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目的考察注射用血栓通溶于不同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变化情况。方法利用微粒检测仪测定注射用血栓通在4种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数。结果4种配伍输液中,粒径不低于25,10,5,2μm的微粒均有增加,各配伍液间微粒增加数目有差异。与0.9%氯化纳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符合中国药典规定;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粒径不低于25,10μm的微粒超出中国药典规定。结论临床上使用注射用血栓通时,以0.9%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溶剂为宜。  相似文献   

2.
孙成婷 《天津药学》2007,19(2):24-25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溶于不同输液中的微粒情况。方法:利用微粒分析仪测定黄芪注射液在4种输液中的微粒。结果:各配伍液中不同直径的微粒均有变化。结论:4种配伍液的微粒均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但pH值的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3.
参麦注射液与4种输液配伍后的不溶性微粒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3个厂家的参麦注射液与4种输液配伍后的不溶性微粒情况.方法:利用ZWF-4DⅡ型注射液微粒分析仪测定微粒数.结果:混合液中≥2μm,≥5μm,≥10μm,≥25μm的不溶性微粒均有显著性增加.结论:应重视参麦注射液与输液配伍后的不溶性微粒.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注射用灯盏花素与4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25℃温度条件下将注射用灯盏花素分别与5%葡萄糖注射液(5%GS)、10%葡萄糖注射液(10%GS)、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GNS)、0.9%氯化钠注射液(0.9%NS)配伍,于8h内的不同时间点观察其外观,并测定其pH值、含量和不溶性微粒的变化。结果注射用灯盏花素与4种输液在25℃温度条件下配伍后8h内外观、pH值、含量均无明显改变,不溶性微粒的增加数也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结论注射用灯盏花素可与上述4种输液于25℃温度条件下配伍,0-8h内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5.
灯盏花素粉针剂与4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隽  王振军 《药学进展》2006,30(12):566-568
目的:考察灯盏花素粉针剂与4种临床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室温(20℃)下,将灯盏花素粉针剂分别与10%和5%葡萄糖输液、葡萄糖氯化钠输液及0.9%氯化钠输液等4种输液配伍后,于8小时内观察其外观、pH值及其中不溶性微粒的变化,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变化。结果:灯盏花素粉针剂与4种注射液配伍后8小时内,其外观、pH值、含量均无明显变化,不溶性微粒的增加数也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结论:灯盏花素粉针剂可与此4种输液于20℃下配伍,并在8小时内使用。  相似文献   

6.
中药注射液与4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7种中药注射液在4种输液中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后的各中药注射液的含量,观察配伍后输液的外观、紫外吸收及pH值的变化。结果在室温下4h内,香丹注射液与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均无显著变化;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输液显著变黄。灯盏花素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生脉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黄芪注射液与4种输液混合后,含量基本稳定。黄芪注射液的配伍液颜色逐渐加深、各中药注射液配伍后的微粒,均在合适范围内。结论香丹注射液可与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应用,但能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应用;灯盏花素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生脉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可以和4种输液配伍至少4h,但黄芪注射液宜新鲜配制。  相似文献   

