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探讨MMP-9对胶质瘤血管形成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8例不同病理分级人脑胶质瘤及10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MMP-9和CD34的表达,测定其阳性细胞数和阳性血管数。结果胶质瘤中MMP-9表达于肿瘤细胞胞浆和血管内皮细胞,少数强表达者肿瘤细胞核也见阳性表达;不同病理分级胶质瘤中MMP-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Ⅰ级42.9%,Ⅱ级65.0%,Ⅲ级86.7%,Ⅳ级88.9%,其MMP-9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P<0.01)且与胶质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rs=0.597,P<0.05);不同病理分级胶质瘤中MV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H=47.865,P<0.05);MMP-9表达与MVD显著正相关(rs=0.897,P<0.01)。结论MVD和MMP-9的表达与胶质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临床判断胶质瘤恶性程度、侵袭性及预后的重要指标;MMP-9在胶质瘤的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可通过促进肿瘤血管形成加速肿瘤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乳腺良恶疾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分布,并探讨VEGF和MVD与乳腺癌肿瘤大小(T)、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水平(ER)、腋淋巴转移及复发转移的关系,同时评价VEGF和MVD的预后价值。方法:用Ⅷ因子抗体与抗VEGF多克隆抗体分别作病理切片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显微镜下判断VEGF染色程度和进行微血管计数。随访预后情况。结果:乳腺癌的VEGF表达阳性率为51.35%(38/74),MVD均值为(30.8&;#177;19.4)个/200倍视野,而良性乳腺疾病的VEGF表达阳性率16.13%(5/31)(x^2=11.21,P&;lt;0.005),MVD均值为(16.09&;#177;7.9)个/200倍视野,(t=4.47,P&;lt;0.01);乳癌中,MVD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腋淋巴转移及复发转移有关(t=2.0,P&;lt;0.05;F=3.48.P&;lt;0.05;x^2=4.24,P&;lt;0.05;t=2.84,P&;lt;0.05),VEGF与腋淋巴转移及复发转移有关(x^2=5.62,P&;lt;0.05;x^2=5.13,P&;lt;0.05)。VEGF和MVD与患者的无瘤生存率明显相关(x^2=5.12,P&;lt;0.05;x^2=8.752,P&;lt;0.05)。VEGF和MVD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乳腺癌的VEGF表达阳性率与MVD大于良性乳腺疾病者。VEGF与MVD与患者的预后相关,均可作为判断乳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VEGF不是影响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惟一因素。  相似文献   

3.
邢变枝  毛善平 《中国临床康复》2005,9(10):120-121,i008
目的:探讨Cathepsin D在不同病理分级的星形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4—05在武汉大学医学院病理实验室完成,应用免疫组化对10例正常脑组织和60例脑星形胶质瘤石蜡样本进行Cathepsin D蛋白进行检测。结果:Cathepsin D在脑星形胶质瘤样本中的阳性率为80%,不同分级之间的阳性细胞表达率不同,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lt;0.05)。Cathepsin D在直径较大的肿瘤中的阳性率较高,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率低,与阴性表达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Cathepsin D在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的浸润性生长中起到重要作用,表达水平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判定微血管密度与P53蛋白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P53蛋白的表达,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并在进行P53抑癌基因的研究中可能对乳腺癌发生率的降低、预防及预后情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6例乳腺癌、1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并在CD34染色切片上检测MVD结果:乳腺癌MVD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t=3.0195.P&;lt;0.01).乳腺癌MVD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lt;0.01).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无关(P&;gt;0.05);P53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lt;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无关;P53蛋白阳性组MVD均值54.93&;#177;13.86高于P53蛋白阴性组41.28&;#177;11.69,其表达与MVD有关、t=3.258.P&;lt;0.01);结论:MVD和P53蛋白可作为判定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赵勇  蔡方  陈罡 《中国临床康复》2005,9(6):112-113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1996—10/2002—10手术切除或肠镜活检的大肠癌标本108个。