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散剂金三甲散对肝硬化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采集80例肝硬化出现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抗病毒及保肝等基本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基本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金三甲散剂,连续口服1个月。观察2组血小板计数、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血清总蛋白、血凝常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胆红素值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显著(P0.01);对照组总胆红素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ALT及AST2组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总白蛋白值2组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PLT)提高有明显差异(P0.01);对照组PT无明显变化,血小板计数(PLT)下降。结论金三甲散对肝硬化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作用偏于改善肝脏微循环,降低门静脉高压,改善脾功能亢进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治疗对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揭阳市人民医院感染科治疗的82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P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变化、血常规及凝血指标变化、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谷ALT、AST、总胆红素(TBIL)、胆碱酯酶(CHE)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而白蛋白(ALB)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WBC、凝血酶原时间(P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4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0.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PE治疗后重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肝功能,抑制炎性反应,提高凝血功能,提升病情预后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清肝化瘀方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湿热瘀血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炎性指标、生化指标、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7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及低脂饮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清肝化瘀方,每日1剂,每日2次,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毒素、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PR)、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09%(37/44),高于对照组的65.12%(29/43),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下降(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CGRP、内毒素、IL-6、hs-CPR、TBIL、ALT、AST水平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肝化瘀方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湿热瘀血证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改善生化指标及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4.
活血退黄汤联合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莺飞 《河北中医》2010,32(5):664-665,695
目的观察活血退黄汤联合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采用常规基础疗法,对照组60例联合应用血浆置换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口服活血退黄汤。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肝功能主要指标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活血退黄汤联合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清肝化瘀法对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凝血机制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保肝退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肝化瘀法(方剂由茵陈、大黄、丹参、赤芍、郁金、栀子等组成,水煎口服)治疗。2组疗程均为30d,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疗效及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凝血酶原活动度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肝化瘀法治疗对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恢复肝功能,并对患者的凝血机制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加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48例慢性乙肝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甘利欣、促肝细胞生长素、补充人血白蛋白或血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茵陈蒿汤加味,疗程4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结果:两组治疗后ALT、TBIL、PTA的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6,(7):1410-1413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加减治疗人工肝治疗亚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60例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单双日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予以人工肝支持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茵陈蒿汤加减,监测两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的变化,记录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血清蛋白(ALB)、肌酐(Cr)、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凝血酶原时间(PT)等指标的变化,评定两组治疗效果,统计治疗不良反应。结果: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2两组治疗后ALT、AST、TBIL、DBIL、Cr均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ALB均上升,观察组上升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两组HBV DNA、PTA降低,PT缩短,观察组各指标变化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4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陈蒿汤加减联合人工肝治疗亚急性重型肝炎,可显著改善患者肝肾、凝血功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利湿化瘀方药退黄合剂治疗湿热瘀阻型肝细胞性黄疸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肝脏炎症指标(ALT、AST、GGT)、胆红素代谢指标(TBIL、DBIL、DBIL/TBIL)、凝血功能的检测结果和中医症状、体征的改善作用。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26例,两组均按统一诊断标准纳入病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均于治疗前1周开始直至疗程结束停用其他影响疗效判定的中药和西药,治疗组用退黄合剂口服,30m L/次,3次/d;对照组用茵栀黄颗粒,2袋/次,3次/d。疗程:两组均以4周为一个疗程。主要疗效指标:血清总胆红素(TBIL)及综合退黄效果评价。次要疗效指标:其他肝功能指标及中医证候评分。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和肾功能测定及心电图检查。并观察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24%(30/34)和76.92%(20/26),两组的愈显率分别为67.65%(23/34)和23.08%(6/26),其中治疗组黄疸症状明显改善,肝脏炎症指标ALT(P0.05)、AST(P0.05)、GGT(P0.05)以及胆红素代谢指标TBIL(P0.01)、DBIL(P0.01)、DBIL/TBIL(P0.05)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有效改善肝脏炎症指标和胆红素代谢指标,但治疗组更为明显,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退黄合剂对湿热瘀阻型肝细胞性黄疸有显著疗效,而且对肝脏炎症指标(ALT、AST、GGT)、胆红素代谢指标(TBIL、DBIL、DBIL/TBIL)、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指标也有明显改善作用,提示利湿化瘀法具有有效保护肝脏和降低黄疸,改善症状等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恢复期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恢复期的疗效。方法 将 5 4例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同时加用苦黄、丹参及当飞利肝宁 ,比较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及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降低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及凝血酶原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慢性重型肝炎恢复期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逍遥散合大黄?虫丸对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的原发性肝癌(PLC)患者气滞血瘀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肝癌气滞血瘀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肝癌患者TACE术后予对症治疗,观察组肝癌患者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逍遥散合大黄?虫丸进行治疗。经治疗1个月后复查肝功能、凝血功能、肿瘤指标及上腹部影像学检查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清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等肿瘤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等肝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功能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75.00%,获益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32.50%,获益率57.5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癌气滞血瘀型患者在经过TACE术后,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方逍遥散合大黄?虫丸具有更好的疗效,逍遥...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耳门、听会穴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神经性耳鸣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6例采用电针耳门、听会穴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普通针刺治疗,2组患者均每周治疗5次,15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随访3个月。结果治疗组,痊愈16例,占44%;显效9例,占25%;有效6例,占17%;无效5例,占14%;总有效率86%。对照组,痊愈9例,占25%;显效6例,占17%;有效8例,占22%;无效13例,占36%;总有效率64%。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耳门、听会穴治疗神经性耳鸣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针刺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腧穴特异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观察针刺胃经上的下合穴--呈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并探讨这3个下合穴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相对特异性。方法 64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4组,即A组(足三里+雷尼替丁)16例,B组(上巨虚+雷尼替丁)16例,C组(下巨虚+雷尼替丁)17例,D组(雷尼替丁)15例。结果 在十二指肠溃疡疼痛消失时间、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以及次要症状的改善方面,3个针刺组均优于雷尼替丁组;各针刺组相比,足三里的疗效又优于上巨虚和下巨虚,而上巨虚和下巨虚效果相似。结论 针刺胃经上的下合穴--足三里、上巨虚,对十二指肠疡均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这3个下合穴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方面存在相对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为观察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疗效。设治疗组43例,对照组37例。结果:临床症关均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HP转阴率,治疗组58.1%,对照组48.6%,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组对消退炎症,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则无明显改善;观察两组例对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生方面,虽有改善作用但无明显疗效。提示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HP阳性患者,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  相似文献   

14.
