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肝性胸水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肝性胸水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胸水50例病人.结果 临床表现主要为:胸闷、气促、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和不明原因低热.胸水位于右侧64%,左侧20%,双侧16%,中大量胸水45例,少量胸水5例.所有病例皆合并腹水.胸水检查多为漏出液,大部分患者通过积极治疗胸水可以消失,主要死因为肝硬化的并发症.结论 肝性胸水为肝硬化晚期表现,诊断常无困难,胸腔闭式引流加胸膜粘连术对顽固性胸水的治疗可能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王飞龙 《吉林医学》2010,31(2):190-190
目的:探讨肝性胸水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胸水2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结果:胸水消失8例(40%),胸水明显减少10例(50%),胸水减少不明显2例(10%),大部分患者通过积极治疗胸水可以消失或明显减少。结论:肝性胸水为肝硬化晚期表现,及早发现及适当治疗,特别是病因治疗;如乙型肝炎引起的同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蔡莉  王文富  覃刚  陈平 《吉林医学》2010,31(12):1671-1672
目的:无胸腔疾病的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称为肝性胸水,据统计肝性胸水的发病率约占肝硬化患者的5%~12%。方法:X线检查、B超检查、胸腔穿刺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肝性胸水多继发于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较少见的并发性反应。结论:临床显示多数患者肝性胸水出现在右侧,双侧次之,左侧最少。  相似文献   

4.
肝性胸水18例临床分析唐采白(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关键词肝硬变胸腔积液并发症中图法分类号R572.2肝硬化合并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称为肝性胸水。自1991年1月至1995年我院收治肝硬化失代偿患者158例,其中合并胸水18例,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  相似文献   

5.
汪严陪 《重庆医学》1995,24(4):233-233
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称为肝性陶水,自1980年元月至1995年元月共收治肝硬化240例,其中合并胸水8例,占同期肝硬化病人的3.3%,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肝性胸水 (hepatichydrothorax)是指肝硬化失代偿期出现的胸腔积液 ,为肝硬化的晚期 ,多伴有腹水 ,病情较重 ,死亡率较高。本文对我科 37例肝硬化伴有胸水患者的诊治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文从 1993- 2 0 0 1年间住院病例中选取确诊为肝硬化失代偿期伴有胸水患者 37例 ,其中男性32例 ,女性 5例 ,年龄 36~ 6 5岁 ,平均年龄 4 8.5岁。病程最长者 8年。1.2 诊断标准⑴有肝硬化病史且为失代偿期 ;⑵体检发现胸腔积液体征 ,或胸腔穿刺抽出胸水 ,或胸透胸片超声波检查有胸水征象 ;⑶排除结核 ,心脏及肾脏疾病等引起的胸水。1…  相似文献   

