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联合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10—2020-07间禹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经皮肾镜取石术组(对照组)和联合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组(观察组),每组30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和住院时间、一次性结石清除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一次结石成功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联合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治疗复杂性肾结石,一次结石清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12—2016-10间收治的120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行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观察组行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结石的总取净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与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均有良好效果,但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微通道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将94例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的肾结石患者分为2组,各47例。观察组应用微通道,对照组采用标准通道。比较2组的结石清石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Hb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的结石清石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通道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疗效相近,但微通道手术创伤较小,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及分析输尿管软镜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取石术与部分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复杂性鹿角形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 年12 月—2019 年7 月在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诊治的复杂性鹿角形肾结石患者100 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部分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术后留置双J 管,不留肾造瘘管,对穿刺口皮肤直接缝合。治疗组采用输尿管软镜联合体外冲击碎石术治疗。术后分别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中出血、漏尿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VAS 评分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治疗组的术中出血、漏尿时间、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于手术后6 h、手术后1 d 的VA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出院当天,两组的V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患者结石治疗总有效率为96%(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复杂性鹿角形肾结石患者,因根据患者全身情况,结石的位置、大小、数量,以及辅助检查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当患者能够同时采用两种手术并且都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时,建议选择输尿管软镜联合体外冲击波取石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与钬激光碎石治疗肾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01—2016-10间收治的104例肾结石患者,根据不同碎石方法分为2组,每组52例。对照组行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观察组行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碎石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与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气压弹道碎石术的手术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肾结石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失败1周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ESWL-FURSL)与单纯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FURSL)治疗肾结石,评价短期内ESWL-FURS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而为肾结石ESWL失败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方法我们通过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189例肾结石患者,其中体外冲击波碎石失败1周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ESWL-FURSL)肾结石患者81例,单纯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FURSL)肾结石患者108例。比较两者之间的结石排净率、手术时间、围手术并发症的区别。结果 ESWL-FURSL组术后结石排净率略低于FURSL组(82.7%vs.87.0%),但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ESWL-FURSL组术后血尿及术后感染发生率略高于FURSL组,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ESWL-FURSL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高于FURSL组(P0.05),可能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肾结石碎片较多及肾易出血有关。结论肾结石ESWL失败后短期内行FURSL,其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与单纯行FURSL相仿,提示ESWL失败患者术后1周行输尿管软镜治疗是比较合适的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钬激光联合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4例肾结石患者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经皮肾镜取石术,观察组采用钬激光联合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比较2组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周,观察组BUN、SCr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钬激光联合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可有效恢复患者的肾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无管化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对肾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对CRP、IL-6、PCT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肾结石患者463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研究组109例和对照组354例。对照组采用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研究组予以无管化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分别比较两组结石清除率,各项手术指标水平,治疗前后血清CRP、IL-6、PCT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血清CRP、IL-6、PCT水平(0.92±0.31)nmol/L、(42.73±13.69)ng/L、(0.72±0.25)n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0.40)nmol/L、(51.20±15.04)ng/L、(0.97±0.66)ng/L(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59%(5/1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93%(67/354)(P<0.05)。术后研究组各项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管化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可能成为治疗肾结石的有效手段之一,对患者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改善预后均可能具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与另外两种常用方法(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在治疗肾盏憩室结石的优缺点,系统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为肾盏憩室结石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检索CNKI中国知网、万方数字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Pubmed、 SpringerLink等相关的数据库,收集国内外有关肾盏憩室结石治疗的文献,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数据,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观察如下指标:结石清除率、无症状率、并发症率、住院时间、结石负荷。结果 经过筛选最后纳入7篇文献,中文2篇,英文5篇,共28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组的结石清除率远远高于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体外冲击波碎石术(OR 9.39, 95%CI:2.98~29.61,P<0.001);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组的无症状率优于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组(OR 4.09, 95%CI:1.14~4.66,P=0.0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1.40, 95%CI:0.60~3.29,P=0.44);另外单独将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与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的结石清除率进行对比研究,结石清除率亦高于输尿管软镜碎石术(OR 3.43, 95%CI:1.42~8.31,P<0.001)。结论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盏憩室结石是安全有效的,其结石清除率、无症状率优于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其可以作为肾盏憩室结石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治疗肾盂单发结石的效果。方法依据不同术式将75例肾盂单发结石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7例采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观察组38例采用后腹腔镜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取石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治疗肾盂单发结石,取石成功率高、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L)与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治疗2cm及以下肾结石的效果。