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108个大肠癌组织电MMP-9和TIM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08个大肠癌组织中MMP-9和TIMP-2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0.2%(65/108)和25.0%(27/108);MMP-9的表达在肿瘤浸润度深、有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晚及生存期短的患者中表达率高(P&;lt;0.0001),而TIMP-2的表达则相反;MMP-9和TIMP-2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均无关(P&;gt;0.05)。结论:MMP-9和TIMP-2可作为判断大肠癌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 of bone,GCT)组织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系统mRNA的表达与GCT病理分级和复发的关系。方法: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42例GCT组织u-PA,u-PA受体(u-PAR)及其抑制因子2(PAI-2)mRNA的表达。结果:①u-PA,u-PAR,PAl.2mRNA在GCT组织多核巨细胞(MGC)的阳性率分别为64.3%,71.4%和40.5%;单核基质细胞(MC)的阳性率分别为54.8%,45.2%和9.5%。②Ⅱ、Ⅲ级和复发组GCT的MGC u-PA mRNA与MC u-PA,u-PAR mRNA的表达率均明显高于Ⅰ级(x^2分别为8.00,7.82,6.81,P&;lt;0.05)和无复发组(x^2分别为5.49,5.54,9.84,P&;lt;0.05);③GCT组织两种细胞间的u-PA mRNA表达(P&;lt;0.05)、MGC u-PAR与PAI-2 mRNA的表达间、MC u-PA与u-PAR mRNA的表达问均呈正相关(x^2分别为7.20,8.19,P&;lt;0.05):MGC PAI-2 mRNA的阳性率明显高于MC的阳性率(x^2=10.73,P&;lt;0.05)。结论:GCT组织u-PA,u-PAR mRNA的表达,尤其是在MC中的表达,与骨巨细胞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胶质瘤病理分级的关系,分析VEGF与MⅧ和PCNA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3例不同级别人脑胶质瘤组织及5例正常脑组织中VEGF、PCNA的表达水平和MⅧ。结果VEGF和PCNA的表达随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增高而增加,但Ⅰ级和Ⅱ级之间差异不显著,其余各组间差异显著;MVD随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增高而增加,各组间均差异显著;VEGF的表达与MVD及PCNA的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VEGF、MVD及PCNA均可作为反映胶质瘤恶性程度的指标;VEGF促进胶质瘤血管的形成,增加胶质瘤的微血管密度;VEGF的表达水平可以反映胶质瘤瘤细胞的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8.
项锋钢  马桂馨 《中国临床康复》2005,9(6):206-208,i009
背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对许多实体瘤的血管生成和预后起着重要作用,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与肺癌预后的关系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和KDR的表达及其与转移及预后的关系。设计:以病理标本为研究对象单一佯本研究。单位:一所大学的病理学教研室。材料:随机选取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外科1985—01/1990—12经手术切除的75个肺癌标本。2002—09/11月间在青岛大学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进行实验。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owerVisionTM—9000(PV—9000)法,测定75个肺癌标本中Flt1和KDR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肺癌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和KDR的表达及其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肿瘤细胞、纤维母细胞中Flt1和KDR表达的关系。结果:肺癌组织中Flt1和KDR的表达较为广泛,主要位于肿瘤细胞胞浆及胞膜上.纤维母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胞浆中亦有表达。Flt1和KDR在肿瘤细胞中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在问质纤维母细胞中的表达(x^2=6.07,5.88,P&;lt;0.05)。肿瘤细胞及纤维母细胞中该两种受体的阳性率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及不同病理类型、不同病理分级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gt;0.O5)。肿瘤细胞中Flt1和KDR的阳性表达率在3组不同大小的肿瘤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x^2=10.35,7.29,P&;lt;0.05),而纤维母细胞中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x^2=2.86,2.56,P&;gt;0.05);肿瘤细胞及纤维母细胞中Flt1和KDR的阳性率在淋巴结有、无转移2组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x^2=4.72~9.32,P&;lt;0.05),在3组不同术后生存时间患者间差异亦均有显著性意义(x^2=8.81—19.19,P&;lt;0.05);肿瘤细胞中Flt1和KDR的表达呈极显著性正相关(r=0.44,P&;lt;0.01)。结论:Flt1和KDR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间质纤维母细胞,提示肺癌的生长主要依赖自分泌机制;肿瘤细胞中该两种受体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术后生存时间有关,并具有协同效应.提示联合检测Flt1和KDR的表达,可能对肺癌转移及预后的评估更存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半乳糖凝集素(Galeetin)3、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2mRNA在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及二者在胶质瘤的发生及恶性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5例正常脑组织及40例不同级别胶质瘤中Galectin-3mRNA、MMP-2mRNA的表达情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正常脑组织中Galectin-3mRNA、MMP-2mRNA的表达均为阴性.