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湖北巴戟天是否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模型小鼠具有抗衰老作用。方法:60只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维生素E(VitE)阳性对照组(100 mg·kg-1·d-1)和湖北巴戟天醇提物低、中、高3个剂量组(15,30,45 mg·kg-1·d-1)。除正常组颈背部皮下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150 mg·kg-1·d-1)建立衰老模型,为期60 d。统计各组小鼠在跳台和Morris水迷宫实验中错误次数或穿越次数,计算各组小鼠的脏器指数,测量血清及脑组织中SOD、CAT、GSH-Px活力和MDA含量,并测定各组小鼠脑细胞凋亡指数。结果:湖北巴戟天醇提物3个剂量组均能减少跳台错误次数(P<0.05或P<0.01),增加水迷宫穿越次数(P<0.05或P<0.01);升高小鼠血清及脑组织中SOD、CAT、GSH-Px活力(P<0.01),降低MDA含量(P<0.05);提高衰老小鼠脑、胸腺、脾脏和睾丸及附睾指数(P<0.05或P<0.01),减少细胞凋亡(P<0.01),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湖北巴戟天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模型小鼠具有较好的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川芎嗪(TMPZ)联用亚剂量环孢素A(CsA)对同种异体小鼠皮肤移植的抗排斥反应作用。方法:将BALB/c小鼠作为供体,C57BL/6小鼠作为受体,行背-背皮肤移植术。随机分为模型组、TMPZ组(50 mg·kg-1)、CsA组(10 mg·kg-1)、TMPZ+亚剂量CsA组(TMPZ 50 mg·kg-1+CsA 5 mg·kg-1)、假手术组,腹腔注射给药10 d。观察受体鼠移植皮片的存活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白介素-2(IL-2)、IL-4、IL-10、γ-干扰素(IFN-γ)含量,流式细胞术分析脾脏CD4+、CD25+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结果:各给药组小鼠移植皮片的存活天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TMPZ+CsA组的移植皮片存活天数比TMPZ组或CsA组均有显著延长(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TMPZ+CsA组以及TMPZ单用组均可明显减少血浆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的表达(P<0.01),明显增高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的表达(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均可明显增高脾脏CD4+ CD25+T淋巴细胞的比例(P<0.05或P<0.01)。结论:TMPZ具有抑制同种异体小鼠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效果,与CsA联合应用可能具有协同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Th1/Th2细胞因子、刺激CD4+、CD25+T淋巴细胞的表达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氧化应激小鼠焦虑样行为的改善作用及对其体内氧化应激因子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给药组,给予小鼠L-丁硫氨酸-亚砜亚胺(BSO)造模后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白藜芦醇(10,20,40,80 mg·kg-1),采用明暗箱行为学实验观察药物对小鼠焦虑样行为的影响,通过检测小鼠杏仁核及海马中氧化应激相关因子SOD及MDA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杏仁核以及海马中NADPH氧化酶亚基gp91phox的表达变化来研究白藜芦醇抗焦虑作用与氧化应激的关系。结果:行为学实验结果显示,给予白藜芦醇(80 mg·kg-1)48 h后能明显改善BSO引起的焦虑样行为,主要表现在明暗箱实验中小鼠穿梭明暗箱次数增多(P<0.05)以及停留在明箱中时间比变大(P<0.01),给予白藜芦醇(40,80 mg·kg-1)小鼠杏仁核(P<0.01,P<0.01)及海马中SOD活力明显增加(P<0.05,P<0.01),此外给予白藜芦醇(40,80 mg·kg-1)小鼠杏仁核(P<0.01,P<0.01)及海马中(P<0.05,P<0.01)MAD含量明显减少。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给予白藜芦醇(20,40,80 mg·kg-1)能明显降低BSO引起的杏仁核gp91phox表达增加(P<0.05,P<0.01,P<0.01),同时给予白藜芦醇(20,40,80 mg·kg-1)能明显降低海马中gp91phox表达(P<0.05,P<0.01,P<0.01)。结论:白藜芦醇能逆转氧化应激引起的小鼠焦虑样行为,其机制可能和其改善小鼠体内氧化应激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美托洛尔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美托洛尔组和美托洛尔联合银杏叶提取物组,美托洛尔组口服给予美托洛尔40 mg·kg-1,美托洛尔联合银杏叶提取物组口服给予银杏叶片28.8 mg·kg-1(按黄酮醇苷量)和美托洛尔40 mg·kg-1。给药后2,5,10,20,40,60,90,120,240,360,480,720 min股动脉采血,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美托洛尔及代谢物血药浓度。结果:美托洛尔组联合灌胃给予银杏叶提取物与美托洛尔后,美托洛尔Ka和AUC0-t显著降低(P<0.05),tmax显著增加(P<0.05),美托洛尔代谢产物O-去甲基美托洛尔和α-羟基化美托洛尔AUC0-t显著增加(P<0.05),而CL显著减小(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够显著降低美托洛尔的血药浓度,抑制其代谢物O-去甲基美托洛尔和α-羟基化美托洛尔的清除。  相似文献   

5.
