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临床指标和CT征象构建的列线图模型术前预测结直肠癌(CRC)患者微卫星不稳定状态(MS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搜集2016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经病理诊断为结直肠腺癌的347例患者的术前临床和CT检查资料。CT资料包括平扫及对比增强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图像。其中,276例为微卫星稳定状态(MSS),71例为MSI。按照7︰3的比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243例)和验证集(104例)。采用单因素分析(t检验、U检验或卡方检验)对两组之间年龄、性别、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等临床指标及CT征象[临床T分期、临床N分期、病变肠管的长度及最厚径、病变的部位、强化方式及各期相对CT值(CR=病变CT值/同层面腹主动脉或其分支的CT值)]的差异进行比较。随后,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预测CRC患者MSI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随后绘制模型的列线图。分别采用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DCA)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预测准确性和临床实用性。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PLT)水平、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病变部位、强化方式、四期图像上病灶的CR值在MSS组与MSI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T、SII、病变部位、强化方式和动脉期CR是CRC患者MSI状态的独立预测因子。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MSI预测效能: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5和0.783;校准曲线表明列线图模型的拟合优度良好;DCA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在预测CRC患者MSI状态时具有较高的临床净获益率。结论:基于临床-CT征象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作为术前检测CRC患者MSI状态的辅助工具,能够协助制定CRC患者的治疗策略和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结直肠癌(coloretal cancer,CRC)患者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及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检测结果与CRC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武警总医院肛肠病研究所2010-01至2016-04行CRC根治性手术治疗的475例的病历资料,将术前CEA及CA19-9检测结果与术后临床病理分期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研究其相关性.结果 475例中,术前血清CEA阳性198例(41.68%),CA19-9阳性109例(22.95%).CEA和CA19-9阳性率与CRC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梗阻、肿瘤位置、肿瘤大小、肿瘤类型均无相关性.CEA和CA19-9阳性率与CRC TNM分期、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癌结节、脉管浸润有相关性(P<0.05),且CRC患者中CEA和CA19-9阳性率均与肿瘤TNM分期和肿瘤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结论 术前CEA和CA19-9的血清学检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预判CRC临床及病理分期的作用,从而为临床上CRC患者后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硫氧还蛋白(TRX)、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对结直肠癌(CRC)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7例CR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n=55)与未复发组(n=32)。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TRX、TXNIP表达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RC复发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患者癌组织中TRX、TXNIP水平对CRC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复发组肿瘤临床病理(TNM)分期Ⅲ期比例、分化程度低分化比例、淋巴结转移比例、TRX均高于未复发组,TXNIP低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Ⅲ期、分化程度高分化、淋巴结转移、TRX高表达、TXNIP低表达是CRC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RX、TXNIP联合预测CRC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7,高于TRX、TXNIP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X、TX...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 .pylori)感染与hMLH1和APC突变及甲基化异常的关系。方法 采用改良的Giemsa染色和PCR方法检测H .pylori;采用二维DNA电泳、DGGE电泳和DNA测序技术检测hMLH1和APC突变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hMLH1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 ;采用以PCR为基础的方法检测微卫星DNA不稳 (MSI)。