在脑胶质瘤中Galectin-3mRNA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的胞质,其表达是在胞质中出现棕色或棕黄色染色.在Ⅰ、Ⅱ级胶质瘤标本23例中阳性2例、弱阳性4例、阴性17例,阳性表达率为29.09% (6/23),阳性指数值为(4.80±3.22)%;在Ⅲ、Ⅳ级胶质瘤标本17例中强阳性4例、阳性6例、弱阳性1例、阴性6例,阳性表达率为64.71%(11/17),阳性指数值为(27.30±22.72)%;Ⅰ、Ⅱ级与Ⅲ、Ⅳ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96,t =4.055;P均<0.05).在脑胶质瘤中MMP-2mRNA主要表达于瘤细胞及血管基底膜的内皮细胞的胞质,其表达是在胞质中出现棕色或棕黄色染色.在Ⅰ、Ⅱ级胶质瘤标本23例中阳性5例、弱阳性3例、阴性15例,阳性表达率为34.78%(8/23),阳性指数值为(6.43±5.32)%;在Ⅲ、Ⅳ级胶质瘤标本17例中强阳性4例、阳性7例、弱阳性1例、阴性5例,阳性表达率为70.59% (12/17),阳性指数值为(29.88±23.96)%;Ⅰ、Ⅱ级与Ⅲ、Ⅳ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013,t =3.966;P均<0.05).经直线相关分析,Galectin-3 mRNA与MMP-2mRNA的阳性细胞表达率呈正相关(r =0.790,P<0.05).结论 Galectin-3mRNA、MMP-2mRNA的表达在Ⅰ、Ⅱ级胶质瘤组明显低于Ⅲ、Ⅳ级胶质瘤组,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及进展呈正相关,更有利于从分子水平对人脑胶质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进行评价和判断.  相似文献   

10.
郭峰  王臻  李继庆  郭征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3):4788-4790,i005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及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tloProteinase Inducer,EMMPRIN)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并判断其与骨肉瘤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的部位、病理分型和复发、转移的关系,寻找有利于保肢治疗的良好时机。方法:收集1996-05/2003-05临床病理资料完整、获得随访的骨肉瘤患者60例,对其手术标本中具有诊断意义的部位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观察MMP-2,9及EMMPRIN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并对其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的部位、病理分型和复发、转移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60例骨肉瘤标本中,MMP-2阳性率77%(46/60),MMP-9阳性率78%(47/60),EMMPRIN阳性率72%(43/60),三者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部位、病理分型均无显著性相关关系(P&;gt;0.05)。MMP-2,9的表达与肿瘤的复发有显著性相关关系(P&;lt;0.05),但和肿瘤的转移无显著性相关关系(P&;gt;0.05)。EMMPRIN的表达不但与肿瘤的复发有显著性相关关系(P&;lt;0.05),而且和肿瘤的转移也有显著性相关关系(P&;lt;0.05)。EMMPRIN与MMP-2的相关系数为0.626(P&;lt;0.05),与MMP-9的相关系数为0.504(P&;lt;0.05)。结论:EMMPRIN的表达与MMP-2,9的表达呈正相关,与肿瘤的复发及转移呈显著性相关。MMP-2,9及EMMPRIN在骨肉瘤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部位和组织学类型无显著性相关,而与肿瘤的预后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脑胶质瘤中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表达与胶质瘤细胞恶性程度及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6例脑胶质瘤和7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cyclinD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水平,观察并分析各病理等级中两者表达的阳性率和标记指数。结果 脑胶质瘤组cyclin D1蛋白阳性表达率60、9%(28/46),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组的14.3%(1/7)(P〈0、05)。随着人脑胶质瘤病理分级的增高,cyclin D1的阳性率明显升高,在高、低恶性度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4.2%vs45.5%,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cyclin D1与PCNA的平均标记指数呈明显正相关(r=0.576,P〈0、05)。结论 人脑胶质瘤中cyclin D1的表达与细胞增殖活性和病理学分级关系密切,可能对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恶性转化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Bcl-2和Bax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前列腺癌的关系。方法: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8-01/2003-12未经治疗的前列腺癌组织标本45例,前列腺增生组织标本10例。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45例前列腺癌和1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标本中Bcl-2及Bax的表达,并探讨Bcl-2及Bax的表达与前列腺癌分期、分级、术前PSA、内分泌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结果:①Bcl-2表达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8%和1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在不同分期.