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戒烟5年后肺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择66名稳定期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进行随机分组,肺功能检查按常规方法进行.结果 戒烟者在5年后随访肺功能与不戒烟者肺功能相比,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年下降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呼气峰流速(PEF)年下降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残气量(RV)的年增加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0/FVC)、最大通气量(MVV)、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功能残气量(FRC)、肺总量(TLC)、残气量/肺总量(RV/TLC)也有一定的改变,但变化值未达到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随访研究发现稳定期COPD患者戒烟后可延缓肺功能的下降,并建议尽早戒烟.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6):3745-3746
选取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43例纳入甲组,同时选取典型哮喘患者38例纳入乙组。对两组入选患者均进行肺功能检测,对比两组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峰流速(PEF)、FEV1/FVC、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25%肺活量时用力呼气流量(V25)、50%肺活量时用力呼气流量(V50)、75%肺活量时用力呼气流量(V75)、残气量(RV)、残总百分比(RV/TLC)、气道阻力(Raw)、比气道传导率(s Gaw)。结果两组FVC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FEV1、PEF、FEV1/FVC、MMEF、V25、V50、V75、RV、RV/TLC、Raw、s Gaw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与典型哮喘患者相比较,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肺功能损伤较轻,故对咳嗽变异性哮喘应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防止肺功能的进一步损伤。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6):1099-1100
对188例I、Ⅱ期矽肺患者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最大通气量(MVV)、残气/肺总量比值(RV/TLC)等肺功能指标进行数据分析。随着矽肺临床分期的升高,部分肺功能指标测定值(FVC、FEV1、FEV1/FVC)均下降,I期和Ⅱ期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对I、Ⅱ期矽肺患者MVV、RV/TLC的测定比较,结果没有明显差异。在评估矽肺患者肺功能损伤的指标中,FVC、FEV1、FEV1/FVC,3项指标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分析16层螺旋CT (MSCT)肺容积和肺密度指标与肺功能试验 (PFT)肺通气功能指标的相关性,观察MSCT检查评价肺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对60例受检者行胸部MSCT及PFT检查.MSCT观察不同呼吸时相下肺容积和肺密度指标:深吸气末全肺容积(Vin)、深呼气末全肺容积(Vex)、肺容积差(Vin-Vex)、肺容积比(Vex/Vin)、深吸气末平均肺密度(MLDin)、深呼气末平均肺密度(MLDex)和肺密度差(MLDex-MLDin).PFT观察肺功能指标包括肺总量(TLC)、残气量(RV)、残气量与肺总量比(RV/TL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FEV1/FVC).结果 60例中,MSCT诊断正常肺部34例,肺气肿26例;PFT诊断正常肺部37例,肺气肿23例.MSCT肺容积指标与肺功能指标均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绝对指标Vin、Vex与PFT静态肺容积指标TLC、RV的相关性高于肺通气功能指标FVC、FEV1.MSCT肺密度指标与PFT静态肺容积指标呈负相关,与肺通气功能指标呈正相关.结论 MSCT肺容积和肺密度检测均能较好地判断患者肺功能状况,深呼气末CT扫描图像对肺气肿的诊断价值优于深吸气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和电话随访对无呼吸道症状吸烟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该院2009年4月至2014年4月进行体检的102例无明显呼吸道症状的男性吸烟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无任何干预措施,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和电话随访干预,比较2组研究对象干预期间的吸烟情况,以及干预前后肺功能参数。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各个时间点吸烟减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55,8.143,6.557,5.263,5.132,P0.05);戒烟率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8,9.830,9.714,9.487,10.427,P0.05)。干预后观察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呼气峰流速(PEF)、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用力呼气75%肺活的瞬间流量(MEF75)、用力呼气50%肺活量的瞬间流量(MEF50)、用力呼气25%肺活量的瞬间流量(MEF25)、MEF75/MEF25较干预前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7,1.92,1.73,1.61,1.80,3.46,5.15,3.44,4.12,P0.05);但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4.08,3.457,4.03,P0.05)。结论健康教育和电话随访可提高吸烟减量率和戒烟率,明显改善无症状吸烟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老年COPD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呼吸康复治疗,评价康复治疗后的患者肺功能。方法34例门诊及住院的老年COPD患者进行呼吸康复训练6~9个月。康复前、后对34例患者进行肺功能及症状、体征指标评价。结果患者康复前、后肺活量(VC)、残气量(RV)、残气/肺总量比(RV/TLC)、第1秒用力呼出量(FEV1.0)、用力呼气高峰流速(PEFR)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老年COPD患者通过呼吸康复可提高肺功能。  相似文献   

