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方法,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参考医师资格考试模式,针对康复治疗学专业毕业考核,提出了"五站式"综合考核模式,针对在应用过程中发现的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及"五站式"综合考核模式的优缺点,制定出合理的康复治疗学毕业生的毕业考核规范,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析及解决问题等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培养质量,为我院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信息,为康复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和康复病例实验报告两种教学法在运动疗法(PT)模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8 级四年制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学生88 名,1 班采用PBL教学模式,2 班采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康复病例采集与书写模式,采用自制教学效果评价表、学生实习跟踪调查进行评价。结果两班学生综合素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均有提高。2 班在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疾病信息采集、分析判断能力、临床适应能力、服务态度与同情心、康复评定的全面性等方面好于1 班(P<0.05),1 班在信息技术利用方面优于2 班(P<0.05)。结论融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临床实践于一体,以书写康复病例为学科综合,培养学生以功能障碍为纲的临床思维,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和临床适应能力,做到了课堂-见习-实习密切连接。  相似文献   

3.
临床推理能力的培养是康复治疗学专业(物理治疗)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借鉴美国物理治疗教育体系,提高课程体系的临床导向性、培养循证实践思维与能力、引导专科化教育,持续应用临床实践能力评价工具,可能有助于提高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4.
马雪真  陈轶  王晓臣 《中国康复》2013,28(2):159-160
目的:分析“1.5+1.5”教学模式在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2班学生36例为观察组,采取“1.5+1.5”教学模式;1班学生34例为对照组,仍然沿用“2+1”的教学模式。结果:观察组学生在运动治疗技术和作业治疗技术技能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调查问卷显示观察组学生认为此教学模式既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也能提高临床适应能力、沟通和协调能力;实习单位对学生临床能力和技能的提高比较满意。结论:“1.5+1.5”教学模式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康复治疗技能操作,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并且此模式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多数学生都喜欢此种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作业功能模式在作业疗法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康复治疗学专业2009级学生按常规模式授课,2010级采用作业功能模式框架授课。所有学生填写课程满意度、教学效果调查问卷。结果 94.1%的学生认为作业功能模式有利于培养临床思维,86.3%认为有利于提高综合素质;2010级学生在作业模式对临床的指导作用、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临床思维、提高评定个案的能力、制定康复治疗计划的系统性方面评价好于2009级(P0.05)。结论作业功能模式有助于深化学生对作业疗法的理解,有助于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儿非脊柱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SCI-WORA)综合康复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3例SCI-WORA患者均使用辅助器、功能性电刺激及超短波等综合康复治疗.结果:治疗6个月后,3例患者ASIA损伤分级提高,Ashworth痉挛分级降低,Barthel指数以及Lindmark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结论:综合康复治疗明显促进SCI-WORA患者功能康复,有助其回归家庭和社会.  相似文献   