不同Gleason评分,不同PSA,不同内分泌治疗反应效果的前列腺癌中Bcl-2阳性表达率和阳性表达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②Bax表达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中Bax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9%和50%,前列腺癌的Bax表达高(P&;lt;0.05);在不同分期的前列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100%和87.5%,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强阳性表达率为100%和68.75%,D期前列腺癌Bax阳性表达程度显著增强(P&;lt;0.05);在不同分级的前列腺癌阳性表达率为100%和85.7%,分化差的前列腺癌Bax表达显著增强(P&;lt;0.05);不同PSA,不同内分泌治疗效果的前列腺癌中Bax阳性表达率和阳性表达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LogRank检验分析Bcl-2和Bax表达不同的前列腺癌生存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Bcl-2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中表达无差异,并且与前列腺癌分级、分期、PSA、生存时间和内分泌治疗效果无关;Bax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中表达明显增加,虽阳性表达率与前列腺癌分级、分期、PSA、生存时间和内分泌治疗效果无相关性,但阳性表达程度与前列腺癌分级、分期有关,对判定前列腺癌预后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郑凯  张绍增  王养民  衡玲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6):3586-3587,F003
目的:通过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探讨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23例癌旁组织中第Ⅷ因子相关抗原表达,并计数MVD。结果:膀胱癌组织中的MVD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级、分期密切相关(P&;lt;0.01.F=25.6l,29.72)。肿瘤复发组MVD显著高于无复发组(P&;lt;0.01,t=3.20)。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高:MVD病例的生存率明显低于低:MVD的病例(P&;lt;0.05,x^2=26.65)。结论:MVD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独立的膀胱移行细胞癌的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27蛋白在不同分化程度星形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实验于2004—03/09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验中心完成。应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6例星形细胞瘤中P27蛋白的表达。结果: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P2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7%(26/46),低分化(Ⅲ一Ⅳ级)星形细胞瘤组织中P27蛋白的阳性表达显著低于高分化(Ⅰ-Ⅱ级)星形细胞瘤(P&;lt;0.01);P27蛋白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呈负相关(r=-0.452,P&;lt;0.01);P27蛋白表达降低,患者预后较差。结论:P27蛋白表达水平的降低与脑星形细胞瘤的分化程度与演进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患者生存期及其相关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促凋亡基因bak及其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陈广生  李青  黄高升  宋宏萍  叶菁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7):2424-2425,T003
目的 研究促凋亡基因bak及其在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中的表达与意义,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对患者临床康复意义。方法 采用兔抗人Bak、Bax多克隆抗体及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结果 在99例星形细胞瘤中Bax阳性反应62例(62.6%),Bax阳性反应60例(60.6%),在10例用于对照的正常脑组织中。Bak阳性仅1例(10%),Bax阳性2例(20%)。Bak、Bax在星形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均强于正常对照组(P&;lt;0.01,x^2=6.80);二者在Ⅰ和Ⅱ、Ⅱ和Ⅲ、Ⅲ和Ⅳ级星形胶质细胞瘤相互间表达无显著差异(P&;gt;0.05,x^2=3.49);但在50例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WHOⅠ~Ⅱ级)中明显均强于49例高度恶性星形细胞瘤(WHOⅢ~Ⅳ级)中的表达(P&;lt;0.01,x^2=7.71)。结论 促凋亡基因促凋亡基因Bak及其Bax在大部分星形细胞瘤中有不同程度表达,Bak、Bax可能协同参与星形细胞瘤的凋亡调变,二者的表达与星形细胞瘤分化有关,其研究有利于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减少功能损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高危骨肉瘤及恶性程度低的骨肉瘤患者的石螬病理切片中环氧化酶-2(COX-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的蛋白表达,初步说明其临床区分肿瘤的恶性程度对预后判断上有指导意义。方法:选择近几年诊断明确的高危骨肉瘤及恶性程度低的骨肉瘤各25例,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COX-2及MMP-7的蛋白表达。结果:高危骨肉瘤组中COX-2和MMP-7的蛋白表达率分别为60.0%和56.0%;低危组中COX-2和MMP-7的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8.0%和24.0%。高危组中COX-2及MMP-7的表达明显高于低危组中的表达,P&;lt;0.05,r=3.98;COX-2及MMP-7的蛋白表达率与患者的生存时间及年龄有显著性关系,P&;lt;0.05,r=0.921;与患者的性别、肿瘤的大小、肿瘤部位、患病时间、治疗方法、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发病时间等无显著性关系,p&;gt;0.05,r=0.815,COX-2及MMT-7两者之间的关系存在着相关关系。结论:COX-2及MMP-7的蛋白表达在区分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判断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廖琼  孙维纲  杨素琼 《华西医学》2003,18(3):331-332