结果  6 8例胃癌中检出hMLH1基因突变 3例 ,突变率为 4 4 %。APC基因突变 15例 ,突变率为 2 2 1%。hMLH1突变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和临床病理分期无显著相关。APC突变率在肠型胃癌显著高于弥漫型胃癌 (P <0 0 5 )。正常胃黏膜未见hMLH1高甲基化。 6 8例胃癌中检出hMLH1高甲基化 11例 ,占 16 2 % ,均为去甲基化和高甲基化并存。将MSI分为高频率MSI(MSI H ,≥ 2个位点 ) 8例、低频率MSI(MSI L ,仅为 1个位点 ) 9例和MSI阴性 (MSS) 5 1例三组 ,结果 3例hMLH1基因突变均发生于MSI H组 ,而MSI L和MSS组未见 ;APC突变均发生于MSI L和MSS组 ,而MSI H组未发现有APC突变者 ;MSI H组hMLH1高甲基化的检出率显著高于MSI L和MSS组 (P <0 0 1)。hMLH1和APC基因突变及hMLH1甲基化在H pylori阳性组和H pylori阴性组及CagA 组和CagA-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hMLH1突变和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中国人肝癌BRCA1基因D17S855位点的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及杂合性缺失(LOH),阐明BRCA1基因遗传不稳定性与肝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检测74例肝癌组织标本BRCA1基因D17S855位点的MSI、LOH及BRCA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74例肝癌D17S855位点MSI检出率为18.9%(14/74).MSI与临床TNM分期密切相关,但与分化程度无关.MSI检出率TNMⅠ Ⅱ期为31.6%(12/38),明显高于Ⅲ Ⅳ期的5.6%(1/18)(P<0.05).在74例样本中,LOH检出率为18.9%(14/74).LOH与肝癌分化程度无关.但LOH在Ⅰ Ⅱ期和Ⅲ Ⅳ期检出率分别是5.3%(2/38)和33.3%(12/36,P<0.05).74例肝癌BRCA1蛋白检出率是37.8%(28/74).TNMⅠ Ⅱ期的BRCA1蛋白阳性率为57.9%,明显高于TNMⅢ Ⅳ期的1 6.7%(P<0.05).结论 BRCA1基因MSI可能在中国人散发性肝癌早期阶段起作用,而LOH多发生于肝癌晚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建立结直肠癌(CRC)诊断模型,寻找CRC潜在的血清学标志物。方法 收集自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联勤保障部队960医院就诊的114例CRC初诊患者(CRC组)和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的血清标本,按照3∶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131例(CRC患者87例,健康者44例)与验证组43例(CRC患者27例,健康者16例),分别用于模型的建立和初步验证。应用弱阳离子交换磁珠(MB-WCX)进行血清中低丰度蛋白提取纯化,经MALDI-TOF MS筛选CRC组和健康组中差异蛋白峰;基于3种算法(遗传算法、监督神经网络算法和快速分类算法)建立诊断模型,选取差异最显著的两个蛋白峰做聚类分析,将验证组数据带入诊断模型验证其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效率。结果 CRC组与健康组蛋白指纹图谱存在明显差异,共筛选出9个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蛋白峰(曲线下面积>0.70),在CRC组表达上调7个,下调2个;其中,m/z 4645.32和m/z 5906.48差异最显著(P<0.01),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基于磁共振氢谱(1 H-MRS)和模式识别的代谢组学研究大肠癌(CRC)粪便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9.4T 1 H-MRS技术检测13例健康者和13例CRC患者的粪便上清代谢物,所得数据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PLS-DA)进行模式识别,确定CRC组和健康组的粪便差异代谢物,比较2种模式识别的判别能力.结果 CRC组和健康组粪便1H-MRS存在明显差异.CRC组中的短链脂肪酸、天冬酰胺、甲醇、葡萄糖的含量较健康组明显降低,而乳酸、甘油的含量则明显升高.PLS-DA模式识别方法明显优于PCA法,可以有效区分2组代谢物,模型解释了89.5%的Y变量,预测能力达到81.7%.结论 CRC组和健康组粪便代谢物存在明显差异.高分辨1H-MRS结合PLS-DA模式识别的代谢组学是研究CRC粪便代谢物的有效手段,为CRC的早期筛查提供了有价值的分子水平的代谢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兔VX2 肝移植瘤及正常肝组织磁共振灌注成像(PWI)特点及灌注参数之间的差别,探讨PWI 相关参数在肿瘤血流灌注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对24 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手术直视下瘤组织块包埋法建立兔VX2 肝移植瘤模型,在实验兔接种后第21 天行MRI 检查,获得肝肿瘤组织和正常肝组织的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并分别记录各感兴趣区的平均强化时间(MTE)、负增强积分(NEI)、达峰时间(TM)、最大下降斜率(MSD)和最大上升斜率(MSI),并将肿瘤组织与正常肝组织的各灌注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兔VX2 肝移植瘤模型中的正常肝组织的MTE、NEI、TM、MSD 和MSI 分别为(208.341±2.226) ms、78.334±8.152、(24.059±1.927) ms、38.221±2.443 和15.389±2.526,肿瘤组织相应的各参数分别为(175.437±4.182) ms、123.203±19.455、(17.061±1.834) ms、125.740±4.842 和67.832±2.882.肿瘤组织的MTE 和TM 低于正常肝组织,而NEI、MSD 和MSI 则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结论 肝脏PWI 各灌注参数能较好地区分肿瘤组织与正常肝组织,有助于评估肝脏肿瘤组织灌注特点.  相似文献   

9.
