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生长期栽培及野生平贝母的总生物碱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药用植物平贝母中总生物碱的分布,为平贝母地上部分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平贝母生物碱组分的分离对比采用薄层色谱法;总生物碱含量测定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结果:平贝母不同生长部位的生物碱组分存在差别。平贝母栽培品地上部位在营养生长期、花期、果期总生物碱含量分别为地下部位的2.361,2.310,2.193倍,平贝母野生品地上部位在营养生长期、花期总生物碱含量分别为地下部位的1.870,1.496倍。结论:平贝母植株中总生物碱含量虽略有波动,且不同生长部位生物碱组分存在差别,但总体上平贝母地上茎叶的总生物碱含量高于地下鳞茎,存在进一步研究与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广西不同产地对叶百部中总生物碱的含量,为完善其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以对叶百部碱为对照品,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其总生物碱含量。结果:建立了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广西不同产地对叶百部药材总生物碱含量为6.5620.93 mg/g。结论:该法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具有简便、快速、灵敏的特点,可以作为其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不同产地浙贝母的基因序列及生物碱含量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道地药材形成的基因基础。方法:以AS和AS-1为引物对4个不同产地浙贝母的5S-rRNA基因间区进行了PCR扩增和测序,并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了它们的总生物碱含量及用柱前衍生化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其中2个单体生物碱的含量。结果:不同产地浙贝母的5S-rRNA基因间区具有相同的碱基序列,均为588bp;它们的总生物碱含量相当,气相色谱结果也表明,它们含有相同的单体生物碱,只是各单体生物碱的含量不同,结论:不同产地浙贝母的差异不是由碱基序列, 而是由小环境因素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半夏中总生物碱的含量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半夏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比较相互差异。方法:对半夏药材采用超声提取,依据酸性染料比色法的原理,在416nm波长下进行比色测定药材中总生物碱。结果:获得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和回收率(102.02%),RSD为2.38%。样品在5h内基本稳定(RSD为0.3235%)。结论:测定方法简单快速;不同产地半夏总生物碱含量有一定差异,但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5.
草乌中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研究草乌中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草乌生药进行测定。总生物碱的含量采用容量法和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容量法采用硫酸回滴法,以甲基红-溴甲酚绿为指示剂;酸性染料比色法采用溴甲酚绿法,检测波长416 nm。酯型总生物碱的含量采用异羟肟酸铁比色法测定。三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固定相为C18,流动相为乙腈:缓冲液(冰醋酸-三乙胺,pH6.25)=71:29,检测波长235 nm。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莱菔子中总生物碱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莱菔子中总生物碱含量。结果:酸性染料比色法显色的条件为pH4.2的缓冲液10mL,0.04%的溴甲酚绿溶液2.0mL,氯仿萃取4次,每次5mL,检测波长332nm。芥子碱硫氰酸盐在1.696~16.960ug.mL-1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99.75%,RSD为1.16%(n=6)。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续断生品及不同炮制品中总生物碱的含量变化,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续断中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续断生品及炮制品中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 与续断生品相比较,盐制续断中的总生物碱含量较高,而清炒续断与酒炙续断中总生物碱的含量相对较低.结论 不同炮制方法均能影响续断中总生物碱的含量变化,该研究可以为续断炮制机理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妇科洗剂中总生物碱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妇科洗剂总生物碱含量,并用正交实验筛选最优反应条件。结果: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的最佳条件为0.05%溴酚蓝染料用量1.5 mL,pH4.0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溶液用量7.5 mL,氯仿萃取2次,每次5 mL,检测波长为405 nm。在浓度范围为0.022 4~0.112 0 g·L-1内盐酸小檗碱对照品的吸光度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结论:此法灵敏度较好,准确度高,操作简便,能为妇科洗剂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自芥子中总生物碱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白芥子中总生物碱含量.结果:酸性染料比色法显色的条件为pH 4.2的缓冲液10 mL,0.04%的溴甲酚绿溶液2.0 mL,三氯甲烷萃取4次,每次5 mL,检测波长332 nm.芥子碱硫氰酸盐在1.696~16.960μg·mL-1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99.75%,RSD=1.16%(n=6).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0.