7.
炎琥宁注射液与6种输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平  LIU Jing 《中国药房》2008,19(23):1801-1803
目的:了解炎琥宁注射液在6种输液中的稳定性。方法:考察炎琥宁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及5%葡萄糖注射液(玻璃或塑料容器)配伍后的外观、pH值、含量及不溶性微粒的变化。结果:炎琥宁注射液与6种输液配伍后4h内,其输液的外观、pH值、含量均无显著性改变;但在4h内,除与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外,其余5种输液与炎琥宁注射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均不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结论:炎琥宁注射液最好与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3种中药注射液(苦黄、脉络宁和复方麝香)在氯化钠(9.0mg/mL)和葡萄糖(50mg/mL)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情况。方法:模拟临床用药,将3种中药注射液分别加入氯化钠(9.0mg/mL)和葡萄糖(50mg/mL)输液中,采用ZWF-4D-Ⅱ型微粒分析仪测定配伍液中4h内不溶性微粒与pH值。结果:3种配伍液4h内在氯化钠(9.0mg/mL)和葡萄糖(50mg/mL)注射液中粒径≥25μm,≥10μm不溶性微粒均有显著增加。同一中药注射液与氯化钠(9.0mg/mL)注射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生成的速度和数量明显大于葡萄糖(50mg/mL)输液。结论:3种中药注射液与葡萄糖(50mg/mL)注射液配伍使用比与氯化钠(9.0mg/mL)注射液配伍后使用更为适宜,但配伍后的微粒数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六种中草药注射液配伍葡萄糖注射液后对输液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六种中草药注射液配伍葡萄糖注射液(250 mL:12.5 g)后对输液质量的影响情况.方法 利用药典规定的方法和标准,在配伍前和配伍后的不同时间对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等四项主要指标进行测定.结果 参麦和黄芪注射液的四项指标全部合格,其余品种配伍后不合格的主要项目是不溶性微粒(≥10 μm)超标.结论 建议中草药注射液质量标准中增加不溶性微粒的监测,加大不同规格中草药输液的开发.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7,(11):1478-1482
目的:考察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水溶性维生素与常用电解质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参考临床常用剂量,取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水溶性维生素组合包装[含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2瓶和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1瓶]分别与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钾注射液、浓氯化钠注射液、碳酸氢钠注射液、门冬氨酸钾注射液、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甘油磷酸钠注射液、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Ⅱ)配伍,得配伍液A~H。在室温(25℃)下,分别于0、1、2、3、4 h时考察各配伍液的外观、p H值、渗透压摩尔浓度和不溶性微粒数,并于0、4 h时检查其细菌内毒素含量。结果:配制后4 h内,各配伍液外观无明显变化;配伍液H的p H值变化较大(RSD=5.13%,n=5),配伍液D和配伍液G的p H值明显升高;各配伍液的渗透压摩尔浓度均无明显变化(RSD<2%,n=5),且小于600m Osmol/kg;各配伍液细菌内毒素检查结果均为阴性。配制后2、4 h时,配伍液B中≥10μm的微粒数明显增加;配制后2、3、4 h时,配伍液E、F、H中≥10μm的微粒数明显增加;配制后0、1、2、3、4 h时,配伍液G中≥10μm的微粒数明显增加;上述配伍液中≥10μm的微粒数与同时间点的配伍液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符合2015年版药典标准。配制后1、2、3、4 h时,配伍液D中≥10μm的微粒数明显增加,与同时间点的配伍液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配制后2、3、4 h时≥10μm的微粒数均超出药典规定范围。配制后4 h内,配伍液C中≥10μm的微粒数和各配伍液中≥25μm的微粒数均无明显变化,且符合药典标准。结论:由于p H值和不溶性微粒数变化较大,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水溶性维生素不宜与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Ⅱ)、甘油磷酸钠注射液或碳酸氢钠注射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在4℃、25℃和37℃条件下,考查不同浓度的注射用灯盏花素与5%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在不同时间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将注射用灯盏花素与上述3种输液配成不同浓度的溶液,按4因素3水平进行L9(34)正交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配伍液中的灯盏花乙素含量.结果 配伍液在上述各温度、不同浓度的输液中,0~4h内灯盏花乙素含量均无显著性的变化.结论 注射用灯盏花素可与上述3种输液配伍,与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使用最佳.  相似文献   

12.
沈惠贤  赵智慧  王桂荣 《中国药师》2015,(12):2187-2189
摘 要 目的: 优选灯盏细辛注射液的配伍条件,并考察配伍液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以不溶性微粒数量和总黄酮含量为指标性成分,考察温度、溶媒种类、溶媒用量3个影响因素,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按正交试验优选的配伍条件,配制3批样品,24 h内通过外观的观察、溶液不溶性微粒数量、pH以及总黄酮含量的变化来考察灯盏细辛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结果: 优选出灯盏细辛注射液最佳配伍条件为:温度25℃、取灯盏细辛注射液2支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作溶媒。24 h内配伍液的外观、不溶性微粒及pH均无明显变化,4 h内总黄酮的含量也无明显变化,而在4 h后总黄酮的含量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结论:在临床用药剂量下,灯盏细辛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 4 h内可稳定配伍。  相似文献   