磁源性影像对脑软化灶伴发难治性癫痫的定位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磁源性影像(MSI)对脑软化灶伴有难治性癫痫发作患者癫痫灶的定位价值。方法11例脑软化灶伴有难治性癫痫的患者进行了MSI检查,将其结果与视频脑电图(VEEG)、皮质脑电图(ECoG)结果进行比较。其中5例行伽玛刀放射治疗,6例行手术治疗。结果5例伽玛刀放射治疗后,3例疗效满意,1例显著改善,1例无效,1例癫痫灶距离软化灶后方约4cm,1例脑软化灶位于右额顶叶,但其癫痫源主要位于右侧颞叶,右额叶软化灶后方只出现少量棘波,3例癫痫灶位于脑软化灶周围。6例经手术治疗的患者中,VEEG、ECoG和MSI对癫痫灶定位完全一致3例,2例ECoG确定的棘波范围均大于VEEG及MSI,1例VEEG、MSI及ECoG定侧均不一致,该患者进行了双侧枕叶癫痫灶切除术,所有手术治疗的患者疗效满意。结论MSI对脑软化灶伴有难治性癫痫发作患者癫痫灶定位准确,具有指导临床进一步治疗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磁源性影像(MSI)对灰质异位症(GMH)伴发癫痫患者的癫痫灶定位价值.方法 8例GMH伴发癫痫的患者进行MSI检查,数据采集后进行后处理,观察癫痫灶的位置,并与皮质脑电图(ECoG)比较.影像检查后,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后随访13~48个月,观察手术效果.结果 8例患者病理均为灰质异位,其中1例病理结果伴有海马硬化,2例伴有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FCD)Ⅰ b型,1例伴有FCDⅡb型.8例患者中,MRI显示:结节型灰质异位2例,其中1例伴有脑裂畸形;皮质下型4例;MRI显示正常2例.MSI确定癫痫灶位于右颞叶2例,左额叶2例,双顶叶、左顶叶、左颞叶、左额顶叶各1例.MSI所确定的癫痫灶中,4例患者癫痫灶与异位灰质完全重叠,1例癫痫灶紧邻异位灰质后方,1例癫痫灶与异位灰质部分重叠并且癫痫灶范围明显大于异位灰质,1例患者有2个癫痫灶,分别位于异位灰质及异位灰质前方2 cm,1例患者癫痫灶位于异位灰质后外侧2 cm.8例患者MSI癫痫灶定位与术中ECoG定位完全一致.按Engel癫痫疗效分级,术后6例为Engel Ⅰ级,均为发作停止;2例为EngelⅣ级,手术前后癫痫发作频率无明显变化.结论 MSI可提示灰质异位伴发癫痫患者的癫痫灶定位,是术前无创伤定位的有效手段.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magnetic source imaging(MSI) in localizing the epileptic foci of patients with histologically proved grey matter heterotopia(GMH) and seizure. Methods MSI examinations were performed on 8 patients with GMH and seizure. The location of the epileptic foci defined by MSI was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ECoG. After imaging examinations, all patients received operation with 13-48 months follow up to obser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operation. Results Among the 8 patients, 1 had hippocampal sclerosis,2 had focal cortical dysplasiaof type Ⅰ B and 1 had focal cortical dysplasia of type Ⅱ B. MRI showed normal findings in 2 cases, subcortical heterotopia in 4 cases, and nodulor heterotopia in 2 cases with one having schizencephaly. The epileptic foci defined by MSI were at right temporal lobe in 2 cases, left frontal lobe in 2 cases, biparietal lobe in1 case, left parietal lobe in 1 case, left temporal lobe in 1 case, and left frontal-parietal lobe in 1 case. The epileptic foci defined by MSI were completely overlaid with area of GMH in 4 cases, closely behind the area of GMH in case, and partly overlaid with area of GMH in 1 cases with size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latter. One patient showed two epileptic foci with one located within the area of GMH and the other one 2 centimeters anterior to the area of GMH.One case's epileptic focus located 2 centimeters posteolateral to the area of GMH . The locations of the epileptic foci defined by MSI showed no difference with those defined by ECoG in all patients. According to Engel classification of treatment effect of epilepsy, 6 patients achieved Engle class Ⅰ ( seizure free after operation ), and 2 patients Engel class Ⅳ ( no changes in the frequcenty of occurrence of seizure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 Conclusion MSI can noninvasively and precisely localize the epileptic foci before operation in patients with GMH and seizure.  相似文献   

