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具体指导下的家庭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5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患者出院时由治疗师制定详尽的家庭康复计划,并对其家属进行康复知识培训;出院后康复组患者严格按照康复计划进行家庭康复训练(期间由患者家属给予协助),并定期到医院接受评估指导。对照组患者出院后未给予上述系统家庭康复训练,仅让其自行在家进行康复训练。于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时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运动功能、ADL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时,2组患者FMA评分及MBI评分均较出院时显著改善,且康复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出院后6个月时,其FMA、MBI评分与出院后3个月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具体指导下的家庭康复治疗可显著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ADL能力恢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脑卒中康复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对经静脉溶栓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经静脉阿替普酶(rtPA)溶栓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3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康复组(病程<3d)和对照组(病程3~7d),每组18例。2组患者均经静脉rtPA溶栓治疗后行2周的康复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后)和治疗后第3个月(随访时)分别对2组患者行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 结果治疗后和随访时,2组患者上、下肢FMA和MBI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早期康复组的下肢FMA和MBI评分分别为(23.33±4.37)分和(56.11±22.27)分,与对照组治疗后的(17.06±4.70)分和(40.00±15.81)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康复可促进经静脉溶栓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近期下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联合降纤酶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脑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90例初发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降纤酶等常规内科治疗,康复组于发病48 h后积极介入康复训练。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分法(FMA)评定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采用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脑卒中评分(SS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同时采用脑循环动力学检查仪分别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脑循环动力学改变情况。 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1个月治疗后,发现其FMA、MBI、SSS评分及脑循环动力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康复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幅度相对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联合降纤酶治疗能进一步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液动力学指标,提高神经及肢体运动功能,有助于患者ADL能力恢复,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脑卒中恢复期患者4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每日2次。训练前、训练3个月后(治疗后),采用Wol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WMFT)、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BMI)对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进行评价。 结果治疗过程中,观察组缺失1例,缺失率为4.76%,对照组缺失2例,缺失率为9.52%,缺失率均<20%。与组内训练前比较,2组患者训练后WMFT、FMA、MBI评分均较高(P<0.05)。与观察组训练后比较,对照组训练后WMFT[(46.58±3.90)分]、FMA[(31.95±2.89)分]、MBI评分[(79.74±9.81)分]均较低(P<0.05)。 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的疗效。 方法将社区的脑卒中患者68例分为康复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仅接受一般的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正规的康复指导,采取家属及患者共同参与的方式进行康复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6, 12周时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定疗效。 结果2组在治疗6, 12周FMA和FCA评分均有提高,康复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社区康复可以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影响。 方法随机将67例脑卒中患者分为综合康复治疗组(康复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康复组患者实施神经发育疗法(NDT)结合运动再学习疗法(MRP)的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或加针刺、推拿。 结果经治疗后,2组患者(下肢部分)Brunnstrom分级与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FMA)下肢部分积分、偏瘫侧下肢步行能力的Barthel指数(BI)均有显著提高,2组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患者的下肢功能障碍得到显著的恢复,提高了生活质量。 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社区远程康复服务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市临城新区经同一所三级甲等医院治疗后出院的脑梗死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出院后则转入康复医院接受进一步康复治疗,实验组患者出院后则回归家庭接受社区远程康复管理。于入组时、治疗60d及治疗90d时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对2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经治疗60d及90d时,发现实验组患者FMA评分[分别为(46.31±2.74)分、(61.80±4.77)分]、MBI评分[分别为(59.90±4.71)分、(71.72±5.08)分]、对照组FMA评分[分别为(46.59±4.38)分、(61.32±5.98)分]及MBI评分[分别为(59.14±4.91)分、(69.81±5.22)分]均较入组时明显改善(P<0.05);经统计学比较发现,治疗前、后2组患者FMA及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社区远程康复疗效与康复医疗机构治疗疗效类似,均能促进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ADL能力提高,并且前者还具有治疗方便、费用经济、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TMS)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3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对其病变侧运动皮质区进行TMS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8d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S)对2组患者疗效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MA、MBI及ADL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改善(P<0.05);并且均以治疗组患者FMA评分[(57.37±14.64)分]、MBI评分[(52.98±16.56)分]及ADLS评分[(20.66±11.51)分]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能耐受,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基础上辅以TMS治疗,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ADL能力,并且治疗过程中安全性较好,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USN)患者康复预后的影响。 方法将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纠正单侧空间忽略的康复训练。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康复评定。 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单侧空间忽略、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2组间各项评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进行纠正单侧空间忽略的康复训练可更为显著地改善患侧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虚拟情景互动训练结合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和作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虚拟情景互动训练。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Fugl-Meyer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健康调查简易量表(SF-36)对2组患者的上肢功能、ADL能力及生存质量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FMA、MBI及SF-36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2组患者FMA、MBI及SF-36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FMA评分[(56.63±11.57)分]、MBI评分[(75.6±12.2)分]及SF-36评分[(83.5±12.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FMA评分[(42.32±10.43)分]、MBI评分[(65.1±11.8)分]及SF-36评分[(68.3±1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分析后,发现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与ADL能力(r=0.882,P<0.01)和生存质量(r=0.715,P<0.05)改善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 结论虚拟情景互动训练结合作业疗法有助于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对其ADL能力和生存质量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认知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70例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运动疗法,观察组同时辅以认知训练。