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塑料包埋技术对骨髓穿刺干抽及混血而不能确诊的病例的诊断价值。方法:对骨髓穿刺干抽及混血而致诊断困难的病例,在同一部位换方向行骨髓活检,取材行塑料包埋法,改良的Giemsa染色及网状纤维染色,镜下观察诊断。结果:在161例行骨髓穿刺的病例中涂片确诊率为92%。发现干抽及混血病例13例,占8%。对此13例行骨髓活检塑料包埋技术,使其中12例得以确诊,使合并确诊率达到99%(160/161)。并查明了骨穿失败的病理学原因。结论:骨髓活检塑料包埋技术能克服骨髓穿刺干抽及混血的缺陷,二者相结合提高了血液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
十年来共作骨髓检查3040例,其中干抽病例有159例,同时进行骨髓穿吸和骨髓活检病例2804例,占92.24%.容易发生病理性干抽的疾病,按顺序为毛细胞白血病、何杰金氏病、转移癌、骨髓增生性疾病、恶性淋巴瘤;53.46%干抽病人因针尖周围被血液稀释,至少19例(12%)属于技术性干抽;干抽病人的主要临床诊断为转移癌、贫血、白血病.本文干抽分两大类:病理性干抽和技术性干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塑料包埋技术对骨髓穿刺干抽及混血而不能确诊的病例的诊断价值。方法:对骨髓穿刺干抽及混血而致诊断困难的病例,在同一部位地骨髓活检,取材行塑料包埋法,改良的Giemsa染色及网状纤维染色,镜下观察诊断。结果:在161地骨髓穿刺的病例中涂片确诊率为92%。发现干抽及混血例13例,占8%。对此13例 髓活检塑料包埋技术,使其中12例得以确诊,使合并确诊率达到99%。并查明了骨穿失败的病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引起骨髓细胞增生低下的原因。方法对82例骨髓涂片显示增生低下患者的同部位骨髓活检组织用石蜡包埋切片,做常规HE染色及网状蛋白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骨髓涂片显示增生低下而活检符合增生低下的仅40例(40/82);细胞增生旺盛22例(22/82);网状纤维增生11例(11/82);因干抽而穿刺失败5例(5/82);骨髓坏死4例(4/82)。结论骨髓涂片显示增生低下并非完全是骨髓增生不良所致,骨髓涂片与切片结合观察,可提高对骨髓细胞增生程度及血液病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骨髓活检     
1.骨髓活检的适应症在干抽时,必须作骨髓活检。在任何需作骨髓穿刺检查的病例,都可以作骨髓活检。骨髓活检不单可以协同涂片作出诊断,在下列疾病中还可以提供一些信息,供临床治疗时的参考: (1) 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涂片可能受外周血稀释的影响,活检组织切片中估计造血成分的数量较为正确,有些情况,造血成分在骨髓中分布不均  相似文献   

6.
骨髓坏死在临床上较少见 ,其主要是由白血病、肿瘤等引起 ,主要临床表现为骨痛和发热。骨髓穿刺和活检呈典型的坏死现象。现将遇到的 2例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 1,男 ,4 0岁 ,因腹痛 6个月 ,呕血半个月 ,牙龈出血 3天入院。体检 :体温 38 5℃ ,血压 115 / 90mmHg,呼吸 19次 /min ,贫血貌 ,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心肺 (- ) ,腹部无包块 ,肝脾不大 ,髂骨压疼明显。实验室检查 :Hb5 0g/L ,WBC15 8× 10 9/L ,中性 0 6 3,淋巴 0 35 ,单核0 0 2 ,PLT 2 4× 10 9/L ,骨髓穿刺一次干抽 ,一次有核细胞明显活跃 ,大部分溶解 ,背景成粉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液病骨髓液涂片与骨髓活检在血液系统疾病诊断治疗中,各自独立应用和两者联合应用于临床的意义。方法:收集我院从1989年2月至2008年12月所做的骨髓穿刺液涂片和骨髓活检结果,共计3658例,并回顾性地将涂片与活检两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3658例中,骨髓穿刺液涂片不能诊断168例,占总例数4.59%,其中骨髓干抽69例,占总例数1.89%,骨髓穿刺稀释99例,占总例数2.71%;骨髓活检不能诊断的46例,占总例数1.26%;骨髓液涂片与骨髓活检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确诊3444例,占总例数94.15%。骨髓穿刺液涂片诊断率和骨髓活检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依据骨髓液涂片或骨髓活检诊断血液系统疾病易漏诊或误诊,只有将骨髓穿刺液涂片检查,密切结合骨髓活检才能获得较为正确的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8.
