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评价锡林浩特市牧区不同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措施的效果,探索牧区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干预的有效措施。方法选择锡林浩特市3个苏木(乡镇)分别作为健康教育加行为干预组、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对不同苏木的15岁以上牧民分别实施为期1年的不同的干预措施。干预前后用统一的调查问卷以面对面的形式入户调查。通过比较干预前后和各干预组间的知晓率和防护行为的改变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各组布病防治知识的总体知晓率分别由干预前的58.1%~64.6%提高至干预后的77.4%~88.0%。协方差分析发现健康教育加行为干预组对于知晓率的干预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防护行为的正确率仅健康教育加行为干预组有显著提高,由54.2%提高到57.9%(P<0.05)。结论健康教育为主的干预措施显著提高了当地牧民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同时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才能有效改变当地牧民的防护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并掌握新疆伊犁州直农牧民对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对今后布鲁氏菌病防治和农牧民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制订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调查问卷,对布鲁氏菌病高发县(霍城、察布查尔县)随机抽取5个乡,每个乡3~5个村,每个村5户,对每户15~90岁范围内的养殖牲畜及与牲畜有接触的人员,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填写问卷调查。结果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40. 51%,其中40~49岁年龄组最高(54.67%), 30岁以下年龄组知晓率最低(12.32%);文化程度为高中及大专以上者知晓率最高(69.71%),不识字/少识字者最低(13.34%);汉族人群布病防治知晓率最高(75.43%),哈萨克族最低(23.65%);职业人群知晓率高于一般养殖人群,周围患布鲁氏菌病的农牧民知晓率明显高于周围没有患布鲁氏菌病的人(P0.05)。电视是农牧民最主要的接受知识的来源,其次是宣传单,最受欢迎的方式是讲座。结论伊犁州布鲁氏菌病高发县农牧民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及行为现状不容乐观,应进一步加强布鲁氏菌病防治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漳州市大众居民的艾滋病知识及相关行为,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市区选择6个居委会或小区,使用统一的调查表入户调查。[结果]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为65.8%,有效预防措施知晓率为68.9%,对艾滋患者总体态度不端正。[结论]要继续加强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特别要消除歧视及恐惧;通过电视制作进行宣传,群众较易接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牧民重点传染病知识及传播方式需求情况,为开展适宜于牧区居民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选择蒙古族人口相对集中,生产、生活方式相似的科左后旗、库伦旗为调查点,对年龄在16~69岁之间2005名牧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行为观察。结果内蒙古通辽市两个调查点的牧民重点传染病预防相关知识总体水平为9.4%。布鲁氏菌病、肺结核、乙肝知识知晓率分别为22.1%、74.6%和49.4%。"饭前、便后每次洗手"的分别为20.2%和25.7%,而"随地吐痰"、帮助牛羊分娩时从不戴胶皮手套"者达到了50.9%和35.6%。调查对象中每周收看电视的次数最多为30次,平均每人每周收看8.35次,看电视集中时段为18∶00~22∶00,认为传播方式最有效的为看病时听医生讲(98.5%)。结论牧民重点传染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低,行为形成率较差。电视传播和人际交流的渠道可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牧民的自我保健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少数民族农村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状况,探索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健康教育,为今后制订艾滋病宣传教育及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大众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通过不记名、面对面的问卷方式开展入户调查。结果少数民族农村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39.6%,文化程度为文盲的知晓率为25.60%,小学为40.57%,初中及以上为62.50%;男性知晓率为48.44%,女性为33.14%;不同文化程度及性别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少数民族农村居民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渠道以电视媒体为主占77.23%。结论需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农村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多部门参与的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工作人员及宗教人士在艾滋病防治知识传播中的作用,开发具有少数民族地方特色宣传资料,加强电视媒体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攀枝花市居民对登革热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制定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自行编制调查问卷在全市共调查15~65周岁1100人,采用集中调查和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知识行为态度调查。结果攀枝花市居民对登革热知识知晓率水平偏低(45.02%)。年龄以18~29岁(47.59%)和30~50岁(47.06%)年龄组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18岁(42.58%)和50岁(34.00%)年龄组,文化程度越高,知识知晓率越高,职业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知识知晓率(61.11%)高于其他职业,地区以仁和区居民(54.89%)中知识知晓率较其他区(县)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行为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居民(97.56%)家庭都有泡菜坛、水养植物等适合蚊虫孳生的场所,且仍有小部分居民家中未采取任何防蚊/灭蚊措施。结论攀枝花市居民对登革热防治知识知晓率总体水平不高,且存在地区、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等差异,因此应结合其居民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因素,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开展登革热健康教育和卫生知识宣传,提高和改善居民的知识和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畲族聚集区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明确今后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的方向和重点。