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体外反搏对血糖的影响。方法 :对 10 8例病人在进行单次体外反搏治疗前后进行血糖监测。结果 :10 8例病人体外反搏前血糖为 7.2 9± 3.2mmoI L ,体外反搏后血糖为 6 .11± 2 .4 0mmoI L ,经统计学处理P<0 .0 1。无论是糖尿病患者 ,还是非糖尿病患者 ,反搏后血糖均较反搏前血糖降低 ,P <0 .0 1。结论 :提示体外反搏对糖尿病和非糖病患者均有一定降低血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骨水泥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血糖的不同影响。方法 :30例 (年龄 6 5~ 87岁 ,平均 6 8.7岁 )按入院时空腹血糖值分为两组 ,A组 :12例 ,空腹血糖≥10 mmol/ L,经饮食控制和胰岛素治疗 ,将血糖控制在平均值为 6 .0± 1.0 mmol/ L ;B组 :18例 ,空腹血糖平均值为 4 .75± 1.12 mmol/ L ,经常规术前准备。两组均在相对固定的时间以“One Touch”仪采血测定血糖值 :1麻醉 (T1) ;2置入骨水泥前 5min(T2 ) ;3置入骨水泥后 5min(T3) ;4术终 (T4 ) ;5术后 d1(T5) ;6术后 d3(T6 )。结果 :T2、T3、T4、T5血糖值 A组分别为 5.11± 0 .4 3,6 .4 7± 1.77,6 .13± 0 .78,5.34± 0 .98mmol/ L;B组分别为 6 .72± 0 .81,7.14± 1.0 7,7.0 6± 0 .6 7,6 .6 9± 0 .76 mmol/ L。术中两组血糖值均高于术前 (P<0 .0 1~ 0 .0 5)。填塞骨水泥加剧了血糖的变化 ,两组组间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 (P<0 .0 5)。 A组有 3例在术中发生了低血糖反应。结论 :填塞骨水泥加剧了血糖值的变化。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或非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监测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血糖升高者血清游离脂肪酸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游离脂肪酸 (FFA)在血糖升高者中的意义。方法 :在岛津 80 0 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用酶法测定血糖升高者的血清FFA浓度 ,并以血糖正常人血清FFA浓度作为对照。结果 :有症状 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耐量异常者、空腹血糖异常者和空腹血糖正常者血清FFA浓度分别为 0 . 748± 0 . 2 65mmol/L、0 . 70 6±0 . 2 5 4mmol/L、0 .683± 0 . 2 46mmol/L、0 . 663± 0 . 2 3 8mmol/L和 0 . 5 76± 0 . 2 0 3mmol/L。血糖升高者血清FFA浓度显著高于血糖正常者 (P <0 . 0 1)。结论 :高FFA血症可能是糖尿病发展进程的重要危险因素 ,临床上在控制糖尿病病人血糖时 ,也应控制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出血病人的血脂水平与发病的相互关系 .[方法 ]对急诊及相关科室入院治疗的 198例脑出血和 10 5例非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及非糖尿病病人进行了血脂水平检测 .[结果 ]脑出血组胆固醇值和高密度脂蛋白分别为 (4 6 9± 1 16 )mmol/L和 (1 58± 0 55)mmol/L ,低于对照组的 (5 0 4± 0 74 )mmol/L和 (1 77± 0 54)mmol/L ,有显著性差异 .甘油三脂检测值为 (1 2 6±0 99)mmol/L ,高于对照组的 (0 90± 0 4 5)mmol/L .