4052例次骨髓穿刺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从 1986年至 2 0 0 0年共进行 4 0 5 2例次骨髓穿刺技术操作 ,现将穿刺的经验与教训分析如下。1 病例选择全部患者均系我院血液科门诊及住院患者 ,其中男 1982例次 ,女 2 0 70例次 ,年龄 1岁 72岁 ,平均 35 .5岁。门诊患者2 0 8例次 ,住院患者 384 4例次 ;髂后穿刺 32 0 0例次 ,髂前穿刺 4 85例次 ,胸骨穿刺 36 7例次。穿刺成功 386 8例次 ,干抽82例次 ,稀释 10 2例次。2 临床分析2 .1 病因分析 见表 1。表 1  3 868例次成功穿刺中各种疾病所占比例病名病例数所占比例 (% )急性白血病 1 2 2 5 31 .7缺铁性贫血 70 1 1 8.1巨幼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组织印片在骨穿干抽时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通过观察比较50例骨髓活检组织印片,其中30例印片同时与骨髓细胞形态学及分类计数检查,骨髓组织切片比较;20例骨髓干抽患者,骨髓活检组织印片与组织切片的比较。结果①骨髓组织印片与骨髓细胞学、骨髓组织切片的最后诊断完全符合。②骨穿干抽患者骨髓组织印片与切片比较,最后诊断基本符合。结论印片在骨髓干抽时,作为观察细胞形态及分类计数的补救措施,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讨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骨髓活检和染色体联合检查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对初诊MDS的89例患者同时进行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骨髓活检和染色体检查,分析四项联检对MDS的诊断价值。结果 46例患者外周血出现幼稚粒细胞、37例出现幼稚红细胞;骨髓涂片三系病态造血分别为:髓系76例(85%)、红系67例(75%)和巨核系35例(39%);骨髓活检对骨髓增生程度的判断优于骨髓涂片(P<0.05);骨髓活检中出现幼稚前体细胞异位(ALIP)27例(30%),CD3+4>5%28例(31%),巨核系病态造血检出率骨髓活检高于骨髓涂片(P<0.05);合并网状纤维增生18例(20%),染色体异常35例(39%)。外周血+骨髓涂片检查诊断MDS的阳性符合率为88%,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骨髓活检诊断阳性符合率为93%,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骨髓活检+染色体检查诊断阳性符合率为95%。但3种联检方法的诊断阳性符合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种检查技术联合应用理论上能互相弥补、互相辅助,提高对MDS诊断的准确性,但统计学显示意义不大,今后应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11.
塑料包埋制片技术在510例骨髓活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塑料包埋制片技术在骨髓活检中的应用 .[方法 ]应用塑料包埋制片技术给 5 10例血液病病人进行了骨髓活检标本检查 .[结果 ]骨髓塑料包埋切片检查时细胞缩小很少 ,细胞浆及细胞核结构清晰 ,可辨认各种造血细胞及其分化成熟阶段 ,95 %明确了诊断 .[结论 ]塑料包埋制片法可提高骨髓活检的病理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2.
彭碧  刘利华  冯建军  陈泓州 《海南医学》2012,23(16):108-110
目的观察血液学异常的糖尿病患者的骨髓象特征,探讨其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血液学异常的3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骨髓穿刺,并对骨髓象进行分析。结果 30例糖尿病患者中骨髓诊断为粒系核左移伴继发性贫血17例(56.7%),缺铁性贫血3例(10.0%),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1例(3.3%),溶血性贫血1例(3.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6.6%),白血病4例(3.3%),多发性骨髓瘤1例(3.3%),干抽1例(3.3%)。结论通过骨髓检查有助于了解2型糖尿病合并血液学异常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帮助临床医生及时准确地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3.
自体红骨髓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实验观察自体红骨髓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形态变化过程 .[方法 ]将自体新鲜红骨髓移植于 2 6例中国家兔膝关节股骨髌面制作的 3 0mm× 6 0mm全层关节软骨缺损区 ,通过肉眼、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和图像分析等方法 ,观察不同时期修复组织的形态变化 .[结果 ]于术后第4周 ,自体新鲜红骨髓移植组修复组织细胞的形态、分布及排列接近正常软骨组织 ,其修复组织中单个细胞面积达到正常水平 .[结论 ]自体新鲜红骨髓具有良好的成软骨能力 ,成软骨的过程分为肉芽组织形成期、前软骨期和成熟软骨期 3个阶段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自体红骨髓 骨膜碎片复合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形态学变化 .[方法 ]将自体红骨髓和骨膜碎片复合移植到 2 0例家兔膝关节股骨髌面上制作的 3 0mm× 6 0mm全层关节软骨缺损区 ,通过肉眼、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和图像分析等方法 ,观察不同时期缺损区修复组织的形态学变化 .[结果 ]术后第 4周缺损区修复组织细胞形态、分布及排列接近周围正常软骨组织 ,修复组织中单个软骨细胞平均面积达到正常水平 .[结论 ]自体红骨髓 骨膜碎片复合移植组织具有良好的成软骨能力 .  相似文献   

15.