方法采用三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宁德市4个畲族比较密集的县(市、区)随机抽取4个畲族乡共222户居民,使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入户面对面询问式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结核病防治5条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为51.30%。文化程度低者和老年居民知晓率较低。调查对象对肺结核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对结核病可治愈和国家免费政策知晓率较低。农村居民获取防病知识的途径以电视媒体、宣传单和村医告知为主。结论应对重点人群加强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根据当地居民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佛山市南海区健康村村民的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及对健康村建设的满意度和相关影响因素,探讨发展方向。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方法,在南海区抽取2个自然村,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入户调查。结果村民一般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0.5%,健康行为正确率为61.1%,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为58.0%,对健康村建设工作总体满意度为82.4%,对满意度影响最大的是健康村概念理解和宣传教育。结论村民健康知识和行为水平较低,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同时应对影响满意度的问题进行教育,使村民能正确了解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亳州市谯城区农村居民健康知识和相关行为现况,为在农村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确定2200名15-65岁的调查者。结果:被调查者健康知识知晓率为61.6%。80.3%的农村居民希望通过电视、广播、书报、杂志等媒体获得健康知识。结论:调查获得亳州市谯城区的农村居民健康知识基线数据,有些健康相关问题知晓率还很低,需要对农村居民进行广泛健康知识宣传,并尽量利用农村居民希望获得知识的途径进行健康知识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不同人群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态度、行为及相关信息的需求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兰溪市不同人群共1 016人进行调查,分析不同人群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结果居民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平均知晓率为59.74%;不同人群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人群对疫情防控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2.89%以上的居民会注意个人、家庭和环境卫生;不同人群在宰杀活禽时采取防护措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禽类养殖及加工人员最高,活禽经营户及宰杀加工人员最低;最希望获得的知识依次为传播途径(71.65%)、预防方法 (70.67%)和治疗措施(55.71%)。结论应根据各类人群的特点,加强相应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布病综合防治项目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前后的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评估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以布病综合防治项目健康教育开展前的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基线作对照,干预期每年对乌兰察布市养殖牛羊人群和畜产品加工人员开展入户宣传,发放宣传册、乳胶手套、消毒液。宣传出圈剪羊毛戴口罩,接羔戴手套等核心信息。利用广播电视、手机短信、报刊、墙体标语大众传媒宣传,每年在布病流行病学调查时进行一次布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对连续3年的布病防治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2010年布病综合防治项目健康教育开展前,乌兰察布市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45.49%。2011年布病综合防治项目健康教育开展后,2011年、2012年、2013年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0.12%;91.22%;92.45%。结论基线期与干预期比较,干预期布病基本知识、布病危险因素、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总知晓率明显高于基线期。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可以显著地提高布病高危职业人群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行为习惯正确率,值得在布病防治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地震灾区农村居民的健康知识、行为干预效果,探索地震灾后健康教育工作思路和方法。方法在陕西省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宁强县和陈仓区的6个乡镇的农村居民中,通过知识技能讲座、小组讨论、入户指导、同伴教育等参与式传播活动进行干预,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评价干预效果。结果该省灾区农村居民干预后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有明显提高,干预后除"发现病、死家禽/鸟要向有关部门报告"的知晓率为50%外,其余"苍蝇可能传播痢疾"、"不喝生水可以预防肠道传染病"、产前检查、辅食添加等项的知晓率都达到85%以上;"不共用毛巾"行为在干预后虽有明显改善,但只达到63%,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结论参与式传播使目标人群的健康知识水平明显提高,健康行为有所改善;初步形成了"开展面对面参与式传播,传播材料发放保障覆盖率,地方特色活动激发参与积极性"的健康教育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东丰县高中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为避免艾滋病蔓延提供可能.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东丰县高中自2015年7月至2016年7年期间在校的210名学生进行分析与调查,分析高中生掌握艾滋病知识的情况.结果:认为艾滋病不可以治愈为98%;中学生对性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为99%;男生有过高危行为(2.2%),使用安全套保护措施(0%);女生有过高危行为(1.7%),使用安全套保护措施(100%);高一中学生有过高危行为(0%),使用安全套保护措施(0%);高二中学生有过高危行为(0.8%),使用安全套保护措施(90%);同伴教育(100%),课堂授课(20%),网络宣传(100%)、书籍(80%)、医院问诊(10%),免费宣传(20%);对母婴传播知识比较低为20%,对看起来健康有可能携带艾滋病病毒知晓率为72%;蚊虫叮咬传播知识知晓率为20%.