[结论 ]应注意胆固醇值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关系 ,低胆固醇合并低高密度脂蛋白者可发生脑出血 .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的血糖代谢特点。方法 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分析冠心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结果  15 6例冠心病患者OGTT于 0 .5、1、2h血糖水平分别为 11.3± 0 .6mmol/L、 8.6± 0 .3mmol/L、6 .4± 0 .5mmol/L ,较对照组血糖 8.7± 0 .5mmol/L、8.0± 0 .4mmol/L、5 .3± 0 .3mmol/L明显升高 (P <0 .0 0 0 1)。44例 (2 6 .3% )存在糖耐量低减 (IGT) ,36例 (2 3.1% )合并糖尿病。结论 冠心病患者常合并糖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小剂量血脂康长期调脂治疗对 2型糖尿病并高脂血症患者脂、糖代谢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将 76例 2型糖尿病并高脂血症患者在原治疗的基础上 ,加服血脂康 ,每晚 0 .6g,疗程 2 4周。结果 治疗前后总胆固醇 (TC) 6 .82± 1.5 4vs 4 .2 8± 1.39mmol/L(P <0 .0 1) ,甘油三脂 (TG) 4 .13± 1.32vs 2 .15± 1.4 8mmol/L(P<0 .0 1) ,空腹血糖 9.82± 1.4 5vs6 .98± 1.16mmol/L(P <0 .0 1) ,餐后 2小时血糖 12 .4 9± 2 .9vs 9.2 5± 1.4 2mmol/L(P <0 .0 1) ,均未见副作用。结论 小剂量血脂康长期调脂治疗对 2型糖尿病并高脂血症患者可降低血糖、调整异常血脂。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 2型糖尿病应用诺和灵 R的疗效。方法 :停用口服降糖药后 ,将 30例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 2型糖尿病应用诺和灵 R治疗 4周 ,测定治疗前后空服血糖(FBG)、餐后 2 h血糖 (2 h BG)及糖化血红蛋白 (Hb A1 c)水平 ,以观察疗效。结果 :空腹血糖 (FBG)及餐后2 h血糖 (2 h BG)明显下降 ,分别从治疗前 14 .73± 1.14 mmol/ L和 16 .94± 0 .6 mmol/ L下降到治疗后5 .96± 0 .33mmol/ L和 10 .6 8± 0 .32 mmol/ L :糖化血红蛋白 (Hb A1 c)亦明显下降 ,从治疗 (9.34± 0 .18(% )下降到治疗后 7.2 8± 0 .35 (% )。结论 :诺和灵 R可作为磺脲类药物失效后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孟信龙 《西部医学》2003,1(1):52-53
目的 评价口服降糖药瑞格列萘的疗效。方法  60例 2型糖尿病患者均在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的基础上 ,给予瑞格列萘每次 0 .5~ 2 mg,每日 3次服用 ,观察 1 2周。结果 空腹血糖治疗前 1 0 .62± 2 .84mmol/ L,治疗后 6.86±1 .34mmol/ L,P<0 .0 1。餐后 2小时血糖治疗前 1 5.82± 4.2 0 mmol/ L,治疗后 8.62± 1 .48mmol/ L,P<0 .0 1。糖化血红蛋白 (Hb A1 C)治疗前 8.2 0± 1 .32 % ,治疗后 6.48± 1 .1 6% ,P<0 .0 1 ,且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 瑞格列萘治疗 2型糖尿病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iabetic ketoacidosis,简称 DKA)是一种严重的具有潜在危险的糖尿病并发症。