13.
《中南药学》2019,(5):734-737
目的了解舒肝宁注射液在3种输液中的稳定性。方法考察舒肝宁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的外观、pH值、含量及不溶性微粒的变化。结果舒肝宁注射液与3种输液配伍后6 h内,其输液的外观、pH值、含量均无明显的改变,但除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外,其余两种输液与舒肝宁注射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均不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结论舒肝宁注射液最好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14.
复方苦参注射液在4种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宝峰  王玉华  付丽佳 《中国药房》2008,19(24):1872-1873
目的:考察复方苦参注射液适宜配伍的输液品种。方法:利用光阻法测定复方苦参注射液在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数。结果:4种配伍输液中均含有不同直径和数量的微粒,除10%葡萄糖注射液以外,均符合《中国药典》的限量范围。结论:0.9%氯化钠注射液最适宜与复方苦参注射液配伍。  相似文献   

15.
灯盏细辛注射制剂与多种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振军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3):3542-3544
目的:分析灯盏细辛注射制剂与常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医药数字化期刊群>(1998~2008年)中关于灯盏细辛与其它药物配伍的文献,做列表分析.结果:灯盏细辛注射液与其中4种注射液(磷酸川芎嗪、氨茶碱、乳酸左氧氟沙星、酚妥拉明)不宜配伍,与10%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也有分歧;灯盏花素注射制剂与其中2种注射液(磷酸川芎嗪、肌苷)不宜配伍.结论:灯盏细辛注射剂在酸性条件下其主要成分可能游离析出,不宜和酸性较强的药物配伍;也不宜和碱性药物配伍.  相似文献   

16.
银杏达莫注射液在常用输液中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银杏达莫注射液在5种常用输液中的稳定性.方法 考察银杏达莫注射液与5种输液配伍后的外观、pH值、微粒及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结果 银杏达莫注射液与5种输液配伍后,其外观、pH值、紫外吸收光谱图形均无显著性改变,在4 h内,银杏达莫与复方氯化钠配伍含量随时间延长有下降趋势;与复方氯化钠和葡萄糖氯化钠配伍后微粒完全符合药典规定,其余3种输液与银杏达莫配伍后,微粒均不符合标准.结论 银杏达莫最好与葡萄糖氯化钠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药典对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数量做出明确的规定 ,不溶性微粒≥ 10 um不得超过 2 0粒 .ml-1,≥ 2 5um不得超过 2粒 .ml-1。但对输液中加入其它药物引起的微粒变化未做规定。已有文献报道输液中加入西药针剂后的微粒变化。中草药注射液由于制备工艺特殊 ,成分复杂 ,受 p H值、贮存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澄明度较易发生变化 ,本文对 5种静脉用中草药注射液加入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的数量进行检测 ,现报道如下。1 仪器与试药1.1 仪器  ZWF- 4型注射液微粒分析仪 (天津市天河医疗仪器研制中心 ) ;净化工作台 (苏州净化仪器厂 )。1.2 试药 …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复方毛冬青注射液分别与0.9%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和小儿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3种输液配伍时的不溶性微粒及其pH值变化.方法不同剂量(4、6、8和10ml)的复方毛冬青注射液分别与100ml上述输液配伍,混合液的不溶性微粒利用微粒分析仪测定,以及其pH值利用pH/离子计仪测定.结果不同剂量复方毛冬青注射液与各输液混合其4个通道(≥25μm、≥10μm、≥5μm、≥2μm)的不溶性微粒均显著性增多(P<0.01),且其pH也有明显变化.结论复方毛冬青注射液与3种输液配伍的不溶性微粒不符合中国药典及英国药典的质量标准,应引起重视.建议在临床应用时可在其一次性输液器加装有效的终端滤器.  相似文献   

19.
灯盏花素与4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与4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室温下将注射用灯盏花素分别与5%、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于8h内的不同时间点观察其外观,测定其pH值、含量和不溶性微粒的变化。结果灯盏花素与4种输液配伍后8h内外观、pH值、含量和不溶性微粒均无明显改变。结论室温下灯盏花素与4种输液配伍后,0~8h内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20.
注射用灯盏花素与注射用转化糖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晖  钱斌  杨龙  李小军  李雪松 《中国药业》2013,22(10):17-18
目的考察注射用灯盏花素与注射用转化糖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稳定性并进行分析。方法观察并测定灯盏花素与转化糖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后室温放置6 h内的微粒、外观及pH,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室温放置6 h内的含量变化。结果与配伍0 h比较,配伍液放置6 h内的外观、色泽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pH略有变化,微粒不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配伍液中灯盏花乙素含量在6 h内保持在95%以上。结论注射用灯盏花素与注射用转化糖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不宜配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