7.
肝性胸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并发症之一,因其较少导致呼吸困难等典型临床表现而易被忽视,其治疗也相对困难.现将我院近年收治的 20 例肝性胸水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各种原因引起的失代偿期肝硬化同时伴有胸腔积液称为肝性胸水。肝性胸水的发生率报道不一(0.4%~30.0%),可能与病例收集标准不同有关。我院自1984年2月至1989年12月收治各类肝硬化230例(均符合1984年南宁会议肝硬化诊断标准),其中发现合并肝性胸水者30例,发生率为13.0%,现总结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9.
金花善 《中外医疗》2012,31(7):47-48
目的探讨肝性胸水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 60例肝性胸水患者行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均行限盐、保肝、利尿、输白蛋白、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一般治疗。结果胸水消失21例(35%),胸水减少33例(55%),胸水不变或增多6例(10%),其中3例出现肝肾综合征死亡,1例并发消化道出血死亡。结论肝性胸水的预后取决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严重程度、其他并发症的有无及轻重等,故对于肝性胸水患者提倡及早诊断,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0.
常金玉  焦福利 《中原医刊》1995,22(3):109-110
肝性胸水的诊断与治疗(附20例分析)常金玉,张改明,焦福利肝性胸水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失代偿性肝硬化同时伴有胸腔积液。自1982年7月至1994年8月共收治肝硬化845例,其中合并胸水者20例(2.4%)。现对其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膜活检在渗出性胸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对不明原因引起胸腔积液患者183例行胸膜活检190例次,同时取胸腔积液送涂片查抗酸杆菌、脱落细胞检查。结果:患者经皮胸膜活检取标本成功率为90.0%(171/190),病检结果显示112例患者有明确病因诊断,阳性率65.5%,其中40.9%的患者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肿瘤阳性率24.6%;190例次穿刺发生胸膜反应8例(4.2%),气胸17例,无严重的并发症(如胸腔感染或严重出血等)。结论:胸膜活检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特点,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胸腔镜在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2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行胸腔镜下活检送病理检查,分析结果.结果 (1)胸腔镜下30例患者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结节,占71.43%,其中15例为菜花样包块、5例为葡萄串样病灶、10例弥漫性栗粒样小结节,分别占35.71%、11.90%、23.81%,7例表现为弥漫性胸膜增厚凹凸不平,5例表现分布胸膜充血水肿或纤维分割、粘连带形成,分别占16.67%、11.90%.(2)41例患者均明确病因诊断,诊断阳性率为97.62%;21例为恶性肿瘤,占50.00%;12例为结核性胸膜炎,占28.57%;4例为结缔组织伴胸腔积液,占9.52%;4例为非特异性炎症,占9.52%;1例不明原因,占2.38%.(3)22例血性积液患者中20例确诊为恶性病变、2例为良性病变;20例非血性积液患者中1例确诊为恶性病变、19例为良性病变;血性与非血性积液用于诊断恶性与良性病变的准确率分别为90.91%、95.00%.(4)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1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26.19%,其中4例发热、1例皮下气肿、8例咳嗽、8例胸痛、4例恶心,发生率分别为9.52%、2.38%、19.05%、19.05%、9.52%,部分患者同时出现多种并发症.结论 胸腔镜用于不明原因胸腔积液诊断阳性率高,并发症表现轻微,不明原因胸腔积液以恶性多见,尤其是血性积液者在常规检查不能确诊病因情况下应及时进行胸腔镜检查以尽快明确病因.  相似文献   

13.
恶性胸膜间皮瘤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选取42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临床症状主要有胸痛(64.3%),咳嗽(81%),呼吸困难(73.8%)等,均无明显石棉接触史。胸液均为渗出液,胸液腺苷脱氨酶(ADA):平均14.4U/L,胸液癌胚抗原(CEA):平均1.15ng/ml,癌抗原125(CA125):平均1 114.6U/ml,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平均116.4ng/ml。胸部影像学示42例均有胸腔积液,其中大量积液17例(40.5%),胸膜增厚31例(73.8%),胸膜结节或肿块影10例(23.8%),胸壁侵犯肋骨破坏2例(4.8%)。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7例(16.6%),胸膜活检14次(33.3%),外科胸腔镜检查7例(16.7%),开胸手术活检13例(31%)。结论:恶性胸膜间皮瘤临床症状不典型,胸液肿瘤标志物CA125及CYFRA21-1均明显升高,胸部CT可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经皮肺穿刺及胸膜活检是确定病理诊断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微导管置入胸腔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疗法、疗效。方法选取经胸片、B超诊断胸腔积液的入院病例54例。采用微导管(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入引流,并根据病因诊断情况胸腔内给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操作可行性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胸腔积液消失、减少、胸腔粘连发生率明显降低,有效率达100%,无严重并发症出现,但相对复杂,需进一步改进设备及技术。结论微导管引流胸腔积液值得发展,但需进一步技术、设备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腔置管术与胸腔穿刺术在治疗胸腔积液中的优缺点。方法对既往使用这两种方法治疗的大量胸腔积液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结果胸腔置管术与胸腔穿刺术后剩余积液小于100 ml的分别占79.95%、57.74%,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0.38%、23.48%。结论胸腔置管术引流大量胸腔积液的效果优于胸腔穿刺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在胸腔积液诊治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对英德市人民医院134例术后证实为胸腔积液的患者分别进行经皮穿刺活检及电视胸腔镜胸膜活检及治疗,观察2组检查方法的敏感性及电视胸腔镜诊治的作用。结果 经皮穿刺取材成功率为91.9%,诊断的敏感性为82.8%,电视胸腔镜下取材成功率为100%,活检结果肺癌97例,其中腺癌55例,鳞癌30例,小细胞肺癌12例;恶性间皮瘤7例;乳腺癌术后胸腔内转移并胸腔积液8例;结核性胸腔积液22例,诊断敏感性为100%,电视胸腔镜下活诊断胸腔积液诊断敏感度显著高于经皮穿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159,P〈0.001)。134例经由电视胸腔镜诊治后患者均治愈出院,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5.6±1.9)d,术后随访12~26月,未发现死亡病例。结论 电视胸腔镜诊断胸腔积液敏感性、特异性高,并可针对性对胸腔积液进行有效治疗,为后续的放化疗支持。  相似文献   