自 1972年 Soksen等人报告用小剂量胰岛素连续静脉滴注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来 ,国内临床亦多采用此法 ,现将我科于 1995年至 2 0 0 3年5 6例临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5 6例中 ,男性 2 6例 ,女性 30例 ,年龄 2 3岁~ 71岁 ,平均4 2 .5岁。入院时生化资料统计 :血糖 (18.7± 6 .3) mmol/ L ,HCO- 3(12 .9± 7) mmol/ L,血钾 (4.2 6± 0 .8) m mol/ L,血钠(10 4 .7± 8) mmol/ L,尿素氮 (7.0 3± 1.4 ) mmol/ L,尿糖 ( )~( ) ,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急性期血糖升高的特点、程度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 1999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AMI患者 92例 ,其中 4 2例合并糖尿病 (糖尿病组 ) ,5 0例无糖尿病 (非糖尿病组 ) ,比较两组血糖变化特点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结果 糖尿病组中 ,合并高血压、高血脂者显著多于非糖尿病组 ;AMI后空腹血糖 [(9.9± 2 .2 )mmol/L]高于非糖尿病组 [(5 .6± 2 .1)mmol/L ,P <0 .0 5 ],果糖胺 [(337± 4 6 ) μmol/L]亦高于非糖尿病组 [(2 2 6± 18) μmol/L ,P <0 .0 5 ]。糖尿病组中 ,86 %的患者空腹血糖高于正常 ;非糖尿病组中 ,18%的患者有应激性高血糖 ,血糖多为轻度升高 ,并在心肌梗死后 2 4~ 4 8h降为正常 ,血果糖胺水平正常 ;而糖尿病组的血糖下降缓慢。糖尿病组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肌钙蛋白T水平高于非糖尿病组 ,心功能则显著低于非糖尿病组。空腹血糖增高者的血糖与心功能成负相关 (r =- 0 .6 7,P <0 .0 5 )。AMI前未诊断为糖尿病者占糖尿病患者的 10 %。结论 糖尿病患者在AMI时多数伴有应激性血糖升高 ,其中 10 %为新诊断患者 ,非糖尿病患者发生应激性血糖升高的比例少。糖尿病AMI患者的心功能预后差  相似文献   

11.
姜武林 《河北医学》2000,6(12):1092-1094
目的:探讨儿童非酮高渗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1月至1999年11月收治的14例儿童非酮高渗综合征的病历.无糖尿病病史,13例有诱因,14均有脱水和神经精神症状.入院时血糖≥27.7mmol/L,血钠≥150mmol/L,血浆渗透压≥350mosm/L,仅2例尿酮体阳性.入院后即快速静脉内输液,经胃管灌注温开水,同时用小剂量胰岛素控制血糖,治疗诱因.结果:全部病儿在2~3d.神经精神症状好转.治疗第一天血钠151.38±1.21mmol/L,血糖9.75±1.50mmol/L,血浆渗透压338.42±1.62mosm/L.d3血钠142.16±2.38mmol/L,血糖7.25±0.19mmol/L,血浆渗透压308.62±4.23mosm/L.14例均治愈.结论:儿童非酮高渗综合征必须迅速补充血容量;同时应用小剂量胰岛素逐渐纠正高血糖以及去除诱因.  相似文献   

12.
桑白皮水提取液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观察桑白皮水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 ,测定各组给药前后的血糖、血脂水平。结果 :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糖由 2 0 .4±0 .6mmol/L下降至 12 .0± 0 .7mmol/L(P <0 .0 5 ) ,但对血脂无影响。结论 :桑白皮水提取液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具有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13.
