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归芍药散由当归、芍药、川芎、白术、泽泻、茯苓六味药组成。该方始载于《金匮要略》主治“妇人怀娠,腹中痛”及“腹中诸疾痛”。其中芍药敛肝缓急止痛,当归川芎养血活血,白术、茯苓健脾益气,泽泻淡渗利湿,诸药共奏养血活血,健脾利湿,缓急止痛之功。举证如下。  相似文献   

2.
当归芍药散治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归芍药散载于《金匮要略》,主治“妇人怀娠,腹中?痛”及“腹中诸疾病。”由当归、芍药、川芎、白术、泽泻、茯苓六味药组成。其中芍药敛肝缓急止痛,归、芎养血活血,术、苓健脾益气,合泽泻淡渗利湿,诸药共奏养血活血,健脾利湿,缓急止痛之功。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3.
升阳益胃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方由黄芪、半夏、人参、炙甘草、白芍、防风、羌活、独活、陈皮、茯苓、泽泻、柴胡、白术、黄连、生姜、大枣组成。其中柴胡、防风、羌活、独活祛风升阳以燥湿,寓风为百病之长,治病先治风,风去病自安之意;白术、茯苓、半夏、陈皮益胃健脾以化湿,寓顾护后天之本,后天之本健运则湿自除,湿去而阳气升发之意,风药既对脾胃有鼓舞作用,又对湿邪有促进运化作用,使升散而不伤正;黄连清滞留之余热;  相似文献   

4.
升阳益胃汤系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果(字东垣)所创,出自《脾胃论》,是方升阳益胃,补气除湿,临床广泛用于由脾胃气虚不举或挟湿所致的泄泻、头痛、眩晕、感冒和妇人带下等病证,若辨证精确,疗效甚佳,兹就有关问题浅谈于后。本方由黄芪15克,人参12克,半夏、炙甘草各6克,独活、防风、羌活、柴胡、黄连各3克,茯苓、橘皮、泽泻、白芍、白术各9克,生姜3片,大枣3枚组成(原方是以散水煎,现直接作汤剂,故剂量作了调整)。方中用黄芪补中益气升阳为主;辅以人参、炙甘草、白术益气健脾,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佐以橘皮理气醒脾,白芍制肝和脾;更用少量羌活、独活、柴胡、防风协助主药升提下陷之阳气。同时用黄连、半夏制胃气上逆,恢复脾胃正常升降功能;茯苓,泽泻淡渗利湿,使湿去而脾安。总之,是方通过调益和升发等作  相似文献   

5.
半夏白术天麻汤运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苑丽 《河北中医》1997,19(2):41-42
半夏白术天麻汤运用举隅苑丽(河北省沧州市中医医院061001)以补脾胃著称的李东垣先生制定之半夏白术天麻汤,由半夏、白术、天麻、人参、黄芪、苍术、陈皮、茯苓、泽泻、干姜、黄柏、神曲、麦芽等13味药组成。原为太阴痰厥头痛而设,主治脾胃内伤、眼黑头眩、头...  相似文献   

6.
<正>三仁汤出自《温病条辨》,由杏仁、白蔻仁、薏苡仁、竹叶、厚朴、通草、滑石、半夏组成,为治疗湿温病的代表方剂。其中杏仁宣畅上焦肺气,使气化则湿化;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宣畅脾胃,转枢中焦,振复运化水湿之机;薏苡仁,利湿清热而健脾,疏导下焦,使湿热从小便而去。三仁分入三焦,使气机宣畅,湿去热清。方中滑石、通草、竹叶三药共为臣药,甘寒淡渗,利湿清热,疏导下焦,使湿有出路。半夏燥湿和胃,厚朴行气化湿,二药可使寒凉之  相似文献   

7.
逍遥散为肝郁脾虚、脾失健运而设,是调和肝脾的代表方。方由当归、芍药、柴朗、裁等、白术、燎姜。薄荷、炙甘草等8味药组成,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归、芍养血补肝,三药合用既补肝体,又助肝用,气血兼顾,肝脾并治;白术、获警健脾益气,利湿化油为辅,使运化有权,气血有源;生姜偎过,温胃和中,薄荷少许,助柴朗疏散肝经之热为佐;炙甘草益气补中,缓肝之急,调和诸药为使。诸药配伍,相得益彰,使肝郁得解,血虚得养,脾虚得健,服后令人心情愉悦、舒畅而得名。根据先哲经验,结合笔者多年临床实践,灵活加减,得心应手,收效甚佳,特…  相似文献   