对我院1994~1996年经临床、外周血象,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确诊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32例患者资料,进行了研究观察.外周血和骨髓涂片根据法美英协作组(FAB)分型标准,骨髓活检采用塑料包埋半薄切片.结果:组织病理形态分类对以涂片为基础的FAB分型是很好的补充.两者相结合是诊断MDS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背景 ]探讨小儿行胸骨骨髓穿刺时用头皮针代替传统骨髓穿刺针的优点 .[病例报告 ]用头皮针从 36例小儿胸骨中获取骨髓液 .[讨论 ]用头皮针行小儿胸骨骨髓穿刺的方法简单、安全、成功率高 .  相似文献   

17.
龚小平  袁丹聃  邹斌 《当代医学》2021,27(13):27-29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检验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骨髓侵犯情况的准确性评价。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疑似NHL患者120例,以骨髓活检结果作为金标准,判断以骨髓细胞形态检验评定NHL骨髓侵犯情况的准确性。结果骨髓活检检测显示,120例患者NHL骨髓侵犯阳性38例,阴性82例,阳性预测率为81.48%(22/27),阴性预测率为82.79%(77/93),骨髓细胞形态检验的灵敏度为57.89(22/38),特异度为93.90%(77/82),其中检测侵袭性NHL骨髓侵犯的灵敏度为75.00%(12/16),特异度为91.30%(21/23),惰性NHL骨髓侵犯的灵敏度为54.55%(12/22),特异度为98.31%(58/59)。结论骨髓细胞形态检验法诊断NHL骨髓侵犯,准确率较高,可用于骨髓活检的补充,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在复合肌肉瓣修复长段骨缺损过程中,β型转化生长因子(TGFβ)在骨组织细胞中的表达强度.[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用磨钻造成左桡骨中段1/3处直径为20mm的骨缺损,用骨蜡封闭骨髓腔,取髂骨骨松质、骨髓和桡骨处的肱肌瓣联合移植于骨缺损处,作为实验组,右侧用同样方法制成同样大小的骨缺损,仅将肱肌瓣移植于骨缺损处,任自然生长,作为对照组.分别在术后3d及1,2,4,6,8,10周处死动物,取材,固定,切片进行HE染色及TGFβ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在术后3d时实验组白兔骨缺损组织细胞中的TGFβ表达呈弱阳性,1周时呈阳性,2周时呈强阳性,4~6周时呈弱阳性,8~10周时呈阴性;对照组的TGFβ表达在术后2周时呈阳性,1,4周时呈弱阳性.[结论]TGFβ是骨缺损修复中的重要因子,而复合肌肉瓣修复是治疗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骨髓检查在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远处转移中的早期诊断价值,为进一步确定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患儿骨髓检查的时机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4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经临床或病理诊断明确且临床资料完整的91例RB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91例进行骨髓常规检查,70例患儿同时进行了骨髓活检。其中,男性48例(52.7%),女性43例(47.3%),患儿年龄2~76个月,平均年龄25.1个月(双眼16.3个月,单眼29.0个月)。在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的91例患儿中,16例做单部位骨髓穿刺,余75例患儿均做胸骨和右髂后上棘两部位穿刺。仅8例患儿骨髓涂片幼稚淋巴细胞比例≥5%,仅1例眼外期患儿经骨髓活检证实骨髓转移,余7例患儿骨髓活检阴性。8例骨髓幼稚细胞比例≥5%的患儿随访至2016年4月25日,随访时间29~54个月,存活6例,死亡1例,失访1例。结论 眼内期D和E期RB早期骨髓转移发生率极低,骨髓检查可不作为常规检查。但当临床分期不明确,可疑眼外期RB或眼内期RB存在影像学检查高危因素时,应完善骨髓常规和骨髓活检以协助诊断,另外,RB患儿发病时年龄小,骨髓增生活跃,骨髓结果受影响较多,故不能作为确诊检查,需行骨髓活检进一步明确幼稚细胞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