7.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康复后的功能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对老年COPD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呼吸康复治疗,评价康复治疗后的患者肺功能。方法34例门诊及住院的老年COPD患者进行呼吸康复训练6—9个月。康复前、后对34例患者进行肺功能及症状、体征指标评价。结果患者康复前、后肺活量(VC)、残气量(RV)、残气/肺总量比(RV/TLC)、第1秒用力呼出量(FEV1.0)、用力呼气高峰流速(PEFR)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O.05)。结论老年COPD患者通过呼吸康复可提高肺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微型肺功能仪测定男性吸烟者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分析吸烟对肺功能的影响,筛查早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以便早期干预。方法选择体检中心体检的符合标准的吸烟男性1050例,对其行肺功能检测。筛查标准为:①男性,年龄大于40岁。②吸烟指数大于200(吸烟指数=每天吸烟支数×吸烟年数)。③排除诊断为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及有过肺部手术史。结果吸烟者中FEV1%<80%占48.6%,FEV1%平均值为89.8%(变化在22%~120%)。其中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70%者为16.5%,其中85%伴有咳嗽和活动后气短症状。年龄与肺功能FEV1%呈负相关。结论微型肺功能仪可以发现吸烟人群早期肺功能异常者及无症状COPD患者,有利于其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胸膜粘连术对恶性胸水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35例恶性胸水患者采用博莱霉素行胸膜粘连术,术前术后作肺功能检查及Karnofsky评分.结果:术后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患者由术前35例(100%)降至8例(23%),P<0.001;肺容量指标:肺总量(TLC)、残气量(RV)皆明显增加,残气量/肺总量(RV/TLC)不变;运动功能指标: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最大自主通气量(MVV)增加,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不变;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和PaO2上升,PaCO2基本不变;Karnofsky评分由术前平均51分上升为术后平均78分,P<0.001.结论:用博莱霉素作胸膜粘连可明显改善恶性胸水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康复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COPD患者34例.病程5年以上,康复治疗前及康复治疗6-9个月后分别进行肺功能测定。康复治疗包括健康宣教、呼吸操、运动平板及踏车等有氧器械运动。结果:34例COPD患者治疗后的肺功能测定显示: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出量(FEV1)、用力呼气高峰流速(PEFR)、25%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V25)比治疗前增加(P〈0.05);残气量(RV)、残气,肺活量%(RV/TLC)比治疗前减低(P〈0.05)。结论:康复训练能够改善老年COPD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16层螺旋CT(MSCT)肺容积和肺密度指标与肺通气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探讨MSCT与肺功能试验(PFT)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64例受试者行胸部MSCT及PFT检查。MSCT观察不同呼吸时相下肺密度指标:深吸气末平均肺密度(MLDin)、深呼气末平均肺密度(MLDex)和肺密度差(MLDex-MLDin),PFT观察肺功能指标包括肺总量(TLC)、残气量(RV)、残气量与肺总量比(RV/TL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FEV1/FVC)。结果 64名受试者依据CT肺气肿诊断标准,可分为MSCT肺气肿组40例和MSCT正常组24例,依据PFT肺气肿诊断标准,可分为PFT肺气肿组38例和PFT正常组26例。MSCT肺容积指标与肺功能指标均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P〈0.05),绝对指标Vin、Vex与PFT静态肺容积指标TLC、RV的相关性高于肺通气功能指标FVC、FEV1。MSCT肺密度指标与PFT静态肺容积指标呈负相关(P〈0.05),与肺通气功能指标呈正相关(P〈0.05)。结论 MSCT肺容积和肺密度指标与PFT肺通气功能指标有较好的相关性。MSCT检测能较好地判断患者肺功能状况,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对健康女性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于承德市中心医院体检中心行健康体检者、呼吸内科戒烟门诊就诊的患者及其家属,以及于该院呼吸内科住院的患者及其家属,选择女性受试者并依据其有无主动吸烟或被动吸烟行为将受试者分为主动吸烟组(A组)、被动吸烟组(B组)及非吸烟组(C组),每组各100例。测定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率(FEV1/FVC)、最大呼气流速(MEF75、MEF50、MEF25)、呼气峰流速(PEF)、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所有数据均采用实际值/预计值(%Pred)表示,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B组和C组比较,年龄、体质量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比较,FVC、FEV1、FEV1/FV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F、MEF75、MEF50、MEF25、MME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主动和被动吸烟均可导致女性肺功能下降,主要表现在小气道功能损害,且主动吸烟较被动吸烟损害更严重,建议降低女性主动及被动吸烟率,从而减缓肺功能降低速度。  相似文献   

13.
