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血浊理论的临床应用可贯穿于许多现代疾病治疗的始终,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从血浊的辨证论治入手,探讨针灸理血化浊治法,总结临床常用理血化浊、行气化浊、清热化浊、散寒化浊、祛痰化浊、补虚化浊腧穴及其对应刺血、拔罐、针刺、艾灸等操作的施用特点,拓展了血浊理论的应用范围,为针灸治疗现代临床常见病症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辨证参考。  相似文献   

2.
从血浊的定义,病机,血浊与血瘀、痰饮、浊毒的相关性及临床应用4个方面进行叙述。认为"气虚浊留"为血浊证的基本病机。血浊是血瘀的前期状态,血浊是痰饮的危险因素。血浊、痰饮、血瘀杂糅郁结为浊毒,用血浊理论辨证论治诸多现代疾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刘德山教授师从王新陆教授,中医理论基础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内科疾病,尤擅治疗糖尿病肾病。血浊理论系王新陆教授提出,并在临床疾病的诊治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发展。刘教授活用血浊理论,辨证论治,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4.
再论血浊的病机和致病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浊作为一个全新的中医病理学概念,是血的运行状态与功能异常的高度概括,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血浊致病有其自身规律,临床应根据其病位和性质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5.
血浊理论是王新陆教授提出的现代中医理论,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从血浊理论出发,分析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病机,以做到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实现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6.
浊毒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是研究与浊毒相关疾病发生、发展、辨证论治规律的应用体系。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浊毒理论认为浊毒内蕴、瘀血内生、膏浊内聚于肝而成非酒精性脂肪肝。本文通过探析其病因病机,临床上以化浊散瘀调脂辨证论治取得了良好疗效,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使浊毒理论更好地服务于中医临床。  相似文献   

7.
陈国丰教授基于中医思维,认为口腔扁平苔藓的中医病因病机为浊邪内盛、上犯肌膜.浊邪可分为湿浊、浊瘀与浊毒.治疗时以祛湿化浊、破血消瘀、泻火解毒为法,中医辨证论治口腔扁平苔藓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血管性痴呆为罹患脑血管病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患者认知功能受到明显损伤,同时具备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与体征,因其在临床上具备可预防性,探析血管性痴呆的新的证治思路与方法尤为重要。王新陆教授在长期临证与理论研究中,总结出血管性痴呆病机为肾精亏虚、浊瘀互结所致的脑萎髓空、神机失用,并从“血浊”立论治疗血管性痴呆,自拟复健化浊方以补肾化浊活血作为血管性痴呆的基本治疗方法,临床常获显效,为血管性痴呆的辨证论治提供了新的临床思路与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血浊的性质特点和辨证论治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深入分析血浊的病因病机和对五脏功能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血浊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明确血浊的临床表现和辨证分型,以清化血浊为根本治法,分析血浊理论的临床应用优势,为防治现代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运用"浊毒"理论治疗不同症型病毒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将病毒性乙型肝炎分为以"浊"为主型、以"毒"为主型及"浊毒"并见型,予以不同方剂辨证论治。结果:运用"浊毒"理论治疗不同症型病毒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结论:"浊毒"理论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升清降浊理论及中医脑功能的简要阐述,结合相关文献论述及现代临床运用,并以升清降浊理论在中风、眩晕、头痛、不寐、郁证、健忘等脑病方面的临床运用为例,认为应当充分运用升清降浊理论指导脑病的临床辨治,以提高中医药治疗脑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五诊十纲理论是国医大师邓铁涛首次提出的,是对中医传统四诊八纲的补充和创新。五诊十纲将中医治未病理念与现代预防医学思想、传统宏观辨证和现代微观辨证相结合,在四诊八纲的基础上加入"查"诊和"已病、未病"辨证,形成了现代中医临床诊疗新体系。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病因复杂多变,临证时须结合查诊和已病未病辨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早期诊断,中医辨证论治,中西医优势互补,以减少复发性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温病理论作为中医理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卫气营血理论、伏邪理论、三焦辨证是温病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一个有别于单纯的瘀血痰浊或脏腑功能失调而致病的理论,从一个动态的、更加全面的角度理解探讨银屑病性关节发病机制及其辨治.银屑病性关节炎主要表现有皮损和关节症状,根据其皮损的性质可以从卫气营血辨证以了解病位指导治疗.其病机...  相似文献   

14.
辨证论治是指导中医临床诊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之一,中医学以整体观和恒动观为指导思想,而五运六气是中医学天人合一思想的精粹,运气理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是中医治疗学不可或缺的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对于临床辨证论治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作者多年研究学习五运六气理论,临床经验丰富,并灵活运用运气方,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中医阴阳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贯穿中医学的整个发展史,指导中医的辨证与治疗。肿瘤是现代医学临床治疗与研究面临的一大难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目前仍然没有能够彻底根治的方法,中医在治疗肿瘤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中医阴阳学说理论着手,阐述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治疗,以期为中医临床治疗肿瘤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探讨了浊毒致病论的沿革,包括"浊"、"毒"的理论渊源、相互关系、浊毒致病的特征、浊毒的致病特点和浊毒证的临床表现,对浊毒致病论在现代中医病因学中的运用做了归纳总结,指出积湿成浊,浊郁化热,热蕴成毒,浊毒之邪深伏五脏六腑,最终形成繁杂的各脏器病理改变是诸病的病机关键。"浊毒"理论可以用于指导多种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于所有浊毒致病或符合浊毒证诊断的疾病,均可以采用相同或近似的治疗方法和药物进行诊治,充分体现了中医学辨证论治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7.
危立飞  于慧  王新陆 《天津中医药》2019,36(12):1145-1148
文章总结了前期有关血浊理论的成果,提出血浊理论是应现代疾病谱系变化而提出的新的"中医理论",用血浊理论指导中医临床可以纳入检验医学等更多的现代诊疗手段,扩展中医四诊范畴,配合"援药理论",初步形成了适应现代临床的"理法方药"系统,为指导治未病提供了良好的时代落脚点,为中医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典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医治疗晚期肺癌的优势在于辨证论治。精准医学是应用现代遗传学技术、分子影像学技术等,结合患者生活环境和临床数据,实现精准的疾病分类和诊断,制定具有个性化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案。中医学辨证论治与精准医疗有异曲同工之妙。中西医结合对晚期肺癌的诊疗需要辨证施治与精准医疗的有机结合,以达到减少误诊误治、提高精准治疗疗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杨昕    李和根 《陕西中医》2021,(9):1313-1316
中医药治疗肺癌的疗效已被肯定,但肺癌的中医辨证分型并未统一。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肺癌的客观化研究不断深入,包括肺癌证型与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以及西医治疗对肺癌辨证分型的影响等。如果能制定统一的肺癌证候分类标准,同时引入更多现代研究方法,进一步将临床客观指标与肺癌证型相结合,建立规范化的中医肺癌诊疗体系,将有助于肺癌的中西医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