8.
李东垣清暑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是由人参、黄芪、当归、苍术、白术、甘草、升麻、葛根、泽泻、麦冬、五味子、青皮、陈皮、黄柏、神曲等药物组成,具有益气生津、健脾利湿之功能。李氏认为,本汤证多由饮食劳倦、损伤脾胃、脾胃元气先虚、乘天暑而作,故以清燥之剂达到湿热去则脾运健、津液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正>李氏清暑益气汤出自《脾胃论》,由黄芪、苍术、白术、升麻、葛根、人参、麦冬、五味子、泽泻、当归、黄柏、陈皮、青皮、神曲、炙甘草组成,具有益气生津、健脾利湿之功效,东垣将其用于“时当长夏,湿热大胜,蒸蒸而炽,人感之多四肢困倦,精神短少,懒于动作,胸满气促,肢节沉疼……”之湿困脾胃、气阴两伤证。  相似文献   

10.
伍炳彩应用当归芍药散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归芍药散见于《金匮要略》的《妇人妊娠病篇》和《妇人杂病篇》,由当归、芍药、川芎、泽泻、茯苓、白术组成,具有调和肝脾、活血利湿之效.其肝脾同治,但以治肝为主;气血同治,但以治血为主,临床广泛应用于多种妇科疾病和内科杂病.《药鉴》谓:“病无常形,医无常方,药无常品,惟在人之善学善用耳.”如何灵活地运用本方,伍炳彩教授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我曾于3年前在本刊写过一篇拙作《(诗经)中的采药章句撷释》,然因当时率尔操觚,挂漏堪虞,爰特续写此文,补牢意耳。 《魏风·汾沮洳》中有下列几句:“彼汾一曲,言采其。彼其之子,美如玉。”意思是“到那汾河湾上来,我要把那泽泻采。那个人儿真俊美,美得好像玉一块。”“”xu是“泽泻”。 这泽泻是一味要药,《神农本草经》中说,“泽泻味甘寒,主风寒湿乳难,消水,养五藏,益气力,肥健。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季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一名芒芋,一名泻,生池泽……” 《本草从新》中说:“泽泻甘咸微寒,入膀胱利小便,泻肾经…  相似文献   

12.
半夏白术天麻汤的辨证运用刘嗣佐(浙江省宁波白鹤卫生院,315040)半夏白术天麻汤,临床上常用于痰浊引起的头痛、眩晕等症。其方出有二,出自《脾胃论》卷下方的有半夏、白术、天麻、苍术、茯苓、黄芪、人参、泽泻、焦神曲、陈皮、麦芽、黄柏、干姜组成,以治湿痰...  相似文献   

13.
五苓散系《伤寒论》之重要方剂,本方为治疗表邪不解,水饮内停,气化不行,小便不利所设,方中重用气味甘寒之泽泻为君药,直达膀胱,渗湿利水,臣以茯苓、猎苓之淡渗,增强利水蠲饮之功,佐以白术健脾以助运化水湿之力,更佐桂枝,一则外解太阳之表,一则温化膀胱之气,五药合用,则水行气化,表解脾健,而蓄水停饮之证可除。  相似文献   