Li YB  Liu J  Liao ZH  Liao Y  Deng WP  Weng JP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5):2472-2476
目的比较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和中性可溶性人胰岛素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的作用差异。方法59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男35例,女24例,年龄51岁±12岁,体重指数25kg/m2±3kg/m2,随机使用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类似物组,30例)和中性可溶性人胰岛素(人胰岛素组,29例),进行2周的胰岛素泵治疗。比较两组治疗中空腹及餐后血糖下降速度、程度,所需胰岛素剂量及低血糖事件的差异;比较泵治疗前后两组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程度的差异。结果在胰岛素泵治疗第2天,类似物组早晚餐后2h血糖即明显低于人胰岛素组(8·4mmol/L±2·8mmol/L比11·3mmol/L±3·8mmol/L,9·0mmol/L±2·4mmol/L比10·7mmol/L±2·8mmol/L,P<0·05),至第7天类似物组空腹和午餐后2h血糖降低程度也明显大于人胰岛素组(4·6mmol/L±0·8mmol/L比5·3mmol/L±0·9mmol/L,7·3mmol/L±2·2mmol/L比8·1mmol/L±1·8mmol/L,P<0·05)。治疗第14天,则只有空腹血糖存在差异;停止治疗后,空腹和早晚餐后2h血糖在两组间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类似物组获理想血糖控制时间短于人胰岛素组(2·0d比6·0d,P<0·01),所需胰岛素剂量又较小(0·6U/kg比0·8U/kg,P=0·002)。泵治疗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如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中胰岛素急性分泌时相、胰岛素和C肽曲线下面积,Homaβ,胰岛素原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中两组仅见轻度低血糖事件:类似物组8例次(27%),人胰岛素组10例次(35%)。结论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用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和人胰岛素相比,可更快更好地改善空腹和餐后血糖,但对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国产阿卡波糖胶囊治疗 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并与拜耳公司研制生产的阿卡波糖 (拜唐苹 )进行比较。方法 :40例 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原则平行分为治疗组 (国产阿卡波糖组 )和对照组 (拜唐苹组 )。结果 :治疗 8周后患者空腹血糖 (治疗组 :治疗前 9.45± 3.2 3mmol/L ,治疗后 6.60± 1.70mmol/L ;对照组 :治疗前 9.83± 3.81mmol/L ,治疗后 7.2 3± 2 .2 2mmol/L)及餐后两小时血糖 (治疗组 :治疗前 13.35± 3.72mmol/L ,治疗后 9.47± 3.5 4mmol/L ;对照组 :治疗前 14 .2 3± 5 .14mmol/L ,治疗后 10 .38± 4.42mmol/L)均有明显下降 ,糖化血红蛋白 (治疗组 :治疗前 7.5 1± 1.49% ,治疗后 6.48± 0 .0 1% ;对照组 :治疗前 8.36± 2 .2 6% ,治疗后 7.12± 1.33% )亦有明显改善。不良反应轻微 ,且两组间无差异。结论 :国产阿卡波糖胶囊和拜唐苹同样为一有效的口服抗高血糖药物 ,具有与拜唐苹相近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自然疗法对 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在口服降糖药的基础上加用自然疗法 ,定期复查空腹血糖 ( FBG)、餐后血糖 ( 2 h PBG)及糖化血红蛋白 ( GHb A1c) ,以自身对照的方法观察疗效。结果 :完成 FBG检测者 76例 ,FBG从 1 0 .1 7± 2 .84mmol/L降至 6.49± 0 .1 9mmol/L,P<0 .0 0 1 ;完成 2 h PBG检测者 47例 ,2 h PBG从 1 5 .0 2± 0 .5 1 mmol/L降至 9.45± 0 .2 9mmol/L,P<0 .0 0 1 ;完成 GHb A1c检测者 36例 ,GHb A1c从 9.5 6%降至 6.93% ,P<0 .0 0 1。口服降血糖药用量减少 7.2 2 %。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自然疗法治疗 2型糖尿病疗效好、无副作用、方便、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对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 肥胖患者 33例 ,均诊为初发型高血压病、冠心病或脑梗死。对其分别予以常规治疗的同时 ,加服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 ,治疗期间未服用其他影响血糖和血脂的药物。坚持治疗 30例 ,检测其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水平。