川贝母采收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不同采收期川贝母总生物碱含量,探讨适宜采收期.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在414 nm处测定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西贝素的浓度线性范围为1.644~9.864 μg/mL,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6.6%.结论:8月上旬川贝母果熟时总生物碱含量为最大值,且能采收到种子,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适宜采收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延胡索中总生物碱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延胡索中总生物碱含量。结果酸性染料比色法的显色条件为pH 4.4缓冲液12.0 mL,溴甲酚绿液3.0 mL,氯仿9mL萃取一次,振摇2 min,静置40 min。生物碱在1.33μg/mL~11.56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回收率平均值100.4%,,RSD=1.01%(n=6)。结论本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准确度好,重现性好,可用于测定延胡索总生物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活性成分总生物碱的含量为指标,评价中国川芎和日本川芎的质量。方法:通过优化总生物碱的提取方法、酸性染料条件和检测波长,建立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川芎总生物碱含量的方法;并从不同产地收集、测定了16份中国川芎和8份日本川芎样品中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中国川芎总生物碱的含量(0.511%,n=16)比日本川芎(0.331%,n=8)高5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国川芎根茎药材(0.524%,n=13)比日本川芎根茎药材(0.372%,n=6)高40.9%;中国川芎饮片(0.454%,n=3)比日本川芎饮片(0.211%,n=2)高115.2%。从四川彭州采集的中国川芎药材中总生物碱的含量(0.542%,n=3)比日本川芎(0.378%,n=4)高46.1%。结论:无论是根茎药材,还是加工成饮片,中国川芎中总生物碱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日本川芎。以总生物碱为指标,中国川芎的质量优于日本川芎。建立的酸性染料比色法可准确测定中国川芎和日本川芎根茎药材及饮片中总生物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麻黄及其炮制品中总生物碱含量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诠  刘成基 《中药材》1989,12(8):21-23
本文采用药典法、电位滴定法、直接滴定法及酸性染料比色法分别测定麻黄生品及炒黄、蜜炙2种炮制品中的总生物碱含量。结果表明,麻黄经炮制后生物碱含量降低,其中以炒黄降低最多,蜜炙法次之。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上述三种麻黄样品中总生物碱,具有简便、快速、重现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分析乌药醋制前后主要化学组分的变化。方法:以《中国药典》(2010版附录XD)"挥发油测定法"测定不同乌药挥发油含量,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乌药总黄酮含量、以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比较乌药醋制前后挥发油、总黄酮、总生物碱的含量变化。结果:乌药醋制后,除总生物碱含量增加外,挥发油、总黄酮含量都减少。结论:乌药去甲异波尔定的含量相比药典方法有所偏低,推测主要原因在总生物碱提取所用溶剂不同和萃取损耗导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麻黄汤中总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比较其与盐酸麻黄碱的体内含量变化。方法:大鼠口服灌入麻黄汤,于不同时间点眼眶取血,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血浆样品中总生物碱含量,通过3P97软件进行房室模型拟合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利用HPLC测定血浆样品中盐酸麻黄碱含量,比较二者在大鼠体内的含量变化。结果:总生物碱在4~144 mg·L-1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总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代谢过程符合一室模型,t1/2=339.88 min,tmax=265.86 min,AUC=326 631.38 min·mg·L-1;盐酸麻黄碱10 min入血,但在第6 h基本未能测出。结论:酸性染料比色法可用于麻黄汤中总生物碱的药代动力学分析,方法准确可靠。盐酸麻黄碱入血、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百合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以秋水仙碱为对照品,溴甲酚绿为酸性染料,在pH3.6缓冲溶液条件下,用氯仿萃取,于414nm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并测定了4个产区的百合中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秋水仙碱在120~200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0.0019C+0.0014(r=0.9997);秋水仙碱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8±1.59)%,RSD=1.57%(n=6)。结论:所建立的总生物碱测定方法简便、准确,为百合质量的控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无紫外吸收的贝母总生物碱定量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 建立无紫外吸收的贝母总生物碱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 以HPLC-ELSD(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的定量结果为依据,比较研究了贝母总生物碱的3种定量分析方法,即:两相滴定法,酸性染料比色法和非水滴定法。结果 对于总生物碱的应量分析,特别是当总生物碱中含有生物碱苷时,两相滴定法和酸性染料比色法的定量结果均偏低,只有非水滴定法的定量结果与实际值接近。结论 贝母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以非水滴定法为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维药白刺总生物碱在不同部位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酸碱提取法提取总碱,以硫酸阿托品为对照品,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白刺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西伯利亚白刺(Nitraria sibirica Pall.)总生物碱含量分别是:叶子0.570%、成熟果实0.022%、未成熟果实0.004%;唐古特白刺(Nitraria.tangutorum Bobr.)总生物碱含量分别是:叶中0.024%、成熟果实中0.021%、未成熟果实中0.019%。结论白刺叶总生物碱含量最高,成熟果实次之,而未成熟果实中生物碱含量最少。  相似文献   

19.
半夏总生物碱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测定半夏不同生长期总生物碱的含量 ,为确定合理的采收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氯仿提取 ,依据酸性染料比色法的原理 ,在 4 17nm波长下测定 ,并作方差分析。结果 :获得良好的线性关系 (r =0 9989)和回收率 ( 10 0 1% ) ,RSD为 2 3%。半夏不同生长期总生物碱含量差异显著 (F =12 789,P <0 0 1)。结论 :测定方法简单快速 ;半夏不同生长期总生物碱含量以全苗期最高 ,每株平均总生物碱产量以集中倒苗期最高 ,半夏最佳采收期以集中倒苗期为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细花百部进行显微鉴别研究以及总生物碱含量的测定,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显微鉴别法以及酸性染料比色法对细花百部进行实验。结果细花局部显微鉴别特征明显,总生物碱在0.002~0.012mg/m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显微特征稳定、可靠,可作为鉴别细花百部的参考依据,酸性染料比色法可以作为其含量测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