电针四神聪穴治疗失眠疗效及脑电地形图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四神聪穴对失眠症患者脑电地形图变化的影响。方法:将6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四神聪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甜梦胶囊治疗,15天为1个疗程,观察脑电地形图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脑电地形图及睡眠情况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刺四神聪穴不仅能够改善脑电地形图而且明显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中药复方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探讨中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P)的方法和疗效,将97例HP阳性患者分为中药组(33例)、西药组(32例)、结合组(32例),分别给予清胃冲剂合双黄连口服液,德诺合痢特灵,清胃冲剂合德诺、痢特灵治疗,疗程均为4W.结果3组疗效无显著差别(P>0.05);中医不同证型疗效比较显示,脾胃湿热型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16.
The 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current treatments for smoking cessation are relatively poor. More research is required to address the biological mechanisms underpinning nicotine withdrawal and drug treatments for smoking cessation. We assessed the neurocognitive effects of Remotiv® (Hypericum perforatum Special Extract ‐ Ze 117), Nicabate CQ Nicotine Replacement therapy (NRT) and combined NRT/HP during conditions of smoking abstinence in 20 regular smokers aged between 18 and 60 years over a period of 10 weeks during smoking cessation. A Spatial Working Memory (SWM) task was completed at baseline, 4 weeks prior to quitting, as well as at the completion of the study, following the 10 weeks of treatment. Brain activity was recorded during the completion of the SWM task using Steady‐State Probe Topography. Reaction time and accuracy on the SWM task were not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reatment groups at retest. Differences in SSVEP treatment profiles at retest are discussed, including stronger SSVEP Amplitude increase in posterior‐parietal regions for the HP and NRT groups and greater fronto‐central SSVEP Phase Advance in the HP group.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7.
胃乃安胶囊治疗HP阳性慢性糜烂性胃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国虹  邱筱影  陈其铭 《中成药》2001,23(7):497-499
目的:观察胃乃安胶囊治疗HP阳性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对HP的杀灭效果。方法:内镜确诊HP阳性的慢性糜烂性胃炎90例。治疗组50例口服乃安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饭前半时服。对照组40例口服复方氢氧化铝片,每次2片,每日3次,饭前半时服。两组病人均服药6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对照组有效率67.5%,两组对比,x^2=23.87,P<0.01,显著差异。HP阴转:治疗组58%,对照组27.5%,两组对比,x^2=8.37,P<0.01,显著差异。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胃乃安胶囊治疗HP阳性慢性糜烂性胃炎疗效较好,安全,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观察在基于气机论治运用四君子汤加减对脾胃虚弱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及抗Hp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门诊和住院部诊治的脾胃虚弱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 Hp阳性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抗Hp三联疗法加胃动力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中药四君子汤加减口服,分别在治疗前及6周后对2组的症状积分改善程度,临床疗效及Hp转阴率进行统计分析,同时观察电镜下食管黏膜细胞的变化。结果:在6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 55%)优于对照组(84. 44%)(P 0. 05); 2组的临床症状积分Sc值均明显降低(P 0. 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转阴41例(91. 11%,对照组37例(82. 22%),观察组的转阴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2组细胞间隙宽度变小,细胞间隙内单位面积桥粒数目增多(P 0. 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脾胃虚弱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抗Hp治疗时,结合使用中药四君子汤加减可明显提高疗效,提高Hp转阴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反流性食管炎疗效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7月-2010年3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部已确诊的289例RE患者,证实Hp感染,既往未行抗Hp治疗,HP阳性组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给予埃索美拉唑镁20mgBid(阳性治疗组);一组给予埃索美拉唑镁20ragBid+根除HP治疗,对于Hp阴性组给予埃索美拉唑镁20mgBid(阴性治疗组),总的疗程为8周,8周后所有病人均复查胃镜及HP检测。结果HP阴性组是206例,HP阳性组是83例(对照组30例,根除HP治疗组53例);根除治疗组中,其中8例未成功根除,HP根除率为96%,总的愈合率为80.27%,其中HP阳性对照组、HP阳性成功根除治疗组、HP阳性未成功根除治疗组、阴性对照组愈合率分别为76.7%、77.78%、和75%、81.55%,各组参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P〉O.05)。结论:我们的临床试验证明是否根除Hp治疗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愈合均不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对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9月—2008年12月在我院消化科住院及门诊治疗的56名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抑酸保护粘膜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抑酸保护粘膜治疗基础上行抗Hp治疗。观察腹痛缓解率、溃疡愈合率及1年后复发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D1和D3疼痛缓解率分别为43%和62.5%,与对照组的41.7%和61.2%无统计学差异(P>0.05);6周后复查胃镜溃疡愈合率,观察组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5%,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1年后复发率为9.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6%(P<0.05)。结论:抗HP治疗能够更好地促进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及防止十二指肠溃疡的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