王琳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36(16):1385-1387
目的: 研究二氢杨梅素对衰老模型小鼠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二氢杨梅素(250,500,1 000 mg·kg-1)给药组,皮下注射5% D-半乳糖,注射量为25 mL·kg-1,每天1次,连续42 d复制小鼠衰老模型。造模同时给药,各组小鼠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二氢杨梅素,连续42 d。末次给药后2 h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进行测定,然后测定小鼠脑组织丙二醛(MDA)、脂褐素(LF)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学习记忆能力出现显著下降(P<0.01),MDA、LF水平显著升高(P<0.01),SOD和GSH活性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给予二氢杨梅素后,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提高(P<0.01),MDA、LF水平显著降低(P<0.01),SOD和GSH活性显著升高(P<0.01)。结论: 二氢杨梅素能够有效提高机体的抗衰老能力,其机制可能是与二氢杨梅素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川芎嗪对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纤维化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LPS模型组、LPS+川芎嗪(50,100,200 mg·kg-1)组。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变。Masson染色分析肺纤维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tTNF-α)和IL-18水平。蛋白印记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 Ⅰ),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 Ⅲ),PI3K,P-PI3K,AKT,P-AKT,mTOR和P-mTOR的蛋白水平。结果:LPS模型组大鼠肺组织湿/干重之比高于对照组(P<0.01)。与LPS模型组相比,LPS+川芎嗪(100,200 mg·kg-1)组大鼠肺组织湿/干重之比降低(P<0.01)。川芎嗪处理可改善LPS模型组大鼠肺组织病变及纤维化。LPS模型组大鼠α-SMA,TGF-β1,collagen type Ⅰ和collagen type Ⅲ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与LPS模型组相比,LPS+川芎嗪(50,100,200 mg·kg-1)组大鼠α-SMA、TGF-β1、collagen type Ⅰ和collagen type Ⅲ表达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LPS模型组大鼠IL-6、IL-1β、IL-18和TNF-α水平升高(P<0.01)。LPS+川芎嗪(50,100,200 mg·kg-1)组大鼠IL-6、IL-1β、IL-18和TNF-α水平低于LPS模型组(P<0.01)。LPS模型组大鼠P-PI3K/PI3K,P-AKT/AKT和P-mTOR/mTOR比值高于对照组(P<0.01)。与LPS模型组相比,LPS+川芎嗪(50,100,200 mg·kg-1)组大鼠P-PI3K/PI3K,P-AKT/AKT和P-mTOR/mTOR比值下降(P<0.01)。结论:川芎嗪可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活化减轻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纤维化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当归水溶性低分子质量部分抗炎作用的研究。方法:首先取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氢化可的松2 mg·kg-1组和当归水溶性低分子质量部分0.18 g·kg-1、0.09 g·kg-1组。按1 mg·kg-1脂多糖(LPS)腹腔注射制作炎症模型,ELISA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比较各组给药前后TNF-α和IL-6的差异。然后取40只KM小鼠随机分为4组进行二甲苯致小白鼠耳肿胀试验,比较各组耳肿胀度。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当归水溶性低分子质量部分组TNF-α、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当归水溶性低分子质量部分可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白鼠耳肿胀(P<0.01)。结论:当归水溶性低分子质量部分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8.
