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不同方式参与医养结合服务的主要做法,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建议。方法:采取目的抽样法,在东、中、西部各选取开展医养结合服务且具有代表性的上海市、武汉市、重庆市共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现场调查。运用主题框架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调研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医养结合服务主要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养老机构养老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养老服务等。每个调研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不同种类医养结合服务的服务对象、主体、方式和内容均有所不同。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医养结合尚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部门间仍需要进一步协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医养结合服务的程度有限。结论:顶层设计需要考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居民的需求以及机构服务能力,制定老年人统一照护需求评估标准,确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服务的内容与对象,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参与医养结合服务的方式、所需资源及保障条件等可行策略进行归纳分析。方法:选取东、中、西部地区已开展医养结合服务且具有代表性的上海、武汉和重庆三地6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现场调查和焦点组访谈,定性资料采取主题框架分析法。结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参与医养结合应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依托,借助信息化手段,以服务协作等方式不同程度参与;所需资源以人力资源、资金投入、设备和信息化建设为主;需要政策支持、多部门协作、支付制度、第三方参与等多重保障条件。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医养结合服务的重要平台,应充分依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开展,在不同形式下与养老资源进行协作融合;国家层面需做好顶层设计和相应标准,提高统筹层次。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分析上海市普陀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包构建现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于2018年4月选取上海市普陀区四类典型的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试点单位,对各类模式拟实现的效应目标、服务对象和服务方案等进行实地调研。结果四类医养结合服务模式都定位于满足老年人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主要是面向居家和养老院的老年人提供一些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全科团队是服务的主要提供方,部分模式还涉及第三方机构。结论目前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包与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结果还不完全匹配,且服务包也缺少相应的开发质控。政府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需要发挥资源整合能力,构建有针对性的、服务利用率高的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包。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我国医养结合现有矛盾的基础上探索适合我国的医养整合性体系框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系统整理目前医养整合体系基本要素。通过意向调查和焦点小组访谈形式了解样本地区对构建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框架的认可程度,并围绕对于内设老年护理院或医疗机构及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合作的评价及存在问题等展开访谈。结果建立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健全有序的衔接老年服务关系是建立医养整合体系服务模式的关键。老年护理机构对这一模式认可率达76%,强化服务体系中各类供方机构的服务意愿和积极性是理想模式推行的重要支持条件。结论长期照护、长期护理保险及有序衔接的医养服务体系建设是建立医养整合服务模式框架的关键,建设方向应聚焦于服务供方,包括供方人力的充足性、供方服务提供的意愿、积极性以及合法合规方面。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包运行的保障现况,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社区医养结合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判断抽样法,选取上海市普陀区四类典型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试点单位,对各类模式的服务保障,成本、定价、考核和结算等资金支持情况,服务保障评价等进行调研。结果在保障内容方面,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包所需的人、机、料、法和环的保障要素基本完善。在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包运行的资金支持方面,除了"多点执业"模式下,养老机构需要按照全科医生半天的机会成本支付给全科医生个人常规上门查床巡诊的费用外,其他均参照中心内原有的收费体系。服务保障评价方面,试点单位对医务人员执业保障、结算办法、供需匹配和医务人员紧缺等方面表示担忧。结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包存在服务环境保障不足、服务内容供需不匹配、医务人员执业保障不健全和结算方法不便利等问题,需要政府和供方从深入挖掘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加强医养结合人才队伍的建设、完善医务人员多点执业相关法律制度和借助信息化改善医疗服务结算办法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者对当前家庭医生制度下医养结合模式的认知及需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上海市浦东新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家庭医生工作的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45套,有效回收38套,有效回收率为84.4%。80.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者关注家庭医生制度和医养结合政策,50.0%的管理者认为医养结合政策宣传力度一般,57.9%的管理者认为家庭医生制度和医养结合相结合存在困难。管理者认为家庭医生上门服务面临医疗风险、医疗安全、消毒隔离、交通安全和医疗废物处理等需要解决的问题。结论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完善相关法律,改良配套政策,进一步规范和促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工作的健康发展。应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管理制度,强化家庭医生培训,加大家庭医生及医养结合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7.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者和社区老年人健康的"守门人",在医养结合服务工作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通过回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养结合工作中的积极探索,总结了取得的有益的经验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8.