目的:研究卵巢粘液性肿瘤组织中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3例卵巢粘液性囊腺瘤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MMP-9在粘液性囊腺瘤中无表达,在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及粘液性囊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2.2%、55.2%;MMP-9的表达与粘液性囊腺癌的组织学分级、FIGO分期及术后复发和死亡有密切关系。2例交界性粘液囊腺瘤MMP-9阳性,同时这2例出现复发。结论:MMP-9表达与卵巢粘液性囊腺瘤的恶性程度有关,可望作为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及粘液性囊腺癌的诊断和分级的客观指标,并协助临床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持续低剂量人参皂甙Rg3并用环磷酰胺对EMT-6乳腺癌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以荷EMT-6乳腺癌的BALB/c小鼠为模型,分为5组(每组20只),低剂量环磷酰胺组:环磷酰胺30mg/(kg&;#183;d)灌胃;最大耐受剂量(maximum tolerated dose,MTD)环磷酰胺组:环磷酰胺150mg/kg隔日皮下注射,3次后间歇两周再重复;Rg3组:人参皂甙Rg3 10mg/(kg&;#183;d)灌胃;联合组:环磷酰胺30mg/(kg&;#183;d)+人参皂甙Rg3 10mg/(kg&;#183;d)灌胃;对照组:每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观察肿瘤体积、小鼠质量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小鼠生存期,实验终末时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mierovaseulardensity,MVD)、核增殖抗原表达基因Ki-6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lial growth factor,VEGF)、凋亡抑制基因Bcl-2、突变型P53表达情况。结果:低剂量环磷酰胺组肿瘤生长比较缓慢,小鼠质量及外周血白细胞数均无明显下降(P&;gt;0.05),生存期延长(P&;lt;0.05);合用人参皂甙Rg3时抑瘤效果更持久而稳定,毒副作用未增加,小鼠生存期最长(P&;lt;0.05)。低剂量环磷酰胺组较MTD环磷酰胺组MVD下降明显(P&;lt;0.05);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环磷酰胺组MVD,VEGF及Ki-67表达均下降,在合用人参皂甙Rg3时下降更多,同时Bcl-2,P53表达也下降(P&;lt;0.05)。结论:环磷酰胺的持续低剂量给药方式增加了其靶向于乳腺瘤微血管的有效性,并且具有毒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的优点,延长动物生存期。这种效果在抗血管生成中药人参皂甙Rg3合用环磷酰胺时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幼鼠持续惊厥状态脑损伤时托吡酯的神经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托吡酯对惊厥性脑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制作毛果芸香碱惊厥持续状态动物模型,给予托毗酯干预,检测海马区神经元坏死、凋亡、凋亡蛋白表达和胶质细胞增生变化情况。结果:毛果芸香碱惊厥持续状态模型鼠病理损伤特点为神经元坏死、细胞凋亡、凋亡蛋白表达增多,胶质细胞增生。托吡酯可减少海马区细胞坏死:CA3区坏死细胞百分比由(72.1&;#177;13.4)%降至(20.6&;#177;7.2)%(P&;lt;0.05);CA1区由(67.1&;#177;9.3)%降至(18.3&;#177;4.8)%(P&;lt;0.05);减少细胞凋亡:CA1区单位面积凋亡细胞数由9.4&;#177;6.1降至1.7&;#177;0.8(P&;lt;0.05);减少凋亡蛋白表达:单位面积caspase-3阳性面积由1.49&;#177;0.25降至0.71&;#177;0.12(P&;lt;0.05);缓解胶质细胞增生:单位面积胶质细胞数由47.3&;#177;3.6降至19.5&;#177;3.9(P&;lt;0.05)。结论:托吡酯对幼鼠惊厥性神经变性,可减少神经的死亡和凋亡,缓解胶质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16和c-myc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与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的关系及p16和c-myc在细胞周期中的关系,为星形细胞瘤的预防、诊断和预测预后提供新思路。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人脑星形细胞瘤和6例正常脑组织石蜡标本中p16和c-myc的表达。结果:随着病理级别的升高,p16阳性率逐渐下降,Ⅰ~Ⅱ和Ⅲ~Ⅳ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327,P&;lt;0.05);随着病理级别的升高,c-myc阳性率逐渐升高,Ⅰ~Ⅱ和Ⅲ~Ⅳ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6.211,P&;lt;0.05)。在56例石蜡标本中p16和c-myc阳性率呈负相关(r=-0.997,P&;lt;0.01)。结论:p16和c-myc的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星形细胞瘤分化程度及恶性程度重要的参考指标,p16和c-myc在细胞周期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细胞周期中,p16抑制c-myc的增殖,为选择星形细胞瘤临床手术方案及减少神经功能丢失程度和预测预后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