6月进行皮瓣综合处理和非综合处理的乳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中符合条件的11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皮瓣综合处理75例,术后皮瓣积液4例,皮瓣坏死2例,皮瓣积液率及皮瓣坏死率分删是5.3%和2.7%;皮瓣非综合处理41例,术后皮瓣积液17例,皮瓣坏死12例,其中4例同时发生皮瓣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皮瓣积液率及皮瓣坏死半分别是41.5%和29.3%.皮瓣综合处理组与非综合处理组术后皮瓣积液率及皮瓣坏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乳癌手术皮瓣综合处理是减少手术后皮瓣积液、皮瓣坏死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皮瓣坏死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两组不同方法和术后处理的乳腺癌手术后皮瓣坏死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86例乳腺癌手术患者中59例出现皮瓣坏死,坏死率为20.63%,旧方法组的坏死率为34.71%,改进方法组的坏死率为10.3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可减少皮瓣坏死的发生率,早期及时处理,采取有效方法,可缩短伤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2.
乳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癌根治术是目前治疗乳癌的主要方法。在乳癌根治术中 ,需要游离充分的皮瓣 ,切除足够的皮肤 ,以保证根治的彻底性 ,但是 ,由于术中破坏了皮瓣血运 ,切口缝合张力过大 ,术后包扎、引流、管理不善 ,造成皮瓣坏死 ,是乳癌根治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皮瓣坏死 ,长期换药增加了病人的痛苦 ,影响了术后进一步综合治疗 ,错失放疗、化疗良机 ,影响病人的预后效果。据国外文献报道该并发症发生率为 10 %~ 6 0 % ,国内报道为 34%~ 71%不等。我院 1988年 1月~ 1999年 8月共行乳癌根治术 378例 ,其中改良根治术 2 71例 ,发生皮瓣坏死 10 3例 ,发…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愈合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采用切H方式对皮瓣愈合的影响。方法:对38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80例患者分为A、B组,A组167例患者采用纵切口,B组213例采用横切口,分析不同的手术切口方式对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及皮瓣愈合的影响。结果:A组167例中皮瓣坏死71例(42.5%),B组213例中皮瓣坏死12例(5.6%)。横切口皮瓣坏死明显低于纵切口(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行纵切口的皮肤张力较大、血供障碍是皮瓣坏死发生率较高的主要原因;而横切口皮肤由于纵向张力的缓冲,皮肤张力减低,皮瓣血运良好,切口Ⅰ期愈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为乳癌根治术的常见并发症,乳癌手术切除范围广,创面大,手术后覆盖创面的皮片较薄,面积大,术后由于组织液和血液渗出,未结扎的淋巴管渗出,术后脂肪液化等而导致皮下积液。皮瓣的血运仅由真皮层内的毛细血管网供给,据报道皮瓣的坏死率为10%~71%。导致皮瓣坏死的原因较多。创面加压造成皮瓣血液循环障碍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且加压后受压不均匀使引流不通畅,故易引起皮下积液,加重皮瓣坏死。胸带包扎首先繁琐,其次增加护理工作量,过紧易造成皮缘缺血引起坏死,过松则易引起皮下积血、积液过多。  相似文献   

15.
据文献报道 ,乳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率高达 2 2 %~77%,近年来我院采取了一系列防治方法 ,坏死率降至 12 .3%,现将防治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我院自 1998~ 2 0 0 0年共施行乳癌根治术(HAISTED MEYER切口 ) 6 5例 ,均为女性 ,年龄 30~ 6 4岁 ,平均 45岁。共发生皮下积液 6例 ,其中 4例治愈 ,2例发生皮瓣坏死 ,坏死率为 12 .3%。1.2治疗方法皮瓣坏死界限清楚后 ,清除坏死组织 ,换药待肉芽组织新鲜时 ,根据坏死的宽度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宽度<3cm ,用蝶形胶布牵拉两侧皮瓣 ,坏死宽度≥ 3cm ,行植皮术。2 讨 论皮瓣坏…  相似文献   

16.
乳癌根治术后最常见的早期并发症就是皮瓣下积液,并可导致皮瓣坏死,影响创口愈合。我院自1984年至1996年共施行乳癌根治术43例。下面就乳癌根治术皮瓣下积液的原因和预防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乳癌病人共43例,年龄33~83岁,平均54岁。其中1期14例,月期27例,皿期2例。41例采用经典乳癌根治术,2例采用简化乳癌根治术。术后发生皮瓣下积液9例,发生率约为21%。2讨论2.1皮瓣下积液的原因。2.1.1乳癌根治手术皮瓣游离大,特别是皮瓣下脂肪组织保留过厚时,更易形成脂肪液化。2.1.2止血不够彻底:术中一般出血多采用电凝止血,而电…  相似文献   

17.
乳癌237例术后皮瓣坏死33例(13.9%)。术中注重保护皮瓣血供;缝合切口正确判断皮瓣的张力是否过高,并采用相应减张措施;保持术后引流通畅,有效地加压包扎,是降低皮瓣坏死发生率的三个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8年1月手术治疗的139例乳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9例乳腺癌病人术后发生皮瓣坏死39例,发生率占28.1%。结论:乳癌术后皮瓣坏死的主要措施有术中保护皮瓣血运,术后适当胸部加压包扎,保持引流管通畅等。出现皮瓣坏死时,及时剪除换药、力争切除缝合、必要时植皮,可减少病人痛苦,缩短病人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皮瓣坏死是乳癌根治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我院自2002年至2006年施行乳癌根治术45例,发生皮瓣坏死35例,坏死率77%,为了防止这一并发症的发生,自2006年以来在40例乳癌根治术中,改进了操作和处理方法后,发生皮瓣坏死4例,坏死率为10%,现将我们的方法和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2年至2006年施行乳癌根治术45例,年龄26岁~76岁,平均年龄51岁,术后出现皮下积血积液39例次,皮瓣坏死35例次,坏死率77%,2006年后施行乳癌根治术40例,年龄25岁~79岁,平均年龄50岁,术后出现皮下积血积液6例次,发生皮瓣坏死4例次,坏死率10%。2预防方法2.1保护皮瓣首先要使切口皮瓣不受损伤,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后,忌用血管钳夹皮缘做牵引。应用中号圆针丝线沿切口每间隔2 cm~3 cm在皮下缝扎1针牵引线,两侧各10针左右。在剥离两侧皮瓣时做牵引。其次在剥离两侧皮瓣时应保持适宜厚度,防止过于菲薄或电灼过甚,避免破坏皮肤毛细血管网,保证皮瓣的血供和完整性。2.2严密止血血压不高的患者用1∶300的肾上腺素盐水皮下注射止血。当乳房肿瘤连同胸大肌,胸小肌及腋窝淋巴结、脂肪组织整块切除后,对较大血管给予确切结扎...  相似文献   

20.
乳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原因及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瓣坏死是乳癌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不仅影响病人术后经过,延长住院时间,而且给病人带来痛苦,甚至影响术后放疗。1984年~1990年我科采用乳癌根治术废弃的三角皮片做常规植皮,使皮瓣坏死率减少到18.9%(国内有的文献为22.3%~71%)。本文着重介绍皮瓣坏死原因及防治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