张雨婷  罗秀  谭梅  刘芳  陈煜 《卫生软科学》2023,(2):46-51+57
[目的]分析成都市现有基层医疗机构医养服务供需匹配现状,细化基层医养资源调配方向,为缩小医养服务供需匹配差距提供建议。[方法]采取方便抽样,在成都市4个行政区分别选取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具有代表性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调研,构建供需匹配模型对不同维度医养结合服务进行供需匹配分析。[结果]匹配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医养结合服务的供需水平,基层医养结合总体匹配度为0.8829,处于较低水平;在不同维度中供需匹配差异明显,整体呈现护理服务>健康管理服务>医疗服务>心理关怀服务>智慧化服务。[结论]基层医养结合服务存在供需错位,供给总量不足、服务发展偏离群众、服务需要难以转化为需求等问题。应建立以医疗护理为主,多元化养老服务并举的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格局,构建综合性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提供更加多元、更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视角,对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的现状进行评价。方法通过书面访谈法获知256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对当前医养结合服务现状的评价,记录并分析其"满意"和"不满意"之处。结果实施机制、人力资源和政策规范满意,经费待遇、政策规范、考核管理、工作强度和医患关系不满意。结论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养结合服务总体机制较为明确,具体实施细则、队伍建设和医患关系处理等方面尚需完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医养结合应运而生,成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但目前我国医养结合的发展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通过文献综述美国全方位养老服务计划的产生与发展、服务对象、服务提供主体和服务内容,分析其对发展我国医养结合事业的经验启示,以提升我国养老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我国积极应对老龄化助力。  相似文献   

11.
"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已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选择,笔者通过调查昆明Z社区的"医""养"供需情况,研究发现:养老金已成为城市社区老年人的主要收入来源;老年人虽不强调子女的赡养责任,但仍希望和子女一起生活; Z社区对老年人的精神需求重视不足; Z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未开展深入的康养服务,社区老年人对其使用率不高。在昆明城市社区开展"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中,应重视老人的精神需求,建立适老化社区;践行分级诊疗,探索长期护理保险;转化政府职能,调动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补偿机制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云南省社区卫生服务补偿机制的现状及建立健全补偿机制的制约因素。方法:采用问卷对昆明市、个旧市6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补偿渠道、补偿额度进行调查,并对两市的20名卫生行政管理、社区卫生工作人员进行知情者个人深入访谈。结果:云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补偿来源包括差额拨款、专项经费、服务收入及药品收入4个渠道,所占比例分别为17.3%、4.0%、20.8%、58.0%;制约因素包括:缺乏必要的启动经赛;承担社区内大量的无偿服务,得不到相应补偿;社区卫生服务项目收费不规范;病源问题难于保障等。结论:云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补偿结构不合理,亟待调整与完善;针对调查中反映出来的制约因素,应加强研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化,社区普遍主动或被动地开始围绕重大疾病开展单病种诊疗服务的探索,以拓展全科团队的服务范围。该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是,在确定要开展的单病种诊疗服务后,如何以科学、经济和可持续的方式获得或纳入服务对象。对该环节,本研究提出了"患者纳入"的概念,并归纳出"患者纳入"环节应遵循的"供方角度的覆盖能力、需方角度的可及和诊疗方案上的科学"三原则,进一步以颛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的骨质疏松社区诊疗为实例进行验证,检验其简明性、精确性和完备性,进而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医养结合各服务模式的受认可情况和现存主要障碍。方法意向调查与焦点小组访谈相结合。针对上海市老年护理相关机构的关键人物(分管领导)意向调查对于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以及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模式的认可程度,对理想"医养结合"模式的认可程度及所需支持条件等。针对样本养老机构的关键人物(分管领导),围绕对于内设老年护理院或医疗机构及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合作的评价及存在问题等展开访谈。结果老年护理机构对养老机构设置老年护理院及医疗机构的认可率分别为87.60%和96.00%,对签约合作服务模式的认可率仅60.90%,养老机构不认同完全依赖签约服务。医养结合理想模式的受认可率高达76.00%。强化服务体系中各类供方机构的服务意愿和积极性是理想模式推行的重要支持条件。结论构建"机构-社区-居家"服务体系,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推进家庭医生与家庭病床服务,全面统筹医护人力,推进与规范医护人员多点执业。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引导服务按需利用是医养结合模式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家庭医生制度下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开展状况并提出针对策略。