雷蕾  胡厚祥  冯杰  雷燕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9,39(13):1327-1331,1341
目的:探究牡荆素(Vitexin)对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Balb/c新生乳鼠腹腔注射柯萨奇病毒B3(Coxsackie virus B3,CVB3)建立大鼠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分别设置正常未感染组(对照组)、感染CVB3组(模型组)、CVB3+Vitexin(10 mg·kg-1)组[简称Vitexin(10 mg·kg-1)组]、CVB3+Vitexin(20 mg·kg-1)组[简称Vitexin(20 mg·kg-1)组]和CVB3+Vitexin(50 mg·kg-1)组[简称Vitexin(50 mg·kg-1)组],连续腹腔注射给药1周。HE染色观察心肌细胞损伤水平,TUNEL染色检测肿瘤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心肌炎标记分子和心肌损伤标记物。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肿瘤凋亡及其下游靶基因等相关分子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受损严重,炎症因子、心肌损伤标志物及细胞凋亡因子显著升高(P<0.05),TGF-β1及TNF-α蛋白活性显著升高(P<0.05)。相较于模型组,Vitexin处理组心肌细胞形态正常,心肌纤维排列整齐;细胞凋亡显著减少;Vitexin处理组心肌炎症因子、心肌损伤标志物及细胞凋亡因子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TGF-β1及TNF-α蛋白活性显著降低(P<0.05);并且Vitexin高剂量优于低剂量组。结论:Vitexin可以减少细胞凋亡,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来保护心肌炎症细胞受到CVB3病毒诱导的损伤;Vitexin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及TNF-α蛋白活性来发挥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人免疫球蛋白对毛细支气管炎重症患儿临床疗效及血清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某院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重症患儿267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n=89)、干扰素组(B组,n=89)、观察组(C组,n=89),A组给予吸氧、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等常规治疗;B组在A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2.0 μg·kg-1,2次/天,疗程7 d;C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静滴人免疫球蛋白400 mg·kg-1·d-1,连续使用5 d。统计并比较3组患儿咳嗽、喘憋、呼吸啰音等症状消失时间和疗效指标评分,同时观察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药物治疗后,C组患者临床疗效指标得到明显改善,临床总有效率达91.01%,明显高于A组(66.29%)、B组(71.91%),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组患儿血清细胞因子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与A、B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3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联合静滴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毛细支气管炎可显著减轻临床症状,缩短症状消失时间,临床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用于脊柱手术控制性降压(controlled hypotension,CH)的安全性及对脑氧摄取率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右美托咪定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于全麻下行椎间盘切除椎体融合手术,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硝酸甘油组(N组),每组20例。2组患者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方法,手术开始前10 min实施控制性降压。D组给予DEX负荷剂量1.0 μg·kg-1泵注10 min,然后以0.2~0.6 μg·kg-1·h-1维持;N组给予硝酸甘油20 μg·kg-1泵注10 min,然后以0~3 μg·kg-1·min维持;目标使平均动脉压(MAP)较术前基础值下降20%~25%。记录2组患者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MAP、HR),并于不同时点抽取2组患者颈内静脉球部血及桡动脉血计算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差(Da-jvO2)及脑氧摄取率(CERO2);采集2组患者不同时点颈静脉血行炎症因子(IL-6、TLR4、TNF-α)测定。结果:2组控制性降压15 min时的MAP低于基础值,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D组在控制性降压15 min及停止控制性降压15 min时的HR较其基础值和N组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D组切皮后、关键步骤及手术结束即刻Da-jvO2和CER02均低于N组(P<0.05);两组中TNF-α、TLR4均从T2时间点开始升高,在T6时点升至最高点,T7时点开始下降,T3、T4、T6、T7时间点与同组T1时间点比较升高且有显著性P<0.05);2组中IL-6从T2时间点开始升高,在T7时间点升至最高点,T3、T4、T6、T7与同组T1时间点比较升高且有显著性(P<0.05),D组在T4、T6、T7各时间点的IL-6、TLR4和TNF-α的含量均低于N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POCD例数低于N组。