11.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CRC)发病率是目前世界上排列第3的肿瘤,在肿瘤所引起的死因中排第4位,全世界每年超过50万患者因CRC死亡[1]。目前治疗CRC的主要方法是外科手术和结肠镜治疗,CRC可经手术治愈,但术后复发转移率高,可达40%~50%[2]。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TM)是指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增殖过程中,因肿瘤细胞的相关基  相似文献   

12.
高紫红  王玉梅  于德新   《放射学实践》2012,27(8):885-888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增强技术在对比研究正常肝脏及肝硬化肝脏血流变化与肝功能的相关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53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及46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进行MR对比剂动态增强扫描,连续扫描10期。分别测量肝、脾、门静脉及腹主动脉的最大上升斜率(MSI)、信号增强率(SER)、正性增强积分(PEI)、最大下降斜率(MSD)和峰值(PV)。比较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流参数,同时分析以上测量指标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以及临床肝功能血清标记物之间的关系。结果:在肝硬化组,肝脏的PEI及PV,门静脉的PV,以及腹主动脉的MSI、PEI及PV均小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5)。在肝硬化组,肝脏的MSI、SER、PEI、MSD及PV,门静脉的PEI及PV,腹主动脉的MSD均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增加而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脾脏的MSI、SER、PEI、MSD及PV在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不同Child-Pugh分级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另外,肝硬化组MSI、MSD和PV均分别与TBIL总胆红素和IBIL间接胆红素呈负相关(P值均<0.05),PEI与IBIL呈负相关(P=0.019,r=0.486),其余动态参数与肝功能血清标记物未见相关性(P>0.05)。结论:MR对比剂动态增强技术可无创评估肝硬化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在肝功能的评估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能谱CT虚拟平扫水基(WB)图、物质压碘(MSI)图与真实平扫(TNC)对儿童肝肿瘤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探讨虚拟平扫替代真实平扫的可行性。方法:连续性搜集我院30例肝肿瘤患儿,所有患儿均行CT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和实质期扫描。将门脉能谱GSI数据导入后处理工作站生成虚拟平扫WB图和MSI图,对TNC、WB和MSI三组图像进行5分制主观评分和病灶检出能力比较。测量TNC和WB各个部位的CT值和图像背景噪声,计算肝实质和肝肿瘤的信噪比(SNR),比较TNC、WB和MSI三组图像的对比噪声比(CNR)。采用相关样本的符号秩和检验比较TNC与MSI的相关参数,对TNC、MSI、WB图像的CNR值和主观评分分别进行方差分析和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MSI的SD值、肝肿瘤和腹主动脉的CT值、肝实质和肝肿瘤的SNR值均高于TNC,而肝实质的CT值低于TN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图像对病灶的检出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B图的CNR(4.74±0.32)高于TNC图(3.07±0.27)和MSI图(3.41±0.28),而M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增强技术在对比研究正常肝脏及肝硬化肝脏血流变化与肝功能的相关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53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及46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进行MR对比剂动态增强扫描,连续扫描10期.分别测量肝、脾、门静脉及腹主动脉的最大上升斜率(MSI)、信号增强率(SER)、正性增强积分(PEI)、最大下降斜率(MSD)和峰值(PV).