【方法】从卫生监管的角度,采用态势分析法分析家庭医生制度下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内在优势和劣势、外在机遇和风险。【结果】家庭医生制度下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优势在于便捷的路径、有益身心健康、管理保障、可及性和系统性,劣势在于人员不足、需求不对称、法律滞后,机会在于政策引导和较高的社会需求,挑战在于社会预期过高、精准监管欠缺。【结论】当前应契合社会需求,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平台的家庭医生-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宣传和引导,促进政策进一步完善,探索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科学、合理的医养结合服务绩效评价体系。方法:根据文献回顾、深度访谈,基于“投入-过程-产出-结果”框架初步构建指标体系,邀请上海市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长护险管理机构、政府卫生或民政部门的专家、管理者共计40人,采用5级量表法设计Delpihi咨询问卷,同时请专家对权威程度(Cr)、熟悉程度(Ca)开展自我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使用界值法,计算指标的算数平均值、变异系数和满分频率,根据界值考虑剔除和修改指标,最后进行权重计算,并使用Kendall协调系数评价专家意见一致性。结果:40位咨询对象在本次医养结合服务评价方面的权威程度为0.889,熟悉程度为0.73,两项均值均在0.7以上,三级指标的Kendall协调系数:第一轮为0.397,(χ2=4.678,P=0.001),第二轮为0.477(χ2=3.154,P=0.000),第一轮咨询筛选出“医疗机构内可提供医养融合服务的设备数量”等11条待剔除指标,经过再次讨论,最终剔除“居民自费支付水平”等6条指标,形成一套由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39个三级指标构成的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结论:本研究构建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具备较好的理论框架依据和现实可操作性,能够为医养结合服务的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养老服务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的养老服务存在一些问题,且目前的居家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等单一的养老模式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故本文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策略,以证明这种模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在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形势下,“医养康护体智”六位一体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充分回应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要求、老年人多样化健康养老需求及传统养老观念转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本研究旨在分析“医养康护体智”六位一体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指明该模式推广实施的关键因素、制约因素,并基于西南大学康养苑“六位一体”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实施案例,为“六位一体”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在更大范围推广实施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平湖市钟埭街道社区居民、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和队长进行调查,了解家庭医生服务供需匹配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家庭医生服务供需对接的策略和建议。方法 2018年4—5月对钟埭街道社区居民进行实证调查,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305名居民为调查对象,了解需方现况;对45名家庭医生和5名家庭医生团队队长进行调查,了解供方现况。结果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发现,目前社区卫生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家庭医生服务存在供需不匹配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家庭医生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硬件基础不够完备以及供需双方积极性均有待提高等。结论家庭医生制度的纵深发展离不开对供需对接策略的思考,可以从家庭医生队伍培养、社区优质卫生资源整合、公众参与表达机制建构、精准化签约服务供给以及供需双方签约积极性双提升等方面着手构思。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针对福建省当前医养护理员的现状,基于医养结合背景下养老服务的需求,设计一个较为科学、系统、规范的医养护理员培训体系,为福建省养老护理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从而提高福建省医养护理员的整体素质。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结合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以及医疗护理员培训与规范服务和管理标准,并基于实地调查法和深入访谈法,对医养护理员现状进行调查,拟定医养护理员的培训体系框架。结果:教学系统设计(ISD)作为一种常用的培训体系设计模型,针对目前福建省医养护理员及其培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基于ISD模型的养老护理员培训体系。结论:基于ISD培训体系设计模型,从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五个环节,构建了医养护理员培训体系,并详细介绍每个环节可操作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