SARS患者康复期肺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了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康复期肺功能的特征性及其变化规律。方法对26例SARS患者出院后每隔3个月进行1次肺功能检查,分析康复期肺功能各指标的意义。结果SARS患者发病后第3~6个月肺功能主要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障碍。不同时间段(3~6个月、6~9个月、9~12个月、12~15个月、15~17个月)的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0)、功能残气量(FRC)和残气容积(RV)差异均无显著性,但随康复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同时FEV1.0/FVC变化不大;而肺总量(TLC)和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在不同时间段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SARS患者发病后肺功能的损害主要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障碍,但随康复时间的延长两者均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收治的80例老年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于患者入院时、出院时比较两组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值流速(PEF)、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MMEF)、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率(FEV1/FVC)]、运动耐力(采用6 min步行距离)、生活质量[采用诺丁汉健康量表(NHP)]。结果:出院时,两组FEV1、FVC、PEF、MMEF、FEV1/FVC均高于入院时(P 0. 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同期(P 0. 05);出院时,两组6 min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入院时(P 0. 01),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同期(P 0. 05);出院时,NHP评分明显低于入院时(P 0. 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同期(P 0. 05)。结论:对老年COPD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升患者肺功能,改善运动耐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沙丁胺醇联合溴化异丙托品吸入剂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术前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腹部择期手术并患有COPD患者108例,ASA Ⅱ级,无心脏或内分泌疾患,按肺功能测定结果分为轻度COPD,中度COPD和重度COPD三组,每组36例,所有患者给予溴化异丙托品和沙丁胺醇气雾剂,后做肺功能测定.监测并记录用药前后患者的一秒用力肺活最(FEV1)、一秒用力肺活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最大通气量(MVV)(实)/(预)(%)、FEV1(实)/(预)(%)、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FEV1改善率(%)、MMEF改善率(%)、MMV改善率(%)等参数.结果 用药前,中度和重度COPD组的残气量/肺总量(RV/TLC)、FEV(实测值)、MVV(实)/(预)(%)、FEV1用药前、FEV用药前(实)/(预)(%)和MMEF(实测值)与轻度COPD组有明显差异(P<0.01).用药后,中度和重度COPD组的FEV1(用药后)、FEV用药后(实)/(预)(%)、MMEF用药后(实测值)与轻度COPD组相比,亦有明显差异(P<0.01).轻度COPD组FEV1比用药前提高(P<0.05);重度COPD组FEV用药后(实)/(预)(%)较用药前显著增加(P<0.05),三组MMEF用药后(实测值)较用药前显著增加(P<0.05).中重度COPD组中的MMEF改善率(%)和MMV改善率(%)与轻度COPD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重度COPD组FEV1改善率比轻度COPD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 沙丁胺醇吸入剂联合溴化异丙托品吸入剂对于轻度COPD组改善通气的效果要好于中重度组,但改善通气的效果很有限,可能与COPD患者因为长期病程引起气道重塑,可逆性明显减小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50例老年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呼气峰值流速(PEF)、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MMEF)、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肺活量比率(FEV_1/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肺活量(FVC)情况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PEF、MMEF、FEV_1/FVC、FEV_1、FV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抑郁、社会活动、日常生活、总均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COPD患者护理中,可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儿童哮喘的呼出气一氧化氮(Fe NO)水平和肺大小气道功能的相关性,以明确Fe NO对于哮喘气道阻塞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哮喘专科门诊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4~18岁患儿560例,均进行Fe NO和肺功能检测。