结果  8周后餐后 2h血糖由(11.82± 2 .72 )mmol/L降到 (7.74± 1.19)mmol/L ,糖化血红蛋白由 (8.2 7± 2 .5 8) %降到 (6 .36± 1.32 ) % ;空腹胰岛素由 (2 7.93± 9.32 )U/L降到 (15 .4 5± 3.5 6 )U/L ;餐后 2h胰岛素由 (172 .2 4± 5 2 .95 )U/L降到 (10 1.80± 38.83)U/L ,血清胆固醇由 (6 .5 2± 1.82 )mmol/L降到 (5 .0 2± 1.6 4 )mmol/L ,血清甘油三酯由 (3.12± 1.2 0 )mmol/L降到(2 .19± 0 .81)mmol/L ,低密度脂蛋白由 (4.2 8± 0 .4 0 )mmol/L降到 (2 .95± 0 .5 1)mmol/L ,脂蛋白 (a)由 (0 .39±0 .12 )g/L降到 (0 .2 8± 0 .2 0 )g/L ,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对多种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 34例血糖增高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行血糖化血清蛋测定。其中糖尿病继发脑血管病 13例 ,血糖化血清蛋白水平 4 72± 1 36mmol/L ,与正常对照组 (血糖化血清蛋白 1 6 7± 0 4 3mmol/L)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0 1)。无糖尿病脑血管病 2 1例 ,血糖化血清蛋白水平 2 0 3± 0 4 7mmol/L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糖尿病组与无糖尿病组的血糖化血清蛋白水平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提示血糖化血清蛋白测定可对急性脑血管病血糖增高的原因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糖尿病饮食顾问 PC- DR Vision 1.0”软件在糖尿病饮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5 0例 2型糖尿病患者 ,采用计算机辅助饮食治疗 (88例 )和主食固定法饮食治疗 (6 2例 ) ,观察 8周饮食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治疗后计算机辅助饮食治疗组与主食固定法饮食治疗组比较 FBG[(6 .31± 1.0 0 vs 7.4 9± 1.34) mmol/L]、2 h PBG[(7.6 0± 1.6 8vs9.84± 2 .4 1) mmol/ L]、GHb[(8.0 3± 1.0 9vs8.77± 1.74 ) mmol/ L]、TC[(5 .0 7±1.0 1vs5 .5 4± 1.0 2 ) mmol/ L]、TG[(1.2 8vs1.5 2 ) mmol/ L]、LDL- C[(3.0 6± 0 .80 vs3.4 3± 0 .91) mmol/ L]、BMI[(2 3.12± 5 .0 5 vs2 4 .4 6± 2 .77) %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计算机辅助饮食治疗组的 FBG、2 h PBG、GHb、TG、BMI、UAE显著低于饮食治疗前 (P<0 .0 5 ) ,而且 FBG、2 h PBG随疗程进展呈持续下降 (P<0 .0 5 ) ;8周后减 /停药人数多于主食固定法饮食治疗组 (P=0 .0 0 7)。结论 :使用“糖尿病饮食顾问 PC- DR Vision1.0”进行饮食治疗比主食固定法能更好地改善代谢状况 ;使部分 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程度减少降糖药物剂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老年健康体检人群中血尿酸与血糖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别测定血尿酸与血糖 ,分析血尿酸与血糖之间的关系。结果 :从相关系数来看 ,血尿酸与血糖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在高血糖组和非高血糖组之间 ,血尿酸均值和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分别为 0 .3 77± 0 .0 8mmol/ L、0 .3 62± 0 .0 9mmol/ L- 1 (x± s)和 3 4%、2 6% ,均无显著性差异 ,高血尿酸组和非高尿酸组间的血糖均值分别为 5 .0 5± 1.48mmol/ L 和 4.89± 0 .99mmol/ L(x± s) ,两组的高血糖发生率分别为 7.6%和 5 .3 % ,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中老年人群中 ,血尿酸和血糖之间并无明确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诺和龙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30例 2型糖尿病患者 ,在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定期监测血糖等措施的基础上 ,给予诺和龙每次 0 5~ 1 0mg ,每日 3次 ,餐前服用 ,共观察 12周。结果 :空腹血糖治疗前 (9 4±1 75 )mmol/L ,治疗后 (6 7± 1 4 1)mmol/L ;餐后 2小时血糖治疗前 (14 2± 4 14 )mmol/L ,治疗后(10 1± 3 83)mmol/L ;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前 (8 3± 1 8) % ,治疗后 (7 4± 1 6 ) %。理想及一般控制率是 82 4 3% ,体重指数无明显变化 ,低血糖发生 1例 ,占 3 33%。结果表明诺和龙具有有效控制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 ,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