比较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流参数,同时分析以上测量指标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以及临床肝功能血清标记物之间的关系.结果:在肝硬化组,肝脏的PEI及PV,门静脉的PV,以及腹主动脉的MSI、PEI及PV均小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5).在肝硬化组,肝脏的MSI、SER、PEI、MSD及PV,门静脉的PEI及PV,腹主动脉的MSD均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增加而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脾脏的MSI、SER、PEI、MSD及PV在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不同Child-Pugh分级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叉(P值均>0.05).另外,肝硬化组MSI、MSD和PV均分别与TBIL,总胆红素和IBIL,间接胆红素呈负相关(P值均<0.05),PEI与IBIL呈负相关(P=0.019,r=0.486),其余动态参数与肝功能血清标记物未见相关性(P>0.05).结论:MR时比剂动态增强技术可无创评估肝硬化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在肝功能的评估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动态增强MRI(DCE-MRI)半定量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联合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对子宫内膜样腺癌(EAC)病理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91例EAC患者[年龄32~76岁,平均(53.4±9.3)岁]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3.0T盆腔MRI检查(包括T1WI、T2WI、DWI、DCE)及血清HE4检测。对DCE-MRI及DWI图像分别进行后处理,测量病灶的正性增强积分(PEI)、最大上升斜率(MSI)、达峰时间(TTP)、最大下降斜率(MSD)和ADC值。根据肿瘤分化程度,将EAC分成高级别组(G3)和低级别组(G1~G2),比较两组间各项MRI后处理参数及血清HE4水平,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联合诊断模型,并应用ROC曲线分析各单一有效参数及联合诊断模型对EAC病理分级的诊断效能。结果:ADC、PEI、MSI值及血清HE4水平在高级别组与低级别组EAC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PEI、MSI值及血...  相似文献   

16.
磁共振灌注成像对肝癌介入治疗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PWI在评估肝癌介入治疗的局部疗效中的价值。方法:搜集36例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及微波消融术后,行磁共振灌注成像,对比残留肿瘤与良性强化组织的量化结果,并评价灌注成像诊断准确性。结果:介入治疗术后残留肿瘤及良性强化区的最大增强斜率(MSI)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残留或复发肿瘤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为快速上升型;良性强化组织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为缓慢上升型;PWI对肝脏介入治疗后肿瘤残留、复发检测的敏感度为0.89,特异度为0.73。结论:PWI对肝脏肿瘤介入治疗术后的组织类型区别是一种非常敏感的功能成像技术,能够在肝癌介入治疗术后病变的早期发现肿瘤残留及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剂增强MR技术量化参数在评估肝细胞癌(HCC)生物学行为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46例,术前行MR动态对比剂增强扫描,然后分析测量病灶和周围肝实质的动态增强曲线类型、最大上升斜率(MSI)、信号增强率(SER)、正性增强积分(PEI)、最大下降斜率(MSD)和峰值(PV).根据患者手术和病理结果测量病灶最大直径,病理分级采用Edmondson法分为4级.根据病灶有无包膜及肝硬化进行分组;凡出现门静脉癌栓、周围淋巴结转移或周围子灶等之一者定为侵袭转移组,否则为阴性组.分析动态增强MR各测量参数与HCC手术和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结果:HCC的MSI、PEI、MSD和PV均大于肝实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ER在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I和PV在阴、阳性侵袭转移组,MSI和PEI在有、无包膜组,MSI、PEI和PV在有、无肝硬化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直径也与MSI、PEI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369和0.325,P值分别为0.011和0.026).另外,在侵袭转移组,Ⅰ、Ⅱ和Ⅲ型曲线分别占85.7%(6/7)、75.0%(15/20)、31.6%(6/19),与无侵袭转移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63, P=0.007).