结论:东丰县高中学生掌握艾滋病知识的情况比较高,但是对于某些传播途径以及方式等知识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并且有效医生正确对于艾滋病患者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泰州市恙虫病流行区实施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在恙虫病流行区采取入户宣传、发放宣传单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后社区居民恙虫病知识知晓率、防恙螨叮咬措施采取的比例和恙虫病发病率。结果与干预前相比,目标人群对恙虫病传染源知晓率由11.5%提高到40.3%(P0.01);传播途径知晓率由31.3%提高到66.4%(P0.01);感染发病季节知晓率由51.1%提高到79.8%(P0.01),采取"束紧袖领及裤脚口"防恙螨叮咬的比例由37.4%提高到76.5%(P0.01).干预后社区人群恙虫病报告发病率较干预前下降了9.5%,对照社区发病率上升了26.4%。结论健康教育干预有效提高了流行区居民恙虫病知识的知晓率、防护措施使用的比例,恙虫病发病率较干预前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鹤壁市居民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为制定居民健康教育工作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市3区、2县的42个乡、镇(办事处)共辖的370个居委会(村)的15~69岁常住人口中,按照2017年城乡人口比例随机抽取的92个监测点的3 772人,采用入户问卷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2018年鹤壁市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为15.17%,其中城市居民为20.67%,农村居民为12.40%,城市居民明显高于农村居民;居民的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知晓率为30.94%,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知识知晓率为12.34%,健康技能知识知晓率为21.23%;安全与急救知识知晓率为55.82%,科学健康观知识知晓率为31.62%,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22.08%,基本医疗知识知晓率为21.78%,健康信息知识知晓率为20.89%,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12.85%。结论居住城乡、年龄、文化程度及收入是影响鹤壁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的关键因素,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地区应放在农村,重点人群是老年、文化程度较低及收入较低人群;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既要重视健康知识的传播,也要重视健康行为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重庆市农转非社区居民健康知识和相关行为状况,为在该类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市18个社区1003人作为调查对象。结果农转非居民的平均健康知识知晓率为34.75%。甲肝的传播途径、乙肝的传播途径和接种卡介苗预防什么疾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分别为13.58%、8.95%和4.94%。调查对象健康行为形成率在30.56%~85.91%之间,女性的健康行为形成率大多高于男性,而不良行为形成率全部低于男性。生病时,61.93%的人自己买点药吃。健康知识主要来自电视、广播(79.12%)。结论重庆市农转非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相关行为形成率较低,需要对社区居民进行广泛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基本健康相关知识,促进健康行为形成的工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小榄镇娱乐场所服务小姐艾滋病预防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探索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模式并对其实施效果及可行性进行评价。方法抽取小榄镇10家经营桑拿、歌舞厅、沐足按摩等大中型营业性娱乐场所部分女性服务人员,采取讲课、咨询和发放AIDS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等措施干预,干预前后2个月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基线调查252人,干预后调查238人;干预前AIDS知识知晓率为51.76%,采取干预措施2个月后,AIDS知识知晓率为79.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榄镇公共场所女性从业人员对AIDS有初步的了解,但对传播途径和危害性的认识不足,应采取有效持久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中央转移支付项目健康教育试点地区包头市土右旗农村社区居民健康知识和行为现状,为在农村社区开展健康教育项目提供基线资料。方法采用问卷方式对试点村镇居民进行调查;采用访谈方式对乡村干部、卫生人员、村民3类人员进行调查。结果73.8%的被调查对象认为一家人共用一条毛巾会传染疾病;68.2%的人认为饭前便后洗手能预防肠道传染病;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正确知晓率分别为血液传播63.9%、母婴传播44.7%、性传播63.6%;对日常饮食偏咸易患疾病的知晓率为28.5%。调查对象过去30天内每天至少吸1支烟的占34.4%;每周饮酒1次以上的占24.6%;不能做到1天刷牙2次的占61.9%;46.7%的调查居民家中不是一人一巾;近一年没有测量过血压的占52.3%;37.7%的人平时饮生水,67.2%的人家中做饭用的刀和菜板不是生熟分开;28.1%的人将病死禽类和猪牛羊扔到没人的地方或卖出去或自己吃;85.8%的人家使用的是土厕。访谈结果显示,多数居民知道吸烟、过量饮酒和食盐量大对健康的危害,很少人做到定期测血压、更换牙刷,案板生熟分开等;卫生人员对就诊者和社区居民卫生知识宣传不足;村镇领导认为危害当地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是行为方式,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卫生状况较差。结论项目试点地区居民部分健康知识知晓率较高,但存在健康知识知晓率普遍高于健康行为形成率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泰州市恙虫病流行区实施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 在恙虫病流行区采取入户宣传、发放宣传单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后社区居民恙虫病知识知晓率、防恙螨叮咬措施采取的比例和恙虫病发病率。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目标人群对恙虫病传染源知晓率由11.5%提高到40.3%(χ2=27.60,P<0.001);传播途径知晓率由31.3%提高到66.4%(χ2= 30.76,P<0.001);感染发病季节知晓率由51.1%提高到79.8%(χ2= 22.50,P<0.001),采取“束紧袖领及裤脚口”防恙螨叮咬的比例由37.4%提高到76.5%(χ2= 38.62,P<0.001)。干预后社区人群恙虫病报告发病率较干预前下降了9.5%,对照社区发病率上升了26.4%。结论 健康教育干预有效提高了流行区居民恙虫病知识的知晓率、防护措施使用的比例,恙虫病发病率较干预前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0.
赵莹颖  何朝 《职业与健康》2010,26(11):1243-1245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知识知晓情况,并探讨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该区农村地区2个行政村,采用北京市健康教育所统一的调查问卷进行入户调查。结果农村地区居民在干预之前(2008年)和干预后(2009年)的主要卫生知识知晓率由68.5%提高到77.6%、主要卫生行为形成率由57.9%提高到65.2%,主要卫生技能提高不明显。结论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居民主要卫生知识知晓率及主要卫生行为形成率,应针对提高健康相关技能方面探索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