14.
1 健脾利湿降脂脾的运化功能是影响脂质代谢的关键,用健脾利湿降月旨药,可化精微为气血,化水湿为津液,升清降浊,清浊分明,各归其所,防浊脂混于血中以达到血脉通、气血充、脏腑畅,脂质代谢完善,痰浊自然消失.高脂血症之本则在于脾气虚弱,亦即贯穿于高脂血症的各个病变阶段的基本病机,脾失健运,分清泌浊功能失职,水谷精微化生障碍,所致之湿浊之邪混入营血,周流全身.《温病条辨》有论:"中焦与脾合者,脾主湿土之质,为受湿之区,故中焦湿证最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方剂配伍的核心药物及其关系,以期揭示其配伍规律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整理现代方剂文献资料,共搜集高脂血症方剂388首,采用统计方法进行研究分析。结果:使用频率在1.5%以上的高频中药为山楂、茯苓、泽泻、白术、陈皮、半夏、黄芪、生大黄、丹参、水蛭、川芎、决明子等药物为主。高频药组为山楂+泽泻、山楂+泽泻+丹参、山楂+泽泻+丹参+何首乌、山楂+泽泻+丹参+决明子+何首乌等。高频药组多以健运脾胃、清化痰浊、活血化瘀、补益肝肾药为主。结论:高脂血症多表现为热结血瘀、痰瘀互结,高脂血症方剂以健运脾胃、清化痰浊、活血化瘀、补益肝肾为配伍特点,该结果对临床治疗高脂血症相关疾病的辨证用药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泄泻治验     
脾胃主受纳运化,小肠主分清别浊,大肠主传导排泄,其功能正常,则水谷自化,清浊分途,大便自调。若六淫外侵,饮食不节,恼怒伤肝,或房劳耗泄肾阳,脾失温煦,皆可导致脾胃不健,小肠受盛及大肠传导失常,清浊不分,混杂而下,则腹泻作矣。《医学三字经》说:“湿气胜,五泻成”。故化浊利湿,健运脾胃为治泄之大法。《万病回春》谓:“治须分利小便,健脾燥湿为主。”据不同病情,辨证用药。挟表者,佐以疏散,食滞者,佐从消导,热者佐以清凉,寒者佐以温中,虚者佐以培脾。若肾阳衰  相似文献   

17.
辛开苦降法在脾胃病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观今中医内科综合门诊,脾胃病甚多。多与饮食不节、嗜欲忧思、过食肥甘有关。调理脾胃为治疗脾胃之要则。辛开苦降法源于仲师的半夏泻心汤,主要是以调理脾胃寒热为主,治疗以寒热错杂之邪痞结于中焦之证,余以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乌梅丸在《伤寒论》方中最具有代表性,半夏泻心汤中,以半夏、干姜为辛味药组主升降,黄苓、黄莲为苦味药组以燥湿,人参、炙甘草、大枣为甘味药组以补益。近来不少学者根据“脾主运化”理论,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血液胃泌素测定、尿糖排泄试验、胰淀粉酶含量测定及胃肠运动功能和排空时间测定,与中医生理脾胃生理学中具有运化水谷、益气生血和统血功能相互吻合。脾与胃只有燥湿相济、升降相因、纳化有序,才能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用药方能效应桴鼓。现举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8.
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治脾胃气虚下陷诸症之良方。方中黄芪益气为君;人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为臣,共收补中益气之功;配以陈皮理气,当归补血,为佐药,升麻、柴胡升举下陷清阳,为补气方中的使药。可使气虚得补,气陷得升,脾胃和调,水谷精气生化有源,则诸症悉除。用于眼科亦然。1视瞻有色李某,男,34岁,工人。左眼视有异色阴影,视力呈低度下降半年。检查:左眼视力0.8,眼底:乳头(-),黄斑区光反射消失,盘状水肿,呈暗红色,可见黄白色点状渗出。全身状况:面色萎黄无华,头晕乏力,劳累…  相似文献   

19.
笔者10余年来潜心于乙肝的临床防治研究,探索其辨证施治规律,积累了一些经验,总结出乙肝中医辨治八法,滋简述于下,以供同道商榷。1健脾益气、化湿解毒法用于脾胃虚弱,运化失健,湿热之邪留恋不解之证.常见:胁助不适,易疲纳差,院腹胀满,气短懒言,便请,舌淡或胖,苔薄腻,脉细弱。常用药物: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生意未、茯苓、泽泻、木通、佩兰、砂仁、茵陈、虎杖、板蓝根、丹参、柴胡等。2健脾利湿、清热解毒法此法用于肿虚运化失职,湿郁化热,湿热邪毒羁留不去之证。常见:胁肋隐痛,日苦口粘,恶心,四肢因重,神疲乏力…  相似文献   

20.
泽泻汤出自《金匮要略》,用于治疗昏冒眩晕兼或饮停心下所引起多种痰饮病证。然泽泻汤原是由《黄帝内经》泽泻饮化简而来,故迟华基教授通过分析《黄帝内经》中泽泻饮的主治病机,发现泽泻、白术两药配伍能够有效治疗由湿热之邪困滞脾胃、中焦气机升降失常所引发的多种气血郁滞疾病。在治疗胸闷、胃脘痛、关节疼痛时常在主方基础上配伍泽泻汤,以助健脾利湿、畅达中焦,使湿热之邪从下焦而泄,通则不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