结论:DEX用于脊柱手术控制性降压是安全有效的,患者降压期间血流动力学平稳,心率平行降低,较硝酸甘油组效果更为理想。DEX控制性降压可降低患者血浆中TLR4、IL-6、TNF-α的表达,降低炎症反应。DEX控制性降压可降低患者脑氧摄取率,降低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由此可推断DEX可能通过降低炎症反应而降低POCD的发生率,从而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拟评估伏立康唑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在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集76例以常规推荐剂量静脉滴注或口服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的血液标本共99份,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谷浓度。结果:测定伏立康唑谷浓度中位值为0.784 μg·mL-1(0.025~9.910 μg·mL-1),其中44例(44.4%)达到目标浓度范围(1~5.5 μg·mL-1),给药剂量与血药浓度之间缺乏相关性(r=0.252,P=0.315)。个体间和个体内血药浓度变异系数分别为97.0%和69.6%。患儿年龄分布2个月~14岁,年龄<6岁的患儿与年龄>6岁的患者相比,谷浓度要达到目标范围需要给予更高剂量的伏立康唑(6.1 mg·kg-1/次vs. 4.55 mg·kg-1/次,P<0.05)。谷浓度<1 μg·mL-1的患儿治疗失败率高于成功率(58.8%vs. 46.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0)。5名患儿治疗中监测谷浓度<1 μg·mL-1且疗效不佳,通过提高给药剂量使谷浓度达1 μg·mL-1以上,最终治疗有效。2例谷浓度≥ 5.5 μg·mL-1的患儿均出现肝功能异常。结论:采用常规推荐剂量给药部分儿童难以达到伏立康唑的目标浓度。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在个体间和个体内均有较大的差异。低龄儿童要达到有效的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往往需给予更高的用药剂量。开展伏立康唑药物浓度监测不仅可以保障患儿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可为合理制订我国儿童的伏立康唑初始治疗方案提供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阿魏酸(FA)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脑内炎症与胶质细胞活化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揭示阿魏酸对小鼠大脑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5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D模型组、FA低、中和高3个剂量组。采用脑定位向小鼠右侧海马CA1区注射1μL Aβ1-40建立AD模型,造模成功后第3天开始给药,阿魏酸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20.0、40.0、80.0mg·kg-1剂量灌胃,假手术与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用药时间为30 d。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剖取各组小鼠大脑,采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大脑皮层区GFAP的表达,用ELISA法测定脑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AD模型组小鼠大脑皮层区GFAP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增多(P<0.01),且大脑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1、P<0.01、P<0.01);与模型组相比,阿魏酸3个剂量组小鼠皮层区域GFAP阳性细胞表达均明显减少(P<0.01),且大脑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含量也相应地减少(P<0.01、P<0.01、P<0.01)。结论:阿魏酸可能是通过抑制Aβ1-40对神经细胞的毒性和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使得胶质细胞合成的炎性细胞因子含量减少,进而减轻痴呆大脑组织中炎症的形成,从而达到治疗或改善AD患者的临床症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对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长江航运总医院治疗的合并MS的NAFLD患者。患者分别接受非药物治疗(中等程度热量限制和中等量有氧运动)或吡格列酮(30 mg·d-1)联合非药物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后2组病例的TNF-α、IL-6、NAFLD/MS相关指标和疗效的差异,并分析TNF-α、IL-6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收集合并MS的HAFLD患者64例,每组各32例。非药物组治疗后6个月仅体重指数和空腹胰岛素显著性降低(P<0.05),吡格列酮联合非药物组治疗后TNF-α、IL-6水平及NAFLD/MS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非药物组(81.3% vs 21.9%)。