17.
胸腔闭锁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洪武 《当代医学》2010,16(30):109-110
目的观察胸腔闭锁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126例采用胸腔闭锁引流法治疗的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本组患者CR83例,占65.9%;PR24例,占19.0%;总有效率为84.9%;(2)本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3例,其中发热2例,引流管堵塞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结论胸腔闭锁引流术是治疗胸腔积液的理想方法,但同时需要注意术后的并发症及观察护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胸部CT片,总结对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有价值的胸膜改变的CT征象.方法 最终确诊的20例恶性胸腔积液及30例良性胸腔积液病人的胸膜改变方面的CT征象回顾分析.结果 良性胸腔积液胸膜增厚主要呈弥漫均匀增厚,以中下部胸膜为主;胸膜外脂肪层明确显示;胸腔体积无明显改变,纵隔胸膜增厚;包裹性胸腔积液;胸膜钙化、脏层胸膜增厚和粘连、肺基底部胸膜增厚光滑且小于10 mm,这些征象特异性分别为81.0%、62.0%、83.5%、78.0%和85.0%.恶性胸腔积液胸膜病变的CT征象主要是环状胸膜增厚,结节状胸膜增厚;壁层胸膜厚度大于10 mm;一侧胸膜受累且中上部胸膜病变较显著,以上改变的特异性分别为100.0%、86.9%、72.0%和91.0%.结论 应用CT观察胸膜改变对胸腔积液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有价值,与临床结合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纪成  张庭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3):141-142
目的观察胸腔区域热灌注治疗在控制恶性胸腔积液中的疗效。方法收集2008~2011年三年间22例临床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使用体外循环泵及恒温水浴箱加热,对患侧胸腔进行43℃区域恒温热灌注治疗。结果随诊6~12个月,依据WHO癌性胸腔积液疗效判定标准,术后复查胸部CT及B超,胸水完全消失,临床症状完全缓解19例,胸水吸收一半以上,形成少量包裹性积液;临床症状缓解3例;综合显效及有效率为100%。结论胸腔区域热灌注能够有效地控制胸腔积液,是处理恶性胸水的一种有效局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恙虫病肺部合并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起有 《河北医学》2006,12(4):350-352
目的:探讨恙虫病肺部合并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2例存在肺部合并症的恙虫病患者,通过症状和体征、X线胸片、胸部B超、血气分析、误诊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部合并症占同期恙虫病患者的39.02%(32/82),临床误诊为其他肺疾患占37.5%(12/32)。临床症状大多较轻,咳嗽咳痰22例(68.75%),有肺部罗音17例(53.12%)。X线胸片:肺部炎性渗出性病变占65.62%(21/32),肺间质炎性改变占34.38%(11/32),有胸膜病变12例(37.5%),B超胸腔积液10例(31.25%)。结论:恙虫病肺部合并症临床表现多样化,误诊率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