7.
选择40例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抽签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20例,康复组进行正规的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临床药物治疗及未经指导的功能锻炼,分别于治疗前1d和治疗后60d进行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结果康复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说明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有效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提高小儿脑性瘫痪的综合康复治疗水平。方法:对28例小儿脑性瘫痪的综合康复治疗进行分析。结果:经临床综合康复治疗,18例(64.3%)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0例(35.7%)无明显恢复。结论: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内容是多方面的,要引起家长及可能接触患儿的人们共同参与综合康复治疗。诊治越早,康复效果越好,可减少永久性残疾和提高患儿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进一步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治疗中,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来我院进行精神分裂症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精神分裂症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工具性自理生活能力评分、躯体自理生活能力评分、精神疾病患者康复疗效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干预组患者工具性自理生活能力评分、躯体自理生活能力评分、精神疾病患者康复疗效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治疗中,综合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不仅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社会技能,提高康复疗效,还能有效改善与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成败经验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文益 《现代康复》1999,3(2):174-175
目的:为了提高小儿脑性瘫痪的综合康复治疗水平。方法:对28例小儿脑性瘫痪的综合康复治疗进行分析。结果:经临床综合康复治疗.18例(64.3%)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0例(35.7%)无明显恢复。结论: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内容是多方面的,要引起家长及可能接触患儿的人们共同参与综合康复治疗。诊治越早.康复效果越好.可减少永久性残疾和提高患儿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为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设计包括环境、心理、操作、文体、音乐、家庭社会干预、行为治疗等内容的精神康复模式,对42例进行4个月临床实施及观察,结果其生活能力、康复疗效均提高,阴性症状改善,有助于阳性症状缓解,减少精神药物用量。并提示急性症状基本控制即应持之以恒地开展综合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2.
康复治疗专业实习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专业实习是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将课堂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康复治疗师基本素质的关键阶段。我国康复治疗学专业起步较晚,学科本身的建设仍在不断的探索之中,专业实习仍无一套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因此,如何提高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实习教学质量,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8例脑卒中偏瘫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2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照组30例(接受康复指导)。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两组分别接受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定、Fugl-Meyer(FMA)和修订的Barthel指数评测。结果经3个月后,康复治疗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FMA和MBI提高程度比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疗法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并有助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4.
背景:在康复治疗教学中,培养学生康复治疗专业知识和临床康复技能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国际上最常用以问题为导向的医学记录方法,即SOAP (Subjective, Objective, Assessment, Plan),以培养康复治疗专业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临床康复问题的能力。
  目的:回顾分析SOAP评估记录法的构成、在教学中的益处及在中国存在的问题。
  方法:以电子检索方式对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有关SOAP评估记录法的研究文献,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2014年9月,检索词为“SOAP,康复,教学”和“SOAP note,rehabilitation, teaching”,排除重复类研究。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20篇文献,检索结果表明,SOAP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加强康复记录、康复治疗的规范化,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尽管SOAP评估记录法在康复治疗教学中存在的挑战,但随着SOAP教学理念的普及、教学方法的深入研究和逐步推广,将在中国康复治疗教育中有着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正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不仅是学生将在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必经过程~([1])。康复治疗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非常重视对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娴熟的掌握操作技能,而且还应具备全面利用所学知识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系统规范的临床实习是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由学生转变为一名合格治疗师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学生  相似文献   

16.
杜红羽 《妇幼护理》2022,2(19):4426-4428
目的 研究综合功能评定量表下实施针对性康复护理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期治疗的60例小儿脑瘫患儿,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综合功能评定量表下实施针对性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功能康复情况、临床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认知功能、语言能力、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评分、临床应用总有效率以及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脑瘫康复实施综合功能评定量表下实施针对性康复护理,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体系对54例地震致下肢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治疗“5·12”汶川大地震所致54例下肢骨折患者,临床观察患者伤口的愈合情况和骨折的复位情况,有无骨折并发症,分析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结果:康复治疗后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由入院时的平均218.61°增加至出院时的237.5°(P〈0.001)。Barthel指数由入院时的平均55.4增加至出院时的70.8(P〈0.00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较大幅度提高。结论:综合康复治疗体系对于地震伤致下肢骨折患者的功能恢复至关重要,一套完善的体系应包括:①康复治疗早期介入,功能锻炼长期坚持;②发挥大型综合性医院的优势,多学科交叉,多部门合作;③功能康复和心理康复并重;④专业人士与社会团体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8.
临床思维是一个反复观察、反复思考并进行验证的过程,在康复治疗的临床决策中意义重大[1].本研究将美国物理治疗师协会(American Physical Therapy Association,APTA)的临床实践模式应用于康复治疗专业本科教学中,旨在培养学生以功能障碍为纲,按照运动疗法学的特征进行归纳总结的临床思维模式,提高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分析、判断、归纳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患者146例,随机分为综合康复治疗组(80例)和常规康复治疗组(66例),治疗30天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量表及Barthel指数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积分、Fugl-Meyer运动功能及ADL积分上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改善非常明显(P〈0.01),综合康复组与常规康复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康复与常规康复治疗均可降低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及13常生活活动能力,但综合康复的临床疗效要优于常规康复疗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硬脑膜动静脉瘘所致截瘫的康复方案及效果。方法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患者采用针刺配合易化技术等综合康复治疗。结果患者经过综合康复后自理能力及参与能力明显提高。结论合理而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可提高硬脑膜动静脉瘘所致截瘫的康复疗效,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改善,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