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差值与HOMA-IR差值显著性正相关(分别为r=0.676,P<0.001;r=0.498,P<0.001);HOMA-IR差值与疗效级别亦呈显著性正相关(r=0.608,P<0.001)。结论:吡格列酮可有效降低合并MS的NAFLD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TNF-α、IL-6可能通过影响胰岛素敏感性参与病变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构建头孢曲松钠结石大鼠模型,探讨TRPV5(辣椒素受体-5)在结石模型组大鼠肾脏中和正常对照组大鼠肾脏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其表达量与头孢曲松钠应用时间的关系,为研究头孢曲松钠相关肾结石的发生机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120 mg·kg-1·d-1纯化水灌胃4周,B组、C组分别以120 mg·kg-1·d-1头孢曲松钠灌胃2周和4周;试剂盒检测各组血、尿生化指标;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结石结晶形成情况;采用免疫组化、双抗体夹心法分别定性、定量大鼠肾组织TRPV5的表达。结果:3组血钙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与A组、B组比较血肌酐明显升高[(96.29±21.81)μmol·L-1 vs(34.72±10.49)μmol·L-1、(59.98±20.45)μmol·L-1,P<0.05],C组尿钙浓度相比较A组明显升高[(0.72±0.25)mmol·L-1 vs(0.46±0.23)mmol·L-1,P<0.01],C组与A组、B组比较尿肌酐降低[(2 488.28±435.75)μmol·L-1 vs(3 463.57±221.76)μmol·L-1、(2 971.37±319.27)μmol·L-1,P<0.01]。光镜下C组可见有大量结石结晶形成。TRPV5在3组血液中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C组中TRPV5在肾脏中表达明显低于A组、B组[(217.79±48.31)ng·L-1 vs(395.66±74.69)ng·L-1、(343.08±74.08)ng·L-1,P<0.01]。结论:TRPV5在头孢曲松钠干预4周组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降低,表达量且与头孢曲松钠干预时间呈负相关,可能由于头孢曲松钠抑制了钙离子通道蛋白TRPV5在肾脏的表达,增加肾小管尿钙排泄从而参与了头孢曲松结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亚催眠剂量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老年患者胃镜检查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经患者知情同意 选择60名 65~80岁老年患者、ASA Ⅰ~Ⅲ级,体质量、身高均在正常范围。排除标准:无严重心肺疾患、无精神性疾病,男女不限,随机分为2组(n=30):P组为亚催眠剂量丙泊酚复合芬太尼清醒镇静试验组,C组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全麻对照组。常规监护患者SpO2、ECG、Bp,并对患者的镇静效果进行评分。结果:共有60例患者完成了该临床观察。P组30例患者都能达到良好的镇静状态完成胃镜检查,并能够维持警觉/镇静(OAA/S)评分3分;相对C组,患者丙泊酚用量及离开医院时间,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组患者生命体征相对P组对呼吸、循环抑制更为明显,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催眠剂量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老年患者胃镜检查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美金刚(Memantine)对慢性脑缺血老龄大鼠认知障碍及海马区神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2VO)建立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1只12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组(n=7)和干预组(3.75,7.5,15,30 mg·kg-1,n=6),对照组(n=5)只分离血管不做结扎处理。采用水迷宫评估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免疫荧光染色后对海马齿状回神经细胞增殖及CA1区凋亡细胞进行计数。结果:水迷宫实验显示:缺血组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明显受损,与对照组和干预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美金刚干预后大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得以改善(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缺血组大鼠新生神经细胞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齿状回新生神经细胞数量较对照组进一步增多(P<0.01);缺血组大鼠凋亡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美金刚干预后凋亡细胞数量较缺血组明显减少(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CA1区凋亡细胞数量与空间记忆功能呈负相关。结论:美金刚可通过促进海马神经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改善认知功能障碍,且不同的药物剂量作用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