采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LOTCA)、简化的Fug1-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的巴氏指数(MBI)评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定。 结果2组患者认知功能LOTCA各项评分、FMA评分、MBI评分均有提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认知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其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及ADL能力,有利于患者身心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优化运动技巧对脑卒中后上肢及手部精细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优化运动技巧训练。训练前及训练6周后,采用Fugl-Meyer量表(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Carr-Shepherd手精细功能评分对2组患者的康复疗效进行评定。 结果训练前,2组患者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MBI及Carr-Shepherd手精细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与组内训练前比较,2组患者训练6周后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MBI及Carr-Shepherd手精细功能评分均大幅度提高(P<0.05)。训练6周后,训练组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41.41±15.05)分]、MBI[(83.46±15.65)分]及Carr-Shepherd手精细功能评分[(7.48±1.55)分]较对照组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30.05±12.98)分]、MBI[(71.59±15.28)分]及Carr-Shepherd手精细功能评分[(4.19±1.52)分]高(P<0.05)。 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优化运动技巧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及手部的精细协调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其相关治疗机制。 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强制性运动治疗组(治疗组)与常规康复训练组(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行强制性运动疗法加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仅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4周后用Wolf运动功能试验(WMFT)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测上肢运动功能,用Barthel指数(BI)评测ADL能力。 结果治疗组患者WMFT、FMA、BI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强制性运动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可用于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与常规康复治疗同时应用,可促进和加快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并能显著提高患者的ADL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6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康复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均进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 结果经过3周治疗,2组MBI、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FMA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康复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MBI的增分值、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分值、上肢FMA增分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FMA增分值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rt;0.05)。经过3周治疗,康复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为81.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可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级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83例随机分为康复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2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诊治和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三级康复护理。结果:治疗1及6个月后,2组FMA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6个月后康复组更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6个月后,康复组肩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级康复护理能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ADL能力、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综合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90例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主要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干预,主要包括神经促通技术、ADL训练及心理康复等。于治疗前、后采用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及Barthel指数评分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与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康复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早期综合康复干预可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ADL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功率自行车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功率自行车运动训练,每次10~20 min,每周6次,共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采用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FAC)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下肢FMA评分、FAC分级及M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功率自行车运动训练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压氧结合现代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早期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以及早期高压氧介入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20例早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4组:联合组32例,予常规药物、高压氧和康复治疗;高压氧组30例,予常规药物和高压氧治疗;康复组30例,予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对照组28例,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4组均于入选治疗前24h及治疗6周后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S)、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和修订的巴氏指数(MBI)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4组患者CNS、FMA、MB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6周后4组患者CNS、FMA、MBI评分改善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高压氧组及康复组改善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联合组的改善程度最好,均优于高压氧组和康复组(P<0.05),康复组的FMA、MBI评分优于高压氧组(P<0.05),两组的CN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压氧结合现代康复治疗可明显降低脑卒中早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的恢复,对脑卒中患者治疗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压氧及早期康复训练之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高压氧及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0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2组患者在发病的急性期和恢复期均以神经内科常规方案治疗,治疗组在48 h后开始高压氧及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待病情稳定后第15天开始康复训练。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30 d后进行疗效评分,运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定偏瘫侧的肢体运动功能;运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结果治疗组FMA及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高压氧及早期康复能够有效地促进脑梗死患者恢复健康,对其提高生活质量有着肯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康复介入时间对脑出血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康复介入时间对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76例脑出血患者分为早期康复组40例和晚期康复组36例。早期康复组在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后48h~7d开始康复训练;晚期康复组在发病后3~4周开始康复训练。两组均采用以Bobath为主的运动疗法进行康复训练。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ADL;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评定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的FMA、MBI和ND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治疗1个月后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早期康复组的改善程度更大。结论早期和晚期康复均能明显改善脑出血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但早期康复介入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