方法根据不同术式将60例2 cm及以下的肾结石患者分为PCNL和FURS 2组,每组3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FURL组的手术时间长于PCNL组,一次结石清除率低于对照组;但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PCN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个月时总结石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NL、FURS治疗2 cm及以下肾结石,均具有较高清除率,但FURL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和恢复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输尿管软镜碎石术联合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鹿角状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部分鹿角状肾结石患者84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42例。A组患者以俯卧位接受常规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B组患者以改良Valdivia体位接受输尿管软镜碎石术联合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的无石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B组和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06.44±18.46)分钟和(83.69±10.29)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首次碎石术后无石率为85.71%,出血量为(70.02±9.15)ml,A组患者分别为59.52%和(87.41±9.89)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均为发热(体温38.5℃),但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比较,输尿管软镜碎石术联合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部分鹿角状肾结石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首次碎石术后无石率高,且未见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48例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分为观察组(n=24,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与对照组(n=24,行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需再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的患者例数、清石率、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多于对照组,术后需再行体外冲击波碎石例数(2例)少于对照组(1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 d及1个月的清石率(87.50%,100%)高于对照组(45.83%,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一期手术成功率及术后清石率,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与X线定位下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与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为532例肾结石患者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术中超声与X线定位下经皮肾镜取石术的穿刺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接受X线照射时间、取石成功率、术中出血量、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X线定位组穿刺时间平均(7.9±0.6)min,超声组平均(4.3±0.4)min,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次性穿刺成功率X线定位组为81.3%,超声组为8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定位组术中出血量平均(134±12)ml,超声组平均(97±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定位组术者X线暴露时间平均(4.9±1.3)min,超声组无暴露。取石成功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X线定位相比,B超定位下经皮肾镜取石术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安全可靠,值得推广;但学习曲线相对较长,经过系统地熟悉超声原理及准确定位后,可提高手术速度与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可视微通道经皮肾镜一期取石术联合逆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接受可视微通道经皮肾镜一期取石术,观察组则给予可视微通道经皮肾镜一期取石术联合逆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检测手术前后肾损伤因子水平,统计结石清除率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一期手术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的NGAL、Cys-C、KIM-1和Scr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观察组术后各项肾损伤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可视微通道经皮肾镜一期取石术联合逆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可有效提高一期手术结石清除率,并减少手术操作对肾脏的损伤,减少术中出血量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通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效果。方法将2014-01—2015-12间治疗的198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单通道组(96例)行单通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多通道组(102例)行多通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Ⅰ期和Ⅱ期结石清除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通道组患者Ⅰ期和Ⅱ期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单通道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单通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通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能提高结石清除率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输尿管球囊导管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无积水肾结石的安全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60例入住本院经临床诊断为无积水肾结石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80例.对照组单独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PCNL联合输尿道球囊导管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穿刺成功率、结石清除率、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以及感染败血症发生率等.结果 (1)两组患者术后肾有效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及肾小管阻力指数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一次性清石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术中、术后败血症发生率分别为20.0% (16/80)、7.5%(6/80),二者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输尿管球囊导管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无积水肾结石效果显著,一次性清石率高以及能够降低败血症的发生率,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与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肾下盏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2例肾下盏结石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n=46)行经皮肾镜取石术,B组(n=46)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较B组短,住院费用较B组低,B组住院时间、血红蛋白下降值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57%,B组为4.3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一期结石清除率为95.65%,B组为89.1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症状消失、结石残留及结石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下盏结石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与经皮肾镜取石术手术效果相近,但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创伤较小,安全性更高,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PCNL)联合膀胱软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既往治疗的80例肾结石患者作为观察组(采取PCNL+联合膀胱软镜碎石取石术),同期单独采用PCNL治疗的80例肾结石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及实验室指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管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Ⅰ期结石清除率、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二次手术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24h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血肌酐、TNF-α、NAG、β2-MG测定值较本组术前水平均显著的提高(P<0.05);术后1周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血肌酐、TNF-α、NAG、β2-MG测定值均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率6.25% (5/80)与对照组的12.50% (10/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NL联合膀胱软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手术效果优于单用PCNL,同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取石术及微通道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2 cm)对比研究,探讨输尿管软镜下取石术在中小体积肾结石微创治疗中的优势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赣南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行肾结石(≤2 cm)手术治疗的283例患者病历资料,其中采用输尿管软镜下取石术治疗137例,采用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146例。比较两种碎石术的结石清除率、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水平以及术后各种并发症。结果输尿管软镜下取石术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水平及手术时间都明显低于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组(6.7±1.4)h vs(14.6±2.1)h,(49±5)h vs(120±19)h,(3.9±0.7)g/L vs(19.5±12.0)g/L,(36±14)h vs(54±17)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两者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5.89%和94.89%(χ~2=0.150,P=0.699),差异无统计意义(P=0.687);两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意义(χ~2=0.150,P0.05)。结论运用输尿管软镜下取石术治疗肾结石(≤2 cm),具有手术所需时间短,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