本研究中其他动态增强指标在以上各组之间及Edmondson分级及有、无腹水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动态对比剂增强MR扫描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对HCC的生物学行为进行无创性量化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TAI)联合碘化油化疗栓塞治疗晚期结直肠癌(CRC)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7例接受TAI联合碘化油化疗栓塞治疗的晚期CRC患者临床资料。评价其疗效,记录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观察有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果 37例患者共成功接受55次TAI和碘化油化疗栓塞治疗,均获得成功。碘化油乳剂使用剂量为2.9 mL(0.8~10 mL)。无出血、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3~48个月),术后1、3、6、12个月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67.6%(25/37)、67.6%(25/37)、64.9%(24/37)、56.8%(21/37),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91.9%(34/37)、91.9%(34/37)、89.2%(33/37)、81.1%(30/37)。中位PFS为16个月(2~47个月)。截至末次随访,22例患者生存,15例患者死于肿瘤终末期。结论 初步证明TAI联合碘化油化疗栓塞治疗晚期CRC安全有效,为晚期CRC患者提供了一种新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多期动态增强MRI(MDCE-MRI)在宫颈癌放化疗短期疗效评价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且准备行放化疗的宫颈癌患者21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15天、1个月、2个月对其进行MR常规扫描和MDCE-MRI扫描.根据治疗结束后肿块体积变化,将病例主要分成完全缓解组(CR组)和部分缓解组(PR组).分析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平均强化时间(MTE)、达峰时间(TTP)、最大上升斜率(MSI)、最大下降斜率(MSD)、负性积分(NEI)与肿块最终体积变化的关系.结果 本组病例在经过系统放化疗2个月后,CR组有4例,PR组有17例.治疗前MSI与肿瘤缩小率呈显著负相关,NEI与肿瘤缩小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77、0.819;治疗后15 d TTP及NEI变化率与肿瘤最终缩小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65、0.775.说明治疗前MSI、NEI与治疗后15 d TTP变化率、NEI变化率可有预测放化疗后肿瘤体积缩小率的作用.系统放化疗1个月后,各参数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以NEI变化率最大,当其≥96.46%这一临界值时,敏感性为82.4%,特异性为75%.各参数的TIC分析结果为Ⅰ型逐渐增多,Ⅲ型逐渐减少至消失.结论 MDCE-MRI中各参数对宫颈癌放化疗短期疗效的评价有一定价值,其中以MSI、TTP及NEI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肿瘤血管生成及其成熟度对动态增强MR参数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选取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患者资料31例,术前行MR动态增强扫描,然后分析测量病灶的动态增强曲线类型、最大上升斜率(MSI)、信号增强率(SER)、正性增强积分(PEI)、最大下降斜率(MSD)和峰值(PV).手术后在与MR测量相同位置取材,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VEGF、Flk-1、PCNA的表达情况,并对微血管和成熟血管的数目、平均面积、总面积、周长、直径、异型指数、血管间距、表达部位以及动脉数、静脉数、动脉比、静脉比、血管成熟指数和平均灌注分数等进行计数.将动态MR技术测得的各个参数与以上血管数据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在病灶边缘与中心,微血管的数目、直径及异型指数、成熟血管的数目和总面积、动脉数、动脉比、静脉比、血管成熟指数及平均灌注分数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MR动态强化曲线类型及MSI、SER、PEI、MSD和PV各值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数和微血管异型指数影响强化曲线类型.在病灶边缘,SER分别与微血管总面积及周长、MSI与成熟血管数及静脉数、MSD与成熟血管异型指数、PV与成熟血管数均具有相关性;而在病灶中心,SER分别与微血管平均面积、成熟血管总面积及血管成熟指数、MSI与血管成熟指数和成熟血管异型指数、MSD与微血管周长及成熟血管总面积、PV与成熟血管周长及成熟血管异型指数也显示出相关性(P<0.05).PEI与各血管参数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肝细胞癌边缘和中心的动态增强特征不同,动态增强MR参数主要受成熟血管的影响,动态增强MR技术可用于评价肝细胞癌的成熟血管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