肺功能指标包括:大气道功能,包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峰值呼气流速(PEF);和小气道功能,包括用力呼出25%肺活量时呼气流速(FEF25)、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呼气流速(FEF50)、用力呼出75%肺活量时呼气流速(FEF75)、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分析Fe NO值和肺功能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560例哮喘儿童Fe NO值为(25.60±21.00)ppb,与肺功能各项指标FEV1、FVC、PEF、FEF25、FEF50、FEF75、MMEF皆存在线性负相关(均P0.05)。结论儿童哮喘的Fe NO水平与肺功能及小气道功能受损相关,可反映儿童哮喘的气道阻塞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长期吸烟者不同戒烟时间对小气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有小气道功能病变的长期吸烟男性患者23例为戒烟组,非吸烟健康男性28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戒烟组戒烟前及戒烟后3、6、9及12个月及对照组(入选后12个月内)的小气道功能[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用力呼出25%肺活量时呼气流量(FEF25%)、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呼气流量(FEF50%)、用力呼出75%肺活量时呼气流量(FEF75%)],比较戒烟各时间段小气道功能的变化。结果戒烟组戒烟后3个月各项指标与戒烟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戒烟后6个月MMEF、FEF25%、FEF50%较戒烟前均有所提高(均P<0.05);戒烟后9、12个月MMEF、FEF25%、FEF50%及FEF75%较戒烟前均明显提高(均P<0.01);戒烟组戒烟后12个月的FEF25%、FEF5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无症状吸烟者戒烟后6个月方能改善小气道功能。戒烟后12个月FEF25%与FEF50%可恢复至正常。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9.
吸烟对老年人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老年人吸烟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 抽样调查温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测定FVC%、 FEV1.0%、FEV1.0/FVC、PEF%、V50%,分析吸烟与肺功能的关系。结果 ①老年男性吸烟组的各肺功能指标低于 非吸烟者,有显著性差异(FEV1.0/FVC、FEV1.0%,P<0.005;V50%、FVC%、PEF%,P<0.001)。②老年人肺功 能与吸烟量、烟龄、吸烟指数呈负相关(P<0.001)。③老年吸烟人群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高于非吸烟人 群;老年男性慢性肺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随年龄而增加,在60~69岁、70~79岁组吸烟人群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患病率均高于非吸烟人群(60~69岁者P<0.01,70~79岁者P<0.5),80岁以上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老年人吸烟影响肺功能,吸烟老年人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高,吸烟者应尽早戒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便携式肺功能测试仪的信度进行评价,分析其在健康受试者肺功能检查中的一致性及可重复性。方法:随机选取30例健康受试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便携式肺功能测试仪进行肺功能检查,记录受试者3次用力呼气和用力吸气的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速(PEF)、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吸气肺活量(FIVC)、吸气峰流速(PIF)、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最大呼气压(MEP)、最大吸气压(MIP),并进行测试者间信度和重测信度的检测。结果:测试者间信度方面,FVC、PEF、FEV1、FIVC、PIF、FEV1/FVC、MEP、MIP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值为0.80~0.97,具有极好信度;相对信度方面,FVC、PEF、FEV1、FIVC、PIF、FEV1/FVC、MEP、MIP的ICC值为0.86~0.97,具有极好信度;绝对信度方面,各项评估结果参数的SEM、SEM%值分别为0.28~11.15、4.81%~13.15%,MDC、MDC%值分别介于0.37~30.91,13.33%~36.46%;Bland-Altman图形显示无系统性误差,肺功能检差各项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功能测试仪用于健康受试者肺功能检查具有良好的信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